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分钟讲名著《上尉的女儿》

 柠檬俄语 2021-02-22

《上尉的女儿》

作品概况:《上尉的女儿》揭示了农民起义的原因,塑造了普加乔夫的形 象:热爱自由、宁死不屈的英雄,是普希金散文的最高成就。

创作背景:作品的写作背景正值十二月党人起义失职之后,沙皇对民主力量实施令人发指的残暴统治,阶级力量尽管悬殊有别,但人民暴动、军阀起义在当时的政治和社会背景下仍然频频爆发。与此同时,贵族却把改革中所赢得的阶级利益进一步演化为不断追求财富、地位、享乐的生活状态,从而大大限制了贵族扩大自身势力的机会,且由于其自身普遍缺乏的现代进取精神,他们对俄国所引发的各种社会危机渐感无能为力。因此,农民揭竿反抗的正是一个封建落后、摇摇欲坠、行将就木的农奴制国家,他们是在为争取一个充满民主、自由、平等的精神国度而与统治势力进行殊死搏斗。

主要内容:贵族少年彼得按照贵族教育的传统到白山要塞服役。他在暴风 雪中迷了路,靠着一个中年人的指引,才抵达了一家安全的村舍。出于感激之情他将自己的兔皮袄送给了这个衣衫单薄的中年人。这个中年人正是落难中的农民领袖普加乔夫。彼得在服役期间认识了要塞司令上尉伊凡的女儿玛利亚,两人 情投意合。青年军官什瓦卜林出于忌妒,与彼得决斗,使彼得受了重伤。

     1773年10月,普加乔夫率众起义。起义军攻克了要塞。上尉 夫妇被处死,什瓦卜林投降了起义军。坚持贵族立场的彼得被套上 了绞索。临刑时,普加乔夫认出了这个在暴风雪中赠送皮袄的青年 军官,他含笑叫人扶起彼得,让他得到了赦免。但彼得恪守忠于沙皇 的誓言,坚决不与普加乔夫合作。投降起义军的什瓦卜林以告发相 要挟,逼迫玛利亚三天之内与他成婚。普加乔夫帮助彼得救出了玛 利亚,成全了他们的爱情。1774年,普加乔夫起义失败,彼得也因“通匪嫌疑”被捕受审,后 在玛利亚的努力下得到赦免。普加乔夫被沙皇判处绞刑。临刑前, 他向彼得点头致意,然后从容就义。

思想艺术成就: 小说真实地反映了普 加乔夫和广大人民的密切联系。小说中还描写了两类贵族,并且表现了作家希望“正直”贵族和人民联合,通过“风俗改革”以缓和阶级 对抗的理想。

     小说的中心人物是普加乔夫,这也是小说的主要成就。小说在艺术形式上借鉴了英国历史小说家司各特的经验,把虚构的人物和历史人物,个人的悲欢离合和波澜起伏的历史事件有机地揉合在一 起,既赋予虚构人物以特定的历史时代的风貌。又使历史事件和人 物显得生动丰满。普希金在小说中大量利用民间创作素材,这一点 与司各特大量利用苏格兰民间故事也十分相似。

    小说以情节线索集中单一为特色,把农民运动领袖作为艺术描 写的主要对象,是从20年代起就关注农民问题的普希金的思想和艺 术进一步深化的结果。小说在艺术上充分体现了普希金“朴素、简 洁、清楚”的创作原则。

    小说巧妙地把家庭纪事、个人遭遇和历史事件结合起来,在不大的篇幅里,容纳了广阔的生活内容,丰富的生活画面和各种不同阶层 的人物,为俄国文学后来一系列大型散文作品开辟了道路。

主要人物:彼得·格里尼奥夫寄予了作家美好的贵族愿望,主人公从小接受典型的贵族教育,尽管在法国先生博普的引导下沾染上玩世不恭的不良品性,但并不影响他成长的过程中逐渐蜕变成一个正直、勇敢、对爱情忠贞不治、具有高度贵族荣誉感、对国家尽职尽资的优秀贵族青年。

     从个人的情感来看,格里尼奥夫具有理想的人文主义赣神。格里尼奥夫处处尊重长辈的意志,格守父亲灌输的资族道德,爱惜衣裳要从新的时候起,珍惜名誉要从幼小时候起。在战争中,即使面临死亡,也毅然秉承着父辈的尊严和骨气。格里尼奥夫对待朋友遵守高尚的道德原则,在祖林蓄意为之的赌局上,前者并末因为借款较高而失信朋友。在奥伦堡狂风暴雪的夜晚,主人公古道心肠,既出于感恩又出于仁慈把价格不菲的皮袄转赠给衣着单薄的普加乔夫,表现出鲜明的人道主义精神;在爱情上,格里尼奥夫从奥伦堡冒死回到白山要塞从卑劣的敌手施瓦勃林手中救走玛丽娅,并且在沙皇审案的过程中为了保全玛丽娅的名誉而置自已的危险于不顾,这些情节把一个普通人物丰富细腻、为爱情视死如归的甚至感情描写得淋漓尽致。

佛系二维码

千千万万的公众号中

能被你识别都是缘分

柠檬  2018年出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