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觅画记】吴道子:吴生之作为万世法,号曰画圣(下)

 真友书屋 2021-02-24

对于吴道子绘画的特色,朱景玄在《唐朝名画录》中有如下的描绘:

景玄每观吴生画,不以装背为妙,但施笔绝踪,皆磊落逸势;又数处图壁,只以墨踪为之,近代莫能加其彩绘。凡图圆光,皆不用尺度规画,一笔而成。景玄元和初应举,住龙兴寺,犹有尹老者年八十余,尝云:“吴生画兴善寺中门内神圆光,时长安市肆老幼士庶竞至,观者如堵。其圆光立笔挥扫,势若风旋,人皆谓之神助。”

由此看来,吴道子绘人物画不喜欢添加背景图,并且喜欢只以墨笔来绘画,他在给佛像画圆光时,一笔立就,瞬间而成,以至于他在绘画之时,周围站满了观看的人群,众人皆惊叹于他不用任何的工具帮助,就能把圆光画得正圆。然而,沈括却对吴道子的这个特殊技能不以为然,他在《梦溪笔谈》中说:“《名画录》:‘吴道子尝画佛,留其圆光,当大会中,对万众举手一挥,圆中运规,观者莫不惊呼。’画家为之自有法,但以肩倚壁,尽臂挥之,自然中规。其笔画之粗细,则以一指拒壁以为准,自然均匀。此无足奇。道子妙处不在于此,徒惊俗眼耳。”

沈括认为,吴道子虽然不用圆规,但他是以肩做轴,并且运用了一些小技法,并没什么奇妙之处。但袁有根先生认为:“沈括是个科学家,他认为以肩作为圆心,以臂作为半径,‘尽臂挥之’,自然就成了一个圆。然而他没有绘画实践,他不知道‘以肩倚壁’臂根本就挥不起来,也就根本不能画圆光。画圆光时,肩总得与壁保持一定距离,臂才能挥动起来。还有,所画佛像有大有小,所画圆光自然也应有大有小,如果每处佛像圆光都是‘以肩倚壁’,以画家的臂长作为半径来画,画出的圆光岂都是一样大了吗?”这样的说法很有道理,显然沈括没有考虑到圆光会有大小之分。

还是张彦远对绘画有着切实的理解,他认为吴道子在这方面有着娴熟的技巧,主要原因是其手心如一:“或问余曰:‘吴生何以不用界笔直尺而能弯弧挺刃,植柱构梁?’对曰:‘守其神,专其一,合造化之功,假吴生之笔,向所谓意存笔先,画尽意在也。凡事之臻妙者,皆如是乎,岂止画也!与乎庖丁发硎,郢匠运斤,效颦者徒劳捧心,代斫者必伤其手。意旨乱矣,外物役焉。岂能左手划圆,右手划方乎?夫用界笔直尺,是死画也;守其神,专其一,是真画也。死画满壁,曷如污墁!真画一划,见其生气。夫运思挥毫,自以为画,则愈失于画矣。运思挥毫,意不在于画,故得于画矣。不滞于手,不凝于心,不知然而然,虽弯弧挺刃,植柱构梁,则界笔直尺,岂得入于其间矣。”(张彦远著《历代名画记·论顾陆张吴用笔》)

吴道子曾经为寺院绘制了大量的壁画,正因为画得十分逼真,竟然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朱景玄在其专著中称:“又尝闻景云寺老僧传云:‘吴生画此寺地狱变相时,京都屠沽渔罟之辈,见之而惧罪改业者,往往有之,率皆修善。’所画并为后代之人规式也。”

朱景玄听一位老僧人说,吴道子所画的地狱形象十分有震憾力,以至于京城内的屠夫和打渔的人见到地狱图时,都大受震憾,回去后都不再从事这种杀生之业。可见绘画达到一定的水准,同样能够使人弃恶从善。

除了逼真和有震憾力,吴道子绘画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快。朱景玄《唐朝名画录》中,记载了唐玄宗让李思训和吴道子在大同殿内画嘉陵江景的故事,李思训用了一个月才画成,吴道子仅用一天就画完了,而唐玄宗观看了这两幅画作之后,认为两人画得都极精妙。用一日之功,就能够达到另一位名画家一个月的所为,难怪吴道子被后世称为画圣。

看到了牌坊

吴道子墓位于河南省禹州市三峰山半山腰。昨日的寻访因为被雨水浇了个透湿,今晨醒来,感觉自己身体很是轻松,没有发烧的迹象,心情大好。一早出门打车前往吴道子墓,出禹州城向西行驶十余公里,在一岔路口看到了新建的三开间石牌坊,横楣上写着“画圣吴道子故里”。由此牌坊下穿过,前行一千五百米即到达山底吴村。

吴道子雕像

此村处在半山坡上,村内的路沿着山势左转右旋。到达吴村村边后,沿着村边的一条无名土路向山坡爬行。在山后的下方有一个停车场,停车场的正中有新造的吴道子雕像,此雕像的身后即是登上其墓地的台阶。一眼望过去,我的腿就开始发软,台阶的长度像长长的链条一样,直通山顶,那气势跟中山陵有得一比。

有如登天

虽然今天没有发烧,但昨天的雨水还是令我的身体元气略减,我担心自己有没有能力攀登到台阶的顶端。司机看我踌躇不前,猜出了我的心态,于是主动提出陪我一同攀爬。有人陪伴,至少身边多了位打气之人。于是两人一阶一阶的向山上攀登着,然而我感觉走了还不到三分之一,已经累得气喘吁吁,真想坐下来休息一下。在这关键时刻司机看了我一眼,说他以前去过了,所以本次就不再上去了,陪我到这里算了,然后也不等我回答,掉头就往回走。

第一个平台

他的所为让我信心大受打击,我站在原地略感不知所措,回头向山下望去,看到自己已经走过了那么多的台阶,如果就此放弃,之前的辛苦也就白白浪费掉了。于是任由司机向山下走去,我继续向上攀爬。其实这一眼望不到头的台阶并不陡峭,但每级台阶都很宽大,以我的感觉每节台阶的台面有半米之宽,但高度却很矮,虽然这样的台阶走起来并不十分吃力,然如此宽大又低矮的石阶,跟我的固有步幅很不谐调,故而走在上面颇感别扭。在前进的过程中,我的眼睛一直向上望,不知道是怎样的心理,总之就是不愿意再往回看。自我感觉走到一半的时候,我已经没有了气力,但为了不往后看,我并没有坐下来,只是站在原地,眼睛继续向上望。

登台后所见

墓前巨大的平台

站在原地仅休息了不到两分钟,又接着向上攀登,大约又休息了两回,终于登上了吴道子墓所在山顶的平台。站在平台之上,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回身下望,看到山脚之下的司机像个小圆点,这让我为自己的双腿还能胜任这种强体力的差事倍感骄傲。

祠堂状建筑

墓碑在侧旁

墓前的平台占地约二百平方米大小,中间的方石上刻着八卦阴阳鱼,小广场后方的建筑风格像大型四合院入门处的影壁,影壁上嵌着几块碑刻,中间最大的一块用小字刻着吴道子的生平,生平介绍的两侧则以对联形式刻着“丹青留后世;书圣留千秋”,横批是“叶落归根”。在影壁的两侧各嵌着一块碑,右侧的一块用小篆刻着“唐画圣吴道子之墓”,按规矩这应当是放在正中的碑刻,此种摆放方式很是独特。

穿过拱门

此碑的右侧有个圆洞门,从此门进入,即看到了吴道子的墓丘,墓的直径约五六米大小,不足两米高,墓裙是用不规则的石块以水泥糊就,看这粗糙的修造手法,应该是近几年重新修复的,余外看不到其它的碑刻。

吴道子墓丘

拍照完毕后,沿着原路下山,一路小跑地跳跃在台阶上,感觉很是轻松。很快来到了出租车旁,看来上山容易下山难,是某种特定情况下的一种说法,至少在今天这种说法不成立。司机见到我后,把脸扭向一旁,我认为这是他对自己临阵逃脱的惭愧。我没有向他描绘登上顶峰后一览众山小的畅快感,只是告诉他在上面也没看到什么古物。但我的安慰之语显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司机只是默默地问我接下来去哪里。我告诉他,原道往回返,前往吴村寻找吴道子祠。

大门紧闭的吴道子祠

千年画圣

轻车熟路,很快驶回了吴村,在村内寻找吴道子祠,沿途向所遇之人打问吴道子祠,人人均能指出正确的路径,可见吴道子在此村有着很响的名气。顺利地找到祠堂,可惜大门紧锁,用力推了推连条缝隙都推不出来,我才注意到它的门锁很是特别:两个扁平的圆形,中间穿着金属棍,锁上还印着广告词:“特别防盗门锁”,这古老的祠堂竟然安装上了最先进的防盗锁,这种古今反差的时空感也很有趣。

站在对面的台阶上向内探望

我的座驾

我走到祠堂对面的某家人的台阶上,回身向祠堂内张望,可惜围墙太高,只能看见里面所修建房屋的顶部,看到的都是典型的仿古飞檐建筑,入口处的大门横匾上写着“画圣吴道子纪念馆”,右左两边挂着政府部门式的竖匾,分别是吴道子国画院和画圣吴道子故里游览区管理委员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