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住在这里的理由》给我们改变纪录片的理由(上)

 谭天论道 2021-02-23

我的研究生、广东台三语(普粤英)主持人马粤慧做一期美食视频让我看,重点不是吃客家菜而是她请竹内亮吃饭。竹内亮谁呀?小马说他是一个日本纪录片导演,他制作的系列纪录片《我住在这里的理由》(以下简称《我住》)很受欢迎,还受到外交部新闻发言人的表扬。作为纪录片研究者我居然还不知道赶紧找来看,果然不错。这片子属于那种既有意义又有意思的纪录片,而更重要的是竹内亮导演让我们重新认识纪录片。

 

一、竹内亮及其《我住在这里的理由》

竹内亮(1978年10月23日-),毕业于南京大学,出生于日本千叶县,日籍纪录片导演。他曾为NHK和东京电视台拍过不少纪录片,后来到中国,拍摄了《我住在这里的理由》、《好久不见,武汉》、《南京抗疫现场》等影视作品。他说:“我以前想当电影导演,后来想当记者,但是记者的话,写的稿子有点短,没有故事,只是报道而已,我喜欢真实的故事,所以纪录片正好,介于电影导演和记者二者之间。真实的故事很有意思,比我自己想象的故事更有意思。”2014年竹内亮和妻子赵萍成立南京和之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专营包括纪录片创作在内的文化艺术交流服务。
竹内亮及其纪录片不仅收获了广大中国网友的好评,还被外交部两次点赞。在1月6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新闻发言人华春莹表示,我们对竹内亮导演不带偏见地真实记录中国人民走过的这段非凡历程表示赞赏。我们希望有越来越多的日本记者和其他各国媒体人士在报道中国时,能够不光用眼,还用心、用情把一个真实客观立体、发展进步友好的中国展现给各国民众,不断增进中国和其他国家人民之间相互了解、理解、信任和感情。
《我住》在中国获得成功之后,日本网友是怎么看的呢?有网友对中国的发展表示羡慕;更有不少人对竹内亮导演真实呈现中国面貌表示感谢:
“要向中国学习的地方有很多,如果戴着有色眼镜看中国,日本只会被落得越来越远。”
“厉害、厉害,(你的节目)经常看,也让我学习了汉语。”
“恭喜你(被中国外交部点赞)!纪录片很有意义,让我受教了。期待导演能推出颠覆日本人对中国印象的动画作品。”
哈哈!看来竹内亮导演拍纪录片缺钱时,还可以兼职当汉语教师或改拍动画片挣钱。”打破偏见,记录真实”不正是纪录片的价值和魅力所在吗?
《我住》开始拍摄的对象是住在日本的中国人和住在中国的日本人,后来范围扩大到住在国外的中国人和住在中国的外国人,拍摄主题都是围绕主人公在异国他乡实现自身梦想的心路历程以及当下的工作生活状态。在拍摄结束前,主人公都会被问到同一个问题——“你住在这里的理由”。《我住》从2015年11月开始在B站上线,每周更新一次,每集15至20分钟,到2020年10月已经更新至225集。每100集算作一季,目前已经出到第三季,一至三季的豆瓣评分依次为9.3分,9.3分,8.9分。自2016年起,《我住》在中国多个网络平台上播放,在年轻人中产生了观看热潮,在片中客串主持人的竹内亮导演也在中国有了大量粉丝。
优秀的纪录片导演必定是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导演,2020年年初竹内亮拍摄的生活纪录片《南京抗疫现场》在中国和日本引发巨大回响,让无数外国人看到了中国抗疫的最真实纪录。继尔带着“为了让世界了解真正的武汉”目的,他带着一位编导、两位摄影师,在武汉历经10天,拍摄了“十个家庭十个故事一座城”。纪录片《好久不见,武汉》刚传到网络,不到24小时,播放量已超过2500万次。登顶“微博视频排行榜”全国首位,斩获“豆瓣热门电影排行榜”冠军!豆瓣也给打出了8.4的高分。《好久不见,武汉》接着在Youtube上线,登陆日本Yahoo网站。竹内亮无形中承担了中国抗疫外宣任务,而通过民间纪录片这种形式更易被国外公众所接受。


“如果用一个词总结我的2020年,我大概会选择‘出圈’吧。”竹内亮笑着对《北京周报》说。竹内亮所说的“圈”不只是文化圈,也暗指纪录片的圈子。竹内亮是专业的纪录片导演,节目组却体现出一种让网友亲近的“草根性”,深受“95后”“00后”众多年轻网友的喜爱。在网络视频平台上,有的称之为良心纪录片、有的把它看作vlog,甚至还有叫电视剧的。和之梦或许并不把自己看作纪录片人,而是自媒体人。他们的纪录片创作与运营充分调动各种自媒体手段,表达可以更自由更有想象力,同时它与观众可以有更加紧密的连接,或许我们应该重新定义纪录片,或许应该重新编写我的纪录片教材。
老实说,这些年中国纪录片没有根本性的改变,无非更恢宏或更精致,其发展并没有质的飞跃,纪录片无论是制作理念还是运营模式都没有多少突破,纪录片还处于“叫好不叫座”不温不火的状态,甚至一些所谓优秀纪录片传播力和影响力都十分有限。基于这样的现实我国纪录片研究也乏善可陈。互联网时代和短视频兴起,会不会给纪录片发展带来契机呢?当媒介生态发展变化,纪录片的样态和业态会不会也发生变化呢?笔者通过创作、传播和运营三个维度分析《我住》,试图找到问题的答案。

 

二、创作:看似佛系,实藏玄机

当今这个手机和短视频时代,纪录片还有戏吗?它该如何生存和发展?我们先来简要回顾一下纪录片发展史。纪录片诞生于电影时代,因为追求真实性,纪录片是不能虚构的,所以很难有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由此沉闷乏味似乎成了纪录片的代名词,纪录片也因此成为一个小众的电影类型。然而,由于纪录片的真实性和思想性仍然使它获得独特的艺术地位和存在价值。
中国纪录片的大发展始于电视的兴起,作为大众媒体的电视让纪录片迅速普及,然而成也电视败也电视,电视纪录片热潮涨潮快退潮也快,在收视率的挤压下纪录片很快就被打回原形,纪录片仍然是一种文化奢侈品。这里要说一下,日本是中国纪录片人最早的老师,日本纪录片大师小川绅介“在现场”的精神激励了一代中国纪录片人。在电视时代,尽管有政策扶持,中国纪录片发展还是举步维艰。
    纪录片能不能做得好看一些呢?我们先来讨论一下纪录片创作理论。纪录片有两大流派:直接电影和真实电影,前者强调制作者不介入纪录过程,后者可以激活被纪录者,但制作人也不会像竹内亮那样介入,既是导演也是演员,这种叫自我反射式纪录片。苏联纪录片导演,“电影眼”理论的创始人维尔托夫的代表作《持摄影机的人》是最早的反射式纪录片。反射式纪录比观察式纪录不仅让纪录片更好实现导演意图,而且通过导演作为演员进入纪录现场可以加快节奏增强效果。但这要取决导演/演员的机智反应和幽默有趣。
我国在纪录片中引入演员这一角色最早是从《望长城》开始,当时还特邀了著名演员黄宗英,满头银发的演员兼作家黄宗英给长城带有了厚重感。在记者型演员上,《我住》走得更远。刚开始时是中日混血演员阿部力,后来是竹内亮导演亲自披挂上阵。其实在NHK的时候,竹内亮导演也是躲在摄像机后面的,但短视频时代,身体传播更重要。帅哥与大叔谁更好?笔者认为竹内亮更胜一筹,平实、睿智、幽默以及对纪录片的理解,更能提升片子的内涵和品位,加上大叔形象的人设使得这位出镜导演极有观众缘。
1960年,在巴黎的夏日街头。两位持着摄像机的人拦访路人:“你好,我想问你一个问题,你幸福吗?你喜欢现在的生活吗?”——这就是「幸福是什么」系列采访的首创。这两位年轻人,一位是社会学家爱德加·莫兰,另一位是人类学家、真实电影创始人、法国著名纪录片导演让·鲁什。后来中国的电视人沿用了这一手法,“你爱国吗?”“你幸福吗?”在国庆节之际,中央电视台记者在城市街头拦住每一个人提出同样的问题。
“你为什么住在这里的理由是什么?”“你的梦想是什么?”竹内亮导演如此问每一个故事的主人公。这已不是此情此景的提问,而是一个关于人生意义生活追求的拷问。可以说《我住在这里的理由》是一部带有社会观察视角的人类学纪录片。片名和提问带有普遍的现实意义,加上该片分别采访在日本的中国人和在中国的日本人,使得该片超越国界和民族,成为一部带有比较视角的跨文化纪录片。如何找到一个具有普适性的人类学问题,从而通过纪录片把更多的人连接在一起,进而借助认同的力量把纪录片推向成功,这是一个优秀纪录片导演的本事。


从纪录对象的选择上可以看出竹内亮导演力图把纪录片融入主流社会,他选择的主人公旅居异国的日本人和中国人都是生活的强者,他们都具有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共性,可以说通过他们传递了正能量和主流价值观,这也是竹内亮导演不仅得到观众喜爱而且得到官方认可的主要原因。如果一定要说缺点的话,恐怕是批判性稍弱。但也不是没有,比如采访在华工作的日本农业专家,他也指出中国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真实就是好的要说,不好的也要说。
竹内亮还是一个很会调动节目资源的导演,他还不时根据内容需要让更适合的人客串主持人,有时候是节目组其他人,有时候甚至是他曾经采访过的朋友,如说重庆话憨态可掬的美国人Ben。给观众带来新鲜感和多元化的同时也仍然保持纪录片的品格和风格。《我住》还采用各种网络表现形式和娱乐节目表现手段。没有台本,没有刻意的对白,只有导演和摄像跟拍主人公的真实生活,但实实在在的人物故事却抓住了人们的心。其实导演是有预设的构思和场景的,但他巧妙的把这些想法隐藏在看似随意的拍摄过程中,他把观众带入原生态的故事当中。许多人都向往“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生活本身是没有台本的,旅行式纪录片亦然。
笔者在二十多年前写了一篇文章《平中见奇 小中见大——谈谈电视纪录片如何表现普通人》,文中指出“平中见奇”,这个“奇”有两个意思,一是纪录片表现的人有奇特的地方,二是能调动观众的好奇心。还要做到“小中见大”。把普通人的个人命运与民族的命运,个人的情感与人类的情感联系起来,才能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达到更高的境界。我认为《我住》基本上能做到,因此它的成功并不意外。
《我住》还运用商业影视制播方式。季播:这是美剧的做法,也适用纪录片商业运营;制作:加入许多网络综艺的视听元素,比如音效和字幕;弹幕:这是B站的做法,加强了与观众的互动,尤其网综式的创意字幕,起到喜剧效果的作用。如今短视频的崛起使得纪录片也获得了新的生命力,纪录片也可以用类似于短视频的方式来呈现。《我住》在豆瓣上是五星,9.3分,远胜过许多电影。
不过,短视频时代的纪录片生存与发展恐怕还有赖于传播。当今纪录片,有传播才能生存,会运营才有发展。
(未完待续)

主要参考文献:
陈光宇:《我住在这里的理由》为什么能火爆全网
谭天:平中见奇小中见大──谈谈电视纪录片如何表现普通人
启明传媒:《好久不见,武汉》千万级刷屏背后,危机中点亮向上的时代之光!
谭天:打造关系链,实现大连接




欢迎纪录片制作人和研究者入群
入群后把昵称改为:实名+单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