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ALK基因及突变的简介

 新用户0256VGQ5 2021-02-22

该基因最早发现于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因此得名ALK(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激酶)。后来在多个癌症中发现,是强力的致癌驱动基因。

ALK蛋白位于细胞膜上,胞外是受体区,胞内为激酶区,正常情况下经细胞外的配体将2个ALK蛋白偶联后激活胞内信号通路,促进细胞生长。其作用机制和ALK突变后异常激活与EGFR的机制相似。

ALK基因的突变类型有3种:

1、融合突变是ALK最常见的突变,基因融合后所表达出的蛋白就好比给绿皮车厢加上了高铁火车头,表达异常活跃

2、点突变 相对少见,主要发生在胞内激酶区,打了鸡血的ALK不停地给下游通路传达细胞生长的信号

3、扩增突变也相对少见,通过增加与配体结合进而偶联的机会,提高促进细胞生长的信号

ALK在很多肿瘤中均有发现,在NSCLC中,以EML4-ALK融合突变为主,EML4-ALK融合有不同的融合亚型。ALK的点突变,主要是守门员基因的突变,与ALK抑制剂的耐药有关。

肺癌分布.jpg'/>

EML4-ALK融合的常见亚型:v1、v2、v3a、v3b、v4、v5a、v5b、v6、v7

常见gateway mutation:C1156Y I1171N I1171s I1171T F1174C L1196M L1198F G1202R G1202del D1203N E1210K G1269A

目前ALK的检测有4种方法:IHC(D5F3)、FISH、ddPCR(数字PCR)、NGS(二代测序),其中FISH为金标准,IHC可作为初筛,NGS可测突变丰度。

关于FISH 的判读:

肺癌的分布.jpg'/>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