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起用鲜血换来的教训! 各位家长在外出时, 一定要看护好自己的孩子, 千万不能有任何侥幸心理! 昨晚21时许,在南开大悦城4楼,一个家长手里抱着两个孩子,在靠近商场中间玻璃围栏天井处时,一时失手,导致两个孩子均从四楼坠楼至商场负一层…… 早报哥不会放任何现场照片 也请大家不要再在朋友圈或者微博 转发那些令人痛心的照片和视频 这样不仅是善待这个不幸的家庭 更是对两个逝去天使的尊重 今日凌晨,@平安天津微博发布了案情通报: 悲剧已经发生,也希望大家能把关注点更多的放在这次事件的隐患上,毕竟这样的事件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了: 去年11月11日,上海市一家商场内,一名年仅4个月的男婴不慎从3楼高度的自动扶梯上坠落,送医后抢救无效死亡。 而据监控显示,当时一名老人抱着男婴,而男婴母亲则带着另一名女童跟随其后。不料,刚走上自动扶梯后,老人身体倾斜失控,男婴从她手中脱手,从三楼坠下。 去年7月黑龙江一家购物广场内,一名父亲怀抱2岁儿子乘坐自动扶梯时,不慎从扶梯上摔到一楼大厅,孩子当场遇难,大人受重伤,送医后抢救无效,双双身亡。 看着同样的悲剧再度发生,只不过环境换成了玻璃挡板,可能很多人都意识不到,意外离我们就这么近,真的要提醒各位带孩子的家长,商场中的安全隐患无处不在,必须时刻注意! 自动电梯 危险原因:乘坐自动电梯通常要避免孩子的手或小臂被卡在电梯门里。因为当传感器探测到物体时,大多数电梯门都会开。但由于孩子的手太小,传感器可能探测不到。 安全小贴士:不要用手、脚、包阻止电梯关门,尽管电梯装有安全系统,但万一电子眼出现差错,电梯门将夹住其中的任何东西。当心间隙,确认电梯与楼层在同一平面,否则孩子会绊倒或被间隙夹住。尽量站在电梯后侧,不要让孩子接触甚至偎依在电梯门,大多数事故就是这么发生的。 玻璃门 危险原因:现在的商场大多都有落地玻璃门,小孩子总在商场里奔来跑去,容易忽略透明的玻璃门,从而导致撞伤或者刮伤。另外,孩子的手如果被厚重的玻璃门夹到,后果也不堪设想。 安全小贴士:每次进门和出门时,抓住孩子的手,不要放开。进出门时,尽量走在孩子前面为孩子开关门。如果孩子总爱冲在你前面,你可以在后面大声提醒孩子:“小心,前面有门。” 柜台边角 危险原因:商场里柜台的有些边角锐利坚硬,因为高度往往会和孩子的身高相仿,孩子容易碰撞到头部。 安全小贴士:带两岁以下的孩子去商场,家长应该尽量把孩子抱在怀里。对于两岁以上的孩子,可以明确地告诉他,在商场中尽量走在中间,不要挤到拥挤的柜台前。家长在挑选商品时,记住用一只手挡在柜台的边角上,避免自己在挑选东西时,忽视孩子的举动。 光滑的地板 危险原因:商场里的地板大多采用石料或复合地板,表面都很光滑,如果刚好清洁过,更容易导致孩子跌倒。 安全小贴士:出门前不要给孩子穿鞋底较滑的鞋子,并告诉孩子在商场里不要奔跑和跳跃,以免摔倒。也不要给孩子带水枪之类的玩具,以免水射到地板后更加湿滑。 家电柜台 危险原因:这不是玩笑,真的会有顽皮的孩子把自己关在冰箱里。另外家电柜台的电线或开关较多,对孩子来说也比较危险。 安全小贴士:平时在家中就要进行安全教育,例如不能随意触摸家电及电源开关。千万不要童心大发,在商场和孩子追逐或捉迷藏,以免孩子躲起来或走失。 护栏 危险原因:商场里常有一些装在玻璃窗边的护栏,用来隔离楼梯、电梯或柜台,有可能成为导致孩子高空坠落的安全隐患。 安全小贴士:在经过这些护栏时,家长要拉住孩子的手。孩子在商场中的攀爬行为一定要严厉制止。 除了商场中的安全隐患 交通安全也是容易被父母忽视 在自己家里,家长把孩子看得很严 这个不能摸那个不能碰 反而出门在外 粗心大意心存侥幸 早报哥在马路上经常看到这样的家长: 领着孩子闯红灯的; 抱着孩子横穿快速路的; 骑电动车驮着孩子横冲直撞的; …… 误区1:让孩子自己过马路 有数据表明,我国每年有近1.6万名儿童在城市道路步行中遭遇道路交通伤害,占了所有伤害的四成以上。另有数据表明,在未成年人交通事故致死案件中,5-9岁的孩子比例最高。这是因为他们的视觉感官未完善发育,不能准确估算出汽车的时速和距离。 提醒:家长莫松开孩子的手 家长领着孩子过马路时要做到两点:第一,为孩子做好榜样,不要闯红灯,通过斑马线、人行天桥等通道过街;第二,即使是通过斑马线过街时,也不要松开孩子的手。小孩天生好动,对车速和车距的判断能力又较弱,所以,家长一定要牵着孩子过街,注意观察路况,防止发生意外。 此外,行人在道路上行走同样要遵守交通规则,尤其是通过路口或横过道路时,应走过街设施。没有过街设施的,应观察来往车辆情况,确认安全后直行通过。值得注意的是,若行人在交通事故中存在违法行为,且与事故的发生有因果关系,也要承担相应的事故责任。 误区2:在路边玩耍嬉戏 相关数据显示,孩子步行、在路边玩耍极易发生道路交通伤害事故。这是因为孩子的个头矮小,汽车在侧方停车或倒车时,后视镜及倒车雷达经常会“视而不见”,从而酿成悲剧。 提醒:父母为孩子“探路” 天气转暖,孩子外出玩耍的时间增多。对此,家长应让孩子明白,无论游戏多么有趣,都不可到上路玩耍。这一原则不仅适用于道路,小区内的车行道也不容忽视。此外,家长应提前了解社区及周边道路情况,看看路上是否有足够的交通信号灯、人行横道和执勤交警。若周边交通状况复杂,应尽量避免孩子独自上路玩耍。孩子可穿上鲜艳的衣服或在衣服、书包上挂上反光物件,让司机方便看到,及时减速避让。 误区3:在车流间骑行 一些学生家中有电动车、自行车、摩托车,暑期应避免在无家长监督的情况下私自骑行这些车辆,因为这三类车辆安全防护少,特别是驾驶摩托车须取得相应驾驶资格,且本市外环线内禁行摩托车。遇到碰撞时,上述种类车辆上驾乘人员的受伤程度往往比其他机动车辆大。所以,骑车时要注意控制车速,并在专属车道上骑行,切勿在车流间穿行。 提醒:家长一定多做提醒教育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年满12周岁的儿童才可骑自行车上路。年满16岁的青少年才能骑符合国家标准的电动车上路,且时速控制在20km/h以内。自行车、电动车限载一名12周岁以下未成年人;搭载学龄前儿童,应使用安全座椅;12周岁以上、16周岁以下未成年人骑车不得载人。若骑车载人,后轮最好装备防护设施,防止孩子的双脚无意中伸入轮子中而受伤。 但不少学生骑自行车时,还会出现突然横穿马路、在路上追逐、带人“兜风”、单手骑车、边听歌边骑车等危险行为。对此家长必须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多对孩子进行安全出行教育。并每周对孩子的车辆进行检查,如车铃、刹车、轮胎的使用状况,及时排除车辆故障。从而增强儿童骑行的安全性。 误区4:骑“死飞”上路 外观时尚的“死飞”自行车没有刹车、变速装置,车速快、很拉风,备受青少年喜爱。 提醒:假期警惕“死飞”回潮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没有安装刹车制动系统的自行车严禁上路。但部分热爱骑“死飞”的学生,会与朋友结伴,到户外骑“死飞”切磋车技。家长应引导孩子正确认识“死飞”的危害性,选择安全的健身、娱乐项目。 误区5:抱孩子坐副驾 一些家长喜欢抱着孩子乘坐在副驾驶位置,一家三口驾车外出感到其乐融融。但实验证明,汽车时速在50公里时发生碰撞,惯性作用下将产生30倍的重力加速度,对只有10公斤的幼儿,冲击力接近300公斤。这种情况下,家长难以用臂力抱住孩子。若抱住了,家长自身也会因惯性向前俯冲,对怀中的孩子造成伤害。 提醒:儿童乘车应使用安全座椅 儿童乘车最安全的位置在后排;12岁以下的儿童还必需使用安全座椅;年满12岁才可使用成人安全带,并可坐在副驾驶座上。如果单独开车带孩子,最好使用专业的儿童安全座椅,将儿童座椅固定在车后排,然后给孩子系好座椅上的安全带。 误区6:天窗观景很“拉风” 家长驾车载孩子外出游玩时,调皮的孩子会有一些出其不意的小动作,例如站在车内将头部伸向车顶天窗外看风景,却不知这样不但存在很大安全风险,还属于违法行为。 提醒:身体探出车外可依法罚款50元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77条规定,机动车行驶中,乘坐机动车不得将身体任何部分伸出车外,违反该规定可被依法罚款50元。如果驾车,应让幼儿坐在后座并使用安全座椅,最好一人开车,另一人陪同孩子坐在后排,以便随时照应。 误区7:在路上追赶公交 追赶公交车是中小学生搭车时很常见的现像,还有不少孩子在下车时,会贴着车头或车尾横穿马路,但由于身材较小,很容易进入司机的视线盲区,从而发生事故。 提醒:家长做好榜样 老师、家长应加强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让孩子们自觉摒弃追赶车辆、在机动车道上玩耍、在车厢内冲撞等交通陋习。 很多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 忽视了孩子的安全教育 甚至家长本身的安全意识就十分淡薄 为人父母是一辈子的事情 危险却是一瞬间的事情 为了孩子、为了家庭 不要心存侥幸 任何一个“万一” 都会让你后悔终生! |
|
来自: 昵称48503472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