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乒乓球教学动词知多少?

 12345csdms 2021-02-24

北京孟大夫 

推拨撕拉攻拧带,

挡吸含挤躲碰飘,

围贴裹揉抠蹭挂,

伸缩让躲提击敲,

补撅压抬插拱顶,

晃挑剌剃趴拍吊,

冲按怼摔翻迎托,

碾撇撸切兜铲削,

颤抖扯舔磕弹搓,

劈冲颠垫扇砍炒,

扯抹转抽杵刮震,

荡捅勾点扑别撩,

开合收放知多少,

蹬撑撞擦杠旋摇,

1.乒乓教学动词“转”

“转”即转腰(胯),躯干转动。无论蹬转,撑转,转腰胯,均是击球动作起势“转”。

拉球之前先转髋而不是先动手。其中有一个要特别注意的细节,左髋向后转动的同时,右膝向前弯曲的程度比左膝要大,这样便于拉球的时候右腿能蹬伸用力。转髋的幅度不要太大,开始控制在两脚不发生转动的范围内,以便于拉球动作的稳定性。熟练后,可以适当加大,但身体的重心要尽量保持在前脚掌上。另外,转髋时要注意收腹,不要展体。 引拍时,首先转动腰部,重心转移到右脚,腰的转动带动手臂。

躯干腰胯部是发力的枢纽,充分调动腰腿的力量传递到腰部,然后转腰收臂,才能体会到用身体的力量。

转腰是一个放松自然地运动过程,千万不要生硬的去扭转,防止出现伤病。

想要乒乓球比赛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技术水平,不能少了掌握乒乓球正手攻球时转腰胯基础用力之问题方法,如果你擅长正手攻球技术,更好地掌握这个转腰胯的问题了。就为球技进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乒乓球教学动词“贴”

“贴”即贴挡,贴防技朮。“贴”这项技术,主要是用在没处理好来球,搓摆出台被对方进攻的时候使用的,包括对方的攻、拉、挑、拧等,很多时候因为来球速度快质量比较高,要反拉快撕快带比较有难度,这时候就需要贴防来补救,是一种攻防转换的过渡性技术。

贴挡动作要点:

站位:近台。

引拍:拉后手不多。

板形:打开的。

触球部位:打到中心线偏上一点。

击球时机:上升后期或更早。

这个技术借力比较多,要用重心和腰胯来控制回球的弧线,在触球的时候有一个适当的加速(不是发力),一种吃住球的感觉, 主动迎球。

3.乒乓教学动词“剌”

“刺”即侧刺(外兜拐。

侧剌,在来球下旋或侧下旋时使用。

侧剌(兜拐)这项技术打破了接球空间限制,避开来球旋转最强的区域通过摩擦球旋转最弱的区域回击,将难题交给对手解决。

由于侧剌是侧向击球,回球的旋转是侧旋甚至带有一些顺(逆)旋转,前进的力量很弱,按正常上旋或下旋拉球回击必然下网!

侧剌(兜拐)练习方法:

1)最初练习时先不要考虑步法的移法,直接喂短球到练习者执拍手腋下前二跳不出台位置。不要发长球,侧剌技术主要是对付短球的。

2)动作要领:

左脚在前,右脚稍后,手臂探进球台,拍型垂直球台,拍头在下,前臂向下,肘关节高于前臂,手腕外旋,摩擦球中部偏下位置,向右前下(上)方发力。发力时要求前臂与手腕内旋相结合。

侧剌,其实与反手斜着板削过去,或反手位发侧上旋之旋转是一样的。

4.乒乓教学动词“撩”

“撩”是长胶一种进攻性技术。

作为进攻技术的一种,长胶“撩”在实战中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因为在选手进攻时,“撩”球瞬间对于手腕儿手指动作的压力并不像“推挡”、“拱”或是“反胶直板横打”那么大,所以无论从力量、弧线或是落点上,“撩”球进攻都有很多选择性,可谓是实效性较强的一项技术。

长胶反手撩技术主要是应对对方发过来或劈过来的底线下旋长球。

动作要点:

1)根据来球旋转,拍型适当后仰,接触球的中下部,向前上方发力。

2)在来球的下降初期击球,这样可以借上部分来球的旋转。在触球瞬间,击球的偏中部位置,根所来球旋转调整板型,旋转强时。

3)击球稍后仰。击球时,手腕儿动作相对固定,手臂有向上抬的动作,这个动作也是“撩”球进攻的要点。

4)击球瞬间重心上提,体会重心带动击球的感觉。

5.乒乓球教学动词“搓”

“搓”即搓球技术(小削板)。是运用在近台和台内回击下旋球的一种过渡性,较稳健的技术。搓球动作小,力量小,球速慢,旋转和落点变化多,线路短,前进力小。通常用来控制对方的攻势,寻找或创造进'攻机会。

搓球技术种类繁多,按击球位置不同,可分为正手搓球和反手搓球;按击球时间的早晚不同,可分为快搓和慢搓;按球的旋转强弱不同,可分为搓转球与不转球;按旋转方向不同,可分为下旋和侧下旋等。

6.乒乓球动词“滑”

“滑”即滑板。

滑板又叫滑拍,是一假动作打球,通常是做攻球到对方右手边的假动作,实际上球是打到了对方的左手边;动作与正手攻球类似,触球瞬间手腕外展把球打到右大角。滑板球是具有迷惑与欺骗性的,是回击各种来球时,配合运用的一项技术。

正手滑拍特点是:动作小,速度快,带左侧上旋球或左侧旋。出其不意地打出反常球路,使对方措手不及,造成失误或回出机会球。

7.乒乓球教学动词“带”

“带”即正手快带,反手快带,反手反带。

正手快带是一项对付弧圈球的较新技术,也是由被动转主动的过渡性技术,能借用来球之反弹力提高回球速度,它具有速度快,弧线低,落点变化多的特点。

反手反带弧圈球又称为“撕”,是一项对付弧圈的技术,也是由被动转主动的过渡性技术,其目的也是从相持或被动中转为主动,争取机会进攻。

快带弧圈球一定要在上升期击球,绝对不能拉手,重心要靠前,小摩擦不要发力,借力为主。摩擦来球的中上部,击球时间越早越好。

8.乒乓球教学动词“拧”

“拧”即侧拧技朮。由于动作的用为方问和外观有些像人们拧螺栓的样子而得名。

用此项技术击球后,运行中的球旋转方向比较特别,带有侧上旋的性质,具有隐蔽

性高,旋转性强。弧线飘忽不定之特点。它主要运用于接台内反手位短球,是一种有效的进攻手段。

反手侧拧动作要点:

1)引拍幅度:反手拧拉技术很注重臂腕的杠旋力量,引拍时前臂带动手腕,充分旋内,其幅度一定要够大,才能制造出强烈的螺旋力,从而把对方来球的旋转抵消。

2)脚下移动:由于横向移动的范围较大,脚下步法要保证充分到位。拧拉需要在台内完成动作,而快撕大都在中近台完成,所以除了左右移动,还要根据来球的具体情况,调整前后步法。

3)击球时机:移动时以并步为主,拧拉时充分利用前臂腕引拍和摩擦,加强出球的旋转。向反手位撤步时,上半身可保持前倾,在两脚支撑重心时沉肩引拍,赶在来球弹起的上升期迎前击球,加强出球的速度优势。

4)拧球的侧部:拧拉下旋球时,可以摩擦球的侧部位置为主。拧上旋或者不转球时,需要调整板形,向侧拧之后再往前压,这样可以控制弧线。

5)衔接:从拧拉正手位短球,到反手进行衔接时,脚下移动一定要快。保证在运动中击球的稳定性。反手快撕主要借助对方的旋转和力量,角度要力争撕开,或者撕到对方很别扭的位置。

9.乒乓球教学动词“攻”

“攻”即攻球技术。是指在击球方式上以撞击为主的进攻技术。它是乒乓球的主要得分技术之一。

攻球技术种类繁多,按击球位置,可划分为正手攻球,反手攻球,侧身攻球;

按站位远近,可分为近台攻球,中台攻球,远台攻球;

按来球性质和落点,可分为快攻,拉攻,攻打弧圈球,台内攻球;

按击球力量,可分为发力攻球和借力攻球。

此外还有直拍正手位背面攻球,四面攻,直拍反手背面攻球(横打)等。

10.乒乓球教学动词“吃”

“吃”即吃球。所谓“吃球” 意思之一是乒乓球拍在触球时把乒乓球“包裹”在胶皮上,吃球越深,打出去的球旋转越强。

如果想让自己的球拍的“吃球”性能更强的话,方法如下

灌胶 ,就是一遍一遍地在套胶的海棉上刷胶水,打完球再撕下来,每次打球之前在刷上N次胶水~这样使海绵膨胀的很厉害就导致吃球性能大大增加了,用有机胶水的话,球出去的速度也会变快很多,…。

吃球意思之二“吃转”“吃旋转”。

乒乓球的旋转是这项运动的五大要素之一

通常所说的“吃球”、“吃转”“吃旋转”,是指接球一方受击球一方制造的旋转的影响,回球没有按照常规的线路运动,而出现的失误。那么,“不吃转”也就是指没有受到对方制造的来球旋转的影响,通过技术动作有效抵消了来球旋转,形成了一次合法击球的过程。

说白就是,对方制造的旋转没有给对手造成威胁。

我们看一个运动员拉球的好坏,主要是看他拉球时是否能将球吃住。吃住球就是球在球板上的停留时间比较长,而不是球一碰球板就出去了。要做到拉球时吃住球,就必须每一板球都主动发力去摩擦球,在平时的训练中尽量少打借力球。

拉球吃球的好坏,在平时训练中不是很明显,但在比赛中就有很大的区别。很多球都是在你不到位的情况下要完成拉球的动作,就全*你用手腕主动发力去摩擦球来调节,你习惯了主动发力拉球,就能在比赛中控制拉球时力量和击球部位的调节,拉过去很多高难度的球。

11.乒乓球教学动词“漂”

“漂”即漂上旋。漂上旋是长胶,生胶特有回球技术。

长胶的“飘”可以理解为飄忽不定的飘,也就是说长胶来球在本方台面弹起后的第二弧线飞行轨迹,有悖于自己的预判,不按常规地往意料之外的方向飞去。

生胶“飘”弧圈球

当对方拉球很转,同时又靠近底线,我方会感觉被球顶住。由于没有了发力距离,生胶选手经常会处于被动。生胶的“飘”弧圈球,将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难题。由于对方回球靠近底线,我方回球时间点若晚,则被顶得更厉害。

所以,一定要在上升期回球。回球时,和侧切避强旋转区一个道理,要击球的弱旋转区。和侧切不同的是,侧切是击球的左边缘,而飘则是击球的右边缘。

为了击球的右侧上部,击球时,手腕需略内勾些,并从左向右击球。较之拨球,飘吃球较浅。由于生胶本身摩擦系数较低,吃球浅,则球会出现打滑现象,从而使球脱板后飘飘忽忽的,所以得名飘。

飘可以使球回到对方正手大角度,且球很沉,破坏对方的连续进攻。王涛是生胶飘的高手。

12.乒乓球教学动词“吊”

“吊”即吊接。所谓吊接,又称为“放”,但绝不能只认为是放高球,两者有着一定的不同。而吊接往往重于战术的角度,吊到对方的空位,用于过渡,调动对方,争取主动。一般直握拍选手运用的多。

其要领:不论在正位还是在反位,正、反手持拍基本立直,当迎住球时,挥拍主要向上、稍微向前用力,吊接过去的球,弧线不高,有一定上旋,速度不快,有点飘,还有一定下沉感!对方回球时很难借上力。

这种技术对那些步伐好、正手弧圈好的选手尽量少用,否则往往吃亏!至于放高球,也是吊接的一种,但往往是在极为被动的情况下所采用的。放高球和吊球在落点上有区别,吊,一般落点是在中、近台;放,一般是在对方的端线附近,既跳的很高又向前飘拱,还有左右侧拐。

13.乒乓球教学动词“刮”

“刮”一般常被使用长胶的运动员的正手用来对付台内的下旋短球。在实战中,长胶运动员在接正手位短球时,使用这项技术最多。

它具有一定的突然性,在一定程度上可说是长胶选手的“挑”的替代技术。

由于用力方向带有一定的侧向的成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球的原有旋转方向,回击过去的球呈现出一定的上旋性质,并且带有一定的晃动感。

长胶刮打的动作很像是攻球,要领是:板型垂直有一点后仰手腕相对固定,用身体带动前臂击球右下方,发力方向是从球的右后方向左前上方发力最后球拍略内旋。

14.乒乓球教学动词“拉”

“拉”即拉弧圈球。一般是用来对付长球的方法。

拉弧圈球是一项融旋转和速度为一体的现代乒乓球进攻技朮。

弧圈球比较突出的特点是:上旋强,稳健性高,攻击威力大。

拉弧圈球技术分正手弧圈球,反手弧圈球,侧身弧圈球。它包括拉加转弧圈球,前冲弧圈球,侧旋弧圈球,反拉弧圈球,中远台对拉弧圈球,正胶小弧圈球等。

拉加转弧圈球之特点是:稳健性高,上旋强烈,反弹后向下滑落快,具有一定的威胁性。

拉前冲弧圈球飞行弧线低而长,球速快,上旋强,前冲力强。落台后弹起不高,急速向前冲并向下滑落的特点。它是拉弧圈球选手主要得分的手段。

拉与冲的动作基本差不多,只不过拉球在力量和旋转上,都没有前冲大,而动作也没有前冲球的幅度大。

拉接往往用于过渡的多,而冲接一般用于进攻。

正手拉侧旋弧圈球的飞行弧线,一般比前冲球略高,比加转弧圈球低,飞行中有侧拐,落台后向对方侧下方滑落的特点。它可加大拉球的角度,增加对方的跑动范围和回球难度,拉侧弧还有变化节奏之作用。

15.乒乓球教学动词“撕”

“撕”即乒乓球技术中的“快撕”,可以简单地看成横板反手或直板反手反面快带。由于在使用中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和针对针,在实战中就在快带的基础上,人们又给它起了个新名,谓之“快撕”。

反手快撕:在上旋来球的上升前期,拍向前上方挥动,击球点在胸腹前方。击球时,握紧球拍,向前快挥,用拇指和食指夹住拍肩,控制来球的旋转,快速摩擦球的中上部。

反手撕与反手拨的异同点

相同点:

发力方式是一样的,引拍和挥拍都是以肘关节为支撑点,身体重心协同手臂、手腕发力。

不同点:

一是击球方式,拨球是撞击为主;撕球是在撞击的基础上增加摩擦。

二是准备姿势的板形,拨球的板形角度是稍前倾;撕球的板形要前倾的更多一些。

三是引板的方式,反手拨只是前臂往后引;反手撕是前臂带动手腕,手腕内收往后引,目的是为了更充分的摩擦。

四是撕球的击球点比拨球更早一些。

五是触球的部位,拨球的触球部位是中上部;撕球是在触球瞬间由中上部转向顶部。

16.乒乓教学动词“拨”

“拨”即乒乓球橫拍反手快拨,是横拍快攻型打法常用的一种技术,是横板反手的一项重要基本功,是反手拉冲的基础。

借用来球的反弹力提高回球速,能以守代攻,对付对方进攻,为扣杀创造机会。其特点是:站位近,动作小,球速快,线路活。

训练反手拨时,双脚基本上平站,上身稍前傾,收腹含胸,两腿弯曲,脚跟微微上提。重心下沉,持拍手略高于台面,大臂与上体的夹角约30-40度,右肩微下沉。

横板在反手拨球时,前臂外旋,向前、向外摆动,拍面前倾,在球的上升期击球的中上部向顶部摩擦,借助来球的反弹力,前臂手腕迅速前伸外展,向右前上方发力,快拨来球。击球后前臂继承摆动,随后快速还原。挥拍迎球的过程中,要求手腕轻微内曲、放松,在触球瞬间,跟着前臂的向右前方的舒展,手腕要有外展的动作,同时,手腕还应该稍为外转一些,外转是为了控制一下弧线的高度和是非,以防止拨球出界或下网

17.乒乓球教学动作“弹”

“弹”即弹击。

它是攻击型运动员在进攻中的一种补助技术, 早已被优秀运动员在比赛中所运用,但至今尚未正其名。其特点是:

动作小、灵、快,力量大,球速快、落点活、突然性强,威力大。常用于左方近网稍高的来球,可给对方造成困难多、难以防守,能直接得分或为扣杀创造机会。

反手弹击动作要点:

(1)站位、步法移动同快点。

(2)击球前、手臂自然弯曲,前臂向前伸迎球的同时,手腕持拍自然放松、并稍往后收一热(内含爆发力拍形前倾角度较大。

(3)击球时、手腕随着来球后撒球拍,常用球拍的顶端(离拍柄最远处)借助来球力量,小动作弹击发力,打击来球。

(4)触球时, 击球瞬间手腕用力将球拍向前弹击,使来球和球拍产生最大的撞击力。通常是击来球的高点期,打击球的中上部或靠上部。

(5)击球后,手臂回收,并迅速还原准备击下次击球。

反手弹击注意点:

反手弹击是一种绷劲,要以肘为支点,臂腕向右前上方“弹”出,弹的动作小,速度快,力道足。要利用好手腕之杠旋力,板头触球后有一急促的刹车动作。

弹击上旋来球时其引拍动作和击球动作跟弹击下旋球是一样的,只是触球的拍面稍前倾些,向前发力多些而已。

18.乒乓教学动作“拱”

“拱”是使用长胶粒和防弧胶皮者创造出来的一种技朮。是长胶在搓,挡中间属于过渡性技朮,一般是用来对付下旋球。拱过去的球具有一定的晃动,轨迹不固定是接近不转的上旋球,并有发飘等特点。使对方找不准击球点,不敢用力,只有轻碰,又借不上力,容易造成回球下网。

动作要点:

击球前拍形要相对固定,应呈半横状,拍面与台面接近垂直或稍后仰,手臂适当前伸接近击球点。

长胶拱的时,击球点尽量在上升期前期或上升后期,拱的动作和推挡类似。击球时由下往上、由右向前,靠手臂的伸缩发力,发力动作要短促,而且要配合腰胯力量的运用,只靠手臂拱的质量不高。

19.乒乓球教学动作“磕”

“磕”为长胶挡磕球技术。

磕过去之球由于其回击力量是顺着来球旋转之方向,致使回球具有下沉感较强的特点。回击时有下旋感觉。磕球主要是用来对付速度不是很快的上旋球,如加转弧圈球,攻球,推挡等一般上旋球。

动作要点:磕球时球拍起始位置在胸前,击球时间在上升期,手臂向前下方用力。注意手腕要固定,向下用力要柔和。主要是用借力。

20.乒乓教学动词“挤”

“挤”即推挤(推侧旋)。

其特点弧线低,角度大,带有左侧下旋,还有点飘。由于球拍击球部位是在来球的微转区,故是对付弧圈球的一种比较稳健和有效之技术。

动作要点:在看清来球的情况下,手臂稍迎前,球拍接触球的中上部,向左前下方摩擦。应注意球拍接触球的时侯要有向侧面摩擦的力量。并配合腰胯转动辅助发力。

21.乒乓教学动词“切”

“切”,又称为侧切。用于对付弧圈球或上旋球很有效。通过切的使用,使回球产生侧旋,从而改变回球的速度和旋转,使对手不能够连续进攻,化被动为主动。前国手马琳很擅长在比赛中使用这项技术。

横拍反手快垱左侧旋可采用推切。

击球拍形保持呈半侧面坚直状。击来球上升期或高点期。击球瞬间前臂手腕迅速向左侧下部推切摩擦,使球带有左侧下旋。

22.乒乓教学动词“裹”

“裹”即包住球。是一种拉球时的手上感觉将球包住。延长球在球拍上滞留时间。

需要对拍型有所控制,让球拍与球体接触面尽可能大。

一定要在触球先撞击再摩擦的时侯,把手腕板头要释放出去,这样就有了包住了的感觉,随着身体压住先撞,有撞它的感觉,到这一撞马上把手腕释放出去,这样就是包住拉球了。

23.乒乓教学动词“挡”

“挡”即挡球(也称平挡)

入门的基础技术,也可为对方进攻时的一种防御手段。其特点是借力还击,力量轻,速度慢,旋转弱。

动作要点:借来球的反弹力,前臂和手腕向前上挥动,将球平挡过网。

24.乒乓球教学动词“吸”

“吸”即减力挡。

特点:

动作小,力量轻,减弱来球反弹力,落点短,弧线低,不旋转,前进力极弱的特点。通常用于接加转弧圈球,特别是对方站位较远时使用更好。

触球时手臂和手腕稍向后收,缓冲减小球的反弹力。

25.乒乓球教学动词“晃”

“晃”即晃接(晃搓,晃推,晃撇),是在接发球中运用较有效的技朮。由于身体常伴向左向右的转晃动作,可迷惑对方对路线的判断。为了区别正常的接球技术,而形象地称为“晃接”。

一般是在侧身位,用正手推,搓侧旋球,常与搓短球,侧身挑球配合运用。

用晃撇接发球,最好击球时间是在高点期,拍形基本是横状稍竖起,手腕保持外展。击球的右后中部,向左侧下部摩擦,由右上或石下向左前下方或上方发力,使球带有左侧下旋或上旋。

26.乒乓球教学动词“放”

“放”即放高球,放短球。

放高球特点和作用:

站位远、弧线长、曲度大、回球高,带有上旋或则上旋。它是在防御时所采用的一种手段。放高球最好能将球击到对方的端线,利用上旋和侧旋的变化,造成对方回球困难或直接得分。同时,可利用球的飞行时间长,从而争取到时间,调整自己站位和准备动作,以取得主动或反攻的机会。

动作要点:

1.正手放高球

(1)站位远离球台1m以外,左脚在前,上体右转。

(2)击球前,持拍手臂向右后下方引拍,球拍成半横状,拍面垂直或略前倾,重心放在右脚。

(3)击球时,手臂手腕向前上挥拍迎球,击来球的下降后期,触球的中部略偏上。

(4)触球时,击球瞬间前臂和手腕向上前用力摩擦提拉球。若要拉侧上旋,则球拍向上提拉的同时增加向右摩擦球动作的力量。

(5)击球后,手臂手腕顺势向前上方或侧前上方挥动并放松,运用跳步还原成准备击下板球。

2.反手放高球

(1)站位远离球台1m以外,右脚在前,上体左转。

(2)击球前,持拍手上臂和肘关节靠近身体,前臂向左下方引拍,拍面略后仰,重心放左脚。

(3)击球时,前臂和手腕向右上方挥拍迎球,击来球的下降后期,触球的中部偏下。

(4)触球时,击球瞬间前臂和手腕向上前用力摩擦提拉球。若要拉侧上旋则球拍向上提拉的同时增加向左摩擦球动作的力量。

(5)击球后,手臂顺势向前上方或侧前上方挥动,放松。运用跳步迅速还原成准备击下板球。

注意事项:

放高球靠近对方端线、旋转强才有威胁。

放短球特点和作用:

站位近,动作小、回球快、落点近网。它是乒兵球运动中一项辅助技术,常用于攻球对削球的争夺中,在突击和扣杀进攻后,当对方退到中、远台防守时,运用正手或反手放短球,可使对方来不及上前接球造成失误或在扑救短球时,因位置不合适而出现机会球,从而为自己扣杀创造出条件。放短球一般只宜在来球近网和落点不太远时运用,但动作要突然、要快、落点要短,这样才会取得好的效果。

动作要点:

(1)站位近台,前臂迅速向前伸迎球,击来球的上升期。

(2)击球时,要根据来球的不同旋转性能,确定拍面角度和触球部位。如来球下旋强度大时,拍面稍后仰,轻击球的中下部;如来球下旋强度小时,拍面接近垂直,轻轻向前击球中部。

(3)触球时,球拍击球瞬间以前臂和手腕为主,轻轻发力,利用来球的反弹力回击到对方近网处。

(4)击球后,手臂顺势向前挥动幅度要小,并迅速还原成准备击下一板球。

(5)提示:如能做到击球前以快拉或突击的假动作,突然改变放短球,效果会更好。

27.乒乓球教学动词“杀”

“杀”即扣杀高球。

特点和作用:

通常扣杀高球多使用正手,因正手杀高球不受身体妨碍,最为顺势,便于集中发力。其特点是:站位较远,动作幅度较大,力量重,命中率高。它是攻击高球的一种技术是直接得分的手段。击来球的上升期,俗称“落地开花”。速度快、威力大,对方不易提防,但力量稍小些。击来球的高点期或下降期,俗称“盖顶扣杀”,命中率高,力量也大。

动作要点:

(1)站位应随来球位置而定,一般离台较远,左脚在前。

(2)击球前,整个身体和手臂随着腰髋向右转动,手臂尽量向身体右后方引拍,同时前臂内旋,使拍面前倾,重心转到右脚。

(3)击球时,随着右脚用力向前上蹬地、伸腿,开始转重心,腰髋也向左前转动。整个手臂由后下方向前上方挥动,身体重心逐渐上升,然后逐渐转向前下方挥拍迎球。当来球飞至头与肩之间高度时,以前倾拍形猛击球的中上部。

(4)触球时,球拍击球瞬间手臂快速收缩加速由前上方向左前下方用力压落打击。同时,腰髋积极配合用力,触球的中上部。

(5)击球后,手臂顺势向左前下方挥拍,重心从右脚移到左脚上,全身放松,用跳步还原成准备击下板球。

杀高球还有一种击来球上升期“落地开花”的打法,又称为“截打”。当来球弹起上升到明显超过网高时,手臂从后上方向前下方猛烈击球中上部。注意必须使击球位置与对方台面有

直射线,而不被球网阻挡。这种打法要对来球弹起后的上升路线有精确判断,否则容易扑空,造成直接失误。

注意事项:

(1)注意区别来球长短,不要发死力。若来球近网或中台时,应以前臂发力为主,并配合击球落点,要保证击球命中率。

(2)注意引拍时,前臂不要沉得太低,以免人为制造弧线,影响力量的发挥,甚至击球出界。

(3)注意掌握适当的击球高度,应在来球飞落到与自己头部与肩部之间的位置击球。扣杀上升期的来球

时,应注意选择来球飞到自己胸部较高的位置击球。

28.乒乓球教学动词“削”

“削”即削球技术。

削球属于以柔克刚,是一种积极的防御性技术。是当代削攻打法的主要技术。它具有稳健性好,冒险性小的特点。
削球击球动作舒展大方,它击球时间较晚,运行弧线较长,具有球速慢,命中率高,旋转和落点变化多的特点。对方不易发力进攻,通过旋转和落点变化,可调
动对方,迫使对方失误,同时配合伺机反攻而得分。
削球技术包括正手近台削,远台削。反手近台削,远台削。扑接近网短球,削加转弧圈球,削前冲弧圈球,削突击球,削中路追身球,削加转与不转球等。

29.乒乓球教学动词“抽”

“抽”即抽球,用球拍带提拉动作地猛烈击球。

抽球属于快攻类技术,动作幅度大、力量大、攻击性强,是打机会球的有效技术。

直板正手抽球:

动作要点:

1.判断来球的位置,向后下方引拍,转腰沉肩,重心在右脚上,拍形前倾。

2.向左上方挥拍,左脚向前方迈出,重心由右脚向左脚转移,并以腰部带动手臂发力。

3.由于发力大,随势动作也会稍微大一些。击球后迅速还原。

提示:引拍的时候前臂自然伸开在身体后方。

横板正手抽球:

动作要点:

1.判断来球的位置,向后下方引拍,转腰沉肩,重心在右脚。

2.向前上方挥拍,重心转移到左脚,并用腰部带动手臂发力击球。

3.击球后迅速还原。

30.乒乓球教学动词“劈”
“劈”即快搓劈长技术。
特点和作用:
劈长的特点,击球弧线低,直,球速快,线路长,旋转强。落点一般都在对方端线附近,目的就是不让对手轻易上手,实战中它和摆短结合运用容易让对手站不住,打不稳。
劈长一般运用在接发球和对搓中。

动作要点:

动作要领基本和快搓相似。
击球前,上体向前伸,前臂自然弯曲伸入台内,拍头略上提,击球的上升期后端或高点期。

击球时,拍形稍竖起,
手腕结合前臂快速用力向前下方砍击,力量集中在球上。发力集中。动作幅度稍大,身体重心随着劈长摩擦球的动作向前跟球出去。

31.乒乓球教学动词“挑”

“挑”即挑打(快挑,拧挑,暴挑)。

1.特点和作用

正手拧挑、快挑、暴挑是攻击型选手摆脱接发近网短球,面临的被动困难局面,是直拍进行大胆创新的一种新技术。在比赛中,对付各种近网短球,能抢先上手,破坏对方发球抢攻,争取主动或相持,发挥出前四板优势。它可解决接发近网短球的手段不足,具有站位近、动作小、手段隐蔽、出手变化快的特点。

2.动作要点

(1)拧挑

①击球前,脚要先到位,上身靠近球台,持拍手与前臂保持弯曲比台面略高,拍形稍竖立,拍头朝下(对付下旋球拍形稍后仰)紧贴台面向前插进,使球拍低于来球上升高点。

②击球时,大臂推动前臂,手腕继续向前用力,触球时靠手腕抖动摩擦来球,吃住球向左或向右前上方拧挑。可按自己意图回击到对方台面任意落点。

③对付下旋球,拍形稍后仰、拧挑摩擦球的中下部。

④对付不转球或上旋球时,拍形垂直,触球的中部或侧面中部。可按自己意图,向左前或向右前方拧挑球摩擦挥动。

(2)快挑。

对付不转球,拍形略斜横或直立。击球时,手腕不要向左右侧面用力摩擦球应向前上用力击球。对付来球较短、落台后向前跳落少而向上回跳略高的球时,用快挑相对效果会更好。

3.注意事项

身体重心尽量向前移至接近来球,使上臂与前臂保持适度的弯曲,以保证手腕发力为主控球。

(3)暴挑

暴挑技术是当今大球时代主流挑打技术,有别于既往的“快点”。掌握之,往往在比赛中赢得先机。暴挑技术特点,是不收前臂(增大击球半径及稳定性),躯干带动,直臂“杠旋”挑打。

动作要点:
1)右脚上步(右手持拍为例),使身体尽量靠近来球。充分利用肩关节自由度配合步法找准击球点。

2)手臂自然伸直,手腕外展。

3)在来球最高点期击球中上部(下旋来球击球中下部),对准来球旋转中心点。

4)食指用力顶拨(横拍)的同时,手臂迅速内旋,摩擦球体中上部至顶部。

5)上步时可跳身移动步伐,使身体重心前移之力作用于球,增加球的前进速度,足落地前瞬间杠旋击球(躯干带动四肢,空中暴挑)。

6)击球后重心迅速还原,准备下板击球。

上述动动中,第2点极为重要,击球时不可收前臂,以保证杠旋击球的稳定性。

32.乒乓球教学动词“点”

“点”即快点。

1.特点和作用

站位近、动作小、速度快、线路活。运用于攻击近网短球的重要技术。比赛中,为反控制对方抢攻,常用快点抢先上手获取主动,为进攻和扣杀制造机会。

2.动作要点

(1)击球前,上身、右脚和前臂在同一时间内到达球台右前方,上身靠近球台,前臂伸进台内,举拍稍高,身体重心移至右脚。
(2)击球时,手腕配合前臂先向后做一小绕环动作,再向前上方挥动,将球击出,一般击球的最高点。应注意根据来球旋转,高低调节拍形,以制造合理的弧线、手腕动作尤为重要。
(3)来球下旋强烈,拍面可适当后仰,触球中下部,手腕配合前臂向前上方抖动。来球略带下旋,拍面基本与台面垂直,触球中部,手腕在向前发力的同时稍向上摩擦球。来球上旋拍的位置应稍高于来球或与来球等高,拍面可适当前倾,触球中上部,手腕向前发力为主。
(4)来球越偏球台右方,右脚跨出的步法就越大,来球位于球台中右方,左足可向左前方跨出一步,右脚跟着移半步。
(5)快点斜线时,球拍触球中部偏右,手腕迅速由后向前向左转动。快点直线时,球拍触球中部为主,手腕挥拍由后向前向右转动。两者力求动作相似,用以迷惑对方。

33.乒乓球教学动词“含”

“含”即含胸收腹。是乒乓球准备姿势要求做到的。
含胸来自太极术语,是一种运动前放松姿势。含者,内含也,是谓含胸。含胸拔背收腹,气沉丹田是一种蓄能出击太极圆撑状态。松而不散,紧而不僵之撑劲。
利于由下至上的传递,武术、搏击等都有这个要求。

含胸就是双肩向前略向内,跟挺胸双肩向后略向外正好相反。含胸收腹配合重心前倾、双膝微屈,使得重心在两脚前掌连线上,肘在身前,便于急启动、迎前击球和快速还原。

乒乓球准备姿势要求:
口诀:
准备姿势利启动
依据打法位不同
双脚平立略肩宽
前掌撑地劲宜绷
上身前倾略含胸
平视来球眼紧盯
前臂腕指要放松
收腹提气备发动
动作要点:
  
①两脚平行站立与肩同宽或稍宽,身体重心保持平稳。
  ②微提踵,前脚掌内侧用力着地,保证快速启动。
  ③两膝微屈并向内扣,保持膝关节的良好弹性和使小腿处于咯内旋的状态,以动员较多的肌肉群参与脚步移动,发挥腿部力量,加快起动速度。
  ④含胸收腹,上体略前倾,以利快速移动和转腰击球。
   ⑤持拍手臂自然弯曲,直握拍的肘部略向外张,手腕放松,球拍置于腹部右前侧20~ 30cm处,前臂自然平举。
  ⑥两眼紧盯来球,加强判断。

34.乒乓球教学动词“翻”
“翻”即指翻挑。
翻是挑带一定下旋的球,拍面先后仰再往前包,这个和拉弧圈球发力压拍是一个道理。
动作要点:
1.身体前倾上步。
2.臂腕向内引拍。手接近台面,板头接近水平线。
3.准备触球中部至底部之间。
4.在来球的高点瞬间臂腕向前翻动,板形最后前倾。

35.乒乓球教学动词“旋”
“旋”即旋擦(杠旋)。
旋擦是驾驭击球弧线的调节用力动作之一。是球拍撞击并摩擦来球驾驭击球弧线动作的瞬间手上的用力行为。根据对人体关节都是速度杠杆结构的认识,可以将击球瞬间的用力拆分为球拍背面手指向击球方向的“顶拨”用力(杠杆动作产生的撞击力)和前臂内旋或外旋的“旋擦”用力(杠杆动作转化的摩擦力)这两个分力。通常大多数击球用力都是这两个分力的合成。
击球瞬间的“旋擦”力有增加旋转,制造并改变弧线的作用。
“顶拨加旋擦”(杠
旋)的用力方式可提高挥拍加速度。
动作要点:
调节用力时,球拍背面的手指在击球瞬间向击球方向用力,透过球拍顶住来球,并融入前臂(桡尺骨上下联合车轴关节)旋转的用力摩擦球(旋擦)。
需要强调的是,理想的合理击球用力是一个整体动作的运动链,应该是躯干的用力通过手臂和球拍作用于击球的瞬间叠加手指与前臂“顶拨加旋擦”的动作用力,在躯干用力方向的基础上加速动作,驾驭击球的速度、旋转、弧线将球击出。  

36.乒乓球教学动词“顶”

“顶”即“顶拨”。
顶拨也是驾驭击球弧线的调节用力动作之一。是球拍撞击并摩擦来球驾驭击球弧线动作的瞬间手上的用力行为。根据对人体关节都是速度杠杆结构的认识,可以将击球瞬间的用力拆分为球拍背面手指向击球方向的“顶拨”用力(杠杆动作产生的撞击力)和前臂内旋或外旋的“旋擦”用力(杠杆动作转化的摩擦力)这两个分力。通常大多数击球用力都是这两个分力的合成。
击球瞬间的“顶拨”力,有微调击球方向,出球速度和弧线长短的作用。故顶拨力不足,击球不实,容易下网;相反“旋擦力”不足,撞击过大,弧线不够,容易出界。
“顶拨加旋擦”(杠旋)的用力方式可提高挥拍加速度。
动作要点:
调节用力时,球拍背面的手指在击球瞬间向击球方向用力,透过球拍顶住来球,并融入前臂(桡尺骨上下联合车轴关节)旋转的用力摩擦球(旋擦)。
需要强调的是,理想的合理击球用力是一个整体动作的运动链,应该是躯干的用力通过手臂和球拍作用于击球的瞬间叠加手指与前臂“顶拨加旋擦”的动作用力,在躯干用力方向的基础上加速动作,驾驭击球的速度、旋转、弧线将球击出。  

37.乒乓球训练动词“收”
“收”即收臂。正手拉球时收前臂。
对于小臂的“收”这个动作的理解应该是:一是身体带动手臂引拍,并且小臂是放松的;二是不要提前“收”,上臂和前臂之间的角度一定不能固定。转腰拉手,应据来球来决定摆臂之幅度,收臂一定要用腰来控制。

38.乒乓球教学动作“蹭”

“蹭”即蹭挑。“蹭”增加摩擦,加旋转,加保险,“挑”保证出球速度。

蹭挑主要应用场景:正手接侧旋球技术。通常为直拍采用,介于搓和挑之间。实战时首先判断来球的旋转,调整摩擦与击打的比例。

动作技术:

球拍适当躺平,接触球的中下部,向右侧中部摩擦,主要用手臂,手腕。手腕先旋内,再旋外,整个运动轨迹,近似于一个半圆弧。这样接过去的球,在落台后会有明显的拐弯,干扰对手的进攻。

39.乒乓球教学动词“拍”

“拍”即拍击。

横板和直拍正手攻打弧线略高的弧圈的技术。

撞击成分很多,要求击球时发力要实,与球体充分接触。

类似正胶快杀弧圈球,但回球速度要快得多。属于搏杀类技术。

40.乒乓球教学动词“抹”

“抹”类似滑板和带的综合技术。

其中最常用的一种是,在回接反手位短球时,在球的上升期或高点期,接触来球的正面并侧向摩擦,回球到对方正手位。

动作技术的特点:

1.带晃;
2.节奏变化大,突然减力,造成对方原本已经迅速向后取位,突然回球变短且飘,被迫强行上步回接,容易出机会球,方便自己下一板的进攻。
3.动作应突然且弧线低。
4.和拉冲结合旋转变化差异大。
5.整个动作发力突然且距离短快狠,手腕固定,集中发力攻打来球的上升期,有类似快打感觉;
6.横着板型,向侧前方发力摩擦带动,主要用于近网小球或侧上旋,可接到对方小三角飘出,不能过分加力。

41.乒乓球教学动词“蹬”
“蹬”即蹬转(收),蹬腿,蹬地。
何谓蹬转收,即蹬腿,转腰,收小臂之简称。
蹬转收,撑转顶均是击球动作的外在特征。
依据“蹬地移动身体,转腰用力击球”之分工,在整个击球动作中,腿的作用是支撑用力,腰的作用是转向用力。手的作用是调节用力,下肢推动身体,躯干带动四肢。
蹬转就是重心压转的反向动作。无论蹬转,撑转,击球用力时,应注意支点必须稳定,身体重心形成转腰向前用力的支点(轴心),这是击球获得向前运动用力之关键。

内容来源:乒乓网
原文地址:https://www./thread-408186-1-1.ht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