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物企是如何讲故事的

 博志成地产观 2021-02-23
导语:截至目前,上市物企已达45家,递表排队的物企10家,物管股赛道“战火”已成燎原之势。越来越多的物企上市,需要有自己独特的故事题材。

企业更名对于企业来说并不是一件小事,我们发现,在更名的物企中几乎都在改名后加入了“服务”两字。其次,不少物企将“智慧”、“科技”等字样融入了企业名称当中,代表物企产品服务带动品牌升级。

物管公司业绩的快速增长,除了规模支撑外,还在于业务的多元化。其中,增值服务的发展,可带来规模和利润率的同步提升。因此,要向资本讲故事,向业主讲故事。
作者/ 小博君
出品/ 博志成地产观

1

恒大物业军令状背后资本“故事”


当下,对物业服务企业而言,扩规模仍是王道。规模是基础物业服务的直接来源,是增值服务延伸的重要基础;资本市场对规模大的企业认可度高,估值也更高。

1月18日,凭借一份泄露出来的军令状,恒大物业股价单日内急升3.22港元,涨幅达到26.22%。该股市值从15日收市的1327.59亿港元飙升至1675.68亿港元,同一时间母公司中国恒大的总市值亦只有1975.30亿港元。

这或许离不开恒大擅长向资本市场“讲故事”的能力。

1月17日恒大物业召开誓师大会,并为旗下各地区公司制定2021年两个指标:各地区公司要为集团每月新增拓展在管面积3000万平方米;以各地区公司2020年全年经济润额1/4为基数,计算2021年各季度净利润增长率,而当季度净利润增长率达到50%时才算达标。

放大到恒大物业整个集团层面观察,该公司2021年在管面积将增长3.6亿平方米;按此前披露的恒大物业2020年净利润预计26亿元计算,该公司2021年净利润将达到39亿元。

业界都熟知,恒大十分擅长在资本市场进行操作和管理。相似的情况亦曾发生在恒大旗下另一家上市公司恒大汽车身上:尽管还未实现量产,这只新能源汽车股市值已经超过2500亿港元。

从2020年6月初至达到最高价37.7港元的8月4日,恒大汽车股价一路上涨了518%。而恒大在8月3日公布了旗下恒驰六款新能源汽车,股票在翌日达到高潮。其后,12月恒驰1路试和内饰曝光那段时期,恒大合共斥资超过15亿港元增持恒大汽车,持股比例已经去到74.95%的极限。

我们怀疑恒大物业在管面积从何来?毕竟今年要新增3.6亿平方米在管面积,后面可能会有大批收并购的消息要释放。

2

增值服务穿上“新衣”

除了在规模展开正面交锋外,各家业务板块也在暗自较量。在基础的物业管理服务之外,增值服务便成为他们决一胜负的杀手锏,为提升利润率,物企开辟增值服务战场,各显神通。

物企增值服务一般分为两大类:非业主增值服务和业主增值服务。前者主要服务对象是开发商(to B端),多以项目前期咨询服务、案场服务、验房交房等为服务内容;社区增值服务内容垂直细分百花齐放,服务对象是业主(to C端),包括二手楼的中介服务、线上线下商品销售、家居装饰装修、楼宇广告、医疗教育等。

除了规模之外,讲好盈利故事是至关重要的。单一的规模指标都不足以诠释物业公司的成长性。当下, 科技、绿色、医疗健康、教育服务、智慧社区等新标签正逐渐代替物管行业的传统老旧,消费升级和产业转型之下,物企正在通过整合优质资源,提供多元化、差异的增值服务,打造新的盈利增长曲线,撬开天花板的能力决定了物企金矿究竟有多大。

据克而瑞科创统计,2020年中国地产数字力TOP20的物企中,过半数企业在近2年内进行了更名。加入了“服务”“科技”“智慧”字眼。更名后,三家企业于2020登陆资本市场,分别是融创服务、世茂服务和金科智慧服务,而它们在增值服务营收占比上均已超30%,位居行业前列。

金科智慧服务,多年来持续围绕业主高频生活需求,配合科技智能技术,打造了覆盖“食、住、行、游、购、育”的全方位增值服务,如无人超市、智能充电配套,实现“100米智慧生活圈”;与平安好医生、阿里健康深度合作,实现全科医生24小时在线咨询服务等。

未来,金科智慧服务将以“服务+科技”“服务+生态”为基础,为业主提供不动产管理、美装美居、社区团购、社区教育、旅游出行、养老等各类增值服务

对物企而言,社区增值服务是待发掘的蓝海,但如何掘金这片蓝海也是许多企业面临的难题。

物企在打造细分领域优势过程中存在规模化效应和专业壁垒,有针对性地选择与其他行业优秀企业进行合作,实现资源互补,使多元优质服务精准触达广大用户,产生叠加效应。

3

物企讲好新故事 人才来支撑

被誉为“全球第一CEO”的杰克·韦尔奇先生说过:“我们所能做的一切就是把赌注押在我们所挑选的人身上”。由此可见,人才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随着物业服务边界的扩展,对于物业服务的要求也随之增高,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举措之后,更需要厚植人才发展的“土壤”。


部分物企人才需求上升企业战略,以绿城服务的培训体系为例,从资格认证体系来看,从A到G1一共15个级别,对应着不同阶段的培训计划。“柠檬计划”是针对绿城新员工培训,“启航计划”和“远航计划”主要是针 对项目和公司的经营班子梯队人才培养和储备,“领航计划”是总经理梯队人才培养和储备。完善的培养体系可以为员工的发展起到指导作用,同时也能让企业通过不同的计划选择到合适的候选人。将人才招募之后,企业逐步加强并规范丰富化企业内部人才培养体系,设置透明化晋升通道才能确保人才成长。 

物业同样由于进入不熟悉的赛道暴露多项短板。目前的物业企业营收主力仍来自于传统物业管理业务,人才、观念、模式等短板多方限制了增值服务的发展。

首先,人才方面,增值服务方面人才配备不足,有些增值服务对人才对技能的要求很高,像社区教育的成功离不开成熟的教育团队;又比如所服务的业主数量,有些增值服务(如社区电商)具有规模效应,当覆盖业主数量不足时,会表现得不够高效。其他影响增值服务开展的因素还包括企业的资金实力、计划开展的增值服务类型等。

其次,技术方面随着大数据、5G、物联网等技术不断融入居民生活,物业行业在互联网方面的知识储备和经验都较为欠缺。

最后,思维方式方面,传统的物业模式经营思维需要进行全面颠覆,困难极大。

物业企业想要在增值服务业务“出圈”,并不是一件容易事。谁能率先针对人才、技术、模式等探索有效的供给侧改革,才能在蓝海中领航。

部分参考资料:
[1]《拾问·2020 | 物业企业的风口2.0在哪?》|  地产街21号
[2]《解局 | 恒大物业军令状背后的资本市值江湖》|  观点地产新媒体

喜欢的小伙伴们,下方一键三连走一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