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慎檀:品味《菜根谭》第三集

 丹阳论道 2021-02-24

下面我们讲下一则:“忙处事为,常向闲中先检点,过举自稀;动时念想,须从静里密操持,非心自息。”这个仍然是在讲事功和修心两件事。

前面的这个忙处事为,是说我们在繁忙的这个地方,然后我们要做这个事情,去作“为”,“事”是指事物,然后“为”是指要去做,我们在忙的时候要处理紧急的事情,常向闲中先检点。其实这句话翻译成现在的话,就是:大家要提前做好预案。

什么叫闲中先检点啊?突然发生火灾,所有的人都是忙乱的。问题:如果我这个大楼本身我就有防火预案,而且我做过防火演习,而且我跟所有的人都交待过,然后所有的单位我都盯着做过防火演习,突然发生火灾,大家谁都不会紧张。而且就是他说的过举自稀,“过”,过错的举动,自然就很少,“举”是举动。你的行为,过错的举动,这个错误的做法自然就会很少。其实大家想日本的地震那么多,但是日本好像每回地震,咱们看着人家不紧不慢的,为什么?他们就是因为地震多,他们的预案太多了,他们的实习也多,所以忙的时候的那个事儿,对不起,人家早就经常的在闲的时候都已经检点了多少遍了。人家家里备着地震的应急的东西,然后自己知道应急的储备,所有的互相的救援关系,所有的都很清楚。所以这句话说穿了,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所有的事情做好预案,越是紧急的,可能出现的紧急事情,越是做好预案,就完了。

包括公司里头。咱们说,这个关键岗位的人员离职,这个公司经常会引起动荡,甚至会引起大问题的。但是如果公司有足够的预案,关键岗位有第二储备,有第三方案,然后所有的这个关键岗位的这些人,他的上级,他的下级,他的平行同事,都知道。不用说这个人离职,这个人万一生急病了你怎么办?不都是问题吗?都已经一次次的有预案,一次次的演习好,那么真的出问题,这个公司根本不会乱,照常。

所以这个,就是所谓的忙处这个地点,事情要去做。常向闲时先检点,你已经都在平时就已经检点过,分析过,训练过,考虑过。那么你真正到那个时候,你出错的这个举动非常非常少。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做好了预案。这个是讲事功,底下开始讲修心。

动时念想。我们在动的时候,比如说我们在市场上,或者是我们在聚会的时候,我们的那个念想,我们自己有时候很难察觉。为什么人多话赶话,经常会说错话?实际上就是因为我们的心念,我们自己其实不察觉,所以动的时候的那个念想就经常会出错。所以他才讲“预从静里密操持,非心自息”。什么叫预从静里密操持?预先。静是什么?静修的时候。静修,一个人处在安静的情况下,比如说自己每天的定课打坐的时候,这个就是一个静处。这也是一个密处,为什么?你自己打坐的时候心里怎么想,只有你自己知道。但是在这个时候,叫做静里密操持。就是你在静里头的时候,你自己心里头你要去调你自己的心,你在静的时候,你能够观察到“噢,我这一念心是怎么起来的”,你比如说,我这打坐呢外面鸟叫,一个心思出去了,唉鸟叫了,多好的天,出去玩去。注意没有,当这个时候,你的一念心已经出去了,已经跑了。这个是一个无所谓善恶的事,但是有可能那个鸟叫让你烦了,“鸟叫真讨厌,烦了都,回头弄支气枪把它打了。”这一念,可就不是一个好心了。或者正在静坐,突然手机响,然后开始“唉呀,怎么又是这个人啊,真讨厌!哪回都是……开始抱怨这个人,这个念头就开始跑了。所以当你静坐的时候,你的念头的跑动是容易查觉,然后察觉这个念头的跑动,再进一步察觉这个念头的对错。发现这个念头是错的,是抱怨别人的,是负能量的,是向外指责的,要把这个念头平下来。这个心,你如果在静里,一个人静坐的时候,能够察觉到,能够停下来。慢慢的你一个人在动的时候,比如说你在家里头扫地的时候,或者坐公交车回家,走回家的那一段的时候,这个仍然是动的,但是这个是相对比较静,而且没有干扰的这种。这个时候慢慢也能调自己的心。你如果是静里密操持,你能够操持得住。那么再往下,你提前就做好这个功夫,再到最后动时念想,你很少会出错,非心自息。你如果时时刻刻自己打坐清净的时候,能保证自己不出错误的念头。到后来自己工作,自己比如说扫地,做饭走路能不出错误的念头。再往后,办公室里相对安静的时候,你也能慢慢地不怎么出错。再往后更多的人在一起聚会说话,你其实也会很少出错。就是这个忙的时候,聚会的时候,这种所谓动时的念想,你要想不出错,你不要指望那个时候,你一定是要从安静的时候,从自己内心里头去慢慢的调。

所以这两句话,实际上前面一句是在讲事功,如果要想做事,一定会有各种各样的特殊的问题,这种时候一定要把相关的预案做好,你就不太容易出事儿。而修行上心念的修持。我们总是说“唉呀,话赶话,说错了”。我们说,实际上心里头自己的功夫不到位,因为静里密操持这个,就是在告诉我们,我们怎么才能保证我们心念不出错,“话赶话”也不一定就一定有人都说错话呀,那为什么我说错话了呢?这个忙忙乱乱的场合,为什么人家别人不起妄念,不起坏念头,我怎么就起了坏念头呢,实际上就是我自己静里密操持的功夫不够!要从静里密操持慢慢开始做,做到时候了,非心自息。错误的心,不好的心,慢慢自然就息了。所以这两句话就是在讲我们如何的起心动念。我们如何来做。还是那一开始讲到的内圣外王。从来外面的事项,都是自己心里的事项转化出来。

我给大家举一个我自己的体会,就是读书。你看,如果你是有读书的习惯的人,而且真正看自己看得进去的书的时候,真的菜市场里不妨碍我们读书。真的是外面喧闹的环境。家里人看电视聊天,我在屋里头读书,一点都不影响。但是如果这个人没有读书的习惯,换句话说,让他在图书馆里都看不进去书,翻两页就开始到处走。你让他在菜市场读书,你让他在家里人旁边看电视打麻将时读书,门儿都没有。实际上就是什么?就是他读书的那个心,静里密操持的功夫不够。要想读书,先在书房里,先在图书馆里,你先练着在那里能沉下心来读书。然后你可以在操场上慢慢的练着能读书,等你真正能够拿起本书来就能看进去的时候,你去菜市场一样看,你在闹市里一样看,就是这个道理。

不管是做事,有形的事项,你比如说像读书,这是一个有形的事项,那个忙处事为,这是有形的事情。但是其实都是从无形的心念里开始。外面的事功,都是从人后,自己一点一点做起来。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也是这个。

大家有什么分享的?或者问题?那我们把这个读一下。“忙处事为,常向闲中先检点,过举自稀;动时念想,预从静里密操持,非心自息。”

这里提一下两个字,就是第一个“稀”和第二个“息”。大家注意,这两个字是不一样的。稀少的稀,是你可以减少,但是你不能杜绝。这是要注意。而息灭的息,是你可以杜绝的意思。因为我们自己的内心,我们是真正自己做得了主的。如果你自己内省的功夫到,真的是可以非心自息,一丝恶念都没有。我们是凡人,我们现在是做不到。但是真正的圣贤他是做得到的。所谓佛菩萨的心中无私念,那个王阳明临死的时候,说自己“此心光明,夫复何言”,那个时候那个“此心光明”是他的证量,不是他的说说而已。那么他的这个非心自息,这是真正实实在在做到。所以我们是朝这个方向努力,但是这是可以做到的。

但是前面过举自稀,这个稀是稀少,不是杜绝,因为这个它有外境的因缘在里头。你只能尽可能的减少,但是谁也不能说我绝对的杜绝。你即不能用这个绝对杜绝来要求自己,你更不能用这个绝对杜绝去要求别人。只能说我能尽量做的周全,我能尽量做的完备,我能让它尽可能的少。这个故障率从10%降到1%,从1%降到千分之一,从千分之一降到万分之一,但是谁也不能说杜绝。大家要知道,波音飞机,就是这种大飞机,他们的设计方案的那个安全的风险系数,是叫做10的-8次方,10的-9次方。因为我有朋友是在做这种大飞机项目嘛,所以他跟我讲过这种安全系数,10的-8次方,10的-9次方的危险概率。可事实上,有没有飞机掉下来?我们经常会听到有飞机掉下来。就是因为它只能是说你有足够的预案,足够的预防之后,自稀!只能是让它稀少,变得越来越少,但是谁也不能强求没有。

所以这个地方是要提到一下的,就是外相上的事情,我们只能尽力,我们不能说一定要怎么样。但是我们对我们自己的要求,我们是可以要求非心自息,真的让它断绝,只是我们需要逐步的去修炼。 

温馨提示:由于我和徐老师第一次合作发布这种音频作品,难免在剪辑、调音上出现不尽如人意之地,盼见谅。微信公号“丹阳论道”自即日起开放投稿,文章言之成理者皆有薄酬,另:文章赞赏全部归原作者所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