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万亿市场的红色旅游:要讲好中国红色旅游故事

 创艺园文旅设计 2021-02-22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保护利用红色资源,传承弘扬红色文化,在一系列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下,全国多地掀起红色文化旅游的热潮。据相关数据显示,全国红色文化旅游景区景点接待游客累计已达51.7亿人次,红色文化旅游综合收入累计达1.35万亿元;全国红色文化旅游直接就业130.6万人,间接就业510万人。

  随着红色旅游市场的不断发展,各地对红色旅游的重视程度、开发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很多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以红色资源为核心吸引物,带动当地旅游业整体发展,带来了政治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虽然红色旅游具有中国特色,但应具有国际视野,采用创新性的方式,向全世界讲好中国红色旅游故事。

 一是要全面扩大红色旅游项目的综合效益,做好红色旅游项目整体规划和策划

  要想发展好红色旅游,就要注重综合效益,把政治文明建设、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有机地结合,使红色旅游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从而促进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走上一条良性循环的路子。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要充分提炼红色旅游景区的红色文化内涵,将在红色旅游景区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涌现的革命历史人物,以及他们的英雄事迹充分挖掘和展示。各地区应将本地区红色旅游景区的发展置于全国红色旅游发展的整体规划中,注重统筹互补,形成气候。

 二是要精心构建好红色旅游景区的产业格局

  目前,国内很多红色旅游景区多采取展板、实物展示等单一的形式,形式简单,内容缺乏吸引力。不少旅游专家表示,只有将红色旅游内容丰富了才能吸引游客,如果红色旅游线路做不到精耕细作,没有众多游客的参与和整个社会的认同,红色旅游就成了一个空泛的概念,爱国主义教育也相应削弱了效果。

 三是要改变红色旅游景区单一的模式,多元化发展

  国内有许多红色旅游点“孤立”存在,没有与其它旅游项目或景区形成集群效应,再加上红色旅游景区展示形式单一、乏味等原因,造成游客在红色旅游景区逗留时间短,能观赏的有价值的景点较少,无法在红色旅游景区形成中长期的游客群,游客消费有限,“回头率”低,经济效益低下。因此,要改变红色旅游区的现状,丰富红色旅游的内涵,就要变“单色”为“多色”,让“孤景”成“群景”,促进多元化游客类型的形成,提高景区的消费水平,提高经济效益。

 四是要多方面提升红色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多方面提升红色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根据游客在景区衣、食、住、行、乐的旅游需求,开发建设旅游资源,不断完善配套服务基础设施,为游客提供各方面的便利条件,提高旅游接待专业水平,真正让游客玩得开心、吃得放心、住得舒心、走得安心。吸引更多游客的到来,促进红色旅游的发展,从内外两方面多渠道拓宽老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来源,带动革命老区和红色旅游区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红色旅游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发展红色旅游是为了弘扬中国的民族精神。对城市而言,红色旅游是文化名片。对乡村而言,红色旅游是乡村振兴的助力剂。创艺园旅游规划院多年来对红色旅游有着系统的研究和丰富的规划、策划实操经验,据行业统计数据显示,2015-2017年,中国红色旅游综合收入达9295亿元。预测2023年中国红色旅游综合收入将达到9886亿元,未来万亿市场规模指日可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