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薛国故城毛遂墓的发现及迁建始末

 海曲上人 2021-02-24
薛国故城毛遂墓的发现及迁建始末

(滕州历史人物宣传画之毛遂)

据明万历13年撰修的《滕县志》记载,“毛遂,薛人也......后卒葬于薛”。民间传说毛遂祖籍原居薛国西门里处,即现在的杨仓村和孙楼村一带,功成名就后落叶归根,去世后葬在了古城北墙的外面,也即现在的官桥车站的老票房处,是为原葬处。

薛国故城毛遂墓的发现及迁建始末

(薛国故城概览图)

民国三十六年的《续滕县志》记载:“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十一月,毛遂墓在 薛城北门外当铁路道,改造之。”讲的是,1909年晚清宣统时期,德国强占山东,修建津浦铁路(天津到浦口),在官桥车站的老票房处发现毛遂墓。当时有明朝时期的碑刻一通,碑刻有:“万历二年……,毛……”字样。因毛遂墓处于铁路建设区域,动工后遭到破坏,据说墓口盖有石板一块,墓室打开时发现墓室有四字石刻:“遇铁即开”,墓室内随葬陶钵1件,骨架仅存头骨,盆骨及四肢骨。附近百姓不忍先贤遭此亵渎,遂自发将毛遂墓迁葬于铁路西侧,并勒石建碑。笔者七十年代与小伙伴们经常到铁路西割牛草,那时的毛遂墓就是一个小土堆,荒草萋萋,四周散见被打碎的石碑。

薛国故城毛遂墓的发现及迁建始末

(民国毛遂碑)

1991年官桥镇人民政府在迁葬墓址上重修毛遂墓时,经过各方查找,方寻到铭刻“拒敌佑民……毛遂墓”的民国年间所立的碑碣,而明碑已不可寻,殊为憾哉。

迁建后的陵园墓为穹窿顶式,前方立有著名书法家王学仲所题“毛遂之墓”碑,两侧各有两通侧碑。1992年完成青砖小瓦的围墙和大门建设,1998年夏又在墓前建设一座冒尖碑,高5米,锥形,四面书有大字“毛遂自荐”,台阶高—米。其墓地约0.3公顷,建筑面积30平方米。1997年被滕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山东省旅游局和滕州市旅游局公布为“名胜古迹”对外开放旅游景点。

薛国故城毛遂墓的发现及迁建始末

(二次迁建毛遂墓)

薛国故城毛遂墓的发现及迁建始末

(欧阳中石题写的毛遂典故及雕塑)

薛国故城毛遂墓的发现及迁建始末

(毛遂纪念园位置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