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隆中对战略、榻上对战略与周瑜的二分天下战略相比,哪个更高明

 一国之君历史 2021-02-23

东汉末年的乱世,催生了一大批的战略家,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是一种战略,袁绍据河北以图中原也是一种战略,袁术占淮南自立为帝同样也是一种战略,只不过有的战略比较高明罢了,比如挟天子以令诸侯,有的战略比较愚蠢罢了,比如袁术自立为帝。

除了这些战略之战,在中原以南的长江流域,还有着与众不同的战略,最具代表性的战略有三个:分别是鲁肃的榻上对战略、诸葛亮的隆中对战略和周瑜的二分天下战略,那么这些战略比较而言,哪个更高明,哪个更低劣?

一、鲁肃的榻上对战略

鲁肃的榻上对战略是三个战略中最早提出的,在公元200年孙权刚刚接手江东政权时,孙权就政权的未来问计于鲁肃,当时的孙权还不到弱冠之年,按古人的说法就是未年人,也没有领导过政权的经验,对于江东集团的未来,孙权的意思是想当个齐桓公、晋文公那样称霸一方的诸侯,问鲁肃有什么计策能够协助他?

鲁肃与孙权

东汉末年的天下到公元200年时,局势还不明朗,北方大地上只剩下曹操与袁绍两大势力在争夺,双方当时正在官渡前线较量,南方的荆州还有刘表,这是孙权的死敌,扬州包括江东属于孙权,益州还有刘璋两代人打下的基础,汉中有张鲁,关中更是诸多军阀(包括马超、韩遂等十几支军阀)争霸的乱世,这是当时的局势。

鲁肃就向当时年仅19年的孙权提出著名的榻上对战略,鲁肃的榻上对战略的主题思想是:

现在及将来的局势决定将军(孙权)当不了齐桓公、晋文公了,汉室不能复兴了,曹操暂时不可能被除去,我们只有立足江东,稳定内部,然后再观看天下局势,攻打荆州,占据长江以南的所有地区,再建立帝业,以图天下,如同当年汉高祖一样。

鲁肃的战略思想是:建立帝业,而不是霸业,是先夺取长江以南,再统一天下,而不是割据一方以图自保,简单地说就是:先割据、再扩张、最后一统建立帝业

鲁肃榻上对

鲁肃的战略有三个优点:一是汉室不可能复兴了,你再怎么扶汉也是不能成功的。二是曹操已经强大了,暂时无法除掉他,换言之,鲁肃甚至预言了官渡之战的胜利者是曹操,这个时候官渡可没有分出胜负,三是告诉孙权的战略发展方向,北边的曹操强大,也就是不能北进,只能向西攻打刘表,再向西攻打刘璋,占据整个长江以南。

可以说鲁肃榻上对战略中提到的这几个问题都是正确的,等于是告诉了孙权正确的发展战略,虽然有些事对孙权来说为时过早,比如称帝而不是称霸,但对于一个政权的领导人来说,只有战略正确,才是政权发展的希望所在,鲁肃的战略至少影响了孙权的一生,所以当曹操南下时,孙权是不会投降的,他的思维是整个天下,至少也是整个长江以南,所以当孙权称帝后,还想起了当年鲁肃的话。

榻上对最终的执行结果:虽然最终孙权并没有全据长江以南,但是孙权建立了帝业,占据了扬州、交州以及部分荆州,没能统一天下只是因为曹操太过强大,孙权能从江东六郡之地发展到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地步,也算是完成了榻上对战略的60%,算是一个基本成功的战略。

二、诸葛亮的隆中对战略

诸葛亮与刘备

隆中对战略是在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期间由诸葛亮提出的,虽然提出战略是在207年,但是隆中对战略中包括的内容却是诸葛亮十余年来不断学习进而提出的,与榻上对类似,刘备作为政治人物,首先向诸葛亮请教在天下动乱的时候,他应该如何做?

刘备的意思是说:汉室崩溃,奸臣当道,皇帝也蒙受风尘出逃,我刘备应该如何做才能为天下人伸张正义,如何做才能实现愿望?

刘备的话是打着仁义和汉室的角度为自己谋取政治利益,身为政治人物,这一点很正常,曹操也是如此,孙权更是如此,但是当时的刘备有什么呢?手下有关羽、张飞、赵云以及几千人的队伍,一大半还是刘表支援的,天下之大,没有一寸是刘备的,刘备当时只能算雇佣军,靠出卖武力为刘表镇守荆北,以换取自己的生活和出路,当时刘备准确地说是有着一腔热血理想,却身无长物的一支很小的军阀力量。

当时的天下形势是:北方的曹操已经接近了统一整个北方,正在进行远征乌桓的战争,曹操统一北方已经成为定局,接下来曹操肯定要对南方动手,而南方的江东地区依然是孙权的势力范围,并且孙权不断向西边的荆州扩张,荆州还是刘表,不过已经年老体弱了,益州还有刘璋,汉中有张鲁,关中还有十几支军阀势力混居。

诸葛亮与隆中对

刘备在当时的实力是一点点的优势都没有,甚至都不如地方上豪强世族的实力,比如襄阳的蔡瑁家族势力就大过刘备,但是诸葛亮并没有嫌弃刘备的实力太差,反而认为自己找到了全天下最好的绩优股与潜力股,诸葛亮告诉了刘备详细的战略,归纳起来就是:

占据荆州、夺取益州、联合孙权、安抚胡人,修好内政,等到天下有变时,两路出击北伐。

隆中对战略是基于当时的天下形势所做出对刘备最有利的判断,刘备当时只是寄居于刘表之下的小军阀,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有自己的根据地,诸葛亮告诉刘备:荆州和益州就是你的根据地。没有根据地的军阀只能算流寇,有了根据地,才有了发展的可能,这是隆中对最大的优点之一。

其次,诸葛亮告诉刘备,谁是你政治上最大的敌人,谁是你的政治盟友,这一点很重要,在政治上要联合大多数,打击最大的敌人,诸葛亮告诉刘备:曹操是敌人,孙权是盟友,胡人是可以争取的对象,这是隆中对的第二个优点。

刘备称帝

最后,诸葛亮告诉刘备,天下发生变化时,才能两路出军北伐,所谓的天下有变,就是指北方的曹魏发生了内部权力交接,或者动乱,就能北伐了,但是,刘备显然没有认真执行这一点,这从关羽冒失的北伐就能看出来,当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时,益州居然毫无动静,这不是隆中对的思想。

从最终的执行结果来看,刘备在公元207年几乎是一无所有,到公元219年,其势力已经到达了巅峰期,坐拥荆州3郡+益州21郡+汉中郡+上庸3郡,仅仅12年时间,就把刘备送上顶峰,还自立为汉中王,可以说隆中对战略成功了70%,整体来说也是一个成功的战略,但从北羽北伐开始,刘备的势力就开始没落,这是后话了,并不是隆中对的问题。

三、周瑜的二分天下战略

周瑜的二分天下战略是在赤壁之战后提出的,与鲁肃的榻上对战略是大同小异的,相同点是:周瑜也是建立孙权全据长江以南,与曹操先划江而治,然后再寻找机会统一天下。不同点是:鲁肃的战略是联合刘备一起对抗曹操,而周瑜的建议是吞并刘备,由东吴独自对抗曹操。

周瑜

周瑜甚至提出了以酒色来软禁刘备,瓦解刘备的势力,然后自己带领关羽和张飞及刘备的部众去打天下,当时已经是赤壁之战后,刘备夺取了荆南四郡,周瑜占据了荆州最重要的南郡,周瑜建议孙权不要借南郡给刘备,由他自己率军攻打益州,孙权除了没有同意周瑜软禁刘备的建议之外,其他都同意了,但是周瑜却英年早逝了,所有的战略都成空,甚至连实行的机会都没有。

仔细研究周瑜的战略,就会发现是有很大的风险,这是一个极不成熟的战略,周瑜想要软禁刘备,同时又吞并刘备的部将,这是不可能做到的,关羽、张飞这些人和刘备那是过命的兄弟一样,关羽宁愿放弃曹操都要跟随刘备,怎么可能轻易被周瑜分开呢?如果周瑜强行软禁刘备,那么在荆州就会发生刘备与孙权之间的战争,无论结局如何,受益者都是曹操,而且孙权与刘备会两败俱伤,所以周瑜的这个战略是不成熟的。

周瑜与孙权

再说了,周瑜率领刘备的部将去攻打益州刘璋,也不是那么好打的,曹操还在北方没有受到牵制,一旦周瑜率军攻打益州,曹操发兵攻打荆州怎么办?就算刘备部将肯跟随周瑜打益州,益州可有三峡天险及长江天险,而且蜀道很难,几十年以后陆抗攻打永安的罗宪都打不下来,当时的罗宪还是孤军奋战,周瑜如果强攻,是很难打下益州,这也是不可能成功的,所以周瑜的战略是最不成熟的,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总结起来,那就是隆中对战略最高明,最成功,把一个一无所有的寄居他人的刘备,用了12年时间,成为三国三大政权之一,这就是最大的奇迹,鲁肃的榻上对虽然帮助了孙权,但是孙权本来就有江东六郡的实力,不像刘备没有一块地盘,刘备基础最差,但是后来却不断击败曹操,保持了进攻姿态,这是相当不容易的,也是隆中对的功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