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隋陨落:关陇集团、法家、蝴蝶效应,究竟是谁毁了隋炀帝杨广?

 安麓散人 2021-02-23

究竟是谁毁了隋炀帝杨广?

公元618年(大业十四年)3月11日,以关中籍人士为主的大隋帝国御林军突然于扬州发动叛乱,'反杀'了原本应由他们保护的对象——隋炀帝杨广。

此时,天下已呈大乱之势:仿佛春笋般的土匪群在山野横冲直撞,大杀四方;李密、窦建德、刘武周等超级军阀各踞一方,建立政权;游民们则在战乱、饥荒的双重打击下客死他乡,曝尸荒野。

造成如此乱局,也让不少人将杨广列入顶级暴君之列。然而,对杨广的评价,历来异议颇多。有人说,自古成王败寇,大唐史官不可能将他塑造的非常风光。也有人说,他本身“不坏”,只是做事“太急”,导致资源没跟上。还有人说,杨广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想通过征高句丽消耗关陇贵族集团的军队,所以遭了“暗算”。

这就带来一系列的疑问:

  • 杨广做事为何要那么“急”,以致葬送掉江山社稷?其最后一个“高难动作”——第三次征高句丽发生于大业十年(公元614年),距扬州事变仍有4年之久。如此充足的时间,难道竟没想到“纠偏”?
  • 三征高句丽确实是隋王朝衰败的关键拐点,其目的真是为了消耗关陇贵族的军队吗?

要拨开笼罩在历史之上的层层迷雾,我们先从两次民夫叛逃说起。


似曾相识的民夫叛逃

大业七年(公元611年),杨广在对高句丽发动大规模战争前,从山东、河北等地征调了六十余万民夫运送军粮。民夫们两人一组,推车运米至辽东前线。因路程'险远',所运军粮尚不足途中充饥。因此到目的地时,许多民夫无粮可交,犯下“私吞军需”大罪。为避惩罚,民夫们纷纷逃亡,当了土匪。

大隋陨落:关陇集团、法家、蝴蝶效应,究竟是谁毁了隋炀帝杨广?

民夫逃亡为匪

是否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再看另一件发生于秦末的事:公元前209年,900余民夫被征召戍守边关。半道上,众人为大雨所阻,无法按时抵达,犯了“失期”大罪。于是,民夫们怀着“既然横竖是死,倒不如奋起一博”的心理,在“大哥”陈胜、吴广带领下,走上了反抗道路。

大隋陨落:关陇集团、法家、蝴蝶效应,究竟是谁毁了隋炀帝杨广?

陈胜、吴广起义

同样是民夫,同样为朝廷服役,同样因非主观原因犯下重罪,同样走上反抗道路。不同的朝代,相似的剧情。不知这是否算是巧合?但秦、隋两朝确实都是法家的坚定推行者。


法家的坚定推行者

所谓法家,即以“胡萝卜”加“大棒”为手段,来驱动官、民达成富国强兵的终极目标。

比如商鞅在秦国推行法家之初,为取信于民,曾出“50金”来重奖将木头自南门移至北门之人。这便是“胡萝卜”的功效。不过,奖励固然刺激,但对人的驱动终归有限。“50金”能诱使某人挪动木头,却未必能说服他卖命。因此,法家真正的利器还是严刑峻法。也即'你愿意干得干,不愿意干也得干'。以商鞅本人为例,其新法正是在太子两位老师遭砍脚、刺字酷刑后,才得以顺畅推行的。

大隋陨落:关陇集团、法家、蝴蝶效应,究竟是谁毁了隋炀帝杨广?

商鞅变法

在法家之政主导下,秦国国力不断增强,并最终于秦始皇时代达成了统一天下的不朽成就。

秦法出自商鞅已是众所周知,那大隋的法家之政又源自何处呢?

公元572年,当关陇贵族集团创始人宇文泰的第四个儿子,北周武帝宇文邕亲政时,为管理已共同发展近四十年的各大关陇豪族,提升集团执行力,明察秋毫、极少受感情左右的宇文邕祭出以严刑峻法为标志的法家之政。因他本人勤于政务,执法公平,且厉行节俭,私生活节制,所以朝廷法令虽峻,众豪族世家也无话可说。

《周书 武帝纪》:克己励精,听览不怠。用法严整,多所罪杀。号令恳恻,唯属意于政。群下畏服,莫不肃然。性既明察,少于恩惠。……身衣布袍……,无金宝之饰,诸宫殿华绮者,皆撤毁之,……后宫嫔御,不过十余人。

最终,在宇文邕强势领导下,北周国力得到大幅提升,并达成了鲸吞高齐,席卷北方之壮举。

后来的大隋开国皇帝杨坚正是此时得到重用的。这位关陇名门之后在性格、理念、习惯与宇文邕都极为相似,因而成为了后者法家思想的绝佳执行者。

公元578年,36岁的宇文邕英年早逝,其子宇文赟继位。两年后,22岁的宇文赟也不幸陨于疾病。这时,正于宫中'侍疾'的外戚杨坚便趁机夺过大权,并在一帮关陇贵族的支持下,于公元581年建立大隋王朝。

此后,杨坚延续了曾令宇文邕大获成功的法家之政,推动大隋国力不断攀升,并最终于公元589年灭亡陈朝,结束了中国长达169年之久的南北分治局面,实现了江山一统

无比辉煌的成功也让杨坚对法家之道推崇备至,并愈发走向极端。在其晚年,为治理街市治安,隋文帝甚至颁布过严厉程度“秒杀”秦始皇的酷法:只要盗劫一文钱,就可被当街处死

《隋书 刑法》:帝知之,乃命盗一钱已上皆弃市

公元604年,隋文帝病逝。隋炀帝杨广从父亲手中继承的,正是这样一个基于严刑峻法的法家帝国。


为什么会有海量民夫帮隋炀帝成就宏图大业?

登基之初,杨广也觉得前朝法律过于“严酷”,遂命人进行了大幅度的从轻、从宽修改,写成了《大业律》。

《隋书 刑法》:炀帝即位,以高祖禁网深刻,又敕修律令,除十恶之条……其五刑之内,降从轻典者,二百余条。

不过,隋炀帝虽不天然迷恋严刑峻法,却对法家的终极目标——富国强兵兴趣浓厚,'慨然慕秦皇、汉武之事',所以一出手就是大手笔

  • 建新都:大业初年,杨广每月动用民夫200万人,兴建新首都洛阳,以便利用其四通八达的枢纽位置,更及时的应对天下突发事件。
大隋陨落:关陇集团、法家、蝴蝶效应,究竟是谁毁了隋炀帝杨广?

隋唐洛阳城遗址公园

  • 掘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分两次动用两百余万民力,向东南挖通济渠至扬州,向东北挖永济渠至琢郡,打造了一条贯通南北,规模超千公里的水上高速公路——隋唐大运河。
大隋陨落:关陇集团、法家、蝴蝶效应,究竟是谁毁了隋炀帝杨广?

隋唐大运河被视为隋炀帝的主要历史功绩

  • 筑粮仓:在隋文帝时期已建设的四大超级粮仓基础上,又修建了兴洛仓(史上最大粮仓,储力达2400万石,或24亿斤)、回洛仓,进一步提升了大隋的战略供粮能力。
大隋陨落:关陇集团、法家、蝴蝶效应,究竟是谁毁了隋炀帝杨广?

超级粮仓兴洛仓的其中一个仓窖,单窖可储粮80万斤

  • 修长城:动用百万民力,在西起榆林(今陕西榆林),东至紫河(即今内蒙古南部、山西西北长城外的浑河),千余里的漫长距离修筑长城,抵御外族入侵。
  • 开疆域:派兵击败土谷浑汗国,将今青海一带的辽阔疆域并入大隋版图。
大隋陨落:关陇集团、法家、蝴蝶效应,究竟是谁毁了隋炀帝杨广?

隋炀帝击败土谷浑后的大隋王朝疆域

杨广干了这么多“超级工程”,不管是否被视作'伟大成就',其动辄百万级民力的使用都堪称震撼!那么,海量民夫又自何而来?他们是有偿还是无偿呢?

在炀帝时代,每位22~59岁的农民(称为“丁”)每年需为朝廷劳动20天,称为傜役。傜役本身没有报酬,并具有强制性。

不过,作为大隋农民,其权益是可以从朝廷分到主要生产工具——农田。每位已成家的“丁”可分田140亩,单身“丁”可分田100亩。作为回报,农民不仅要参加傜役,还需每年上交赋税。(已成家之“丁”需缴赋:粟米3石(约300斤),丝绢2丈,棉、麻若干。单身“丁”减半)

因此,百万级民夫参与的傜役其实是社会契约的组成部分:农民得到农田,付出傜役与租赋。这本是谁也不欠谁的交易,直到三次高句丽战争来临。


杨广三征高句丽“不胜”,是为了消耗关陇贵族的军队吗?

大业八、九、十年,大隋王朝分别发动了三次征对高句丽的战争。因结果不尽人意,所以近来有种说法:杨广三征高句丽的目的,其实不是为了赢,而是为了消耗关陇贵族的军队

此说法成立吗?我们先来看看消耗军队最厉害的第一次高句丽战争。

大业七年(公元611年),杨广到琢郡(今北京)诏告天下:因高句丽国王高元恃远不服,他将于次年兴师问罪。

大隋陨落:关陇集团、法家、蝴蝶效应,究竟是谁毁了隋炀帝杨广?

高句丽国朝廷

在拉开战争序幕之前,杨广自山东、河北、河南一带征调了六十余万农民运送军粮。民夫们两人推一车,每车运米三石(约300斤),自琢郡(北京)行进500~600公里,到辽东前线的泸河、怀远两镇。因路程'险远',耗日颇多,且辽东一带米价又因战事翻了近百倍。因此,许多既需要吃饭(吃所运军粮),又无力购买高价粮食(补回差额)的民夫在临近目的地时,面临无粮可交的窘境,犯下“私吞军需”重罪。走投无路之下,民夫们纷纷逃亡为匪。

《资治通鉴》:谷价踊贵,东北边尤甚,斗米直数百钱……夫六十余万,二人共推米三石,道途险远,不足充糇粮,至镇,无可输,皆惧罪亡命。

为避免影响战争大局,一向推崇宽刑的杨广这才祭出严刑峻法:任何盗贼(包括土匪),不论罪行轻重,不必向上汇报,一律处斩。这样的尺度,与杨坚当年“盗窃一文钱便可杀头”的酷法已无二致。这也意味着,当'辉煌成就'与'宽大为怀'无法兼得时,杨广会毫不犹豫选择前者。

《隋书 炀帝纪》:苦役者始为群盗。甲子,敕都尉、鹰扬与郡县相知追捕,随获斩决之。

而民夫们的逃亡也激发出蝴蝶效应,间接导致了第一次高句丽战争的失败。

大业八年(公元612年)春季,天下大军113万3800人先于琢郡集结,然后开赴至辽东前线的泸河、怀远两镇(民夫运粮目的地),接着再兵分数路,各自进攻预设目标。

大隋陨落:关陇集团、法家、蝴蝶效应,究竟是谁毁了隋炀帝杨广?

隋炀帝亲自督战,围攻较近的辽东城(今辽宁省辽阳市东北)

当杨广亲自督战围攻辽东城时,另一路规模为30万5000人的大军在于仲文、宇文述等九员大将带领下,负责深入敌境,突击平壤。

九人中,五人来自关陇贵族(四人来历不可考),占比已过半。而炀帝把如此大规模的军队交与这帮关陇老臣,也足见其信任。

大隋陨落:关陇集团、法家、蝴蝶效应,究竟是谁毁了隋炀帝杨广?

九位将领五位确认来自关陇贵族,其余四位来历暂不可考

自休整地泸河、怀远两镇出发时,将领们按作战周期估算,命每位士兵准备了100天粮食。但平均超过300斤的粮食等辎重却需士兵自行承担!如此荒谬的命令也意味着后勤运力的极度短缺(民夫逃亡的影响)。于是,不堪重负的士兵们宁肯冒杀头的风险,也要将粮食抛弃于途,这便导致大军于半道便陷入缺粮窘境。

《资治通鉴》:述等兵自泸河、怀远二镇,人马皆给百日粮,又给排甲、枪并衣资、戎具、火幕,人别三石已上,重莫能胜致。……才行及中路,粮已将尽。

此时,军中迎来一位客人:前来“投降”的高句丽大臣乙支文德。

出征前,远征军总指挥于仲文曾接炀帝密旨,如遇乙支文德,无需废话,先行拿下。然而,正当这位关陇老臣要履行职责时,却遭钦差大臣刘士龙劝阻,因为“投诚者”开出了让人难以拒绝的筹码:国王高元亲自谢罪。

于是,于仲文便在摇摆不定间放走了“通缉犯”。当呼叫对方折返遭拒后,他又恍然醒悟此人投降是假,打探虚实是真。而军营内面黄肌瘦的士兵早已清晰呈现出隋军缺粮的状况。

这下子,于仲文压力就大了:悍然放跑通缉要犯,已属抗旨死罪;更要命的是,了解到隋军缺粮的高句丽人只要简单奉行坚壁不战,便可使攻打平壤的30万大军无功而退。这个责任谁担的起?

于是,血往上冲的总指挥便要求各军立即追击乙支文德,想抢在此人有所布置之前,先打守方一个措手不及。

但于仲文的命令遭到了同僚宇文述的强烈反对,后者的理由看上去同样充分:大军粮草匮乏,一旦不顺,将毫无回旋余地。争辩良久,焦虑的于仲文还是压制了反对意见,强行发动了追击。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已了解对手底牌的乙支文德却并未选择坚壁不战,而是骄兵之计:通过连打七次败仗,牵引隋军深入了鸭绿江东岸四百五十里,并渡过了位于平壤附近的,一条看上去并不宽阔的河流——萨水。

数日后,乙支文德再次送来投降信,承诺只要隋军撤退,一定让高元亲自谢罪。因此时军中已粮尽,且平壤城看上去异常牢固,担心为敌所乘的宇文述遂说服于仲文接受投降建议,以便借机掩饰缺粮的尴尬。

但这正是乙支文德的高明之处!他想要的,正是对手自以为掩饰住缺陷的得意感觉!人一旦得意,就会疏于防备!

当隋军回渡萨水时,已提前于上游筑坝的乙支文德突然下令泄洪,并趁势发动总攻。结果,猝不及防的大隋远征军在怒涛与追兵冲击下全军覆没,30万5千人只回去了2700人。如此惨败也让隋炀帝心痛至极,被迫班师。

《资治通鉴》:初,九军度辽,凡三十万五千,及还至辽东城,唯二千七百人。

大隋陨落:关陇集团、法家、蝴蝶效应,究竟是谁毁了隋炀帝杨广?

惊心动魄的萨水之战

本次大败,看上去最该买单的人是于仲文。但此君其实也是一位身经百战的老将。他之所以冒险追击,固然有错放乙支文德后的不安,但更多还是想抢在粮草耗尽前赌一把。归根结底是因粮食问题影响了心态。

整个事情的逻辑是:

  • 因后勤官员安排不当,导致许多运粮民夫被迫逃亡。
  • 民夫逃亡造成运力短缺,导致隋军士兵不堪重负。
  • 士兵抛弃粮食导致军粮告急,诱发了统帅的焦虑。
  • 这种焦虑又恰好被了解底牌的乙支文德利用。

其过程一环扣一环,好似链式反应。运粮官员的一点小'疏忽',最终导致了全局雪崩。这就是隋军损失最为惨重的第一次高句丽战争。不过,与其说杨广在消耗关陇贵族的军队,倒不如说是蝴蝶效应让大隋损失惨重。


为什么损失更小的后两次高句丽战争反而导致了更大的混乱?

在宣布第一次高句丽战争班师(大业八年七月)后,杨广又做了三大动作:

  • 增强前线补给:在辽东增加望海顿、辽东古城为新的屯粮重地,并提前进行运粮,这是对后勤疏漏的针对性补强。
  • 招募骁果武士:为缓解惨败导致的兵员短缺,又募集平民为新兵,称骁果武士,主要为关中籍。这意味着杨广最信任的仍是关陇籍人士。(《隋书 宇文化及传》:从驾骁果多关中人)
  • 进行政策“纠偏”:大业九年正月,隋王朝宣布天下大赦。逃亡在外的民夫无需再担心惩罚,可以安全回家了。(《隋书 炀帝纪》九年春正月……戊戌,大赦。)

皇帝之所以要展示宽大,是因为第二次高句丽战争即将开幕,他需要重新征集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的民夫参加傜役。

不过,尽管颁布了大赦令,但之前的逃亡事件及30万大军覆没的事实,已让民夫们对高句丽战争产生了巨大恐惧,甚至视之为死亡陷阱。不少人为避傜役,又选择了逃亡为匪。而山大王们提供的'保护伞',则使得大家上山的决定变得比以前更加容易。

《资治通鉴》:邹平民王薄……剽掠齐、济之郊,……避征役者多往归之。

最终,尽管大隋朝廷征集到了他们想要的海量民夫,但同时也意外制造了海量的避役者为'匪'

除征集人力外,为支撑战争的巨大物资消耗,隋王朝还向地方官府下达了征收赋税的命令。在当时,赋税是农民的义务,本无可厚非。但因为三大特殊情况,让农民于大业九年处境艰难:

  • 大业八年,河北、山东、河南等地民夫因大规模参与傜役,误了农时,错过了庄稼耕耘。(耕稼失时,田畴多荒)
  • 大业八年,发生了大旱与瘟疫,河北、山东、河南一带尤为严重,已耕种的农田收成也不好。(是岁,大旱,疫,人多死,山东尤甚)
  • 因战争原因,租赋征收的期限较为紧迫(卒赋),农民缺乏筹备物品的缓冲时间。

在此背景下,地方官员接通知后的第一个动作却不是通知大众,而是清仓大采购——将市面上的米、绸、棉、麻等物(赋税涉及物品)悉数吃进。然后,他们再一边贴出限期征赋的告示,一边将垄断物品坐地起价,牟取数倍暴利。

结果,既无存货,又无钱自'黑市'买货的平民不是卖身为奴,便是上山为匪。

《资治通鉴》:每急徭卒赋,有所征求,长吏必先贱买之,然后宣下,价盈数倍,裒刻征敛,取办一时。强者聚而为盗,弱者自卖为奴婢。

大隋陨落:关陇集团、法家、蝴蝶效应,究竟是谁毁了隋炀帝杨广?

在《炀帝纪》中,大业九年有明文记载的土匪军队有13支,其中11支来自河北与山东

上图为《隋书 炀帝纪》有明文记载的,于大业九年闹出声势的13支土匪队伍(爆发性一年,之前则少有土匪记载)。其中,6支来自河北,5支来自山东,占比85%。河北、山东正是战争中民夫的主要征集地。

然而,付出如此惨重代价,第二次高句丽战争却不得不半途而废。因为负责督粮的礼部尚书杨玄感'在后方捅了一刀'。这位一直就想造反的关陇贵族子弟为顺应形势,打出了“终结战争、推翻暴君”的旗号,并在短期内便聚集了十余万贫苦大众,将空虚的洛阳围成了'俄罗斯套娃'。

之后,尽管辽东隋军很快返程,并扑灭了这场叛乱,但第二次高句丽战争的天量投入也同样打了水漂。功亏一篑的隋炀帝怒不可遏,对身边大臣说,如果不把跟随杨玄感造反的人统统杀光,就难以达到惩戒的效果。于是,这位在年初刚刚宣布大赦的皇帝再次升级了处罚'严酷'度:任何土匪、盗贼,不仅要杀头,还要'籍没其家'(没收家庭所有财产,并将家属罚入官府为奴)。

执行命令的大臣樊子盖、裴蕴都是杨坚一朝中以'严酷'著称的老臣,惯于操作严刑峻法。因此,这帮人非但没缓冲皇帝命令的破坏性,反而变本加厉的拿起了屠刀。最终,有三万余人遭到了处死及'籍没其家'的严惩。甚至接受过杨玄感开仓放粮的百姓也被统统活埋。

《隋书 炀帝纪》:九年……八月……戊申,制盗贼籍没其家。

《资治通鉴》:帝谓蕴曰:“玄感一呼而从者十万,益知天下人不欲多,多即相聚为盗耳。不尽加诛,无以惩后。”子盖性既残酷,蕴复受此旨,由是峻法治之,所杀三万余人,皆籍没其家。枉死者太半,流徙者六千余人。玄感之围东都也,开仓赈给百姓。凡受米者,皆坑之于都城之南。

然而,'乱世用重典'的教条却并未得到想要的效果:因对“土匪”的处罚延伸到家属,反而导致“平民土匪化”由个人行为扩大到家庭行为,“土匪”数目也随之成倍攀升(男女老少都入伙)。日益庞大的'土匪'集团为维持其生计,又加剧了对平民、客商、甚至官府的掠夺,导致更多的人生活难以为继。这正是大业九年土匪数目突然井喷式增长的原因。

《隋书 刑法志》:九年,又诏为盗者籍没其家。自是群贼大起,郡县官人,又各专威福,生杀任情矣。

此处是第二个'链式反应':

  • 第一次高句丽战争惨败及民夫逃亡事件让平民倍感恐惧,并在第二次战争中避役为匪。过急的赋税征缴又加速了这一趋势。
  • 在民众怨声中,一直想搞破坏的杨玄感找到机会,发动叛乱,激发诸多共鸣。
  • 因高句丽战争夭折,愤怒的杨广对有怨气的民众施以更严酷的刑罚,不仅未能止盗,反而催生出更多土匪。
  • 土匪集团为了生计,又对平民进行了更大规模的掠夺,导致更多人难以生存。

这正是严刑峻法的问题:如果守法是死,不守法也是死,严酷法令反而会起到加速局势失控的效应。

很显然,对杨广而言,当务之急是立即暂停高句丽战争,以'只惩首恶,宽恕余众'的方式分化瓦解土匪集团,并对被迫上山的平民进行妥善安置。

目前有种说法,认为杨广征高句丽没有错,因为高句丽带来了XXX的威胁。然而,这世界很多道理单独拿出来都对,但一结合具体场景就会出问题。例如,跑步对身体好不好?好。但如果这个人得了严重的哮喘呢?

同理,当时的大隋王朝就是一个得了严重哮喘症的病人,必须马上选择静养。

但杨广又是如何选择的呢?先对'土匪'进行无区别的杀戮(而不是分化),然后在大业十年继续启动第三次高句丽战争。尽管最后一战以高句丽国王高元的投降告终,但大隋王朝最大的问题已经不在辽东,而在下面的表中:

大隋陨落:关陇集团、法家、蝴蝶效应,究竟是谁毁了隋炀帝杨广?

大业九年至大业十三年间,《炀帝纪》有文字记载的'土匪'军团及其数目


大隋全力“纠偏”、“剿匪”,为何不见成效?

大业十一年,从高句丽战争腾出身来的杨广开始全力应对'匪患'问题。当年二月,针对越来越多平民因不堪土匪抢劫,离家沦为游民的现象,杨广推出了新的安置办法:建议游民都住进城里,以便得到驻军保护,并就近领取新的农田。最后,杨广还引用了两句谚语:一是“穿窬无所厝其奸宄”,意思是,如果我们把防御工作做到无懈可击,土匪就很难占到便宜。二是“萑蒲不得聚其逋逃”,意思是,如果游民们得不到生计,他们就会成为新的土匪。

《隋书 炀帝纪》:十一年……二月……诏曰:“……而近代战争,居人散逸,田畴无伍,郛郭不修,遂使游惰实繁,寇襄未息。……宜令人悉城居,田随近给,使强弱相容,力役兼济,穿窬无所厝其奸宄,萑蒲不得聚其逋逃……”

此外,从太原留守李渊对山西土匪集团的围剿记载看,隋王朝也对'无差别诛杀土匪'的酷法进行了调整。当时,山西土匪军队被击败后,有数万男女老少'匪众'主动选择了投降,并得到了妥善安置。

《大唐创业起居注》:而余贼党老幼男女数万人并来降附。于是郡境无虞,年谷丰稔。

这就带来一个问题:既然隋炀帝在大业十一年已停止高句丽战争,且对过去的酷法也进行了针对性'纠偏',为什么大隋王朝还是在大业十四年灭亡了呢?

这是因为当时的土匪集团已达动辄数万,十余万,甚至数十万规模。山大王们腰板硬后难免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心声。此时的局势,已不是大隋王朝单纯'纠偏'就能解决,军事手段已不可避免。

然而,在四处剿匪的过程中,杨广又在担心另一问题出现:各地诸侯借剿匪之机崛起,就如同东汉末年从讨伐黄巾军发家的那些三国军阀一样。

因此,如果有隋军将领在剿匪过程中势力壮大后,往往会遭到相应打压,迁转。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名将杨义臣在击破数十万土匪后,其队伍遭原地解散。

《资治通鉴》:杨义臣破降河北贼数十万……世基对曰:“小窃虽多,未足为虑,义臣克之,拥兵不少,久在阃外,此最非宜。”

同时,若杨广没有点头,各地驻军统帅也不能随意扩军征兵。大业十三年,计划反叛的李渊为了化解该禁令,还专门以“不征兵讨贼会被灭族”为由,对身边的同僚进行恐吓。

《大唐创业起居注》:私谓王威、高君雅等曰:“……我辈不能剪除,并当灭族矣。”……,乃更従容谓之曰:“朝廷命将出师,皆禀节度,未有阃外敢得专之。……江都悬隔三千余里……闻奏往来,还期莫测。”

在“严防内鬼”的策略指导下,至大业末年,天下确实没有出现像东汉末年那样贵族军阀林立的局面。但这种“自缚手脚”的行为却又反过来给了土匪和基层官员以机会。例如,在超级军阀之中,窦建德、杜伏威、李子通都是山大王出身,薛举、李轨、刘武周则都是'逆袭'夺权的基层官员

群雄之中,真正具有关陇贵族背景的,也只有李密、李渊等少数几位。

李密的曾祖父李弼为关陇贵族中最顶级的“八柱国”之一,属于如假包换的名门之后。不过,因参与大业九年的杨玄感叛乱,他早早就沦为逃犯,过了三年多隐名埋姓的落魄生活。当身份暴露后,一无所有的李密决定与'瓦岗土匪集团'合股打天下。他出关陇名门的招牌,及'圈内人'的阅历;对方出人,出马,出钱,出粮,出兵器,出地盘。控股权归李密。

没错,李密实际上什么都没出,却吃了最大的蛋糕。看上去,这就是一'大忽悠',但众土匪却无怨无悔。因为李密作为'圈内人',发现了土匪们没发现的规律:天下第一大粮仓——兴洛仓,游民,和瓦岗集团之间存在共赢关系。只要瓦岗集团攻下粮仓,将粮食分给游民,游民再加入瓦岗集团去守卫粮仓。如此循环往复,集团就会像滚雪球一般形成雪崩(最终超过了四十万规模)。

而借助瓦岗集团,对大隋兵力部署、人员特点、地形险要皆了如指掌的李密简直如鱼得水,一年多时间内便达成了歼灭数十万精锐隋军的辉煌成就,变身为令大隋王朝无比绝望的'超级钉子户'。

《资治通鉴》:李密说翟让曰:“今东都空虚,兵不素练;越王冲幼,留守诸官政令不壹,士民离心。段达、元文都,暗而无谋……”

比较李密,李渊对炀帝的威胁甚至更大。作为关陇名门之后,同时也是炀帝的亲表哥,唐国公李渊获得了镇守太原的机会。大业十三年,在天下大乱,炀帝'防内鬼'机制已处半失灵状态时,李渊冒用朝廷名义贴出'第四次高句丽战争即将隆重开幕'的告示,从而轻易征集到了海量的叛乱支持者。

《资治通鉴》:渊乃使文静诈为敕书,……击高丽,由是人情汹汹,思乱者益众。

与天下反王们一窝蜂的倒隋不同,李渊打出的旗号是“拥隋反炀帝”。这个看似自相矛盾的口号其实定位异常精准。因为他要拥护的“隋”,并非隋炀帝的'隋',而是隋文帝时“轻徭薄赋,家给人足”的旧政。毫无疑问,这对于饱受苦役、急赋所累的平民非常具有吸引力。同时,李渊通过拥隋的旗帜,也极大弱化了自身乱臣贼子形象,有利于分化吸收来自关陇集团内部的贵族。

《大唐创业起居注》:李渊起兵檄文:“……上天眷命,属乎隋室。于是我高祖文皇帝……以故临朝恭己,庶绩为心,亲览万机,平章百姓……轻徭薄赋,家给人足……放后主于江都,复先帝之鸿绩。”

出征后,在拿下第一座郡城——西河郡时,李渊又做了三件事情:

  • 一是礼敬老人,救济穷困,一扫过去官吏的搜刮之风。
  • 二是接受申诉,重新断案,以革除多年严刑峻法带来的积弊。
  • 三是广纳英才,随才授职,官僚、平民、土匪、奴隶一律通吃。

《大唐创业起居注》:至于西河,引见民庶等,礼敬耆老,哀抚茕独,赈贷穷困,擢任贤能,平章狱讼。日昃而罢,罔有所遗。……自外当土豪隽,以资除授各有差。……尝一日注授千许人官。

作为关陇名门与多年的地方长官,李渊无论是口号还是具体举措,招招都切中了旧体制的弊端,可谓真正的杀人诛心。

此后,在从太原前往关中的途中,尽管遇到了隋将屈突通的顽强抵抗,李渊仍有惊无险的进入到长安城,并极富耐心的劝说了屈突通、萧瑀等老臣'弃暗投明'。这样,唐国公就成功包装了一个推崇轻徭薄赋,执法公平,包容大众,救济穷困,接纳隋臣的全新“大隋王朝”,构成了对“杨广王朝”的更好替代。其杀伤力较之李密单纯的军事进攻又高了一个等级。

这时,关中一位叫李孝常的官员在李渊感召下宣布投诚。出于法家的惯性思维,杨广在扬州扣押了李孝常的两位弟弟,准备以诛杀来震慑众人。不过,因扬州许多官兵都是关中人,谁都难保自家亲戚不会犯错,此举反而激发了更多不安,并导致了大规模逃亡。为终止逃亡,炀帝再次祭出严刑峻法,把追回的人统统诛杀。这就让扬州的关中籍人士陷入两难境地:留,会因关中家属被杀;跑,又会被追兵追杀。

这正是严刑峻法的问题:如果守法是死,不守法也是死,严酷法令反而会起到加速局势失控的效应。

绝望之下,宇文述的儿子宇文化及便带领着一帮关中籍御林军,在公元618年(大业十四年)3月11日凌晨,突然发动了叛乱,将原本应由他们保护的对象——隋炀帝杨广当场擒获。次日清晨,经短暂游街后,皇帝便被缢杀于扬州后宫之中。

此后,尽管在长安、洛阳还打着隋王朝的旗号,但那个曾经辉煌无比的大隋王朝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其陨落过程的连锁反应如下:

  • 杨广对'土匪'的无差别杀戮,及坚持发动第二、三次高句丽战争,加速了平民土匪化的进程,致使局势演进到单纯'纠偏'已无法解决的地步。
  • 在剿匪过程中,因时刻防范'内鬼',又导致土匪迟迟剿不净,'春风吹又生',让大隋帝国进一步陷入前途莫测的变局。
  • 乱世之中,对大隋人员、城防、地形了如指掌的流亡关陇贵族李密借瓦岗集团强势崛起,并通过连续歼灭数十万精锐隋军的壮举,让天下大局渐渐向着反隋阵营倾斜。
  • 眼看大厦将倾,李渊趁机起兵,并利用其多年'体制内'工作的经验,包装出一个看上去非常完美的全新'大隋王朝',构成了对'杨广王朝'的更好替代。由于李渊占据的还是关中大本营,所以对关陇贵族群体具有致命的吸引力。
  • 在李渊的'挤兑'下,杨广再次错误的使用了酷法,将以关中籍人士为主的御林军推向绝境。此局面又遭宇文化及等人利用,引发扬州事变。

在大隋陨落的过程中,四位关陇贵族杨玄感、李密、李渊、宇文化及确实'分别捅了杨广一刀'。但四人的动机其实都是'浑水摸鱼',即抱着'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的想法,而不是因为杨广'动了关陇贵族集团的奶酪'。事实上,无论杨广有没有'动奶酪',只要时机合适,就一定会有铤而走险者。此外,关陇贵族集团也并非一个独立运作的组织,而只是对一群豪族世家集合的泛指。

但为什么'捅刀子'的四人恰好都是关陇贵族呢?原因很简单,因为杨广最信任关陇贵族群体,所以后者也对杨广知根知底。即所谓'我爱的人才能伤我最深'。

现在,我们也可以对文初的问题有个回答:隋炀帝杨广之所以陨落,既不是因为消耗了关陇贵族的军队,也不是不懂'纠偏',而是对严刑峻法的功效及民众的反弹力度做出了错误的判断,并在由此产生的连锁反应中走向崩溃(即所谓蝴蝶效应)。

同时,我们也就能解释隋炀帝为什么会'做事太急':因为判断的问题,导致他自己并不认为'做事太急'。


后记

秦末大乱时,左丞相李斯、右丞相冯去疾、将军冯劫联名劝谏秦二世胡亥立即停止浩大的阿房宫工程,并减轻繁重的傜役、赋税,以缓解滔天的民愤。

但此言让胡亥怒不可遏,认为皇帝乃九五之尊,自然是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民众闹再凶,只要祭出严刑峻法便可包治百病。于是,皇帝不仅没听劝谏,反而将几位大臣下狱问罪。

《史记 秦始皇本纪》:右丞相去疾、左丞相斯、将军冯劫谏曰:“关东群盗并起,秦发兵诛击,所杀亡甚众,然犹不止。盗多,皆以戍漕转作事苦 ,赋税大也。请且止阿房宫作者,减省四边戍转。”二世曰:“……凡所为贵有天下者 ,得肆意极欲,主重明法,下不敢为非,以制御海内矣 ……”下去疾、斯、劫吏,案责他罪。

又是判断失败,又是似曾相识的感觉。

不过,比起乏善可陈的胡亥来说,干了诸多宏图大业,且为高句丽战争(因公不因私)殒落的隋炀帝还是多了几分悲壮。

大业十四年3月11日,临终前的大隋皇帝对着一帮叛乱者的刀剑仍毫无惧色,展现出看淡生死的超然。但对天下百姓,他还是说了声对不起。(原话是'我实负百姓')

《资治通鉴》:帝曰:“我实负百姓;至于尔辈,荣禄兼极,何乃如是!……”……贼欲弑帝,帝曰:“天子死自有法,何得加以锋刃!取鸩酒来!”文举等不许,使令狐行达顿帝令坐。帝自解练巾授行达,缢杀之。

正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