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山•名医】这些皮肤病不再是“顽疾”!听皮肤科主任徐金华谈诊疗进展

 xxjjsdt 2021-02-22

皮肤疾病,患者往往因受迁延不愈的病情折磨而痛苦不堪。所幸,近年来医学有着长足的进步,常见皮肤病如湿疹、银屑病、荨麻疹和白癜风等,甚至连动辄有生命危险的急、危、重皮肤病在治疗上都有了新进展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连续11年蝉联复旦版《中国最佳医院专科综合排行榜》榜首,我们专访了华山医院皮肤科主任徐金华教授,请他为读者分享皮肤疾病诊治的最新进展

徐金华

教授、博导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导。现任上海市皮肤病研究所所长,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会长。入选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和上海市领军人才计划。获上海市第二届仁心医者杰出专科医师奖。2018 年获第二届“国之名医·卓越建树”荣誉称号。长期从事免疫性皮肤病、过敏性皮肤病和性传播疾病研究工作,发表论文一百余篇,其中SCI论文58篇。“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治疗新策略”项目获 2015 年上海医学科技奖一等奖。


“护肤”道远,当心怀希冀


特应性皮炎:打好“组合拳”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由特应性体质导致的顽固性湿疹,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最基本的特征是皮肤干燥、慢性湿疹样皮炎和剧烈瘙痒,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它的发病与遗传、环境等因素关系密切,此外,心理因素也有一定作用。

特应性皮炎实质上是过敏性进程的一部分,起初可能是婴儿湿疹。若控制得好,过敏性疾病可少发,甚至不发。若控制不佳,以后会伴有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过敏性胃肠炎等。因伴有皮损和剧烈瘙痒,且病情反复,特应性皮炎患者往往还伴有抑郁或其他心理疾病。”徐金华教授说。
特应性皮炎的传统治疗主要包括三种,第一是在衣着、饮食、环境、行为习惯等方面积极预防。第二是重视保湿,通过外用润肤剂等,帮助恢复皮肤屏障功能。第三是药物治疗,如使用糖皮质激素等。
长期使用激素药物会产生副作用,如引起皮肤萎缩等,很多患者产生了“激素恐惧”,由此催生了不含激素的药物,如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等,代表有他克莫司软膏、吡美莫司乳膏。此外,还有一些小分子、非激素类药物,口服有Janus激酶(JAK)1抑制剂,外用有治疗轻中度特应性皮炎的磷酸二酯酶-4(PDE-4)抑制剂等,但价格偏贵,且局部副作用大。
“所有的突破都少不了基础研究,只有搞清楚发病机制,才能研制出有针对性的药物。”徐金华教授说。特应性皮炎属于Ⅱ型超敏反应,相关研究发现,细胞因子白介素-4和白介素-13的异常分泌会导致发病。现在,临床上已经有生物制剂可以通过靶点选择性抑制关键信号通路白介素-4和白介素-13,从而减轻病理性反应。这类药物适用于18岁以上成人,使用后,约70%的患者症状可得到控制,而且起效快,通常在一个月内,相对安全。其缺点是价格较为昂贵。
病情严重的患者可系统地选择短期使用皮质激素,或使用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打好“组合拳”。绝大部分患者经过处理,病情都能得到控制。

银屑病:无法治愈的“伤痛”

银屑病,俗称牛皮癣,也是一常见的全身性慢性疾病,病因不清、反复发作,可伴有代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以及一些免疫性疾病如克罗恩病等,困扰着患者和医生。

早期治疗银屑病多运用紫外线窄波UVB照射以及外用药物治疗,但不少患者疗效欠佳。近年来医学界发现了很多关键的银屑病致病因子,继而开发更有针对性的生物制剂。国内现有的生物制剂主要分为两大类,肿瘤坏死因子TNF-α拮抗剂和白介素类抑制剂,均可以有效治疗银屑病。
TNF-α拮抗剂:近年来研究表明,银屑病的发病与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相关,其导致皮肤过度增殖,若阻断通路,银屑病就会得到缓解。因此,出现了最早的生物制剂TNF-α拮抗剂,有依那西普、阿达木单抗、英夫利昔单抗,但其缺点是可能会导致肿瘤和感染(尤其是结核、肝炎等严重感染疾病)的发生率增高,且疗效只能达约70%。
白介素类抑制剂:相较TNF-α拮抗剂,白介素类抑制剂对银屑病更“专一”,在皮损清除、起效速度方面更具优势,部分患者可达几乎100%的皮损清除,且副作用更小。白介素类抑制剂有两种,一种是白介素-17受体拮抗剂,有司库奇尤单抗、依奇珠单抗;另一种是白介素-12、白介素-23受体拮抗剂,包括乌司奴单抗、古塞奇尤单抗。当然,患者在治疗前、中期也需要定期监测感染风险。“虽然停药后会复发,但在短期内把患者的皮损清除是之前做不到的,这使银屑病的治愈成为可能。”徐金华主任介绍道,“下一步,我们期待在起效时间、药效维持时间等方面能有新的突破。”

风一般的荨麻疹

荨麻疹,就是人们平时常说的“风疹块”,其皮肤表现就像是一块块的“蚊子包”,像风一样来得快去得也快,常常伴有剧烈瘙痒。荨麻疹的本质是一种过敏性疾病。

肥大细胞激活后释放组胺是引起荨麻疹的重要机制之一,故而抗组胺药在荨麻疹的药物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但组胺也局限了思路。研究发现,荨麻疹发病机制中并不完全是组胺起主导作用,且约有1/3的患者使用抗组胺药效果不好。
因存在对新治疗方法的迫切需求,荨麻疹迎来了抗免疫球蛋白E(IgE)生物制剂奥马珠单抗,该药最初是用于治疗哮喘的,因为IgE在哮喘的病因里面占了主要的地位。而荨麻疹病因也与IgE相关,该药用于荨麻疹临床治疗后发现有效果。还有一些药物正在研发中,此外,度普利尤单抗也在做治疗荨麻疹的临床研究。

皮肤移植术:“再生魔法”

白癜风是因黑色素缺乏而引起皮肤出现白斑的慢性皮肤病。

目前,白癜风的治疗有非手术(如口服中药、外用软膏、紫外线光疗、激光等)和手术治疗,但非手术治疗存在局限性,倒逼了手术治疗的深入发展,目前主要有两种。

负压吸疱移植 是指在稳定期(至少一年无新发白斑,原有的白斑不扩大,无同形反应,即搔抓、外伤破损的皮肤不出现白斑等)患者的正常皮肤上,用多孔吸盘和负压装置使皮肤的表皮与真皮分离开来,形成水疱,发疱充分后,将水疱上的表皮移植到患处。此方法创伤小且局部不留疤痕。但缺点是无法进行大面积操作,皮肤不平整或特殊部位(如手指)无法操作,且移植到患处的水疱表皮之间的皮肤无黑色素,会形成“鹅卵石”样皮肤。因此,移植技术的改进和发展势在必行。

组织工程皮肤移植术 主要针对大面积白癜风患者。简单来说,就是取一小片患者自身的健康皮肤,将表皮细胞提纯出来,获得表皮细胞悬液后将其置于培养基中,获得带有黑色素细胞的表皮膜片。医生会将膜片平整地置于事先准备好的皮损裸露面。经过多年探索,华山医院团队成功培养出能覆盖六个手掌面积的皮肤,并成功实现将组织工程皮肤移植应用到临床治疗中,有效率达90%以上,完全肤色恢复能达到60%——患处皮肤真的“有救了”
另外,皮肤移植的理念也给“荒芜”的毛发区带来了“生机”。毛囊萎缩、坏死后基本不能再生新毛发,而毛发移植术可以给头皮、眉毛、胡须等进行美容性改善。

药疹:与皮肤“隐形杀手”斗智斗勇

药疹是指药物通过各种给药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皮肤及黏膜的不良反应,是药物不良反应中最常见的类型,其中,病程长、系统损害严重的药疹为重症药疹。药疹发病与个人特异体质有关,当药物进入体内后,会被误认为“敌军”从而引发一场“乱战”般的免疫反应,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皮肤细胞首当其冲,大量“损兵折将”后就会导致全身水疱和糜烂、皮肤大片剥脱,内脏器官也会被牵连,甚至危及生命。

华山医院皮肤科重症监护室(ICU)的数据表明,重症药疹占皮肤科ICU总体患者的70%~90%。因此,自2007年起,华山医院团队与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团队,便致力于药疹研究。十余年间,团队陆续发现如别嘌呤醇、醋甲唑胺、柳氮磺胺吡啶等药物所致药疹相关的预测基因。一旦基础研究发现的预测基因能够转化成基因检测制剂并实现临床应用,就能够在用药前探测出风险,从源头上避免免疫细胞对药物产生“滥杀无辜”的情况。

总之,在漫漫“护肤”路上,患者不要讳疾忌医,相信自己的诊疗医师,选择正规的治疗,心怀希冀才能战胜皮肤病!

本文刊载于2020年1月《家庭用药》杂志

记者 | 赵慧玲

编辑 | 刘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