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德:《周易》的原理是什么?可以从哪些角度考察?

 一德老师 2021-02-22
编辑

《周易》有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象、数、理、占。

理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哲学原理

《周易》的哲学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尤其是它的宇宙生成观,后来成为我国诸子百家世界观的基础。

要揭示《易经》的内容,必须有较为深厚的哲学基础。

天文学原理。

《系辞.下》说:“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

可见八卦是根据天象、地宜等制定出来的。

天象指的就是天体的运动现象。

汉代人讲《易》,经常要联系到天象,把当时的天文学当成《周易》的基本原理之一。

天体的运行,除日月外,最明显的是星辰运动。

我们的祖先生活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用现代的天文学知识说,在北纬36度这条线附近。

北极星在北极的正上方(稍有偏斜)。

站在北纬36度观察北极星,它高出北方地平线36度,相对稳定不动。

以36度为半径在天体上划个圆圈,这就是可见的恒星圈。

这个恒星圈就是古人说的二十八宿。

二十八宿绕北极回环不停地转动,形成天体的一个座标,这个座标对今人的观察依然具有作用,它以北极星为中心。

北极星就是古人说的北辰,人们认为它在中央不动,是天帝,有时称紫微、太一等。

如果把它比作一个钟表的中心点,它的指针就是北斗七星。

北斗中的天枢、天璇、天玑、天权四星像一个勺子头,称斗魁或璇玑;

玉衡、开阳、摇光三星像一个勺子把,称作斗柄。

斗魁的前二星与北极在一条直线上不变,整个北斗星则是围着北极旋转。

二十八宿犹如钟盘上的刻度,在天体这个大圆周上排开。

东方七宿是角、亢、氐、房、心、尾、箕,象苍龙。

北方七宿是斗、牛、女、虚、危、室、壁,象龟蛇。

西方七宿是奎、娄、胃、昴、毕、觜、参,象白虎。

南方七宿是井、鬼、柳、星、张、翼、轸,象朱雀。

斗柄是顺时针方向转,这是天体运行的一个大致轮廓。

我们习惯于一个圆周为360度,而《周易》的圆周取象于天盘的运转,按天地日月的运动,精确地说,一个圆周是365又1/4度。

古人根据日月星辰的运动情况制定出历法。

见于文献的,最古的是《夏小正》,其次是《尧典》。

春秋时的《管子》里有些记载,再后是《礼记.月令》。

秦朝时的《吕氏春秋》也有《月令》。

汉武帝时,巴郡落下闳运算转历,推步晷刻,以太初元年十一月甲子日夜半朔冬至而名节令,察寒暑,制定出有名的太初历。

但这些记载都是尧以后的事情,伏羲时是个什么样子,没有文献可证,我们只能按传承去推论。

大致说来,春秋时的历法是古四分历。

四分历规定一个回归年长度为365又1/4日,在十九个太阳年中插入七个闰月。

因为岁余4日,故名四分历。

这种历法就是在春秋末年,己是当时最先进的历法。

《周易》里涉及到天文历法的内容不少,更为具体的一些内容,可以参考临卦、解卦、复卦等后面的提示。

依据汉人的说法,《周易》中的另一个原理是纳甲

从《易经》的卦爻辞中看,当时人们已经用天干记日,这是一个事实。

但天干怎样与八卦搭配在一起,比较起来,纳甲说较为合理。

关于纳甲的原理,可参考蹇卦后的提示。

《周易》里可以见到有关五行学说的痕迹,但没有汉代人说的那样明确。

东汉郑玄认为,(周易》里还有爻辰的学说,西汉的京房也把爻辰用于装卦。

但从《易经》本身看不出有爻辰的痕迹。

在损卦的提示里只作些一般性的介绍。

郑玄认为,《周易》里还有十二律的原理,这从《周易》本身看也不明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