分享

管峻:《褚遂良颜真卿字法解析》— 第七讲丨三品课堂

 三品美术馆v1 2021-02-22

本季三品课堂由三品美术馆携手“正书六家”:王友谊、王学岭、刘颜涛、张建会、张继、管峻六位老师,共同推出。

大家还可订阅书法媒体《书法报》获取更多精彩教学内容。

管峻 1964年生,江苏省滨海县人

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专业

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院长

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团成员兼书画委员会主任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兼楷书委员会副主任

国家一级美术师

中国美术馆专家委员会委员

荣宝斋特聘书画家

美国密西根州“亲善大使”

余秋雨大师工作室特聘研究员

曾获“中华文化十大年度人物”,“中国书法十大年度人物”,“中国十大青年书法家”,“大国非遗工匠文化大使”

“管峻楷体”入选北大方正字库

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褚遂良与颜真卿二位书家的全包围结构字形的写法,本节课我们将对偏重心结构的例字进行字法详解。

“建”

“建”字,“建”字由左侧和右侧两部分组成,其中最重要的笔画为最后的捺画,此捺画介于左侧和右侧之间,是连接左右两侧结构,起决定性作用的笔画,也是“建”字能否立住、立稳的关键。

此外,临习褚遂良的“建”字时还要注意几个笔画,首先是右侧中间的竖画,它连接着右侧结构中所有的横画,临习时一定要将竖画竖在中间,且竖的直,而与之对应的横画也基本上是相互平行的,被其对称等分。因此,右侧结构中的竖画在整个字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所以要想把“建”字写好,捺画、右侧竖画、“ 廴”(辶)部这三个笔画至关重要。

颜真卿的“建”字,道理与褚遂良的“建”字相同,只是颜字中的横画和竖画特点非常明显,横画轻,竖画重,右侧“聿”字中的最后一笔横画收笔处顿笔动作明显。“建”字其中的竖画和捺画依然非常重要,也是决定性的笔画。

“远”

“远”字。“远”字右侧的“袁”部,实际上是由上下结构组成的。褚遂良“远”字中的“袁”字写得非常正,其上半部“土”字中的长横画非常重要,紧接着一撇画和一提画,再加一撇画和一竖画,这些笔画是能否将字立住的关键。

总体来看,“远”字结构上的变化是非常自然的。右侧的“袁”字非常工稳严谨,而“ 辶”旁非常活泼,二者一静一动,一收一合,整个字就非常的鲜活。

颜真卿的“远”字,右侧“袁”字比较工稳,“ 辶”旁蚕头雁尾,是非常典型的颜体特征。其最重要的笔画仍然是最后的捺画,但颜字更讲究内部点画的提按动作。虽然点画不大,但是都有动感在内,对下一个笔画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所以临写时,要尽可能的自然流动一些。

颜真卿的字属于比较沉稳、浑厚、雄强的,但是用笔又不乏灵动的感觉。

“遂”

“遂”字,褚遂良的“遂”字也是非常灵动的,其左右两侧相互呼应,加上几笔撇画,有一种风在飘动的感觉。

临习时要注意撇画起笔点在何处,以及撇画中间的距离大小,这个是非常讲究的,如果忽视这点的话,褚字的特点就写不出来了。

首先右侧“㒸”部的第一笔点画,要轻轻点下去,然后有个动作上去,连接到右侧的一笔,此笔抬得很高,回锋过来,两点之间距离很大,有动感在内。紧接着下半部的“豕”字又是灵动的,弯勾在何处拐弯是非常关键的,里面的撇画要均匀地写在弯勾上,并且笔画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要恰到好处。

“㒸”部要与下部的“辶”旁相互呼应。“遂”字上部的三点基本上在同一条线上,“辶”旁也不像平常往里收,而是距离内部结构较远,然后逐渐往内部贴,最后的笔画再继续往内部靠拢,整个字自然流动,左右呼应。

颜真卿的“遂”字,首先上部三点的关系与褚遂良“遂”字方向感明显不同,三点不是在一个平面上,而是有向右上的弧度在内。最后的捺画为主笔,捺画的弧度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弧度写不好,字就会不稳。

“遗”

“遗”字,“遗”字和“远”字有很多相似之处。褚遂良“遗”字右侧的“贵”字比较规矩,左侧的“ 辶”旁可以将整个“贵”字全部托住。

“遗”字中有两个重要的笔画不能忽视,一是中间的横画,一是最后的捺画。捺画要长而有弧度,不能太平,也不能太陡,尽可能往中间收一点。右半部分笔画之间的分割距离也一定要非常对称,不能有的地方紧,有的地方松。

颜真卿的“遗”字,写法同褚遂良“遗”字也是一样的,横画轻而竖画重,左侧轻而右侧重,中间横画和最后的捺画为最重要的笔画,其中捺画要蚕头雁尾。

颜真卿《勤礼碑》的“遗”字,右侧上部起笔处的两横画很小很轻。下部“贝”字左轻右重,内部横画均匀地写在中间位置。整个字最后的捺画比较突出。所谓“密不透风,疏可走马”,笔画多处更要尽可能疏朗地写出来。

遇到每个不同的字时,一定要根据这个字的特点来书写,临摹古人字体时,要学的就是古人对字形结构的安排以及笔画的书写技巧,并为我所用,慢慢有了心得,就可根据所学来安排字的结构,甚至安排字的笔画。当然在此之前,就必须要认认真真地临写古人的笔画、结构,观察前人是如何书写的。

“道”

“道”字,“道”字和“遂”字同样都是上部有三点,但“道”字的三点与“遂”字不同,它的三点是一个斜线上去的。

褚遂良“道”字右半部中间的横画作为连接上方两点和下方结构的重要纽带,因此非常重要,长短一定要掌握好。其“道”字的主笔仍为“ 辶”旁最后一笔,临习时“ 辶”旁的点画要尽可能的向下,并与内结构相呼应,以写出动感来。

颜真卿的“道”字,非常讲究笔按下去提上来的感觉,如右半部上方的两点,按的非常扎实,这与褚遂良的字形成明显的反差,褚遂良是很自然地带出来,而颜真卿的“道”字笔画则有非常明显的提按,如其中的点画、竖画以及笔画转折处,甚至于最后的捺画,也是先起笔反过去再带过来,标准的蚕头雁尾,所以临习时一定要注意二者不同的笔画特征。

“还”

“还”字,褚遂良的“还”字,总体来看其右侧相对规矩一些,左侧“ 辶”旁相对比较活泼。右侧“睘”部为上下结构,上方的“四”字为扁形,起笔向内侧收。

捺画为“还”字主笔,其与右侧内部形成的空间收的很紧。中间笔画非常匀称,没有一处特别紧或者特别松,恰到好处,这样整个字结体才比较匀称舒服。

颜真卿的“还”字特别强调提按,所以整个字非常雄强有力。其中的横画轻一点,最后的“ 辶”旁是非常关键的笔画,为蚕头雁尾的写法。

“庭”

“庭”字,褚遂良“庭”字的特点,外部“广”字头先是向左下方发展,然后下部的“廷”字向右下方发展,是完全不同的方向,最后中部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所以这个字很容易写散掉。因此,想要写好此字就需要将中间的点画位置选好,外部开张有度。

在颜真卿的“庭”字中,三个撇画的关系要处理好,它们几乎是平行的关系,但是大撇画和小撇画都是有变化的,大撇画相对重一些,小撇的笔画则相对灵动、轻松。练习时,要把握好其中角度和弧度的变化,如果写不好,它们之间就会相互打架,或相互雷同。其最后的捺画仍为主笔,书写时要先按下去,再提出来。

当然颜真卿“庭”字中的横画和竖画也非常重要,它们相互之间,小的笔画尽可能写得轻松、灵动,如果写得太过强化,对其它笔画就会有影响,或者就会抢其它的笔画。所以在写每一个字时,都要找到每个字具体的特征和书写方法。

“庆”

“庆”字,这个字整体笔画较多,其中横画和撇画占大部分,所以要将众多的横画和撇画组织好,最后加上重要的主笔捺画。

褚遂良的“庆”字,要注意外部的撇画与最后的捺画为此字的主笔,如果不开张出去或开张不到位,那么特点就难以写出来。与之相反的是“庆”字中间部分收的都比较紧,而右下部却很开张疏朗。

褚遂良的撇画与颜真卿的撇画相比较,显得又长又飘动,这也是褚字的一个重要特征。书写他的撇画时要注意,不仅要飘动,也要坚挺,如果线条不挺,其中的笔画又很弯,字就会写得很软。

当然,凡字笔画与笔画之间,都是有呼应的,不是孤立的。所以我们在练习时既要从大处着眼,小处也不能忽视。

颜真卿的“庆”字,颜体不像褚字开张的很远,基本上是收在中间。内部关系一定要处理好,如果笔画与笔画之间相连,相互之间也便没有了呼应。

“庆”字的笔画虽多,但其内部也要写得很舒展,不能打架,笔画再少,笔画之间也不能没有联系,这两条一定要记住。要想做到中间不打架,最后的捺画很关键。

“度”

“度”字,度字有两个撇画在内。褚遂良“度”字两撇画的方向感、长短、粗细都是有变化的。第一个撇画很长,有一个弧度出去,并且是轻飘飘的出去,但是要送到位。而“度”字中间的部分要收紧一点,往上部去一些,下部的横画尽可能往上提,一定要将其内部的空间感写出来。紧接着的撇画与外部的撇画弧度不同(外部撇画长,内部撇画往里收一点),如果这两个撇画一样,字的味道就不对了。最后的捺画也至关重要,既不能往外部来,也不能往内部捺太多,要恰到好处。

颜真卿的“度”字,第一笔点画非常扎实的压在横画上,此撇画不像褚遂良的撇画那样飘动,它比较扎实,讲究提按。最后的捺画仍然至关重要,为此字主笔,整体笔画提按明显。

本节课到这里就结束了,下一节课我们将共同学习二位书家穿插结构字形的书写特征。

管峻:《褚遂良颜真卿字法解析》

第一讲

第二讲

第三讲

第四讲

第五讲

第六讲

张建会简析《礼器碑》与《张迁碑》

张继简析隶书摩崖经典《石门颂》

王友谊浅析《大盂鼎》铭文

刘颜涛:《墙盘》与《毛公鼎》简析

王学岭:虞世南《孔子庙堂碑》字法详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