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个“疯子”书法家,午睡醒来吃了一碗韭花,写出一幅行书大作

 赵东华 2021-02-23

书法史上,有很多珍品字画,是在无意之中产生的,就如当年王羲之醉酒写出了“天下第行书”《兰亭序》,而后清醒之后,他按照记忆再去临摹一遍,却怎么也写不出那一遍的神采。

那么在唐末五代时期,也有一件书法史上的趣事,为人们津津乐道。

唐昭宗时有一位进士,历仕后梁、唐、晋、汉、周五代,官至太子太保,世人称他为“杨少师”,私下也有不少人称他“杨疯子”,他就是杨凝式。


在杨凝式的身上也发生过一件书法史上的奇闻,说是那一日,杨凝式正在午睡,忽然觉得腹中饥饿,辗转反侧之下,竟然被饿醒了。

醒来之后,他正好发现了友人送来的一碗韭花,便端起来美美的饱餐了一顿,吃完之后,他深感于韭花的美味,便提笔写下了一篇63字的感谢信,感谢友人送来了这么美味的食物。

这《韭花帖》全文如下:


昼寝乍兴,輖饥正甚。忽蒙简翰,猥赐盘飧。当一叶报秋之初,乃韭花逞味之始。助其肥羜,实谓珍羞。充腹之余,铭肌载切。谨修状陈谢,伏惟鉴察。谨状。七月十一日,凝式状。

这幅书法,格调甚为淡雅,却饱含真挚感情,它的字距、行距之大是历代墨迹中少有的,文字之间错落有致,字与纸张的对比,就如同点点繁星布满天空,深远空灵,又如同江南小镇的黑瓦白墙,韵味独特。


此作之中含有一些欧阳询的神韵,结字中宫内敛,给人一种文雅沉稳之感。

杨凝式以深厚的书法功底,将点画细部刻画得丝丝入扣,堪称无懈可击,字里行间中也能看出“二王”书法的精髓。

其行笔或轻或重,或将笔毫猛然下压或迅速提起,笔势迅疾,若鹰啄小鸡,寥寥数字,用笔却虚活而厚实,含蓄而利落,顿挫有致,神完气足,让人耳目一新。

?

黄庭坚曾经评价此作:“世人尽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谁知洛阳杨风子,下笔便到乌丝栏。”

很多人都认为这“乌丝栏”指的是《兰亭序》,意思是说杨凝式一落笔便达到了王羲之的境界,这可是一个非常大的赞赏。

董其昌也评价道:“少师《韭花帖》略带行体,潇散有致,比少师他书敬侧取态者有殊。然敬侧有态,故是少师佳处。”

正是因为此作写得如此精妙绝伦,所以即便仅仅是63个字也惊艳了一代又一代的后世人,此作更是被公认为“天下第五行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