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良心被狗吃了!

 新用户6779qZBn 2021-02-23

初生婴儿,眼睛清澈透亮,干净,没有一丝杂质。我们从来不会想,一个婴儿是否有良心。当随着婴儿慢慢长大,成为儿童,少年,青年,成年,我们就会见到一些没有良心的人。

一个婴儿天生就知道把手里的东西给父母他人,乐于分享,无需教导,怎么长大了就没有了良心?

          良心在抱怨唠叨中泯灭。

心理学家艾里克森告诉我们,人类在幼儿时期,本就会发展出一种“愧疚,内疚”的心理,幼儿做错了事情,就会自然的感觉难受、难为情,如果这个时候,幼儿得到的不是理解和关爱,而是长篇大论的说教、训斥和指责,那么这个阶段就无法顺利度过,去发展出目标的美好品质。长此以往,幼儿只接受这一种模式的刺激,心理就会产生变形。

变形有两条路径,一条是内疚到自伤,走上抑郁自卑自伤的路径,一条是自我防御,就像一只刺猬,一切都是别人的错,跟我有什么关系,当推卸责任成为习惯,成人之后便没有了责任可言。因为在小时候他收到的信息是”都是“我”的错”,为了自保,转化一下,剑锋向外,让自己没有那么难受,似乎就得到了平衡。

幼儿期,被这种指责抱怨模式,所对待的时候,他感受到的,其实是来自于父母的攻击。久而久之,他也习惯性于攻击,早就忽略了自己难受的感受,也没有了初心,便没有了良心。做错了什么,每个人本是有愧疚感的,一旦被指责,唠叨,抱怨,本能就会把力量朝向攻击,除了对抗,对方的不满、指责、抱怨,也会让我们“心安理得”,感觉扯平了。心理上升到这个表象上来,初心自然蒙蔽,天长日久,良心沉没。

唠叨抱怨指责,有些聪明的孩子为了自保,会关闭自己的耳朵,不管你说什么,他就是听不到,或者消极对抗,事实上他的心门也跟着关闭,长此以往也会有一个习惯,别人说什么都听不到,给人的感觉比较冷漠,无心人。这个习惯也会严重影响人际关系。

小小孩打碎了一个杯子,此时此刻,她的心里是害怕的,发生什么了?他不知道如何判断,但是他依靠父母的反应来判断,这时父母的第一反应便变得至关重要。一是关心他有没有伤到?宝贝你还好吗?有伤到吗?来妈妈抱抱。我们去拿东西来把它收拾干净,宝贝,以后要这个样子,杯子会拿的更稳固,父母要做示范,看到才可以,模仿是幼儿最强学习力。宝贝,每个人都会犯错误,吃一堑长一智。今天宝贝学习了拿杯子的方法。

二是大惊小怪,看看你,不让你乱动,你就是不听,说你多少回了!就是记不住,从小就不知道,爱惜东西,看看你弄坏多少了?浪费这个那个,长大了……这个路径就是一个焦虑的模式,宝贝听了这些除了害怕就是蒙圈。宝贝马上就会哭,这一哭,有些父母就会停止责备,又会去哄了,那么以后,宝贝就是有事先哭,长期模式积累,便是“恶人先告状”模式,谁先谁有理,但是这个模式真的行得通吗?

如果父母看到宝贝哭,反应是,哭,你就知道哭,烦死了,继续吵,或者动手,宝贝在这样的模式中,学会了什么呢?除了学会责备其他人推卸责任的模式,心还是冷的,成人之后有可能就是冷漠,对别人的感受熟视无睹,他得到的就是这些。对父母家人或许都是这样,良心由此泯灭。

自我防御体系,对每个人来说与生俱来,他也是为了让自己不受伤。但是这样的模式会伤害到他最亲的人,比如爱人,还有下一代。陌生人伤不到,可以远离,所以会伤到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对一个人有多重要,这里不再赘述。

良心从喂养心中的哪头狼中泯灭。

有个小男孩,他和朋友发生了矛盾,他很纠结,去问他的爷爷,他说不知道该怎么做,朋友他伤害了我,我很愤怒,我想去打破他的头,可是他是我的朋友,我怎么能打破他的头?我很纠结。爷爷告诉他,我们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两头狼,一头狼很善良,它会让你不断的看到美好,一头狼,他会让你愤怒,不满,他们总是在战斗,从不停歇。小男孩问,那么爷爷哪头狼会赢呢?爷爷说,你喂养的那头。小男孩沉思了一会儿,说爷爷,他是我的好朋友,虽然他伤害了我,但是我们有很多的快乐,我还是希望他依然是我的好朋友,这件事情,我要调整我的方法,以后就会避免伤害,我也会告诉他,他这样的行为让我很不舒服,我希望改变一下方式。

人之初性本善。每个婴儿都会有幸灾乐祸的表现,比如无意中打到父母,然后就会很高兴,如果被打到的人有反应,他会更加的高兴。

作为父母如果我们可以学会去如何喂养我们心中的两头狼,那么孩子自然会,他也会成长为一个心理健康温暖的人。

良心在认同强化中泯灭

一个幼儿如果走上了第二条指责路径,如果在社会生活中,他恶人先告状,指责别人成功了,那么他这个行为得到了强化,继续运用这个模式是必然。如果大多数被教出来的孩子都是这样的模式,那么大家都继续用这个模式,也就不意外了。

良心在过度溺爱中泯灭

全家都以孩子为中心,搞特殊,不是照顾,而是伺候,包办替代,不舍得让孩子干一点点自己该干的事情。一个人所有对生活的感受都被剥夺了,他得到的是“我是无能的”,但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无能,他会用尽全力去抗争,出路就是各种变形的方式。也会认为,别人对自己的好,理所当然。埃里克森人生阶段的正常发展,一个都发展不出来,良心何在?!

让失去的美好“良心”重新归来?

唯有同理心,好激惹好,坏激惹坏,就像涟漪,一层又一层。最初的失去的源本是,自己的感受被忽视,自己被接纳理解的感觉,即爱的需求没有被满足。所以才会有理解万岁,这句话,理解的和被理解的其实都是感受,和事件无关。

想要理解别人,重中之重,看到每件所发生事件背后的美好,就是当事人的感受。想要做到这个,就要学会看到自己的感受,怎样看到自己的感受?需要每天花十分钟时间,去关注一下自己的感受,我此刻的心情是怎样的?感觉舒服吗?快乐吗?外面阳光灿烂,我是否可以感觉到它洒下来的温暖,空气中有花香的味道,我是否可以闻得到?包括我坐在凳子上,我的身体的感觉是什么?练习的多了,就会体会到“感受”,也会理解别人的感受,就像跟一个没有见过大海的人讲大海,仅仅是停留在语言上,生活中的立行坐卧都是禅,做到就是唯一的捷径。

这条路径也是和人“沟通无阻”的路径,沟通如果只停留在技术层面,很快就会没用,尤其是对亲人。无论一个人是怎样状态,如果被同理,慢慢地亦可以唤起他的感受。因为逃离了和他原有模式的互动,对方收到的感觉是不一样,很舒服。原有模式就是,只要被挑剔指责,我们马上会不舒服,自我防御体系,马上开启,就会再去挑剔对方,那么战争就不可避免。想要对抗自己的不舒服很难,但是经过“用心”是会慢慢做到的。从“无良”到“良心”的必经之路。

最后,有极少数的一类人是“无良症”患者,即便你是太阳,他也依然如故,不会有丝毫改变。这类人,唯有远离。

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收听精彩节目《我们的命运谁决定》、《致命的婚姻》、《宝宝的性生活》、《小三从哪里来》、《焦虑的由来与化解》请点击“愿读原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