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慎檀:《道德经》释义第二十五章

 丹阳论道 2021-02-24

好,现在是我们国学经典每天读的时间,请大家给自己的心灵十分钟,我们一起来学习古圣先贤的智慧。今天我们学习道德经第25章,我们一起把原文读一下。

第25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而不垓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故道大,天大,地大,亦大。国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一章描述了“道”的情况,他在第一开始是在讲这个“道”,对它进行描述,但这个描述倾向于对道的运行的方式的描述首先是在讲有物混成,这个物是一个混沌一体的,而不是从几个东西拼出来这种,所以它强调的是混成。然后先天地生,这个是强调的时间它比我们所能看到的一切,天地一切有形的能感知的都要早。

寂兮寥兮,寂是偏于安静的意思,而廖偏于空阔的意思。所以这两个是说,是寂静的廖廓清净然后底下这一句,独立而不垓,通行版本是改正的改,是说他独立运行不改正。从古本应该是“垓”字。“垓”的意思表示是没有边际,所以是说大道的运行是没有边际的,没有任何一处它不到,它的运行涵盖了无限的空间,无限的时间,所以是没有边际。这个边际,包含空间的边际,也包含时间的边际。所以底下一句讲,可以为天地母,它可以作为天地的生育者。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就是我不知道这个名字是什么。名是指自己报出来的,比如说我说我的名字是什么。因此的意思应该是来自于父母的命名,所以下面呢这个不知道他的名,所以是强字之曰道,我给它起个字是道,然后强为之名曰大”。

形容道为大,这可以理解。那么下面的“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如何理解呢?就是当我们大的时候,我们可以称他为“流逝”,实际上当我们讲宇宙的大,我们就是能够看到它的流逝,流逝,又为什么称为远呢?逝去以后它会成很遥远,所以是从这个概念引申出流逝引申出遥远的概念。而远曰反,实际上只有能够返回,我们才能真的知道它很遥远比如说我出去一趟十分钟就回来了,那我肯定去得很近我如果离开家一趟,我需要到三年十年我才能回来,而且我一直是在走,如果我不是在某个地方定居了,那么我到的那个地方就一定是很远,所以远曰反。

因此它底下的是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这个中间的王,大家要注意,不是说古人多么崇拜权力,而是在讲,我们讲过“内圣外王”,王对人群他是有方向引领性的意义的,因此这个里头可以类比的说,就是掌握方向的重要性。我们可以打一个比方,以交通来讲,我们说:“道路规划是非常重要的,无形的能量是非常重要的,有形的设备是非常重要的,你手里的方向盘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如果用这样来形容交通,大家大概就能明白所以这里头讲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国中有四大,通行版本是疆域的域字,但是的古字,所以这里头是用的是国中有四大。后来国的疆域的这个意思,就用了形声字的域来表示。所以国是更早的字,因此这里头是国中有四大。而王居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个话,后来引用的比较多人为什么是要法地而不能直接法天呢?因为天是无形无相的。是我们能够有一个概念有一个感知,但是毕竟是无形的,它没有物质的形,但是是有的。人的运行是有物质的形的,所以人是只能法地,人不能直接地法天。

方法,直接的规划步骤的落实所以人如果要落实,只能看大地是在如何落实东西,比如说春种夏长秋收冬藏,植物的运作,动物的运作……这些都是在地上的,人是可以法的,但是人不能直接法天。可是地是可以直接法天的,因为地和天都是广远无极,因此地的运行是依照于天的运行,因此地的山川也有形成和稳定和渐渐消磨和最后归于平缓的这样一个过程,就跟天的春夏秋冬的运行是一样的,因此地是法天的。而天法道则是说它有它的运行的规律最后一句道法自然,“自”是“自己”,“然”是“的样子”,因此道法自然,是说道只效法它自己的规则,它不再效法任何一个。我们现在有时候把这个自然混同大自然,说道法是效法大自然,这个是很错误的一个观点。因为我们现在说的大自然,在古代它是指的天地的概念,天地就涵容了大自然。因此是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而不是“道”回过头来再去法天地中的某一个自然。

这一章总的来讲都是在讲道的运行。先讲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然后是寂静的廖廓的,然后是的独立而不垓,他独立运行,但是没有边界,所以是天地母然后是再讲它的特点,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然后讲到了他跟人的关系: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国中有四大,而王居一焉。那么这几大之间的关系又是什么呢?就是王就是人了已经是,所以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没有模仿任何、没有受限于任何、它就是它自己。

好,下面我们把这一章再一起读一遍。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而不垓,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国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今天的国学经典每天读就到这里,大家明天见。 

(文章来源:丹阳论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