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瓯国之乱:汉武帝不战而屈人之兵,却直接挑战了国家的管理制度

 谈秦说汉 2021-02-23

谈秦说汉(135)东瓯国之乱:汉武帝不战而屈人之兵,却直接挑战了国家的管理制度

             

皇帝的威严不是与生俱来的,汉武帝刘彻也是一样。这个不到二十岁的毛头小伙子自继皇帝位后,他的一切行动还得看奶奶窦太后的脸色。而窦太后奉信“黄老学说、无为而治”,也就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而血气方刚的刘彻,早已憋了一股干大事业的豪气。因此,他与窦太后的保守思想多少有点冲突。

窦太后吃了七八十年的盐,整个朝廷都被她打理得井井有条,朝廷大臣们也对她恭恭敬敬的,同时也把汉武帝刘彻限制得死死的。所以刘彻越来越烦窦太后,汉朝提倡以孝治国,所以也不能公开与窦太后翻脸。因此,有想法的汉武帝刘彻成天都在冥思苦想,如何早一点从太后手里拿回自己的权力

             

  • 闽越进攻东瓯的背景

汉景帝在位期间,由吴王刘濞发起的七国之乱,被周亚夫、窦婴率军打败后,刘濞逃往东瓯国,他的儿子刘驹逃往闽越国。周亚夫派使者前往东瓯国,悬赏千金索求刘濞的人头。东瓯王欧贞复贪财,同时也不愿得罪汉朝,于是东瓯王的弟弟“夷鸟将军”欧贞鸣趁犒劳军队之际杀了刘濞,将人头献给了周亚夫。

百越有很多个小国家,其中实力比较强的有东瓯国,在现在的淅江温州一带;北越国,在现在的越南一带;南越国,在现在的广东一带;闽越国,在现在的福建一带;由于这些地方的地形复杂,对军事行动有诸多限制。在汉文帝时期开始,对这些国家都实施比较亲善的招抚政策,所以也相安无事。

             

  • 违反制度调动军队

刘驹在闽越国生活一段时间之后,慢慢地取得了闽越王的信任。因为东瓯国斩杀了他的父亲,所以刘驹对东瓯国充满了恨意,于是鼓动闽越王出兵攻打东瓯国。本来越人就是披发纹身、思想简单的野蛮人类,对战争杀戮司空见惯,一言不合就开打。刘驹与闽越王喝几碗酒之后,闽越王扔了酒碗就真的出兵攻打东瓯国了。

东瓯国被闽越国围困之后,想到人家也是因为自己帮了汉朝的原因才发兵过来的,汉朝得帮这个忙,来解决闽越围困的问题呀。于是派使者向汉朝求救。汉武帝收到东瓯的求救信后,由于当时刘彻还在皇帝的“实习期”,调兵“虎符”还在窦太后手里,他一个人做不了主,于是与大臣们开会讨论援救的问题。

             

田蚡是太尉,也就是国防部长的意思。田蚡认为百越诸国之间长年打仗,就没有消停过,因为那边的地形太复杂,秦朝的皇帝都不想要它,派兵救援不划算。中大夫,也就是储备干部庄助提出反对意见,说:“朝廷要有能力,帮助弱小的国家,以示天威;再说,秦朝连咸阳都愿放弃,当然不会在乎一个百越。”

汉武帝本身就想出兵,在朝廷开会就是寻找支持者,于是跟庄助说:“我们不理会大尉的建议了,还是商量如何出兵的事吧。”由于汉武帝手里没调兵的“虎符”,同时又得不到掌管军队的大尉田蚡的支持,因此如何调动军队就成了一个问题。于是,汉武帝将皇帝的“节杖”交与庄助,让其在会稽郡调兵,同时也看看皇帝的名头好不好使。

             

驻军必须验证“虎符”方可调动,“虎符”剖为两半,一半在驻军首领手里,另一半在皇帝手里。由于汉武帝刚继位,因此原属于皇帝持有的“虎符”仍在窦太后手里。按照制度,原则上手执皇帝的“节杖”是无法调动军队的。但庄助到了会稽之后,手持皇帝“节杖”斩杀了一个军队里的司马,直接夺了会稽太守的军队。

庄助率军救援东瓯国,而这时闽越王听到汉军已从会稽出长江,战船顺着东海湾而下,前来救援东瓯国,于是撤兵回去了。汉军的战略目的已经达到,于是庄助率军退回会稽。双方并未交战,汉朝的军队就已“吓”走了闽越王的军队。但汉朝刚退兵,闽越王又卷土重来,最后逼得东瓯国向汉武帝申请将国家迁徙到内陆。

             

  • 写在最后

庄助持皇帝“节杖”调兵,虽说达到了战略目的,但确实也违反了朝廷的调兵制度,为日后的军队管理埋下了隐患。但也由于汉武帝没有使用“虎符”也调动了军队,窦太后认为把持“虎符”已经没有意义了。于是,将国家军权的象征“虎符”,归还了汉武帝刘彻。二年过后,窦太后去世了,自此刘彻就成了脱缰的野马。

汉武帝刘彻绕开调兵“虎符”,利用皇帝“节杖”发动救援东瓯国之乱的军事行动虽然达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但他利用亲情赌博,赌窦太后不会跟任性的他计较。同时,也在赌下属会相信他的个人绝对权力也放松对制度的遵守。一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一个道德与制度的破坏者,汉武帝可能真的没有赌赢。

2020/8/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