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皮肤性病学知识点总结

 一元堂中医张 2023-10-20 发布于辽宁

一、皮肤的结构
⑴人体最大的器官
表皮:皮肤的最外层,复层鳞状上皮
1.最厚的部位---手掌、足底 (1.5mm)
2.最薄的部位---眼睑(0.1mm)
3.主要由角质形成细胞、黑素细胞、朗格汉斯细胞构成
角质形成细胞:鳞状细胞、来源于外胚层、主要细胞、合成角蛋白
黑素细胞:存在于基底层和毛囊、合成黑色素(形成皮肤颜色、保护皮肤免受紫外线伤害)、黑素小体
朗格汉斯细胞:位于棘层上部、透明、免疫提呈细胞、内有Birbeck颗粒(朗格汉斯颗粒)

梅克尔细胞:固定于基底膜而不随角质形成细胞上移
4.表皮分5层:由深至浅
①基底层:基底层细胞由基底层移行至颗粒层需14天,再移行至角质层表面并脱落需14天,共28天(表皮通过时间或更替时间)
②棘层:多角形细胞,相邻细胞的突起互相连接,形成桥粒
③颗粒层:富含透明角质颗粒
④透明层:见于掌跖等表皮较厚的部位
⑤角质层:已死亡的扁平细胞
真皮:皮肤的中间层
1.最厚的部位---背部
2.真皮来源于中胚层,中胚层位于外胚层和内胚层之间,结缔组织、肌肉、骨骼、泌尿系统和循环系统均来源于中胚层
3.分为:乳头层和网状层
4.纤维:胶原纤维、网状纤维、弹力纤维
5.含有基质和细胞
6.为表皮提供营养
皮下组织(皮下脂肪):皮肤的最内层
1.最厚的部位 ---腹部、臀部
2.保温、储存能量、缓冲
⑸皮肤附属器
1.毛发
①分类:长毛、短毛、毳(cui)毛
长毛:头发、胡须、腋毛、阴毛
短毛:眉毛、睫毛、鼻毛、耳毛
毳毛:汗毛(面部、颈部、躯干、四肢)
分期:生长期、静止期、退行期(脱发)
2.皮脂腺
①除掌趾皮肤,身体各部位都有皮脂腺分布,尤以头皮、面部、前额和上背部较为丰富
皮脂腺分泌过多痤疮产生的重要原因
3.小汗腺
①分布于身体部位、手掌足底腋窝为多
②汗液为清亮液体、含有尿素 氯化物 氮和其他物质
③分泌汗液、汗液蒸发、降低体表温度
4.大汗腺(顶泌汗腺)
分布于腋窝、乳头等处
②大汗腺开口于毛囊
5.指甲(趾甲)
①分为:甲板和甲根

二、皮肤的功能
1.保护功能
①保护机体免受有害物质的损害 :微生物、紫外线和化学物质
②维持机体内环境的平衡
③皮下脂肪可以缓解外界冲击对机体的影响
2.体温调控:皮肤上的各种感受器能够感受外界的刺激如热、冷、疼痛、触、压、瘙痒等,并传导到中枢神经系统
3.吸收功能:化学物质和药物,水溶性物质更易吸收
4.代谢:皮肤参与体内各种物资的新陈代谢
5.免疫功能:皮肤在人体免疫中起着重要作用

三、皮肤性病的临床表现
⑴皮肤性病的症状
1.局部症状:瘙痒、疼痛、灼烧、麻木感
2.全身症状:畏寒、乏力、发热、食欲缺乏、关节疼痛
3.皮肤最常见的症状:瘙痒
⑵皮肤性病的体征
A.出血:毛细血管出血后红细胞渗出,压之不褪色;斑点直径小于2mm ,淤斑直径大于2mm
B.原发性损害
1.斑疹:皮肤黏膜局限性颜色改变,不隆起
❶白癜风-黑素细胞功能减退
❷贫血痣-血管功能异常
❸无色素痣-黑素减少或脱失
2.丘疹:局限性实质性隆起直径小于1cm,多位于表皮或真皮浅层
❶丘疱疹:丘疹顶部有小水疱
❷丘脓疱疹:丘疹顶部有小脓疱
❸斑丘疹:介于斑疹与丘疹之间
3.斑块直径大于1cm隆起性皮损,丘疹扩大或较多丘疹融合而成
4.结节:局限性实质性深在性损害,真皮深层及皮下,直径大于0.5cm
5.风团:局限性暂时性皮肤水肿性(毛细血管扩张 渗出血清)隆起,持续时间短于24h,真皮浅层急性水肿
6.水疱:含有液体高出皮面,局限性隆起性,直径小于等于1cm
❶大疱:直径大于1cm
❷血疱:内容物含血液
7.脓疱:含有脓液高出皮面
8.囊肿:内含液体或半固体物质(液体、细胞、细胞产物)触之有弹性感,层次更深-真皮或皮下组织
注:水疱与囊肿区别在于 层次不一样
C.继发性损害
1.糜烂:局部表皮脱落,黏膜缺损,露出红色湿润的创面,不会有疤痕
2.溃疡:皮肤缺损达到真皮及真皮以下
3.鳞屑:异常角质层脱落或积累明显的薄片脱落的表皮细胞
4.浸渍:皮肤角质层吸收太多水分导致表皮变软变白
5.皲裂(也叫裂隙):线条状裂口,深达真皮层
6.瘢痕:真皮或深部组织缺损或破坏后由结缔组织修复而成
7.萎缩:表皮、真皮、皮下组织,细胞及组织成分减少
8.:创面上多种成分混合干燥物
9.抓痕:骚刮、划破、摩擦,线状或点状的表皮或真皮浅层的剥脱性缺损
10.苔藓样变:皮肤局限性粗糙肥厚、皮沟加深、皮嵴隆起、皮损界限清楚
⑶皮疹的描述-专业术语
1.位置:按照实际位置描述,屈侧,伸侧
2.性质:原发疹,继发疹
3.大小:以实物为参照(针头大,粟粒大,绿豆大,黄豆大,核桃大,鸡蛋大)
4.数目:单发,多发
5.颜色:正常皮色,红色,黄色,黑色,蓝色,白色,棕色等
6.分布:对称一单侧、局限一播散、沿神经血管分布
7.排列:散在一融合、孤立一群集、线状,环状,带状,不规则状

四、外用疗法
影响药物经皮吸收的因素
1.皮肤角质层厚度
2.药物分子量大小
3.药物浓度

①1%-8%果酸-润肤 增加皮肤光泽

②12-15%果酸-除皱 皮肤红润

③20-50%果酸-治疗痤疮 雀斑

④50-70%果酸-祛除深部皱纹及除疣
4.用药时间长短
5.外用药物基质类型
❶别飘醇:痛风患者 降低尿酸 、使用易过敏皮肤角质层剥脱


⑵外用药物种类
1.清洁剂
①作用:清除鳞屑 痂皮 渗出物 残留药物
②常用药物:3%硼酸溶液 生理盐水 液体石蜡
2.保护剂:滑石粉
3.止痒剂5%苯唑咔因
4.角质促成剂:促进表皮角质层正常化 3%水杨酸
5.角质剥脱剂:使过度角化的角质细胞脱落 5-10%水杨酸
6.收敛剂:凝固蛋白质、减少渗出 硝酸银
7.腐蚀剂:破坏去除增生的肉芽组织 纯苯酚 硝酸银
8.抗菌剂:2%莫匹罗星
9.抗真菌剂硼酸泡脚泡手、2-3%克霉唑
10.抗病毒剂:3-5%阿昔洛韦、10-40%足叶草酯
11.杀虫剂:杀灭疥螨、虱、蠕行螨等寄生虫 5-10%硫磺
12.遮光剂:紫外线(UVA:到达深层 UVB:到达表皮 )
13.脱色剂:减轻色素沉着 3%氢醌
14.促进毛发生长剂:扩张血管 抑制局部炎症 2-5%米诺地尔酊(洗完头吹干头发再喷 然后用手按摩)
15.维A酸类:调节表皮角化 抑制表皮增生 调节黑素代谢
16.糖皮质激素:抗炎 止痒 抗增生 根据强度分4级(P47)


⑶外用药物剂型
1.溶液:急性皮炎、湿疹类
2.酊剂和醑剂:非挥发性与挥发性药物的乙醇溶液、2.5%碘酊
3.粉剂:干燥 保护 散热、滑石粉
4.洗剂(振荡剂):炉甘石洗剂
5.油剂:植物油、亚急性皮炎和湿疹
6.乳剂:油包水()、水包油(
7.软膏:渗透剂较乳膏好、慢性湿疹
8.糊剂氧化锌糊剂
9.硬膏:组织水分散失 软化皮肤 增强药物渗透性
10.涂膜剂
11.凝胶:干扰素、阿达帕林凝胶(必须晚上用 要不然更黑)
12.气雾剂(喷雾剂):云南白药


⑷外用药物治疗原则‼️(常考)
1.正确选择外用药的种类
2.正确选择外用药的剂型:皮肤太干可以买保鲜膜 包在涂了霜的皮肤上,芦荟主要治外伤
①急性皮炎:无糜烂-粉剂或振荡剂;糜烂渗出较多-溶液湿敷;有糜烂但渗出不多-糊剂;
②亚急性皮炎:无糜烂-乳剂或糊剂;渗出少-油剂或糊剂
③慢性皮炎:乳剂、软膏、硬膏、酊剂、涂膜剂
④单纯瘙痒:乳剂、酊剂
3.详细向患者解释用法和注意事项
①激素类药膏不同部位使用的次数及时间不同,尤其是面部应避免长时间使用,掌跖部位可适当增加次数
②他克莫司软膏:开始使用时会出现灼热刺痛等不适,可用生理盐水冷效处理
③氟尿嘧啶注射液或软膏:局部刺激性较大,应提醒患者使用的部位、时间、次数等,如有红肿不适,立即停药
④维A酸类药物:外用可能诱发红斑、脱屑、 光敏反应


⑸1FTU可涂抹2%体表面积

五、皮肤美容
1.肤色
色素含量与分布:黑素与胡萝卜素、皮肤血液内氧合血红蛋白与还原血红蛋白的含量
弹性度:皮下脂肪的厚度、皮肤含水量、
润泽度:皮肤含水量应维持在10-20%
敏感度:皮脂膜(酸性)的形成
2.紫外线
①UVA:促使皮肤衰老,能折射进室内,穿透真皮层,破环胶原、弹力纤维,使肌肤变黑及老化
②UVB:促使皮肤变黑,可使肌肤晒伤、红肿、脱皮及变黑,可被遮蔽隔离一部分

六、真菌性皮肤病
⑴概述
1.真菌由菌丝和孢子构成
2.浅部真菌病:指发生在表皮、皮肤附属器和黏膜的真菌感染,主要致病菌为皮肤癣菌、马拉色菌和念珠菌,大多表现轻微,容易诊断和治疗
3.深部真菌病:指累及真皮及以下、内脏、和系统性真菌感染,主要致病菌为念珠菌、曲霉、隐球菌及毛霉等,患者常伴有严重的基础疾病或免疫抑制
4.皮肤癣菌病(又称癣)皮肤癣菌侵犯人和动物的皮肤角质层、毛发和甲板引起的感染

⑵头癣
1.累及头发和头皮的皮肤
2.病原菌:许兰氏毛癣菌、铁锈色小孢子菌、犬小孢子菌、紫色毛癣菌
3.头黄癣
①病原体由许兰氏毛癣菌引起,好发于学龄儿童
皮损特点 :头皮黄红色鳞屑斑,形成黄癣痂(碟形),痂中有毛发穿出,脱发,有鼠臭味,痂落后留下广泛萎缩性瘢痕及永久性秃发,可侵及皮肤,形成水疱脱屑,黄癣痂
4.头白癣
①病原体:多由小孢子菌属引起,好发于儿童,不治疗者到青春期可自愈
皮损特点:病发在距头皮0.3~0.8cm处折断,发周包绕灰白色菌鞘,群集毛囊性丘疹,头皮灰白色鳞屑斑,可发展成脓癣,无炎症者,可自愈无秃发
5.黑点癣
①病原体:由紫色毛癣菌,断发毛癣菌等引起,多见于成人也见于儿童
②皮损特点:头皮小片鳞屑斑,患处病发刚出头皮即折断,留下残发在毛囊口,呈黑点状愈后可留有瘢痕,脱发
6.脓癣
①病原体:由亲动物性或亲土性真菌引起,具有强烈的变态反应,炎症反应明显
②皮损特点:毛囊炎性丘疹、脓疱形成隆起性肿块, 界清、质软、表面有蜂窝状排脓小孔,有脓液流出,毛发易拔出,有压痛,愈后有瘢痕
7.实验室检查
真菌镜检:取鳞屑,病发,脓液
·黄癣发内可见链状菌丝和关节孢子
·黄癣痂内充满厚壁孢子和鹿角状菌丝
·白癣发外可见围绕毛发成堆排列的圆形小孢子
·黑点癣发内可见呈链状排列的圆形孢子
②滤过紫外线灯(Wood 灯)检查

·黄癣呈暗绿色英光

·白癣呈亮绿色荧光

·黑点癣则荧光
③皮肤镜(毛发镜)检查:受累毛发呈黑点、螺旋状、条形码样、折断发等改变
真菌培养
8.治疗
剪发:1次/周
洗头:洗发硫磺香皂或2%酮康唑洗剂洗头,1次/日
搽药:抗真菌剂外涂,1~2次/日
服药

·伊曲康唑:儿童3-6mg/(kg·d) 成人200mg/d

·特比茶芬:62.5-125-250mg/d,疗程4-6周
消毒:煮沸消毒生活用品
9.特殊治疗
①脓癣治疗:不宜切开引流,先用0.1%雷夫诺尔湿敷,外涂莫匹罗星软膏
②小片病灶:先拔除病发,再抗真菌治疗

⑶体癣和股癣
1.体癣定义:发生于除了头皮、毛发、掌跖和甲以外的浅表部位的皮肤癣菌感染
2.股癣定义:腹股沟、会阴、肛周、臀部浅表皮肤上的皮肤癣菌感染
3.病原体: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疣状毛癣菌
4.临床表现
体癣:皮损初为红色丘疹、丘疱疹、小水泡,继而形成鳞屑的红色斑片,边界清楚,中央可有色素沉着,自觉瘙痒
股癣:与体癣同,瘙痒更显著
5.治疗:伊曲康唑

⑷手癣与足癣
1.定义:皮肤癣菌侵犯掌跖指(趾)间皮肤引起的浅部真菌感染
2.病原体: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疣状毛癣菌
3.传播途径:接触传播,易复发
4.水疱型-足癣
①好发部位:好发于足跖,趾间
皮损特点:皮疹为针尖至绿豆大小深在性水疱,壁厚,不易破溃,撕去疱壁可露出蜂窝状基底及鲜红色糜烂面,干涸后可见鳞屑剥脱
③自觉症状:自觉瘙痒,常伴发细菌感染
5.鳞屑角化型-足癣
①好发部位:好发于足跖,足缘
皮损特点

·片状红斑,伴角质弥漫性变厚,粗糙,脱屑,皲裂

·皮损表面覆有鱗屑

·可向足背发展,形成鳞屑斑

·皮肤干燥无汗
6.浸渍糜烂型(间擦型)-足癣
①好发部位:好发于足趾4~5 ,3~4趾间
皮损特点

·趾间皮肤浸渍发白,基底湿润潮红,糜烂渗出有臭味

·自觉瘙痒,伴发感染时疼痛,影响下肢活动
7.手癣
①主要为水疱型、鳞屑角化型
皮损特点

·手掌及侧缘呈现红斑鳞屑性损害,皮肤干燥粗糙,肥厚,皲裂

·指侧缘可出现针尖大小厚壁水疱,破裂后形成点状鲜屑

·手背可见环形红斑,脱屑

·指间可有潮红,漫渍,糜烂
8.实验室检查:真菌镜检与培养

⑸甲真菌病
1.定义:由真菌引起的甲板或甲下组织感染
2.病原体:皮肤癣菌、酵母菌、霉菌
3.甲癣定义:皮肤癣菌感染甲板引起的真菌感染
4.临床分型
白色浅表型SWO

·多起于甲半月区

·局限性点状白斑或不规则混浊小片状损害甲板凹陷,变软
远端侧位甲下型DLSO

·始于甲游离缘和侧壁,可有甲沟炎

·开始为甲板大量小凹陷,甲横沟

·侵及甲根部,甲板松脆,易碎,增厚易折断,着色

·甲下大量角质碎屑,甲与甲床分离
近端甲下型PSO

·多通过甲小皮而进入甲板及甲床

·表现为甲半月和甲根部粗糙肥厚、凹凸不平或破损
全甲毁损型TDO

·真菌侵入整个甲板

·甲结构完全丧失,甲母质和甲床呈乳头瘤样改变,其上覆盖不规则角化物
5.检查:真菌镜检、真菌培养

⑹花斑糠疹
1.又称花癣斑、汗斑:是马拉色菌侵犯皮肤角质层所引起的表浅感染
2.好发于:面颈、前胸、肩背、上臂、腋窝等皮脂腺丰富部位
3.皮损特点

·皮损初起为以毛孔为中心、境界清楚的点状斑疹,可为褐色、淡褐色、淡红色、淡黄色或白色

·渐增大至甲盖大小,圆形或类圆形

·邻近皮损可相互融合成不规则大片状,表面覆以糠秕状鳞屑
4.检查:真菌镜检、真菌培养、wood灯
5.患者应勤洗澡、勤换衣服、内衣应煮沸消毒

6.外用药治疗为主,疗程2-4周,酮康唑霜、咪康唑霜、克霉唑霜

⑺马拉色菌毛囊炎
1.病原体:多为球形马拉色菌

2.好发于:颈、前胸、肩背等部位,常对称发生

3.皮损特点:

·炎性毛囊性丘疹、丘疱疹、小脓疱

·半球形、周边有红晕、可挤出粉脂状物质

·密集或散在分布

·瘙痒、出汗后加重

4.检查:真菌镜检

5.治疗:外用药治疗为主,疗程2-4周,酮康唑霜、咪康唑霜、克霉唑霜


七、疥疮
1.定义:由疥螨寄生于皮肤所致的传染性皮肤病
2.病原微生物:疥螨(疥虫)
3.临床特征

①指缝、下腹、大腿等皮肤薄嫩部位丘疹、丘疹疱、隧道(灰白色或浅黑色浅纹)

②外生殖器暗红色结节(疥疮结节),瘙痒剧烈
4.检查:皮肤镜
5.治疗
①外用药物:

·10%硫黄软膏(婴幼儿用5%)

·5%三氯苯醚菊酯霜(扑灭司林、苄氯菊酯)

·25%苯甲酸苄酯乳剂

·疥疮结节难以消退用糖皮质激素或液氮冷冻或手术切除
②系统药物:异维菌素

八、接触性皮炎
⑴定义:皮肤黏膜接触刺激物或致敏物后,在接触部位发生的急慢性皮炎
⑵发病机制
1.刺激性接触性皮炎

①任何人接触后均可发病

②无潜伏期

③皮损多限于直接接触部位 边界清楚

④停止接触后皮损可消退
2.变应性接触性皮炎IV型超敏反应
①有一定潜伏期、首次接触后不发生反应、经过1-2周后如再次接触同样致敏物才发病
②皮损往往呈广泛性、对称性分布
③易反复发作
皮肤斑贴试验阳性
⑶临床表现
1.急性接触性皮炎
①典型皮损:边界清楚的红斑、皮损形态与接触物有关
②项链、橡皮膏等引起
③严重红肿可出现水疱、大疱
④自觉瘙痒、灼痛
2.亚急性接触性皮炎:轻度红斑、丘疹、境界不清楚
3.慢性接触性皮炎:皮损轻度增生、苔藓样变
4.特殊类型接触性皮炎
①化妆品皮炎
②尿布皮炎
③漆性皮炎:潮红、水肿、丘疹、丘疱疹、水疱、大疱、瘙痒、灼痛
④空气源性接触性皮炎:上睑部、面部
⑷检查:斑贴试验(将要检测的可疑过敏物、溶液或者软膏做成试剂,将其贴在皮肤上,24~48小时后观察皮肤局部有无反应)
⑸鉴别:原发性刺激与接触性致敏(P105)
⑹治疗: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

九、湿疹
⑴定义: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真皮浅层及表皮炎症,临床上急性期皮损以丘疱疹为主,有渗出倾向,慢性期以苔藓样变为主,易反复发作
⑵临床表现
1.急性湿疹

①常对称分布

②皮损多形性、红斑基础上出现针尖至粟粒大小丘疹、丘疱疹、小水疱

③境界不清楚

④点状糜烂、浆液渗出

⑤自觉瘙痒剧烈

⑥继发感染(形成脓疱、脓痂、淋巴结肿大)
2.亚急性湿疹红肿及渗出减轻、有少量丘疹与丘疱疹、皮损呈暗红色、少许鳞屑、轻度浸润、自觉剧烈瘙痒
3.慢性湿疹

·常对称发病

·患部皮肤浸润性暗红斑上有丘疹 抓痕 鳞屑

·局部皮肤肥厚、表面粗糙、苔藓样变、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

·阵发性、明显瘙痒
⑶特殊类型湿疹
1.手部湿疹:手部干燥暗红斑、局部浸润肥厚、边缘较清楚、冬季常形成裂隙
2.汗疱疹:好发于掌跖和指趾侧源,水疱、衣领状脱屑、瘙痒、烧灼感
3.乳房湿疹:乳头 乳晕和乳房暗红斑、丘疹 丘疱疹、边界不清楚、糜烂、渗出、瘙痒、裂隙时疼痛
4.外阴、阴囊、肛门湿疹:局部瘙痒剧烈、红肿、渗出、糜烂、苔藓样变
5.钱币状湿疹:四肢、类圆形斑片(丘疹与丘疱疹融合)、边界清楚、红肿、渗出、皮损肥厚、色素增加、干燥鳞屑、自觉剧烈瘙痒
6.自身敏感性皮炎:局限性湿疹样病变加重
7.感染性湿疹样皮炎:潮红、丘疹、水疱、糜烂、瘙痒剧烈、局部淋巴结可肿大或压痛
组织病理
❶急性湿疹:表皮内海绵形成,真皮浅层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浸润,少数为中性和嗜酸性粒细胞
❷慢性湿疹:角化过度与角化不全,棘层肥厚明显,真皮浅层毛细血管壁增厚,胶原纤维变粗
⑸鉴别诊断(P110)
治疗
①急性期:

·无渗液或渗出不多者可用糖皮质激素霜剂

·渗出多者可用 3%硼酸溶液或0. 1%依沙吖啶溶液等冷湿敷消毒、抗炎、收敛

·渗出减少后用糖皮质激素霜剂,与油剂交替使用
②亚急性期:可选用糖皮质激素乳剂、糊剂,为防止和控制继发性感染,可加用抗生素
③慢性期:可选用软膏、硬膏、涂膜剂
④顾固性局限性皮损:可用糖皮质激素局部封包

十、荨麻疹(风疹块)
⑴定义:皮肤黏膜由于暂时性血管通透性增加而发生的局限性水肿风团
发病: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
⑶临床表现
1.急性自发性荨麻疹

①起病较急

②自发性风团和血管性水肿的发作不足6周

③圆形 椭圆形 不规则形

④皮肤表面凹凸不平呈橘皮样外观
2.慢性自发性荨麻疹:自发性风团和血管性水肿反复发作超过6周以上 且每周发作至少两次
3.诱导性荨麻疹
皮肤划痕症(人工荨麻疹):用力搔抓或用钝器划过皮肤数分钟后沿划痕出现条状隆起
冷接触性荨麻疹:一种是家族性,一种是接触性(冷水、冷风、冷物)
日光性荨麻疹:日光照射后数分钟在暴露部位出现红斑、风团
延迟压力性荨麻疹:压力刺激后0.5-24h产生瘙痒性、烧灼样或疼痛性水肿性斑块
热接触性荨麻疹:一种是家族性,一种是接触性(热水)
振动性荨麻疹(血管性水肿):皮肤振动刺激后几分钟内出现局部水肿与红斑
胆碱能性荨麻疹:主要由于运动、受热、情绪紧张、进食热饮或乙醇饮料后,躯体深部温度上升,促使胆碱能神经发生冲动而释放乙酰胆碱,作用于肥大细胞而发病
接触性荨麻疹:皮肤直接接触变应原后出现红斑与水肿
水源性荨麻疹:皮肤接触水出现风团、与水温无关
🔟运动诱导性荨麻疹:运动后数分钟进食或4小时内暴食、发生风团和血管性水肿
诊断风团发生及消退迅速、消退后不留痕迹
治疗
1.急性自发性荨麻珍:

首选镇静作用较轻的第二代H1受体拮抗剂治疗
②病情严重 伴有休克、喉头水肿及呼吸困难者,应立即抢救
③方法为:

·0.1% 肾上腺素皮下注射或肌内注射,必要时可重复使用,心脏病或高血压患者镇用

·糖皮质激素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可选用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或甲泼尼龙等,但应避免长期使用

·支气管痉挛严重时可静脉注射氨茶碱

·喉头水肿呼吸受阻时可行气管切开,心跳呼吸骤停时,应进行心肺复苏术
2.慢性自发性荨麻疹:首选第二代H1受体拮抗剂

十一、药疹(药物性皮炎)
⑴定义:药物通过口服、注射、吸入等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皮肤、黏膜炎症性皮损、严重者可累及机体的其他系统
⑵发病机制
1.变态反应:多数药疹属此类反应
特点:

①只发生于少数过敏体质

有潜伏期,首次用药一般需4 -20天出现临床表现,再次用药,数分钟至24小时内即可发病

③病情的轻重与药物的药理及毒素作用、剂量无相关性

④机体高敏状态下可发生药物的交叉过敏或多价过敏现象

⑤临床表现复杂,皮损形态各异,同种药物致敏同一患者在不同时期可发生不同类型药疹⑥病程有一定的自限性,停止使用致敏药物后病情较轻者可好转

抗过敏药和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
2.非变态反应
⑶临床表现
1.固定型药疹

①首次用药,在用药1~2周后常出现皮损,再次用相同药物时,24小时内皮损常在同一部位复发,每次皮损常在同一部位出现

②局限性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的水肿性暗紫红色或鲜红色斑疹、斑片
2.荨麻疹型药疹风团可泛发全身、潮红水肿、消退缓慢、瘙痒、轻痛
3.麻疹型或猩红色型药疹:又称发疹型药疹,最常见,皮损多在首次用药1周内出现 发病突然
4.急性泛发性发疹性脓疱病:泛发性无菌性小脓疱、水肿性红斑
5.湿疹性药疹:局限或泛发红斑、丘疹、丘疱疹、水疱
6.紫癜型药疹:双下肢好发、左右对称
7.多形红斑型药疹:发病急骤、水肿性红斑 淤斑
8.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最严重,中毒表皮坏死、松弛性水疱、表皮松解
9.剥脱性皮炎型或红皮病型药疹:潮红、肿胀、掌跖部呈手套或袜套状剥脱
10.痤疮性药疹:痤疮样皮损
11.光感性药疹:应用光感性药物后经日光或紫外线照射
12.药物超敏反应综合症:高热、红斑、丘疹、麻疹样皮损
⑷实验室检查:体内试验
皮肤试验:皮内试验、划痕试验、点刺试验、斑贴试验
药物激发试验
⑸药物超敏反应综合症的诊断依据:
①使用某些特定药物,3周后出现皮损
②已停用致敏药物2周,临床症状仍然不愈
③高热
④肝功能异常或肾损害
⑤血象改变:

·白细胞计数升高(>11×109/L)
·异型淋巴细胞(>5%)

·嗜酸性粒细胞升高(>1.5x10°/L)
⑥浅表淋巴结肿大
⑦HHV-6 再激活
治疗
1.轻型药疹:抗组胺药物、维生素C、钙剂
2.重型药疹:及早足量糖皮质激素、抗生素抗炎、维持血容量、注射兵丙种免疫球蛋白、血浆置换
3.过敏性休克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

十二、日光性皮肤病
1.日光分为紫外线、可见光和红外线;引起皮肤病的主要是紫外线UV
2.主要光谱:长波紫外线UVA和中波紫外线UVB
3.类型:日晒伤、光毒性反应、光超敏反应
4.日晒伤:又称晒斑、日光性皮炎
①定义:强烈日光照射(UVB为主)后暴露处皮肤发生的急性光毒性反应
临床表现

·6h左右暴露部位弥漫性红斑、鲜红色、边界清楚

·12-24h后红斑逐渐淡和消退、脱屑、并留有色素沉着

·较重时可出现水肿、水疱、自觉灼痛
治疗:消炎、安抚、止痛,遮光剂、糖皮质激素、炉甘石洗剂、3%硼酸溶液
5.多形性日光疹:特发性、反复发作、多形皮损、光感性反应
①UVA、UVB和可见光都可
②日晒1h内自觉瘙痒,数日后出现皮损
③治疗:遮光剂、糖皮质激素、羟氯喹

十三、银屑病
1.定义: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诱发的免疫介质介导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系统性疾病
2.典型表现:鳞屑性红斑或斑块 局限或广泛分布
3.寻常型银屑病
临床表现:
①初起皮损为红色丘疹或斑丘疹,逐渐扩展成为边界清楚的红色斑块,可呈多种形态(如点滴状、斑块状、钱币状、地图状、蛎壳状等),上覆厚层银白色鳞屑
②若刮除最上层的银白色鳞屑,可观察到鳞屑成层状的特点,就像在刮蜡滴一样(蜡滴现象)
③刮去银白色鳞屑可见淡红色发光半透明薄膜薄膜现象
④剥去薄膜可见点状出血Auspitz 征
分期:
进行期

·旧皮损无消退,新皮损不断出现

·皮损浸润炎症明显,周围可有红晕,

·鳞屑较厚,针刺、搔抓、手术等损伤可导致受损部位出现典型的银屑病皮损,称为同形反应或 Kobner 现象
静止期:皮损稳定,无新皮损出现,炎症较轻,鳞屑较多
退行期:皮损缩小或变平,炎症基本消退,遗留色素减退或色素沉着斑
检查:
皮肤镜:亮红色背景有球状、发夹、环状血管
RCM:Munro微脓肿
特殊寻常型鳞屑病:急性点滴状银屑病(发疹型银屑病)

·咽喉部链球菌感染

·起病急

·0.3-0.5cm大小的丘疹、班丘疹

·色泽潮红、覆以少许鳞屑
4.关节病型银屑病皮损➕关节病变(关节肿胀、疼痛、严重时出现关节畸形)
5.红皮病型银屑病:全身皮肤弥漫性潮红、浸润肿胀、伴有大量糠状鳞屑
6.脓疱型银屑病
泛发性

·急性发病

·针尖或粟粒大小淡黄色或灰白色的浅在性无菌性小脓疱

·密集分布、肿胀、疼痛感
掌跖性

·对称分布,好发于小鱼际和大鱼际

·红斑基础上有小脓疱

·1-2周后脓疱破裂、结痂、脱屑、新脓疱又可在鳞屑下出现
连续性肢端皮炎:发生在指端或脚趾
7.治疗:糖皮质激素、甲氨蝶呤、抗生素、生物制剂

十四、痤疮
1.定义:毛囊皮脂腺单位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
2.机制
雄激素水平增高、皮脂腺增大、皮质分泌增加
②皮脂为毛囊内痤疮丙酸杆菌等微生物的生长提供油脂或厌氧环境
③丙酸杆菌水解皮脂中的甘油三酯为游离脂肪酸
④刺激毛囊导管处角质形成细胞增殖或角化过度
⑤皮脂、角质栓等堆积在毛囊口时形成粉刺
3.临床表现
①好发于面颊额部其次为胸背肩
②对称性分布、毛孔粗大、皮脂溢出
③初为圆锥形丘疹、白头粉刺(闭合性)、黑头粉刺(开放性)-顶端可有小脓疱-之后形成红色结节或囊肿(挤压时有波动感)-形成脓肿-最后破溃形成窦道和瘢痕
分级
I级(轻度):仅有粉刺
I级(轻至中度):除粉刺外还有炎性丘疹
III级(中度):除有粉刺、炎性丘疹外还有脓疱
IV级(重度):除有粉刺、炎性丘疹及脓疱外还有结节、囊肿或瘢痕
4.治疗原则去脂、溶解角质、杀菌、抗炎、调节激素水平
①外用药物:维A酸类、过氧化苯酰、抗生素、壬二酸、二硫化硒、硫黄洗剂、水杨酸乳膏
②系统药物:抗生素(首选四环类)、异维A酸、抗雄激素药物、糖皮质激素(泼尼松、类固醇激素)
③光疗:LED红光或蓝光
④辅助治疗:粉刺挤压器

十五、性传播疾病STD概论
1.主要包括6种:梅毒、淋病、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艾滋病
2.传播途径:

①性接触

②间接接触:被污染衣服 公用物品

③血液和血液制品传播

④母婴垂直传播:胎盘 产道感染 母乳喂养

⑤医源性传播

⑥器官移植

⑦人工受精

十六、梅毒
1.病原微生物:梅毒螺旋体TP

①增代时间30-33小时

②造成慢性感染

③人是其唯一自然宿主

④缺乏LPS类脂多糖类物质不引起急性反应
2.分期
❶1期:硬下疳➕硬化性淋巴结炎(硬下疳出现后1-2周)
硬下疳:单个(可至个)、圆或椭园形、糜烂或溃疡、分泌物清亮、软骨样硬度 、无痛、可自愈
硬化性淋巴结炎:淋巴结肿大、无痛
❷2期:梅毒疹➕扁平湿疣
·分布广泛、对称、疏散

·发生、发展、消退均很缓慢

·客观症状明显,主观症状轻微
·破坏性小、传染性强

·掌、跖易受累

·不经治疗持续数周或2-3月,可自行消退,一般不留疤痕

·梅毒血清反应阳性
❸3期:树胶肿(梅毒瘤)
3.传播:性接触、母婴、血液
4.获得性梅毒
①病程小于2年-早期梅毒:一、二期梅毒,早期潜伏梅毒
②病程大于2年-晚期梅毒:三期皮肤 黏膜 骨骼梅毒、心血管梅毒、神经梅毒、晚期潜伏梅毒
5.产生两类抗体:特异性抗体(IgG、IgM)、反应素
6.主要:梅毒血清学试验
7.血清固定(耐血清性):随访
7.治疗首选长效青霉素,肌注
·青霉素过敏者:头孢曲松
·神经梅毒:水剂青霉素,滴注

十七、艾滋病
1.病原微生物: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2.非感染性皮肤损害:皮损多形性
3.感染性皮肤损害
带状疱疹:水疱、大疱、血疱、疼痛剧烈
单纯疱疹:持续性口腔、生殖器、肛周重度疱疹
:寻常疣、扁平疣、传染性疣、尖锐湿疣
真菌感染:鹅口疮、浅表真菌感染、
细菌感染:毛囊炎
4.皮肤肿瘤
卡波西肉瘤:开始是粉红色斑疹,以后颜色变暗形成淡紫色或棕色的斑疹或斑块,最后变成出血性皮损和结节
淋巴瘤:丘疹、结节
③恶性黑色素瘤
④鳞状细胞癌
5.HIV感染诊断的金标准HIV-1/2抗体检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