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江城外的煤球厂 || 刘炳辰

 一犁_书馆 2021-02-24


1944年仲春,我的祖父出生了。据他讲,祖先居住在清江城外的东河北大街铜元局。后来,因支援国家工业化建设拆迁,于五十年代末迁至石码头街安涉桥北端的中新村,成为清江市最早期的几批“拆迁户”。祖父年轻时被分配进了清江煤球厂,后来于1968年因落实政策举家下放涟水县农村至1979年迁回原籍清江市。最初,祖父被安置进清江砖厂,随后便回到了“下放”前工作过的清江煤球厂,并一直工作到90年代初,结束他在计划经济时代的光辉岁月。

(图中戴“前进帽”者为我的祖父)
 
在计划经济时代的城市生活中,存在着形形色色、门类齐全的各式公有制企业。这些企业的背后,往往是其上所属的局部委办。在物资相对紧俏需要按照计划定量供给的岁月里,物资局当是一个重要的机构存在,它关乎着市民的日常生活。而煤球厂,正是这物资系统中的一部分。虽然它不像当时的清江棉纺织厂、清江拖拉机制造厂、清江石油化工厂、淮阴发电厂这样的国营大企业那么耀眼夺目,但它也确实是市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许它只像一颗螺丝钉那么渺小,可是在那个缺少液化天然气供应的年代,缺它一颗,也会造成不可想象的后果。

如今,你几乎只能在老城区的街巷里看到那小煤炉里升起的袅袅白烟。一位老太驼着背,拿着一把小扇子从一排平房的某一扇装着纱网木门里碎步而出。即使没有品尝那炉火之上蒸腾的开水,也可知那水中略带温暖的柴火味。你在感叹多么呛人的同时,或许已经很难想像,在许多年前,有很多家庭就是靠这一块块圆中带圆的蜂窝煤生活。而在它的背后,就是本文的主角——清江煤球厂。

(淮阴市燃料公司煤球加工厂全貌)
煤球厂在它最后的辉煌岁月,全称为:淮阴市燃料公司煤球加工厂,归属于市物资局燃料公司。燃料公司正是担负着本市城乡居民的生活用煤、工业农业生产用煤以及市场用煤的组织供应,其供应门类主要就是成型煤、烟煤、无烟煤和焦炭。1951年,中国煤业建筑器材公司苏北公司淮阴经营处在越河街洋桥口成立,1953年分为中国煤业建筑器材公司淮阴支公司与中国木材公司淮阴支公司。1954年,经社会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改造,成立了淮阴煤炭合作商店。当时,在淮阴专员公署的管辖范围内,并没有煤炭矿井可供开采。居民需生火多以柴草为主,同时辅以碎煤。

(手工制经济煤球车间)
1956年,为安置退伍复员军人,清江市民政系统在人民北路6号筹建了清江市利民煤球厂。年底,成立清江市煤炭石油中心商店。在煤球厂成立初期,可供生产的设备极为简陋,仅一台柴油机带动的煤球机工作,拌料和抬煤都需要依靠人工才能完成,劳动强度较大,日产桃形煤球达20吨左右。其时煤球的生产工艺是将煤炭供料筛选粉碎,随后进行配料搅拌,最终成型再进行烘晒,从而形成煤球。在煤球出厂后,就运送至煤炭石油中心商店,销售给广大市民。
1957年3月,淮阴煤建石油公司在越河街260号觉净寺成立。1960年7月,淮阴煤建石油公司并入位于和平路36号的淮阴专区生产资料采购供应站。1961年7月,淮阴专区生产资料采购供应站进行机构划分,成立淮阴煤建石油二级站,设于轮埠路7号。1963年10月,改为淮阴煤建石油公司。11月,淮阴市煤炭石油支公司于王营镇新设的煤炭货场筹办就绪,开始营业。12月,市煤炭石油支公司同综合公司、木材建材支公司由股级升为科级。1964年1月,由于煤球产量低,无法满足市民生活需要,煤石中心商店从无锡第二煤球厂引进了一条煤球生产线,并建立了约300平方米的厂房。待设备即将交付生产时,因“商不经工”,该厂房设备被移交给煤球厂,由其负责生产,时日产量120吨。

(蜂窝煤生产制作过程)
1965年,国家在城市生活中普遍推广使用蜂窝煤,当时,蜂窝煤被归为既节省资源又清洁卫生的成型煤产品。为了使市民使用蜂窝煤,1966年4月,煤球厂从外地引进技术,自制了手工蜂窝煤机,并迅速投入生产。当时,由于设备简陋,劳动强度大,班产量低,生产的蜂窝煤供不应求。1969年,煤球厂购买了两台114型单冲蜂窝煤球机,每台日产量8吨,分三班制生产。1971年3月,淮阴煤炭石油支公司并入设在越河街260号的淮阴地区物资站,后迁入河北西路111号。1973年6月,为了实行专业对口领导,撤销地区物资站,成立淮阴地区综合公司、淮阴地区煤炭石油公司和淮阴地区木材建材公司,地区煤炭石油公司始迁至淮海北路36号。1976年11月,清江市物资公司划分为清江市综合公司、清江市木材公司和清江市燃料公司。1978年12月,撤销淮阴地区煤炭石油公司,分别成立江苏省石油公司淮阴分公司,属商业局领导;江苏省淮阴地区燃料公司属物资局领导。

(煤球厂职工合影)
1979年,煤球厂自筹资金3万元,在市燃料公司大力扶持下,扩建了蜂窝煤生产流水线,并购进四台F75型单冲蜂窝煤机,此时,煤球厂已经拥有蜂窝煤机十台,生产点三个,月产量达到4000吨,清江市区使用蜂窝煤的居民达97%。1980年,煤球厂自筹资金5万元,改造粉碎车间,实行了碎煤地下运输,彻底改变人工进料的落后工艺状态。1981年8月,燃料公司投资15万元,建造了从码头到货场的地下通道,全厂80米,改变了人工班车进货,影响交通的落后状况。同年12月,地区木材建材公司、燃料公司,清江市燃料公司被评为江苏省物资系统先进企业。1983年8月,因地市机构合并,改为淮阴市燃料公司,为全民所有性质的企业。同年9月,市物资局拨款3万元,市燃料公司投资3.1万元,煤球厂自筹资金6万元,翻建了复料间,提高了蜂窝煤生产量,降低了产品破碎率。

(煤库生产作业区)
1984年,煤球厂翻建了粉碎车间,购进8台蜂窝煤机,又设了三个煤炭门市部,使蜂窝煤产量大幅度提高,保证了市区居民的供应,基本上解决了买煤难的问题。同年4月,淮阴市燃料公司被评为江苏省先进企业。1986年11月,煤球厂在环保局、卫生防疫站和有关专家的指导下,耗资8000元,研制成功了重力沉降和水浴除尘相结合的二级除尘设备,经有关部门和专家鉴定,其降低粉尘污染符合国家规定标准。至1987年,煤球厂已形成一条完整的机械化蜂窝煤生产流水线,下设13个门市部,遍及市区;占地面积30272.39平方米,拥有职工320人,年销售额达323.78万元。

(煤球厂行政结构示意图)
岁月的车轮行走至此,毫无疑问,已经到达了计划经济的顶峰。1988年,淮阴市煤球厂被淮阴市“双信”办公室授予“物价计量信得过单位”称号。1992年,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加之煤炭制品的需求量随着管道煤气在城市的开始普及而越发稀少,煤球厂同那个时代一样,正悄然落幕。1996年,煤球厂转为淮阴市燃料实业公司。进入新千年后,由于城市治理理念的更新与城市职能的转变,淮安城区段的里运河开始进行大规模污染整治工作,沿线的大多数码头被拆除,北门桥西侧的煤球厂卸煤码头也不例外。正所谓唇亡齿寒,煤球厂也就此顺势关闭。2004年,煤球厂厂区开始拆除。2010年,人民剧场地块征收工程启动。2015年,煤球厂最后的遗存——家属区连同该地块的其他待拆房屋被夷为平地。至此,一切与之相关的记忆都淹没在历史的浪潮之中。

(第一排:地图1978,1995 第二排:影像1968,2003)
我出生时,原住在淮海东路136号院。1岁时,淮汽公司拆迁翻建淮汽大厦,我便随父母搬到了人民北路6号的煤球厂家属院。回想起来,淮汽大院的剩下一部分(师专路开发)恰好也是与煤球厂大院在同一年消失,它们都曾经是我的家。至于祖父辛勤劳作过的这个地方,我当是既熟悉而又陌生的。我所熟悉的是,我是煤球厂职工的子孙。祖辈的风华、父辈的青春与我的童年都曾在这里真切的发生过。而我所不熟悉的,正如我所需要去了解的那个时代,如果真的可以相通,那么我便可以理解那些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以及伴随着他们发生的那个世界。为此,我拜访了我的祖父,查阅了相关的资料,综合整理写下此文。煤球厂就像是那个时代的缩影,曾经存在于人们的记忆中,却在能源科技革命与市场经济改制转轨后迅速衰落。就像祖父那一辈的人,他们正如划过天边的流星。他们是新中国的第一代建设者,却随着时间而逐渐凋零。当他们闪亮的一刹那,我们应当看到,在照亮这个世界而去之前,一生中光辉而艰辛的足迹。我们不应忘记他们,他们是平凡的领路人,他们是最广大的中国人民。

(90年代初,煤球厂最后的身影)
当满载蜂窝煤的平板推车缓缓而出送入千家万户,当昼夜不息的长队道尽生活清苦,那正是我们曾经的写照。须知,一个国家的兴盛,是要经过几代甚至多代苦心经营才能得来的。当蜂窝煤被液化天然气取代,我们的生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台阶。当我们登上台阶的时候,请不要忘了,登上那级台阶之前的数级,以及最为原始的那块黄土地。谨以此文,献给我内心最深处的根。

(西长西街的旧道遗存)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刘炳辰,旅居于陕西西安,本科在读。祖居清江大闸北铜元局,幼居人民北路6号院,一个北门桥边长大的运河人,文学系苦闷青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