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桥决战中,粟裕是用什么战术,让新四军以5000之众歼敌3万余?

 谈秦说汉 2021-02-23

谈秦说汉(374)黄桥决战中,粟裕是用什么战术,让新四军以5000之众歼敌3万余?

黄桥决战是粟裕领导的游击队转变为新四军正规化部队之后一场较大的战役,也是新四军与南下八路军会师和开辟苏北、打开华中抗战新局面战略的关键战役。但粟裕以新四军仅有的5000作战兵力,打败鲁苏战区副总指挥韩德勤部三万之众堪称奇迹。

根据国共两党谈判达成的协议,在南方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粟裕率领抗日游击总队由浙南开赴皖南加入新四军的战斗序列,被编为新四军第二支队第四团第三营,粟裕任第二支队副司令员、先遣支队司令员。

  • 占领黄桥的重要性

1939年11月,新四军在江南的丹阳成立了江南指挥部,陈毅任正指挥、粟裕任副指挥,负责指挥新四军第一、第二支队和江南的群众抗日武装。

次年,又北渡长江,开辟苏北,发展华中抗日战争的战略任务,成立新四军苏北指挥部,仍以陈毅、粟裕分任正副指挥,粟裕兼任参谋长。所属部队整编为三个纵队九个团,共7000余人。

为打开苏北的抗战局面,陈毅、粟裕决定开辟以黄桥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黄桥西面有一条从泰州到口岸的运河,南面是长江,东面是大海,北边是通扬河,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是国民党顽固派江苏省主席兼鲁苏战区副总指挥韩德勤部的地盘。

粟裕率军迅速占领了黄桥、营溪、姜堰等大块区域,开始着手建立以黄桥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但引来了鲁苏战区副总指挥韩德勤严重的不满。在蒋介石的指示下,韩德勤调集重兵26个团,共计3万余众,准备一举歼灭黄桥的新四军苏北部队。

黄桥的战略意义十分重要,新四军屯兵黄桥,可以做到进退自如,如果失去黄桥,则新四军在苏北则难有立足之地。所以,黄桥决战许胜不许败,而且还要打掉韩德勤的装备精良的主力部队,让其没有卷土重来的机会,还不能让日本人渔翁得利。

 

  • 黄桥决战

新四军虽有三个纵队7000人,但实际作战人员只有5000人,而韩德勤总兵力有30000余众,双方兵力悬殊,这仗确实不好打。陈毅、粟裕决定,由陈毅坐镇严徐庄,争取苏鲁皖边的游击军、税警团、保安旅保持中立,而粟裕在黄桥指挥战斗。

10月3日,国民党顽军兵分二路,扑向黄桥。次日,顽军第八十九军之三十三师一部向黄桥东门发动进攻,以火力牵制新四军在东门;同时,韩德勤装备精良的王牌部队、翁达率领的独立第六旅也从高桥南下,想以优势的火力主攻黄桥北门。

与数倍于己的敌军作战,正常都是依城固守防御,但粟裕却灵活地调整为:命令第三纵队陶勇部固守黄桥城东门;命令第二纵队在北门城外三公里处埋伏,命令第一纵队在更远的侧翼埋伏,并担任主攻,把首次作战的战场远远移到了北门城外。

为了准确捕捉战场信息,判断最有利的出击机会,粟裕亲自登上北门城头,在高处用望远镜观察敌情,当他看到翁达旅先头部队已到距黄桥约三公里处,已经进入第二纵队的伏击圈,下令出击。担任突击的第一纵队立即从敌军的腰部猛插过去。

第一纵队用密集的火力猛攻翁达旅的旅部和后卫团,翁达旅的先头部队被迫回援,第二纵队突然发起冲锋,又是一阵掩杀,敌军阵型大乱,变成首尾不能相顾。第一纵队与第二纵队前后夹攻,激战三个小时,全歼独立第六旅,中将旅长翁达自杀。

北门战斗刚刚打响,敌三十三师孙启人部以猛烈炮火掩护部队向黄桥东门发动了进攻,我防御工事大部被毁,一部分敌人突进东门,黄桥告急。第三纵队司令员陶勇把上衣一脱,挥动马刀,带领部队硬把敌人杀出东门,然后架起机枪死死顶住。

这时,我军第一、第二纵队结束了北门战斗后迅速穿插,又完成了对已经进入黄桥以东地区的顽军八十九军的合围。经过一夜激战,顽军八十九军被歼,军长李守维在逃窜中失足落水,淹死于河中,三十三师师长孙启人被我俘虏,敌残部向北边的海安方向溃逃。

粟裕下令全军出击:“不顾疲劳,不惜一切牺牲,不重缴获,而在于乘胜追击以占领海安。”新四军以秋风扫落叶之势,迅速占领了海安,直下东台白驹镇,与黄克诚率领的八路军南下部队胜利会师。黄桥大捷,让新四军从此在苏北站稳了脚。

黄桥决战中,粟裕成功地运用了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策略,将守城防御战打成了运动歼灭战。顽军怎么也没有想到,兵力少几倍的新四军敢分兵在北城外设伏,所以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还没有回过神来,新四军又在东城包抄后路。

  • 写在最后

黄桥战役是决定新四军在苏北的存亡之战,意义重大。也是新四军一次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粟裕以5000之众迎战顽军3万余,歼灭顽军1.1万多人,实现了新四军与南下八路军会师和开辟苏北、打开华中抗战新局面的战略任务。

黄桥战役中,粟裕以游击战术在北门城外三里地以主要兵力设立两个伏击圈,先挫败了装备精良的翁达独立旅。而在东门又以传统的守城战术,以少量兵力坚守不出。待北门战斗结束后,北门的两个纵队运动到东门敌军背后,与守军两面夹击。

粟裕用兵灵活,指挥果断,以防御战与运动相结合的战术模式,决定了战斗的胜利,显示出卓越的军事思想和高超的指挥才能。陈毅听到黄桥大捷,欣喜地赋诗一首:“十年征战几人回,又见同侪并马归。江淮河汉今谁属?红旗十月满天飞。”

参考资料:《中共党史人物传》

2021/1/12

我是秦砖汉瓦里的拾荒人,感谢阅读,人走留香,点个赞呗,不胜感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