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痛风

 经方之道 2021-02-24

​在中医学中,痛风之病名首见于朱丹溪《格致余论》,但类似的“历节”“白虎历节”“痹症”等,亦散见于历代各家文献。临床总结,痛风的病因不外乎“本虚标实”,本虚为“脾气虚或脾肾气虚”,标实为“湿浊、痰、瘀”。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痛风性关节炎多发生于形体丰腴,或有饮酒史,喜进膏粱肥甘的中老年人。由于脾肾之气不足,加之嗜食肥甘之品,助湿生热,伤及脾胃,脾胃益虚,导致运化无力,湿邪留于体内,变生湿浊、痰湿之邪,阻于关节,郁而化热,热极生风或因外风引动,风性最为迅捷,故疾病暴起,表现为痛风发作迅速,痛势急迫,局部关节红肿热痛。

痛风日久,后期久痹入络,瘀血凝滞,络脉阻塞,致痛风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局部关节肥厚、畸形、僵硬、活动受限,也可见结节或痛风石形成。以上痰湿瘀浊之邪,久存体内,内舍于脏腑,虚实夹杂,病情迁延,损伤脾肾,运化开阖失司,浊瘀内留,穷必及肾,则石淋、呕恶、关格诸症丛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