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相同时期内,同等数量的秦军遇上古罗马军团,谁的胜算更大?

 谈秦说汉 2021-02-23

谈秦说汉(263)在相同时期内,同等数量的秦军遇上古罗马军团,谁的胜算更大?

              

虽然在感情上不愿意承认,但客观地说,同时期的古罗马军队完全可以吊打秦军。决定军队的战斗力有几个基本条件,那就是单兵兵器、战术、大型器械、士兵体质、指挥谋略等,这其中除了指挥谋略秦军可能会强一些外,其他可能都没有优势

就拿商鞅变法后到公元前221年止的秦国与同时期内的罗马共和国来比较。秦国因商鞅变法军队的战斗力大增,征伐中原六国鲜有败绩;而古罗马的军队也正在横扫地中海。两国相距太远没有机会比试高下,但两军相遇的话,秦军没机会获胜。

              

  • 兵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从秦始皇兵马俑里的出土文物来看,秦军使用最多的是青铜矛、戈、戟、弓弩、长剑等兵器,铁兵器较少。秦军的青铜剑很锋利,可以一次性划破18层纸。秦军也普及了金属盔甲,相对之前的皮质软甲,金属盔甲的防护性能有了很大的提升。

同时期古罗马的单兵兵器主要是轻、重标枪、短剑、方盾,配备了青铜甲或者锁子甲、护胫甲、头盔。但很奇怪秦军很多人不戴头盔,盾也比较少用。古罗马军队恰恰相反,头盔与护盾是必不可少。

              

古罗马的铁兵器,比秦军的青铜兵器质量要更,更好维护,而且兵器比较单一,训练比较简单;秦军的铁甲厚重,虽防护性能好但行动不便,而最重要的头部没有防护,也没有攻守兼用的盾牌。

虽然中国在春秋时期就开始了炼铁,但古埃及在公元前4500多年前就有了冶炼技术。所以,普及了铁器的古罗马军队,兵器占了绝对的优势,防护措施更科学

              

  • 攻城与防御必备之大型器械

秦军不但有重装骑兵,还有大型战车、连发箭弩、抛石机、攻城槌、破城塔、云梯等攻防器械。秦军的箭弩精准度相当高,射程可达百米,这个在世界上都算领先水平了。秦军打陆地战有经验,但没有海战经验。

同时期古罗马已经拥有可以远程发射的弩炮了,弩炮可以装填石头或利箭,还可以半自动连发。也有攻城槌、活动攻城塔、机动连弩等。同时,古罗马还拥有强大的楼船部队,可以轻松横跨地中海打到非洲。

相对来说,古罗马的重型装备基本上都是秦军大型器械的升级版,虽然运输不便,但在战场上的威力是相当强大的,所以重型器械古罗马军队仍占优。

              

  • 野战攻守战术,当罗马方阵遇上了大秦方阵

罗马方阵每小队约60-80人,两小队协同作战。青年兵组成的第一横列,左手持盾,冲锋至离敌20步时,右手掷出重标枪,然后用短剑与敌搏斗;接着壮年兵组成的第二横列发动冲锋,掷出重标枪,与敌搏斗,第一队退回休息;再然后成年兵组成的第三横列向前,掷出重标枪,与敌搏斗,第二队退回休息,第一队重回到战斗序列,如此周而复始。

大秦方阵主要作用来防御敌军的骑兵冲锋,步兵手持7米长矛,将它端平,长距离刺伤敌兵,非常有效。后面的秦军则用强弩射箭,杀伤敌人。而发动冲锋时,重装战车在前面,战车正常配备三人,一人驾车、一人持连弩射箭,一人负责防护。

              

但秦军方阵对付罗马方阵会比较吃力,虽然秦军的连弩射程远,可以射到100米,而罗马人的重标枪要在20步内掷出才有杀伤力,但别记忘了,罗马人还有方盾。罗马方盾可以结成一个像棺材一样的堡垒,缓步前进,弩箭发挥不了作用。

而罗马人在离敌20步时掷出重标枪,被重标枪命中的人非死即伤,那么手持长矛的人会立即倒下一片。同时,罗马方阵的另一优势是各单位独立作战,一但计划被明确下来,进入战斗后,就各自以队为单位作战,形成了一套固化的作战流程。因此,秦军方阵在罗马方阵前毫无优势

              

  • 士兵体质差异,指挥谋略补足

罗马人早期也是过着马背上的游牧生活,茹毛饮血,相对体形比中国人要大,力气也更大,这个先天条件没法改变。但秦军的军功爵位制对士兵的刺激作用是很大的,每打完一场仗,获胜的士兵都会腰上别几个脑袋回去请功,所以秦军更英勇。

罗马军队的战术比较单一,所以训练也比较简单,容易形成肌肉僵化。但指挥谋略真的不行,遇上非洲迦太基古国的指挥官尼拔·巴卡,就被揍得满地找牙了。秦军指挥官有《孙子兵法》、《三十六计》等基础,军事理论要比古罗马军队强得多

              

  • 写在最后

古罗马军队的单兵兵器,大型攻、防器械都比秦军要先进,罗马方阵相对秦军方阵更实用,古罗马士兵的综合素质也强过秦军。所以说,正面战场实打实硬拼,如果不耍小心眼的话,古罗马军队绝对可以吊打秦军

但是,秦军的思想工作抓得好,在数也数不清的战役中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所以,如古罗马军队来到秦国,秦国的指挥官利用有利地形与谋略,加上打了鸡血的秦兵,谁会被谁打败,谁知道呢?

2020/11/5

我是秦砖汉瓦里的拾荒人,您的关注与评论,将是我无限的动力,谢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