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坟'有什么讲究吗?

 西村永昌 2021-02-24
"做坟"有什么讲究吗?

所谓讲究,就是基于礼义仁信和道德廉耻等而恪守的规矩,表示对自己的尊重,也是对别人和社会的尊重。讲究没有强制性,你可以讲究,也可以不讲究。讲究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序发展,不讲究的人多了,事情的变数就多了,不确定性增加了,社会运行成本就会提高。

上古时期,'墓而不坟',即逝者下葬后,将地面推平,不留痕迹。大致来说,起坟自春秋时期开始,可能西周时期就有,但不会再早。《礼记》里就有孔子将父母合葬起坟的记述,还有孔子看见不同形态墓的描写。我们现在的考古挖掘,挖墓的,大都是春秋以后的,春秋之前的都是生活遗址,单独坟墓罕见。

祭祀活动很早就有,甚至在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之前就有。我国历史上,就周代来说,祭祀活动的主要场所是庙,天子有太庙,诸侯有宗庙,大夫和士有家庙,一般黎民百姓没庙,没有祭祀的资格和场所。春秋以后,特别到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庶民百姓的人身权利和社会地位得到重视和抬升,祭祀活动通过坟墓逐步延展到民间。

由于庙的限制,秦汉之后墓祭盛行。很明显,起坟的目的是为了祭祀,即确定标识逝去父母祖宗的地点方位,以便定期祭祀祷告。所以,做坟是祖宗文化的重要方面,一直到现在还是。

根据礼仪规范文本《礼记》《仪礼》《朱子家礼》的设定,做坟的讲究事项如下。

1、关于大小

一般居民家庭,庶民百姓,坟高四尺。即以四尺为限,自然堆土。

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儒学是中国历史上各朝代主流意识形态的代表学说。根据《礼记》记载,孔子将自己的父母合葬于防,并且封土做坟高四尺。曰:'吾闻之,古也墓而不坟,今丘也,东西南北之人也,不可以弗识也。于是封之,崇四尺。'

北宋司马光《书仪》有:'今按孔子防墓之封,其崇四尺,故取以为法。'南宋朱熹《家礼》也有规定:'坟高四尺。'宋元之后,坟高四尺为一般定制。

各朝代尺长不一样,但大体来说,按一般成人身高,四尺高平胸上下。

2、关于形状

历史上,坟的形状是有变化的。宋元之前,坟的形状以方形为尊,明代改以圆形为尊。具体来说,方形是方椎体,圆形是圆锥体。一般居民家庭,没那么多讲究,弄个土堆就行了。

古典时期,在王权和礼制的约束下,坟墓等级分明,官位越高,墓地越大,坟头越高。帝王坟墓规模最大,称为'陵'或'山陵'。著名的秦始皇陵在今陕西临潼,原名郦山,前后修建40年,曾征发70多万人从事这一浩大的工程。虽经过2000多年的风雨沧桑,至今封土还有64.9米高。自秦始皇陵直至宋代的帝陵,多是在墓室上划出一正方形或长方形的基址,然后层层夯筑黄土,下大上小,直到一定的高度,封土堆的顶部仍呈正方形或长方形的平面。整个坟丘像是一个被截去顶部的方锥体。明代开始,帝王坟丘改成圆顶。

"做坟"有什么讲究吗?

3、关于立碑

坟前可以立碑。古典时期,坟前立碑主要是标识碑,即只标注墓主人名讳,无款。也有旌表碑,适用于有社会影响力的大人物,一般人没资格。

立碑也有大小规定。《朱子家礼》有:'坟高四尺,立小石碑於其前,亦高四尺,趺高尺许。'标准的碑是魑首龟趺,即碑头是魑,碑底是龟。魑音chī,所谓魑魅魍魉,传说中的怪物。趺音fū,是碑下的石座。

关于墓主人生平、德操、贡献等是刻在志石上的,叫墓志铭。志石是埋进墓里的,与坟前立碑是两码事。现实生活中的坟前立碑,有标识碑的意思,也有墓志铭的意思。

4、关于墓柏

所谓墓柏,就是在墓地置栽松柏。一开始,墓柏的意思主要是作为标识和标志,'古之葬者,松柏梧桐以张坟也。'两汉时墓柏非常盛行,墓地松柏在意义上也发生讹变,被人们视为可以避邪之物。《汉书--东方朔传》:'柏者,鬼之廷也。'颜师古注说:'言鬼神尚幽暗,故以松柏之树为廷府。'柏树既然与墓冢鬼魅相乾系,所以人们便在坟墓上种植松柏以避魍魉。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中的男女主人公死后'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种松柏,左右种梧桐。'但愿这对生前被拆散的夫妻,死后不被魍魉所扰,永做连理枝。所以,自汉代以来,在坟墓周围种植柏树已成风俗,一直沿续至今。现实生活中,公墓和陵园等都有松柏,这就是'墓柏'的传承。

5、关于坟头

在北方大部分地区,一般习俗要求,做坟的都有坟头。做坟头简单,就地取材,挖两块方椎体,一块大头朝下,一块大头朝上,放在一起就行了。

"做坟"有什么讲究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