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格力二把手辞职,我们聊点该聊的

 烟台匠人 2021-02-23

图片

 文:  男终身黑白    语音:女终身黑白


终身黑白第441篇原创文章

昨天格力发布公告:


黄辉是谁?

1992年,加入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2000年8月至2014年5月,任公司副总裁。

2014年6月至2017年8月,任公司常务副总裁,一直分管技术。

2012年5月担任公司董事,兼任珠海格力大金机电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制冷学会副理事长等。

2017年8月,任执行总裁,不再兼任总工程师。

2021年2月19日,黄辉辞去格力电器公司董事、执行总裁职务。辞职后,黄辉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

黄辉无疑是公司元老级别的人员,对于黄辉的离职网上有很多种解读,但对于我们这样级别的个人投资者无非也都是猜测而已。

这种级别的高管辞职,无非两种可能,要么有另谋高就的地方,要么觉得已经没了用武之地或者理念不合,体面离开。

这里面我们可以注意两点

第一,我们可以注意到,黄辉技术方面的工作2017年8月后就已经转交,总工程师的职位交给了谭建明。

第二,黄辉的格力持股数量很高。截止2019年年报黄辉持有格力738万股,按59元的股价计算是4.35亿市值。

结合以上信息,黄辉因为另谋高就选择离职的可能很小。

能力方面,2017年8月黄辉就已经将总工程师的职位交给了谭建明,已经多年不负责技术。

选择方面,站在行业的角度来说格力已经是行业顶尖的企业,能选择的余地也不多。

财力方面,黄辉在格力400多万年薪,同时持有738万股格力股票,大概率不会为了钱去另一家企业。

结合以上黄辉应该不是自己想走, 而是管理层调整或另有安排,当事人找个体面的离开方法而已。

其实高瓴入住以来,管理层变动不小,离职的不仅仅是黄辉,去年至今的格力一直在改革,从渠道到管理层,猜测某个人为什么离开其实意义不大,我们更多的应该思考背后的问题。

1.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企业

如果一家企业因为某个高管离职就轰然崩塌,这不是高管离职的问题,而是我们选股能力的问题。

一家企业因为某一位董事会成员或高管离职就导致崩盘,可见这家企业的护城河和经营模式是值得思考的,我们应该检讨的是为什么要投资一家生态如此脆弱的企业。

买企业的时候我们首先要考虑企业的护城河,就是为了让投资足够安全,如果一家企业的优秀不是因为企业本身的独特优势,而仅仅是因为某个人,按这笔投资的风险就要大很多。

理性的思考,格力会因为黄辉的离职遭受重创吗?

显然不会,我们看黄辉的履历,技术方面2017年已经卸任,自然不会对格力的技术层面有什么影响,管理方面我认为也不足以对格力造成本质的改变。

2.千万别和股票谈恋爱

老读者都知道黑白的格力是55元建仓,并且当时给出了一个加仓列表,大致是每下跌5%加一次,会随着下跌的幅度加大每次加仓的金额。

之所以这样选择,是因为格力现在确实存在一些问题,虽然格力也在积极改革,但不能因为持有格力,就变的盲目信任,投资是利弊的权衡。

我们不可否认,格力过去很优秀,有优秀的管理经验,有积攒的大量资金,有高瓴的入住。格力大概率能成功下去。

但这不是我们押注全部的理由,任何不给自己留退路的投资,都是赌博。

如果格力未来依然能是一家伟大的企业,其实不必着急,等改革有一定效果了再去加大仓位完全来得及,一家企业未来十年,二十年依然能优秀,股价的涨幅不可能只有30%、50%。

一家企业未来十年,二十年依然能优秀,错过了30%、50%的涨幅,依然可以获利丰厚。

看似的错过,却大大增加了确定性,就像看到微信完全垄断了手机通讯才去买腾讯,依然能赚的盆满钵满。

还是黑白那句话,低概率低仓位,高概率高仓位,千万别和股票谈恋爱,一旦成为了某家企业的代言人,一旦某家企业的荣辱兴衰同时也影响着你的命运,就很难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理性思考。

投资中要做个渣男,持仓再久的企业,贵了也要果断选择分开。永远不把自己的身家押注在某单一企业上。没有感情,才能足够理性。

在我这里,企业赚钱的能力才是本质,其他一切都是浮云,买卖的标准只有一个,高估了就卖,低估了才买。

3.化繁为简,关注本质

今天收盘后黑白的一个券商客户经理问黑白对核心资产暴跌的看法。这是黑白早期使用的一个账户,客户经理陪伴了我近8年。

我的回答是:

我认为所谓核心资产,无非是高估后我们给自己找了个自我安慰的响亮口号而已。

站在买股票就是买企业的角度上,企业的本质就是赚钱,有没有护城河,将来能否持续赚钱,能赚多少钱是关键。

站在这个角度上,估值过高,价格过度反应了企业本身的价值,疯狂过后,下跌是正常的。

大把100PE,甚至200PE的企业,即使他生意模式赛道很好,这个估值也透支了很多年的业绩。

我个人不趋势投资,就是简单高估减仓,低估捡便宜,不会因为所谓核心资产,就去买那些年增长只有不到20%,却有100PE的企业。

试想现实中我们一定不会觉得一家不赚钱的企业是好生意,一定不会有人花100万去买一家年赚1万的店铺。

但到了股市就不一样了,现实中我们觉得愚蠢的行为,到了股市我们却乐此不疲,只是因为股市交易更便捷,我们把股票当成了交易的代码而已。

在这个市场别抖机灵,别骗自己,别因为持有就觉得一切消息都是好消息,别奢望赚能力圈以外的钱。

今早雪球的一位网友问黑白:股价上上下下,情绪不会波动?怎么做到的?

黑白的回答:

心态这东西没有什么简单的方法,你不在乎他,自然就不会情绪波动。

想占短期波动便宜的前提是能预测市场,我坚定的认为我不能预测市场,所以也没啥好遗憾的。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就像我娶不到女明星当媳妇从来不觉得遗憾一样,因为本身就是我能力范围外的事情。

刚入市的投资者,实在忍不住就少看盘,多干点喜欢干的事情。

我们每天都想要一个好机会,看到别人分享就怕错过,股价涨了就想追,不想放弃任何一个机会。这都源自我们只看到了可能的得到,却没有考虑风险,和自己是否有对应的能力。

周末《证券日报》有一个统计,自2021年以来,共有7只股票面临退市。退市力度越来越大,上市的企业越来越多,在抱着像以前一样的思想,买错了就死扛,大不了等到下次大行情普涨解套,未来这种想法是不可行的。

首先可能没熬到大行情,企业就退市了,其次即使熬到了大行情,因为上市的企业过多,也很难会有像以前一样所有企业都无脑上涨的局面。。

未来永久性损失的概率越来越大,每天抽出十分钟,不断的思考,确保自己总是走在安全的大道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