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商周古国——程国,程姓起源,西周时程国受到王室重用

 9tx22v工人 2021-02-23

程国立国较早,史书中出现最早在商代。《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等古籍都说,程氏出自风姓,为重黎后裔之国。《史记·楚世家》载:“重黎为帝喾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重黎为帝喾(kù)高辛掌管火正,政绩出色,光耀天下。可见程国的来头很大。但程国到了商代晚期可能亡国了,成为周部族的领地。《竹书纪年》载:“帝辛二十九年,释西伯。诸侯逆西伯,归于程。”西伯被纣王释放后,受到诸侯的欢迎,西伯归程,说明当时程地是西伯的暂居地。“帝辛三十三年,密人降于周师,遂迁于程。”四年后,密人归降周国,西伯将居地正式迁往程地。这里的密人当指密须国(甘肃灵台县)。两年后,即帝辛三十五年,程地闹饥荒,西伯又将居地自程迁到丰。

商周古国——程国,程姓起源,西周时程国受到王室重用

那么程国的地理位置在哪?主要有两种说法:一般认为西周程国故地在今河南洛阳、偃师一带,古称“上程聚”。但周室东迁后,很多古国的地理位置随之发生了变动,上程聚可能是东迁之后的春秋程国之地。 《读史方舆纪要》说,上程聚,在故洛城西南,古程国故地。即今河南洛阳和偃师交界一带。上程聚的具体位置可能在今偃师市缑氏镇一带,也有可能在伊洛县江左镇一带,这两地方都有程村,且接近古籍记载的位置。又说:“关中有程地,所谓文王自程徙丰者,故此曰上程。”认为关中也有一处程地,即当年西伯文王自程地迁往丰地之程。因为关中有程地,所以后世将河南之程称为“上程”用以区分。陕西咸阳渭水北岸有程邑,为早期程氏聚集地,《新唐书》也有“程氏世居长安”的记载,唐《括地志》云:“安陵故城,咸阳东二十一里,周之程邑也。”南宋《路史》也说:“程,商封吴回(重黎弟)后,今咸阳故安陵城,周程邑也。”是说商周时期关中之程邑就是后来的安陵故城,即为今天咸阳市渭城区韩家湾乡白庙村。但历史上两程谁先谁后不确。

商周古国——程国,程姓起源,西周时程国受到王室重用

“程”是后起字,初文为“呈”,早期程国当作呈国。“呈”的甲骨文有容器之形,但跟容器无关。“呈”来自祭祀,上古有谷神之祭,即为后来殷周时代的“尝祭”,即祭时祭器中要装满黍稷等谷物,贡献给神灵,巫师手舞足蹈向神灵禀告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故“呈”引申出“上报、呈献”等意义,后来又演变为五谷的专用度量衡单位,成为一个计量词,“呈”祭祀的本义消失,所以《说文解字》说:“呈,平也。”即为古代权衡谷物的一种平衡之法。后来干脆加上代指谷类的“禾”为“程”,替代“呈”的权衡之义,呈国也就成了程国。早期程国族人注重献五谷祭祀神灵,以祈求部落兴旺子嗣繁盛。

商周古国——程国,程姓起源,西周时程国受到王室重用

呈的甲骨文

武王定天下后,首要大事便是追思先圣功德,再封重黎后裔,程国重建。由于程国与姬周关系良好,历代国君得以在周室担任职务。《国语·楚语》载:“夏、商,故重黎氏世叙天地……其在周,程伯休父其后也,当宣王时,失其官守,而为司马氏。”是说夏商两代,程氏一直延续其先祖重黎氏主管天地之职的传统,直到周宣王时期的程伯休父,开始弃文从武,担任大司马(上将军)。可见程国到西周后期开始转型,程伯的军事技能逐渐替代了祭祀之职,并且到周宣王时受到重用,开始执掌大周的军国大事,并在对外战争上有过积极表现。程伯休氏也成了西周程国史上最为杰出的人物。

商周古国——程国,程姓起源,西周时程国受到王室重用

关于这个人物的事迹,《诗经·常武》中有较为详尽记载:“王谓尹氏,命程伯休父,左右陈行。戒我师旅,率彼淮浦,省此徐土。不留不处,三事就绪。”意思是周宣王对尹氏说,传寡人诏,命程伯休父将大周军队分成左右列队,下达作战部署到各部,沿淮河之岸向前挺进,督察徐国之土,三军所到之处,不得久留,不得驻扎,不得骚扰百姓。该诗记录了周宣王南征徐夷的大事件,并启用了程国国君程伯休父。虽然诗中并没直接描述程伯休父率领三军与徐夷正面交锋的作战经过,但此次南征最后取得重大胜利,可见程伯休父在这次战役中为平定南淮叛乱成就“宣王中兴”立下了汗马功劳。因史书缺载,程国最后结局不得而知,可能亡于春秋早期。程国之后有程氏,春秋中期义救“赵氏孤儿”的程婴即为程国后裔。

文/堰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