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AI+视频”行业和在位企业分析调研

 申鹤 2021-02-23

很怀念小时候,那时报纸、杂志、电视和广播是我们的灯塔,图书馆是我们的星辰大海。那时我们的记忆力好于体力,没有云存储,只有脑回路。

这是申鹤公众号第231天的第231篇原创文章


最近在研究AI+视频的市场状况和在位企业的布局,还在研究过程中,今天就做一个阶段性的研究成果的汇总。

先说一说人工智能的发展。

目前,人工智能领域的布局已经进入下半场,单纯靠技术和算法的红利期已经过去,AI应用落地难是这一波人工智能浪潮最受关注的地方。无论是无人车、医疗还是机器人,都在落地到消费场景中遇到了困难,短期内无法实现规模化商用。

李开复在多次演讲中都在强调,AI应用场景比算法更重要。

可以说,人工智能行业正从纯技术创业向行业深度结合转变,寻找行业场景的落地。

而视频就是一个能够让AI实现场景深度落地的领域。

再加上整个视频行业的市场规模非常可观,预计2018年我国视频行业市场规模将超2000亿元,2021年整体市场规模或将逼近4000亿元,较2017年增幅可达171%。

所以,AI+视频,大有可为。

那目前的人工智能和视频的结合的产物都有哪些?这篇文章我总结了四大类。

1
以video++、影谱科技为代表的AI影像场景营销平台

video++极链科技是近几年AI+视频的明星企业。

Video++的ASMP系统(AI Scene Marketing Platform),实现了消费级视频场景自动匹配和广告自动投放功能。

举几个例子来说,在网综《妈妈是超人第二季》中,当画面上出现“网易考拉”的盒子时,就会出现“网易考拉红包”的一键红包互动,用户点击红包即可跳转“网易考拉X妈妈是超人”网页领取优惠券,并且在节目中只要出现网易考拉的相关物品或露出时,都会自动投放网易考拉的热点。通过场景融合匹配的方式力图将违和感降到最低。

再比如《歌手2018》,在华晨宇唱歌的时候,与他相关的定制版手机壳、抱枕就会在屏幕上跳出来,点击就能跳转到购买页面。

除了video++,在人工智能行业里,影谱科技是“被需求驱动的技术应用” 的范例,是人工智能落地商业化的领跑者。和商汤科技、旷视科技、腾讯优图公司被称为中国AI企业的四个典型头部企业。

影谱科技的产品叫“植入易”,可以看下图,图中的椅子背,右面是原有视频画面,而左面是经过“植入易”产品处理植入广告LOGO的对比。无中生有。

影谱科技通过实时植入技术、浮层架设技术和智能计算技术三大核心技术,可以在不破坏原视频的前提下,一键完成视频中元素( 文字、图片、影像等) 的增加,在视觉效果上与原视频合二为一,完美实现场景融合。

比如,《爸爸去哪儿5》中,影谱科技“植入易” 将舒肤佳免洗洗手液分分钟植入使用场景,实现产品和场景的完全融合。

插一句,影谱科技的创始人姬晓晨是广院的师姐,看过她的很多采访,作为女性创业者,非常让人敬佩。

2
“百度AI+视频”赋能视频制作

百度把希望寄托在了AI上,视频就成为了百度为AI技术寻找到的合适的落地场景。百度希望视频插上AI的翅膀。

(原百度高级副总裁、搜索公司总裁 向海龙)

在向海龙还没有辞职前,他在一次演讲中说到为什么百度要做这件事情的时候,他先提到的是视频行业的一个痛点——为何这么长时间视频一直没有成为主流的信息记录模式?他用四个难题概括了一下:生产难、存储难、传输难和检索难。

所以百度的AI技术赋能视频制作,其核心目的就是让复杂的视频制作简单化、傻瓜化。

比如在线视频的形体修正,可以让一个小胖子瞬间变得苗条。这就用到了百度的人体识别和形体美化的技术,可以自动识别视频当中的人体形象,在此基础上进行形体效果的再合成。

另一个是视频检索,这是一个比文字、图片检索更难的工作。目前百度AI已经可以做到完整分析出一段视频中的内容,如舞台、人物、物品、台词等信息,并把这些信息组合到一起生成标签,就像给一本书重新做了一个目录,可以检索定位信息所在的位置。

除此之外,还有语音识别、人景分离、语音合成等等。

所以实际上百度做的工作是提供工具,让视频生产更简单、视频检索更高效。当然这也是有历史背景的,当下的视频领域多以强运营为主,也就是为用户提供尽可能多的创作手段好让UGC能够达到PGC的程度,简单来说就是让普通用户能随手拍出大片的感觉。

然而,向海龙在今年5月,突然被爆出从百度离职,负责AI+视频生态的向海龙出走,也不知道百度的AI+视频如今是怎样的成果了。

3
以“微帧科技”为代表的智能化视频传输和存储方案

微帧科技最主要的产品是视频解码器,除此之外,微帧科技还推出了“视频智能瘦身引擎-Lightning”和“视频超高清引擎-Halo”两款利器,通过将AI、视频编码、图像处理技术融合,为客户提供低成本、超高清的视频解决方案。

(微帧科技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Zoe Liu)

具体来说,视频智能瘦身引擎-Lighting,基于深度学习对视频编码优化,在保障视频画质、观看体验更好的情况下,对视频体积大幅瘦身,可节省50%以上传输带宽和存储成本。同时支持H.264、HEVC、AV1多种编码标准。

比如在线教育的屏幕共享场景、安防领域的视频监控场景,通过特殊优化能够达到视觉无损下多倍的压缩效果。目前,智能瘦身引擎支持灵活接入多行业的视频链路,覆盖互联网点播/直播、安防监控、广电OTT、辅助驾驶等。

4
杭州“智影”——人工智能在线云视频平台

智影2016年创立于杭州,是一家主打人工智能在线云视频平台,帮助媒体机构的编辑记者提高视频制作效率的公司。

据说,以短视频为例,用户只需要在智影输入脚本文字,就可以直接通过云端生成相应的视频内容,自动配音,并且用户可以在线进行编辑和修改,如调整素材片段启止点位置、增加转场特效、镜头缩放或配音等。预览、渲染、视频文件导出和下载等全部在平台云端完成。

除服务专业新闻媒体机构外,AI+视频云平台还可以应用于电商、文娱、企业宣传领域,各类PGC、PUGC、UGC的拍客、编客,均可通过智影完成短视频素材传输、在线智能化剪辑、全网发布需求。


除了以上四大类,AI+视频监控应用的更加成熟,和我的领域还是有较大差异,所以在这里就不详细展开了。


在做了这些研究之后,有很深的几点感触:

1、任何技术都是没有绝对壁垒的。技术的先行者要想在产业发展中获得长久的发展优势,就必须把技术上的先发优势尽快转化为业务优势,在实战过程中不断滚雪球,业务上的长期领先势必会形成产业上的资源吸引力,最终会形成产业网络的生态优势。

2、站在大环境下看AI+视频,视频这种带有更丰富信息元素的媒介毫无疑问会是未来主流的信息传播模式,它会超越图文成为被广泛应用的信息传播媒介。而信息传播拥有必要的三个节点生产、传播和接收,像百度AI+视频其实就是围绕这三个节点来做事情。

3、一家公司在人工智能大潮中的获胜之道:根植自己的行业,然后尽可能早地拥抱智能影像科技。相比技术找商业场景落地,场景拥抱技术会更加容易。

4、智能影像领域能成为伟大而赚钱的公司只有两个核心的方向:一是,基于底层实现全产业链赋能的公司,它可以突破行业天花板,不断扩容市场规模。第二类是,深植于原有市场并有雄厚行业积累,能纵向拓展壁垒的公司。


根据清科数据显示,2017年智能影像在文娱、教育、医疗、交通、安防、零售和制造七个领域的市场渗透率约为0.1%,市场规模约为1,374亿元。预计到2020年,智能影像在上述领域的市场规模将突破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97.4%。

智能影像行业的高成长性,将使布局AI+视频的公司在时代红利之下快速爆发。

End


作者:申鹤

国士无双影视工场创始人&CEO

个人公众号“不在圈子里”

每天更新和创业、影视、体育、知识系统相关的原创文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