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少用形容词。

 申鹤 2021-02-23

很怀念小时候,那时报纸、杂志、电视和广播是我们的灯塔,图书馆是我们的星辰大海。那时我们的记忆力好于体力,没有云存储,只有脑回路。

这是申鹤公众号第490天的第490篇原创文章


职场沟通经常会出现的一个问题就是,信息不对称。要知道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不仅听到你说了什么,还听懂了你没说的话。

所以,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这几天继续学习戴愫的课程,其中提到的一个办法很有道理,那就是用数字、事实、细节来呈现信息化语言。

怎么理解?

1、少用形容词,多用数字、事实、细节

来自英语世界的马克·吐温曾告诫作者们:

“If you find an adjective, kill it.”(如果你发现自己在使用形容词,灭掉它。)

因为只用形容词而不给事实,是糊弄对方的幼稚做法。没有证据支撑的形容词,让文风“假、大、空”,有证据支撑的形容词,可以加强你的表达效果。

戴老师举了很多例子加以说明:

比如,如果你说张三工作能努力,其事实是张三每天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相比之下,“努力”这个形容词的说服力几乎为零。

比如,下面这几组,你来自行比较一下哪个说法更有说服力。

我下周一去你们公司拜访一下好吗?我们的面谈将会很高效且富有成果。(描述性语言)
我下周一去你们公司拜访一下好吗?大概占您十五分钟,会谈这三个话题……(信息化语言)

显然,用第二种方式,对方回答yes的几率更高。

工作得到领导的肯定,受到同事们的好评。(描述性语言)
2019年下半年工作业绩突出,年终被评估为15名优秀销售员中的第3名。(信息化语言)

显然,第二句话这样的加薪申请拍在领导办公桌上,更有底气。

在自荐信和简历中,信息化语言让你脱颖而出。比如:

熟练使用Word、Excel、PowerPoint等软件。(描述性语言)
Word:打字速度平均80字/分钟,熟练使用Word中80%的功能。

Excel:熟练使用Excel中的函数功能,会利用Excel进行各种计算。(信息化语言)

在描述产品,为产品打广告的时候,同样遵循这样的规律:

比如:“这个抽油烟机很好用”,和“这个抽油烟机每80秒给厨房换一次气”,说服力大不一样。

戴老师总结说,好东西是不怕具体的,拿不出手的东西,人们才会不自觉地倾向于抽象的概念性的描述。 多用数字能够降低读者的信任成本,展示你真实的辛劳,赢得别人的尊重。

甚至于,对方其实能通过你的陈述来判断你的东西是否有竞争力。

当然,在使用数据的时候,可以处理之后再呈现,这样能够赋予每组数字特殊的意义。也就是,你可以将数字玩弄于鼓掌之间。

不要为了呈现数据而呈现数据,我们是为了达成沟通目标而呈现数据。

2、用类比法明确抽象概念

人天生不喜欢抽象概念,前几天我们谈到费曼学习法的时候有提到,学习的一条重要技巧就是使用类比法,帮你把话诠释透。

你不要小看类比,类比为人类从无知到有知架起了桥梁。

“正义”太抽象,于是有“雷神之锤”;爱情太虚幻,于是有“月桂树”。所有聪明的写作者都善于使用类比。

如果你作为专业人士,能在专业术语之后,来一个平实的类比,那就权威性和可读性兼备了。

比如:

“在任何情况下面对客户时,我们都应该展现这样的中间状态——放松但又不过于松懈。”

什么是放松但又不过于松懈的状态呢?不如用个类比:

“在任何情况下面对客户时,我们都应该机敏但又不过于紧张,处于坐过山车和旋转木马的中间状态。

昨天我去天津的杨柳青古镇考察,也看到了一个很典型的类比的例子。当提到当年的刘青山、张子善两大贪官贪污171亿元旧币的时候,其实游客是没有特别直观的感受的。

28亿元旧币?好像很多的样子,那相当于现在的多少钱呢?游客肯定会新生疑问。

好在,接下来做了详细的类比说明:

171亿元,约折合人民币171万元;

这些钱,当时可购买大米近2千万斤,可供5万人吃一年;可购买米格战斗机12架;可购买黄金近1吨。

这样一类比,你是不是觉得这俩人真是罪大恶极。

所以,文字表达的方式不同,结果迥异,少用形容词,多用数字、事实、细节、类比,你的语言会更有质感和说服力。
作者:申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