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谈太极拳“以心行气”到底在讲什么

 一代鬃狮100 2021-02-22

前几天,我在公众号发了一篇名为《太极拳“以心行气”到底在讲什么?》的文章,不少朋友叫好,也有几位朋友疑惑:以心行气,既然可以理解为用意识去指挥、运行“气”,那为什么不说“以意行气”?  

首先,我们还是要了解心与意的关系。在传统中,心是一个脏器。这是一句废话,现在心也是一个脏器。

(图片来源于网络)

心这个脏器,在传统中国人理解中,有“主神明”的功能,就是有“”这个功能。

所以,理解了这点,就明白如果前人讲“以心行气”或者“以意行气”是一个意思。只是稍微讲究一点的读书人,不会说“以意行气”,因为“以”是仄声,“意”也是仄声,连在一起读拗口,而“心”是平声,“以心行气”读起来通顺得多。

其实,心和意还是很容易理解的两个字,只要能进入前人的语境,是不费力的。我以前就讲过很多意怎么理解。

“气”,才是很多现代人理解的障碍

(图片来源于网络)

现代人,很喜欢把气理解为细小的能量物质、精微物质,甚至神秘物质。这种理解,其实跟古人的世界观是不完全一致的。气,更多的可以理解为推动的作用:血液为什么运行,古人认为是气的推动;吃进去的营养怎么到全身,是脾气(此“脾气”非彼“脾气”)的推动,胃气推动腐熟食物,脾气推动精微物质到全身(脾气散精)。

我们不要用现代解剖学来理解这里的脾,而要用日常口语中的脾胃来理解这里的脾,脾在中国传统中是消化器官。

在古人的世界观里,是不懂什么能量的,只知道,物体要动起来,就有一个推动作用在那里起作用。心发了指令,推动作用就开始工作,身体就动了。心发的指令叫什么?叫:意。

这个推动作用,就叫气。现代中医学,喜欢把这个推动作用,引申为有推动作用的精微物质,或者能量,其实是画蛇添足了,这么画也是没办法的办法。

大家不要笑话古人的这种世界观,就这样认识世界,当时也是开化民族了,组成的国家就是文明古国了,周边很多民族还在茹毛饮血呢。

太极拳前辈们的文字,离我们不算久远,大部分在清朝到民国期间,可是,这个阶段,却是西风压倒东风,很多东西在全盘西化的过程中。虽然文字没变,我们的世界观,跟前人已经大不一样了。在前人而言,大白话似的言辞,到今天,已经颇费思量。

(图片来源于网络)

武式太极拳,讲得最多的就是“意”、“气”,如果不能正确理解意的话,如果非要把气理解为行走于体内、或者经络内神秘物质的话,对太极拳训练不会有正面的帮助作用。狮子我今天就撂下这句话,信不信,随便。

(突然发现,我很适合传播传统文化啊。)

这次写太多了,下次有机会再讲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