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个人观点(2021.2.25):这样巨大的肺癌,手术效果应该比较好!

 名剑96t9rwg5ek 2021-02-25

我们通常认为肺癌如果已经很大了,可能就失去手术机会,即使开了刀,效果也有限,许多人认为还不如不开。但有一种巨大的肺癌,其手术治疗效果却经常是非常好的(点击查看:个人观点(2020.3.28):我们开的那些巨大肺癌为什么效果比较好?)。其实从一个侧面,说明肿瘤如果长到10厘米左右,反而PET-CT未见远处转移的话,那么它的向远处转移的能力就比较弱,更可能只以局部生长为主,而当其又能被手术完整切除时,那么其长期预后就会比较好。上周我们手术的一个病例,也非常有意思,曾在公众号上发过其手术前临床决策思路的过程,现在病理结果出来了,许多术前的判断得到了印证。微信文章曾有许多同行或老师质疑,觉得我样做不规范,也不妥当,但我想:临床经验与细心甄别是非常重要的!基于自己25年的临床一线经验,加上我们勤于总结反省,不断回顾分析,我们的决策也许不合规范,但许多时候却合情合理,也对病人有利,只要我们做好充分的沟通,一心一意为病人着想,还是会给信任我们的肺癌患者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我们再来回顾下上周的这个病例(详细内容请点击链接:彰显担当(2021.2.18):左肺巨大肿瘤,开刀与否的临床抉择!)。先来看术前的CT:

总的来说,是左下肺巨大占位,约10厘米,伴有纵隔内多发淋巴结肿大,最大的在隆突下,长径有3厘米,其次是右侧第4组,肿大明显。但多发肿大淋巴结是相互独立的,并不融合。PET-CT示纵隔淋巴结葡萄糖代谢轻度增高,考虑炎症可能,转移不完全除外。

其实最后有没有手术指征的焦点是:右侧纵隔淋巴结是不是转移!其实术前我自己也一直觉得,隆突下是肯定转移的,哪有3厘米的淋巴结不转移的?拿到PET结果仍与大多数同道一样持怀疑态度,毕竟它还吊了一句“转移不完全除外”。但手术前一天反复看术前CT时,注意到右侧肺门淋巴结也有明显肿大,这时,我脑子中突然闪过一念头“病人的淋巴结肿大与左下肺癌是二码事”。因为巨大的肿瘤若转移到同侧纵隔或对侧纵隔是有可能的,但转移到对侧肺门淋巴结,应该是罕见的!况且PET也不太支持,这样的话,用二元论来解释,就一切都迎刃而解了!所以在术前一天,我更坚定了没有转移的判断!当然从规范的角度来看,必然有条件的情况下,气管镜以及气管镜引导下纵隔淋巴结穿刺活检、纵隔镜等都是应该的,但患者所受的痛苦与所花费的时间、精力、金钱呢?我想,把病人当亲人,真正从患者角度考虑问题,只要讲清楚情况,让他们选择就好,不是说检查越多、越齐,就是越重视!当然,充分的沟通与患者对医生的充分信任是一切医疗行为的前提,更是讲人情,“不是特别规范”时的前提。下面是该患者术后的石蜡病理报告:

可见肿瘤达11厘米,是中分化鳞癌,淋巴结即使大到像隆突的3厘米,也不是转移!患者已经术后第7天,恢复非常好,拟近日出院休养了。当然也许还会有人说右侧的淋巴结又没取到病理,难道就可以认为不是转移吗?我想,左侧的纵隔淋巴结与肺门淋巴结都不是转移,难道它还转移到对侧去?

临床经验与细致的分析推敲,是临床决策非常重要的因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