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籍:寻找文献中的历史

 llljjgg 2021-02-24

1953年,中国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了第一次人口普查;1956年,我国第一次全国文物普查;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启动,拉开了全国第一次古籍普查的帷幕。

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工作是“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首要任务,是全面开展古籍抢救、保护和利用工作的基础,也是有史以来第一次由政府组织、参加收藏单位最多的全国性古籍普查登记工作。

身在其中,方知其重

肖娇娇是一位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带着寻找一份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契合的梦想,她来到了成都图书馆。起初,她只是被分配在前台窗口接待,一段时间下来,她看着与自己梦想差距颇大的工作,难免心生落差。可是一天,一位外籍汉学家的到访,让她的生活发生了一些变化。

这天,光临成都图书馆的读者还真不少,只见其中有一位金色卷发、皮肤白皙、配戴黑框眼镜的外国人,很是醒目。肖娇娇忙立身微笑迎接,用流利的英语打着招呼,谁知来人却用一口流利的中文介绍说,自己名叫Scott Relyea ,中文名字叫李皓同,是美国阿伯拉契州立大学历史系博士、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边疆历史与贸易,也是四川大学的客座教授。

随即,这位远道而来的教授表明了此次到访的目的:他想要查阅成都地方志。只见他拿出从大英图书馆查到的关于成都的地图,还有存在电脑里的清代成都地图,各种资料不仅多,而且特别详细,精确到成都的哪一条街、哪一座牌坊、街上有哪些店、叫什么名字......肖娇娇看着,不由心生感慨:一个外国人做成都地方文化文献做得如此之深,相比之下,真是令我们汗颜。

古籍:寻找文献中的历史

图丨大英图书馆的清代成都地图

在协助李皓同查找到地方志后,肖娇娇说服李皓同将那张地图的电子版留了下来,以此填补了馆里的资料空白。同样都是年轻人,这样的经历让肖娇娇内心里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她想:成都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十分厚重,历史遗存颇多,何不如下功夫好好研究一番?

俗话说得好,机遇总是给有准备的人准备的。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古籍保护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对全国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和教育、宗教、民族、文物等系统的古籍收藏和保护状况进行全面普查,建立中华古籍联合目录和古籍数字资源库;2011年12月,文化部下发《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工作的通知》,进一步落实了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工作,“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古籍普查随之在全国展开。

此时的肖娇娇已离开窗口,去了古籍保护部。通过李皓同留下的成都地图,人们看到了清代成都的详细模样,结合到中华文物古籍保护工作,肖娇娇在无意之间就做了古籍保护的其中一项:对海外典籍的回收。

经过深入细致的普查,大家知道了成都图书馆内藏有11万9百91册古籍,其中包括了1912年到1949年传统装帧的线装书籍,还有就是西方引进过来的平装书籍,可查的对象比较广。这次行动也帮助大家摸清了家底,为古籍修复明确了方向。

古籍普查,工程浩瀚

古籍,是指未采用现代印刷技术印制的书籍。图书在古代称作典籍,也叫文献,兼有文书、档案、书籍三重意义。随着时间的进展,将记事类文件加以编排,供人阅读,并达到传播知识经验的目的,便形成了一部图书,图书的内容日益增多,载体趋向多元,制作技术不断改进,为了方便阅读,产生了“简册”“卷轴”“册页”“线装书”等不同的装帧样式。

古籍普查涉及的量大,以成都图书馆为例,仅民国线装书就有两万多册,按照普查要求,首先要注明的是普查号,即给每本书编写一个普查编号,以方便统计;其二是按照“经、史、子、集、新学”不同的方向进行分类;三是要注明书名、著者、其他题名;四是统计总卷数、实存卷数、缺卷数,原缺卷数;五是古籍普查的核心,即为古籍的版本以及版本著录的依据,这个关系到给书定级从而确认其价值,比如清乾隆以前的书即是善本。

六是著录书的基本信息,包含板框及大小、分栏、每行字数、单行小字数、书口、鱼尾、边框、书耳等。这需要很细心去量板框大小及数清楚字数;七是著录书的册数和开本大小,还包括书是否有函套、夹板等;八是注明序跋情况,刻工、书中的批校题跋、钤印及位置、附件、文献来源和综合附著等;九是为丛书著录子目,一般要求填写子目书名和著者及版本信息等;十是为版本定级选项,依据时间顺序依次判断;十一是为定损;除此之外,还有拍书影、上传书影等,共十三个大项目,这些工作将进一步揭示古籍保存的状况和真实面貌。

面对古籍普查,比较困难的是分类。古籍的分类和我们今天的图书的分类是完全不一样的,它反映的是古代知识体系。除了我们自己的体系,还有一个新学问,比如在晚清时来自西方的一批书籍,像光电学、化学、物理学等,这些又要把它分到另外一个类别当中,它是清晚期出版的,也是采用线装书的形式出版的,要做这些分类的话,自己脑子里必须要有古代知识体系的分类法。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普查的详备,年轻人们更感到自己肩头的责任,深感身在其中,方知其重。

修复藏学问,深入可得趣

说到古籍的版别,真是一门不小的学问。按照写刻的不同情形,版别可分为祖本、写本、影写本等;按照刊刻时代区分,有唐刻本、五代刻本、宋刻本、辽刻本、西夏刻本、金刻本、蒙古刻本、元刻本、明刻本、清刻本、民国刻本;按照刻书地域分,则有浙本、建本、蜀本、平阳本、外国本等;根据刻书的性质,又可区分为官刻本、私刻本和坊刻本;根据流传情况和珍贵程度,古籍又可分为足本、节本、残本、通行本、稀见本、孤本、珍本、善本等等。

如此纷繁复杂,不外乎抄写本和刻印本,抄写本人工抄写的图书刻印本即采用雕版印刷活字印刷的图书。

一个地方的古籍记载着一个地方的文化与历史。比如蜀本,是五代及两宋时期四川地区刻印的图书。以成都、眉山较发达,成都在北宋初刻印了著名的《开宝藏》,眉山则刻有《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七史及《资治通鉴》等书。蜀本又分大字、小字两种。

在众多古籍的流传中,人们听到最多的就是足本、孤本、善本。善本最早是指校勘严密,刻印精美的古籍,后含义渐广,包括刻印较早、流传较少的各类古籍。现在成都图书馆内善本一共有322种,3000多册。

今天在成都图书馆众多古籍中,我们不仅能看到善本,也能看到许多抄本,流传最广、最接地气的还属四川曲艺类,它们虽是手抄,但字迹工整精美,反映了一个时代广大百姓的精神需求,如川剧《柳荫记》《望娘滩》等好的戏曲表现形式,好的曲目也便保留了下来。

自从纸的诞生,文字便有了承载的地方,书也就随之流传开来。面对年代久远的抄本和刻本,经历众手和风霜雪雨,难免“年久失修”,面对多则四百多年、少则一百多年历史的古籍,因为各种原因,这些书的品相已不是很好了,修复工作除了让它尽量延长保存寿命,也是为了让后代更多的子孙能够看得到它,完成它的重要使命。我们也希望,借助古籍为载体,通过对它的开发与利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古籍修复最要紧的就是工具。古籍是传统印制装订的,工具也应该以传统工具为主,再配合一些辅助现代工具。古籍修复常用传统工具为毛笔和浆糊碗、排笔、棕刷、板刷、锥子、敲锤、镊子、针线、喷壶、启子、方顶铁锤、锤书石板、尺子、刀子和轧子等十多样。

古籍:寻找文献中的历史
古籍:寻找文献中的历史

图丨修复工具

此外,纸张也对修复的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纸张的寿命不一样,好的纸张会保留千年,现在我们还可以见到唐代的写本,关键在于纸上。挑选修复用纸是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纸张的纤维、厚度、白度、耐折度、拉力等分析,选定与要修复的书尽量接近的手工纸。再把挑选出来的纸张,根据原书的纸色对补纸进行染色,原则是不能损伤原书,天然无添加。在对补纸染色的同时,也要对装订将会用到的丝线进行染色,染色要掌握的度是略比原书浅。

古籍:寻找文献中的历史

图丨古籍书模

古籍:寻找文献中的历史
古籍:寻找文献中的历史

图丨古籍纸张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古籍修复必须遵循可逆性修旧如旧、整旧如旧的原则,说到这,肖娇娇讲述了一个实例:2008年,馆里从一位私人藏书家手里买来一些地方志,还有珍贵的明刻本,其中有一本乾隆年间的刻本很有意思,是关于清代法律的,但是这套书买回来的时候,已经被修复过。他们采用的修复手段比较粗糙,直接用托褙装裱,这就好比在书页的背后整张托裱到另外一张纸上,这种方式在古籍修复当中是被忌讳的。

为什么要遵循可逆性?

因为如果修得不好还可以揭下来,后面的工匠就可以接着修。看着已经破损非常厉害的古籍,当时在场的大家都很惋惜,想设法把托裱的纸张托掉,但由于保存的不得当,书被虫蛀得特别严重,又粘连严重,整个书成了一块“书砖”,怎么办?大家观察了很久,决定采用传统的方法。

首先是揭裱。手工揭裱用的工具就要用到竹起子、镊子。线拆了以后看能不能挑开。揭不开怎么办?另一个办法就是上蒸笼蒸,把它蒸透以后再来看它的纸张韧性变化。待变大了以后,再来看看能不能揭开,最后真就是采用这个办法把它揭开的。

另外,这套书一共10册,揭开以后要一一编号,然后清理,确定修复方案,因为这书和别的书修复还不太一样。由于这书是整张托裱过的,书页就显得特别厚,就相当于有两层纸。揭开书页后,还要把以前托裱的那层纸揭掉,然后用湿毛巾一点点润,再用镊子慢慢地挑,一下子把一整张揭开是揭不下来的。

古籍:寻找文献中的历史

图丨书砖

揭掉原来的废纸以后再来观察,看看是否有必要进行整张的托裱,结果发现没有必要,因为有的地方纸张的韧性还在,所以修复工作者又采取了第二种方案:先补。

面积比较小的就补小洞,大的就补大洞。古籍修复补洞也有个标准,搭界与洞之间,就算这个小洞只有一毫米,也先要用纸把它补上,在补纸和原纸的搭界处,不能超过2毫米,非常精细,如果超过2毫米,感觉就像在上面贴了一块狗皮膏药一样。而且搭界的边缘不能是整齐的,必须是毛边,要对上茬,绝对不能剪刀剪一块与洞大小的纸直接贴上去,而是先将纸贴在洞上,再一点点用镊子将补纸贴着边缘一点点撕掉,对上茬,一个洞就算修好了。

补完以后,还要根据情况考虑到局部加固,因为它碎化的也比较严重,如果本身的纸酸度比较好,纸张就会泛黄,发脆。工作人员为了保留住它原来的面貌,尽管它已经碎化了,也要用皮纸来托裱,起到加固的作用。为什么用皮纸呢?因为皮纸一来韧性比较好,二来特别薄,看着就像桑蚕丝一样透明而有柔韧,用它补书口,待书干了以后才不至于一页页地散开。

古籍:寻找文献中的历史

图丨虫蛀

修完以后,还需要重新打孔装订,将古籍复原。在装订打孔之前也有一个环节,就是喷平,因为补过的书页吸收了很多水分,工作人员就利用水雾让纸张的纤维还原,再把它晾干。晾干以后用专门的压书板或压书机来压,待它完完全全平整,尺寸大小一致以后,才能进行复原工作。若是筒子页,就要先折成筒子页,折过来以后再齐栏,再来看上下天头地脚,将超出的地方进行修剪整齐,弄完了以后才开始装订。

古籍:寻找文献中的历史

图丨絮化

正式上线装之前先是毛装,就是对书进行打孔订纸捻。棉纸做的纸捻结实牢固,订好后再装上书皮,打眼缝线、贴书签,最后恢复到线装,这样,一本书才算修完。

古籍:寻找文献中的历史

图丨糟朽

功在当下,利在千秋

通过对古籍普查及修复的粗浅了解,我们更深地感觉到古籍的保护修复,绝不是哪一个人的事情,而是功在当下、利在千秋的百年大计、千年大计。古籍修复与保护,需要培养一支年轻队伍,以续前端,发扬民族精神与工匠精神,举全国之力来保护好我们的文化遗存。随着人们精神生活的需求,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图书馆,在古籍文献中查阅更多的资料,以从事方向性研究,以寻找养生秘笈,以修写族谱家谱,以探索古代贤者的宝贵经验,弘扬中华文明。

古籍浩若烟海,知识不可穷尽。

跟着古籍,下一次我们将再谈成都古籍中的饮食文化与养生。

文 | 李莉

图 | 成都图书馆

编审 | 赵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