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人的认知水平越低就会越固执

 星际之旅 2021-02-24
前几天,项目现场出了一个问题——一项测控数据不正常!工程师老张坚称肯定是设备故障的原因。

项目经理刘某说:“先别着急,等查一查再说!”检查完发现,数据不对并非是设备运行不正常,而是因为那时正好有工人在检修,同时又受其他很多不可控因素的影响,才出现了这样的问题。

刘经理把检修记录发给老张,并指出了几项可能的原因,但无论怎么说,他仍旧认定是设备故障的原因……而且不听解释,还说这是他多年的经验!

 怎么有这么固执的人

相信你一定有这样的经历,跟人交谈时,你把一个问题掰开了、揉碎了从各个角度分析,提出中肯的建议,但是他怎么都听不进去,表现得异常固执。

你苦口婆心地跟他人说年轻的时候多学点东西,多增长见识,对自己的事业、人生都有帮助,他却认为什么文化、知识都没有用,遇到事情还得靠钱、靠关系、靠运气……

这时,所有的建议根本就不会起作用,他总会固执地寻找理由,固执地放弃努力,争论到最后毫无结果。每当此时你也许会有一种挫败感,甚至会捶胸顿足地喊道:“从来就没有见过如此固执的人,这么简单的道理,他怎么就是不懂呢?

01

人格构念


美国心理学家乔治·凯利(George Kelly)是人格构念理论( PersonalConstruct Theory)创始人,他说:“人不是环境的牺牲品,环境事件本身虽不可改变,但人可以自由地选择如何对它进行解释。每个人都像个科学家,总是不断地以不同的方法重新构造(认识)自己的过去(反省历史),定义自己的现实问题(检验现实),预测未来的环境。”在这个过程中,个人通过分析、构建并做预测的理论称为个人构念。

简而言之,个人人格构念就是由个人过往的见识、期望、评价、思维等所形成的观念。一套个人构念组合起来就构成一个人的观念系统,这个系统决定着他如何去思考、体验、行动和认识新情境。

可见,一个人的整个构念系统就是一个人的人格。当然,构念系统完全是个体的,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内容不同、数量不同、联系方式不同、复杂性也不同。

现实中,当遇到相同或者相似的场景时,一个人的脑海里便会呈现出他以往的经验来对该问题或场景做出判断;当遇到的场景或事件在构念体系的范围以外时,人们就会体验到焦虑;当人们预测构念体系的重要方面由于不佳的预测效率而需要重新组织时,人们就会体验到威胁。

02

一个人的认知水平越低越固执


一个人的人格构念体系决定了人们对待事件和问题的方式。

(1)当一个人的认知能力很低时,个人构念就会趋向于单一,缺乏弹性。因为他的个人构念所提供出来的认知和对策很少,以至于可选择性很狭窄,本来多种可能却成为了他的全部,最终导致其误认为这就是所有的、最好的对策,没有其他的可能。

(2)当一个人的认知能力很高,也就是个人构念丰富和饱满时,他见识到的事多、读的书多,有独立思考能力,那么他遇事时就会有多种应对方式,往往表现出很淡定和从容。

为了进一步说明问题,如果用数学的集合来表示人的个人构念即他的认知水平;假如一个低水平的人的认知是A,而一个高水平的人的认知是B。A和B都是认知的集合,A集合中包含a,B集合不仅包含a还有b、c、d、e、f,也就是说A仅仅是B的子集。

举个例子,认知水平低的人固执地认为读书、上大学没用,一句“那些读了大学的人,不是还没有初中毕业的人赚得多”总是挂在嘴边!这时,他们的衡量标准就只有一个——金钱。

认知水平高的人,关于读书的价值衡量标准,除了金钱,还有工作选择的机会、自身潜力的挖掘、精神趣味的提升、个人素养的修炼等。

当然,认知水平低的人不知道,能过上安稳生活的大学生数量远高于暴富且读书少的人;也不会理解,学习给人的改变,从来不只是薪酬而已。

总之,在同样的问题面前,个人构念丰富的人一般不会只是执着于一种答案,而是有几种可能的答案。与之相对应的是,一个人的认知水平越低,想法就越单一,越缺乏判断力,人就会表现得越固执。

回到张经理和老张的事情上,老张的固执很可能就在于他的人格构念问题。从个人构念的角度来说,很多人的固执并非什么性格使然,而是经历的事少、读的书不够。而很多人在日常中的纠结和矫情,也总是个人构念出了问题!所以,我们常说“挫折经历的太少,才会觉得鸡毛蒜皮都是烦恼!”

认知水平相当的人,交流起来往往轻松自如,认知水平差距大的人在一起交流时,往往会很煎熬。

多年不见的老同学、老朋友相见,很多人会感觉除了聊聊当年的那些事,简直无话可说。表面上看,是生活环境的差异;实质上是个人构念的不同,也就是每个人的认知差异在不断扩大。

因为每个人的构念与他人的构念有潜在的不同,人们之间如何进行有效的互动就成了一个问题。因为认识他人意味着检验自己的构念与他人构念的不同之处,人们的构念体系在多大程度上相似,他们就在多大程度上相似。实际上,人际互动包括体验他人的角色,也就是体验他人的人格构念。显然,不能体验他人的人格构念,所谓的换位思考基本上就无从谈起。

可见,要想理解人,就必须努力用对方的方式看世界,以对方的构念系统而行。

害惨你的可能是你一直自豪的


一位著名的漫画家参加一个朋友举办的鸡尾酒会。有人请他给在场的每一个人画一幅漫画,他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一幅,很快就给每个人画了一幅肖像画。当把这些漫画拿到众人面前辨认时,每个人都很快认出了别人的画,但对自己的画却很难辨认。

认识别人很容易,但是认识自己却很难。古人讲究“放下”。但是,对于一个孩子来讲,放下很容易,因为他本无所依恋。而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讲,真正做到放下自己一贯坚持的东西,迎接改变,不太容易了。有些固执的人往往成功过,或者说成功的人往往都比较固执,成功的经历会成为人的一种认知模式、成为人格构念,从而使得自己更加迷信自己的某些做法。

01

认知水平低的最明显表现是“不听劝告”

前段时间,一位丈夫不愿在妻子的无痛分娩书上签字的事件上了新闻。因为害怕影响孩子,所以丈夫拒绝给妻子上麻醉。无论麻醉医生如何解释,保证无痛分娩的麻药不会对产妇和胎儿造成影响,丈夫的态度依旧坚决。因为对麻醉相关认识的缺乏,丈夫始终坚持己见,最终忍受不了疼痛的妻子,直接喊出“我恨你一辈子”这样的话。

一个人的认知水平低,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不听劝告”。一个人的认知水平越低,越固执,那么他的个人视角就越小,想法越单一,结果是越难以接受新的信息、新的方法和新的世界。可见,当一个人开始固执时,他就关闭了学习的开关,没有了自我反省。所以,固执己见的人,往往更难进步,其个人构念也就只能原地踏步。

02

真正厉害的人往往很谦虚

一个人的认知水平越高,人格构念越丰富,也就越开放,他们往往也更乐于提高自己。因为他的认知水平越高,他就越明白外面的世界之大,也就越谦虚地学习。

这就是为什么当一个人知道得越多越明白自己的无知。因为认知水平高的人,能认识到自身的局限,明白事物具有多种模样,能够理解“世界可能和自己所想的并不一样”。

如图1所示,我们就像生活在一个圆中,认知水平决定了我们生活的“圆”是大还是小。圆大的人与世界接触的边界大,也明白外面世界有多大;而圆小的人,则固守着自己小小的地盘,以为全部的世界就是自己所看到的。总之,真正厉害的人,反而很谦虚。

图1 认知水平与人格构念

03

达克效应

高估自己也就是过度自信,是人类固有的毛病。过度自信除了过高预估自己的能力外,还会过低评价他人实力。很多人喜欢对他人的优异表现不屑一顾,认为自己上台也行。

但等到自己上台的时候,才发现原来对方的举重若轻对自己来说是如此困难。这种高估自己、过度自信在管理学上被称作邓宁-克鲁格效应(Dunning-Kruger effect),简称达克效应。

1999年,社会心理学家邓宁和克鲁格通过4项心理研究发现:能力越低的人,越容易产生对自己过高的评价,至少会把自己的能力评价在平均水平以上;而能力较高的人,则会倾向于低估自己的能力;随着认知水平的高低,一个人的自信程度也会呈现如图2所示的状态。

图2  达克效应

你应该听过有人这样说:“×××的位置换我来做,我绝对干得比他好。”这种指点江山的人往往出现在市井之中。他们还有一个共性:相信阴谋论。认为坏事都是坏人做的,每件事情的发生都有人在幕后操纵。

自己没得到什么东西,不是因为自己能力不够,而是因为有人在背后下黑手。用一句话总结,凡是做成的事,都是因为自己能力强;凡是没做成的事都是因为运气差或者是别人使坏。

与之相对应的,取得成就的人一般都很谦虚。很多人以为成功人士的谦虚话语往往是故作姿态。事实上,他们是发自内心地对知识和他人保持尊重。见识越多,越知道自己的无知,越会对万事万物保有敬畏之心。

实际上出现达克效应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和人格构念不足造成的。一个人在自己相对比较低能的领域里,不容易理解比自己能力高的人到底厉害在哪里。所以,很多别人厉害的地方自己认识不到,就会产生彼此之间没有什么差距的错觉。

很多人认为富二代只是比自己有钱,其他的地方大家没什么区别。事实上,有钱这个特点,只是普通人能感知到的区别。除了金钱上的差距,阅历、气度、知识储备、人脉等方面他们无一不占据优势。

虽然能力比较强的人会时刻注意“不高估自己”,但“高估自己”作为人的本性还是会不知不觉间有所体现。

2011年,曾经有一个包括了2000位经理人的大规模调查统计,高达90%以上的经理人都认为自己诚信正直,而按照对下属的调查,同意者只接近50%。

在沟通能力方面,90%的经理人都认为自己做得非常出色,但他们的下属中只有不到60%的人同意经理人的自我评价。也就是说,在下属的眼里,这些经理人并没有他们自己想象的那样好。

事实上,缺乏特定领域知识和技能的人会遭受多重困境。一方面,他们会犯错误并做出糟糕的决定;另一方面,知识欠缺也会阻碍他们发现错误,再者他们会对专业知识的敬畏不足,进而表现出对专业人员的攻击性如图2所示。

认知上的差距决定了思维上的不同。与不同认知的人进行争辩,不过是对自己的无益损耗,浪费了时间与口舌,也坏了一天的好心情。当你遇见了固执的人,不必嘲笑和讽刺,也不必试图改变对方的意见与看法,少说话,做好自己就足够了。

读书是提升人格构念的最低门槛的途径

当我们发现自己陷入偏激,先别做一个急于反驳的“杠精”,扪心自问这一立场观点的来源自哪里、看看自己是否存在认知上的局限。不妨多参与、多思考之后再发表意见。

01

读书是最低门槛的途径


固执的个性所掩饰的是内心的无知,要改善这种现状,读书是最低门槛的途径。一个人只有接受良好的教育,不断在阅读中学习知识,拓展认知的维度,才能拥有更开放的头脑和更有活力的精神状态,对人、对事时刻保持尊重和谦卑的心情。他才可以建立起更明晰坚定的世界观,在每一个生活的分岔路口,用更丰富的认知储备来帮助自己做出最好的决定。

02

接触高水平的人


读万卷书,也不忘记行万里路,暂时告别熟悉的环境,接触陌生的事和人。当你见识各领域的人,与他们建立新的情感交流,获知各种各样的新故事时,也在无形中重新反思和认识了自己。

人往往对亲近熟悉的人存在偏见,当面对陌生人时,人们会更愿意在表达中厘清自己的思路、期待进行一场全新和平等的认知交流。因此,与陌生人之间发生公共交流,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益处。

回到日常生活中,你可以试着跟认知水平略高于自己的人群接触。尝试去结识和交往大于你10岁以上的人,财富多于你10倍或者100倍的人。

0303

做一个不迷信自己经验的智者


国内经验主义盛行,很多人只凭直觉做管理,对管理的认识很浅薄,他们的一个典型表现就是鄙视正规做法、嘲笑管理理论。然而,过度相信经验,事实证明效果并不好。因为,靠个人经验的积累往往很有限、个人构念就会比较单一。

如果你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固执,但又不知道如何去改正,除了刻意地提醒自己及时反省之外,最有效、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读书,提高自己的认知。

多读书、多了解、多思考,当经历的多了,知道的多了,认知能力提升了,固执自然会有所改善。

当自己固执己见时,不妨提醒自己,也许我们的固执里藏着低水平的认知。

郭致星老师新作——《双赢:提升项目管理者的职业高度和情商》历时3年终于面世了,该书延续“项目管理实践系列”,与《技法》《管法》《心法》一脉相承。

各大电商已正式上架,京东的官方直营店:

也可以扫描出版社官方微店二维码快速购买!



编辑/制作 | 小圱

内容来源 |《双赢:提升项目管理者的职业高度与情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