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州小敷峪(三)——毛栗树园与娘娘庙

 华州文史荟萃 2021-02-23

邮箱:3125136050@qq.com


华州小敷峪(三)
作者 邵拉雄
(接上:华州第一峪——小敷峪  华州第一峪小敷峪(二):“天官府”与“少华晴岚”)莲花峰在入峪十四里的西崖底。西崖顶端有八个耸起的山峰,八峰相依,如同八仙聚会,形态各异,又像舒展的青莲花瓣,故名莲花峰,八峰并立,高低不一,树粗林密,草深花奇,葱茏苍翠,秀美神异。西崖底有数垄平地可耕,崖根一山洞,深不可测,据说与潭峪相通,早些年前,曾有年轻后生点燃蜡烛,入洞探究,但蜡烛燃尽,仍未走到尽头。
少华山 谢伟摄
莲花峰北一里为甜水岔,因溪流清甜爽口得名。岔口北坡有一突出青色岩石,好像仰起的蛇头,名曰青蛇观天。甜水岔沟内峰峦状若灵芝,名曰灵芝崖,上下连在一起看,似青蛇盗取灵芝,下山出沟意欲继续赶路,蛇头仰天窥视,身体呈舞动奔跑状。青蛇石河东是东崖底,东崖底北侧崖石如同刚刚孵出的小鹰,毛茸茸的身子尖尖的嘴,名曰雏鹰崖。雏鹰崖与青蛇石隔河相望,欲言又止。

甜水岔对面有龙脖子,如今,进山公路绕龙脖而过,恰似给龙脖子套上了一条玉带。跨过龙脖向东进入熊崖沟,沟内梯田层层,果园片片,农舍小院,散布期间,有崖上小村之称。如今,在熊崖沟口公路旁建有哨亭。据传,当年几块巨石叠垒成洞,自然天成。洞内可容四五人,通过巨石缝隙瞭望峪道,为山寨绿林之哨所。

小敷峪风光 ping摄

莲花峰南是武家坪,为一开阔平坦谷地。谷地东北角原有青竹数十亩,西边靠河是一棵一棵的合抱核桃树,坡上毛栗树、洋槐树交叉连片,青竹园、核桃园、毛栗园中间夹着田园、农舍、学校。据传,王莽与刘秀曾在此进行激战。练兵场、阅兵台遗址至今尚存。当年九纹龙史进、朱武、陈达曾在此聚绿林好汉有数百之众。武家坪又是东牛头、西牛头、牛西三条沟岔与主河道四水交汇处,溪流潺潺,波随波,潭连潭,形成了一串串八连潭、九连潭,确有“沧浪之水可以濯我足”的诗情画意。
小敷峪峪道 自区政府网
栗园在东牛头沟内,据旧志记述;“栗园,在小敷峪二十里,朗西城兵马王公永祚山房也。公能诗工楷,家居后,于此置茅屋数间,栗林艺植,萧森繁茂,洵山中雅境也”。当年的士大夫在此隐居,并为后人留下了大片的毛栗树园。

毛栗树园多在沟岔山坡,走进园内,合抱之木,随处可见。中秋佳节,毛栗树园绿中泛黄。片片黄叶,瑟瑟作响,串串带刺的毛栗包,如同身披金甲的小刺猬,缩头缩脑。若是熟透了的毛栗包,则争相裂开大嘴,露出朱红朱红的毛栗颗,十分诱人。此时若爬上大树,用力摇动,“唰一唰一唰一”,毛栗颗便纷纷落下。若能举起竹竿,奋力敲打,连刺带包,劈里啪啦,散落一地。再将毛栗包或毛栗颗埋在篝火里,等待片刻,便有爆破之声,剥开脆皮食之,干面香甜,板栗之味,远不能比。若能亲身实践,即可领悟“火中取栗”之含义。

玉女庙即娘娘庙,建在主河西岸的沙马沟口。庙居山腰,峰峦护卫,碧水环绕,丛林衬背,古树遮檐。紧靠东墙是不足一米宽的悬空栈道,栈道与河东崖石之间,形成不足20米宽的峡谷。峡谷幽深,水流湍急,一线蓝天覆于上,数潭碧水奔于下,在高山深谷中发出震耳欲聋的巨响,最大的两个潭,都在崖底,潭边水漫金黄卵石,潭内浪涌深不见底。

小敷峪风光 ping摄
站在庙台细看,这一峡谷呈壶状,庙靠峡畔,峡依庙墙,中留栈道,别无退让。娘娘庙最初不知建于何时,最后一次大规模整修为崇祯八年(1635)。庙院坐北向南,自南而北,依次为山门(戏楼)、中殿、上殿及廊房十多间。上殿气势恢弘,有2米多高的娘娘全身塑像和许多珍贵的壁画,古老壁画,工笔神奇,娘娘塑像,栩栩如生,闪射灵光。明清两代,民国时期,香火甚旺,名传四方。黄道士、汪过房在此守护。解放后就庙设校,1966年学校迁至武家坪,庙毁。
少华山娘娘庙 自放飞心情
娘娘爷是传说中一位专给人们送子添福的女神,半个小敷峪都有她的神秘传闻和离奇古迹。她原为下庙胡村一聪明灵秀的姑娘,生于农历六月十二日。这位端庄秀丽的平原少女,嫁给峪内山民为妻,出嫁离娘,以泪洗面,怀揣线团,乘坐轿车,进了小敷峪。今车路弯山崖上有她车辙印痕,锅子崖半山腰架着她的纺线车……,如今娘娘庙在原址西侧坡上重建,娘娘爷金身再塑,彰显昔日灵光。

从娘娘庙东北方向过河,顺山崖向上攀登二三里,半山腰崖根有娘娘洞。洞靠崖壁,青砖建造,高2. 5米,宽2. 7米,深4米。洞口上方刻有“养心洞”三字,洞内神龛正中端坐着0. 5米高的娘娘爷小型彩塑,两尊0. 3米高的侍童彩塑分立左右。洞外一小块平地,当年曾有合抱古柏和馍叶树各一棵,可惜均被采伐。现有香椿、柞柏等树木掩映小洞,青藤翠竹蒿草缠绕其间。传说娘娘爷的母亲来看女儿时,拄着竹棍,顺手插在地上,竟繁育了这片翠竹。娘娘爷是一位贤妻良母,心灵手巧、乐善助人,她的凡胎肉体在此山崖坐化。未有妻室的穷苦山民,若将布料放在她面前,数日之后,便可取回合身的新衣。谁知天长日久,竟有乖歹者以钢针刺扎肉体,致使鲜血直流。娘娘爷将此惨状托梦于下庙胡村娘家,娘家人遂将骨肉真身置于瓮中埋藏,并在前面筑洞塑像。这样既保护了真身,又便于仰慕者参拜。每年正月初一黎明时分,便有企盼生儿育女者,竟相登山,到此敬献上香。后来又在河对面修建娘娘庙,于是唱戏敬神,求子还愿,规模愈大,一度香火极盛。
少华山娘娘庙 自放飞心情
娘娘庙后的沙马沟,翻大梁可到仰天池。沙马沟原名金马沟。据传,因沟内藏有一匹金马驹而得名,每当夜深人静,金马驹便慢慢出沟,独自到娘娘庙山门前的河中饮水,细心人可听到清脆悦耳的马铃响。

在娘娘庙和娘娘洞之间的东面山腰有一个50多米高,30多米宽的浅口山洞。洞底稍平,宽敞明亮,背风向阳,终年不见雨雪,旧时曾是山区儿童读书处所,故名老学堂。过河攀崖登上老学堂,山环水绕,松掩柏映,溪流谷鸣,似有莘莘学子,如闻琅琅书声。(未完待续)

原文来源:《毓秀华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