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避免在孩子身上发泄情绪?一个10岁孩子给出了最佳答案

 富书 2021-02-25


精读妈说:不管父母是对孩子发泄情绪,还是对孩子隐藏情绪,孩子都能感受到你的情绪波动,从而吸收来自父母的负能量。

作者:胖李一一

来源:爸妈精读原创

“你们要发火,回家前能不能先考虑一下!”

这是一个10岁孩子对父母说的心底话。

妈妈顿时听懵了,“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个瓶子,如果瓶子里的水都装满了,就会溢出来。

你们每天的工作把瓶子装满了,回到家只要看到我任何一点不好,瓶子就会溢出来,情绪也就发泄在我身上了。

这是B站纪录片《中国少年故事》里的一幕。

妈妈发火的原因,是下班晚了,回到家发现孩子还没有完成作业,于是就冲他发脾气了。

面对母亲的脾气,一个10岁的孩子竟能看得这么通透,这让父母都为之惊讶,并在对话后深刻地反思。

这个场景其实并不陌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家长都因孩子的“不听话”发过脾气。

但很少家长会反过来思考,到底是为什么而生气,是真的在气孩子,还是在气自己?

很多父母常常抱怨孩子不理解自己的呕心沥血,但又有多少父母能理解孩子的心思呢?

在成长的路上,父母跟孩子本就势均力敌,父母教育孩子的同时,孩子又何尝不是在带着父母长大呢。

养育过程中,父母一边自我疗愈一边成长,尤其是在情绪管理这件事上。

每个孩子都是福尔摩斯,别想轻易骗过孩子

有一次回家,看见8岁的姨甥女闷闷不乐,于是问她怎么了。

她吞吞吐吐地说她妈妈欺骗了她,妈妈明明就是想要和朋友们出去旅游,却偏要骗她说去出差。

我好奇,“你怎么知道妈妈是去旅游而不是出差呢?”

她说:“我感觉到了。”

后来我私聊她妈妈,是不是用去出差的理由骗了她,她妈妈一脸诧异地问我是怎么知道的。

千万别小看孩子对情感的认知和感触。

孩子的情绪感应在还没出生以前,就已经有了。

李瑾玫教授曾经分享过一个故事,在她年轻时有一位活泼可爱的女同事,人人都夸她甜美乐观。

这个女孩有一个弟弟,但性格完全相反,像个闷葫芦,很难在他脸上看到笑容。

那位女同事说,母亲在怀她的时候,状态特别好,孕期很开心;

但在怀弟弟的时候,因为一些变故,妈妈的状态就特别不好,也许弟弟感应到了妈妈的不快乐,所以自出生以来,性格就较孤僻。

李瑾玫教授在演讲中说,那是她第一次发现父母的情绪从怀孕期间就已经会影响孩子。

随着孩子渐渐长大,父母间的相处方式、情感关系都时刻影响着孩子。

很多父母误以为,只要在孩子面前不说真话,孩子就永远蒙在鼓里。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孩子就像是天生的心灵感应大师,父母的一举一动,孩子都看在眼里。

比起成人们那复杂的世界,孩子看到的要纯粹得多,他们只感受爱与不爱。

每个孩子都是福尔摩斯,千万别想轻易就骗过他们。

而父母与其想要用谎言掩盖自身情绪,倒不如要先学会面对情绪。

别让孩子成为你情绪包袱的替罪羊

“我都是为你好”,相信这句话是很多家长的口头禅。

很多父母习惯性地以此作为教育孩子的升华总结,给自己的怒气和怨气一个完美的出口。

曾经在网络上看到一个孩子的日记:

我的妈妈说爱我。但是每天都会催我,朝着我吼叫,虽然她每次都会跟我道歉,我也原谅了她,但我还是很伤心,只是没有跟她说出来,我常常一个人躲起来偷偷哭。

这就是孩子面对父母情绪发泄的真实写照。

父母情绪表达不当会给孩子带来极大影响。

假如父母常常在孩子面前发脾气,或者表现出脾气暴躁的一面,这会让孩子错误地以为发脾气就是解决问题的方式。

曾有一位母亲常常因为孩子的哭闹而生气,一看到孩子调皮捣蛋就大发雷霆,上来就是几巴掌,还威胁孩子说,“你再哭,我就不要你了。”

当孩子上幼儿园后,这位母亲经常收到老师的投诉,反映孩子在学校常常打其他的小朋友,只要一不顺心就会大哭大闹。

有研究指出,教养模式是会代代相传的,我们在教养孩子的时候会出现父母的性格。

《养育有安全感的孩子》一书指出,子是需要家长们帮助他们调节情绪的。而让孩子知道内心想法可以分享,对发育中的孩子而言至关重要。

意思就是说,在孩子调皮不听话这件事情上,孩子表现出叛逆表现,作为父母,可以选择不要被孩子的哭闹而影响,导致自己比孩子更情绪失控。

等孩子情绪稍微变得缓和了,自己的情绪也相对稳定了,你可以尝试告诉孩子你的感受,让孩子明白与你分享是安全的。

隐藏情绪,不是对待孩子的最好选择

也许有的父母会说,不在孩子面前发泄情绪,那就在孩子面前隐藏情绪吧。

有句话说,有快乐的父母才能有快乐的孩子。

《如何控制负面情绪》一书曾指出,每个人都有两种情绪层次,一种是看得到的外层情绪,一种是深层的基础情绪。

很多父母自以为隐藏的情绪,不过就是容易被发现的外层情绪,而深层的基础情绪,其实是很难隐藏的,因为每一种情绪都会在身体引起不同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例如当你不开心,很自然地就会表现出少言寡语的物理变化。

又例如,可能因为长期承受压力,导致容颜憔悴的化学变化。

旁人都能看的出你的心事,更何况是每天粘着你的孩子呢。

有时候,父母刻意的、或者善意的隐瞒,反而会与孩形成越来越大的距离感,也让孩子形成难以信任别人的思维模式。

隐藏情绪,并不是对待孩子的最好选择,保持稳定的情绪才是。

如何保持情绪稳定呢?

建议你先要找到那些引起你情绪波动的事。

曾在网上看到一个实用的小方法,就是每一次当你感到生气或者有较大情绪变化的时候,就用一个小本子记录下那一刻发生的事,无需详细记录,只需要把那件事记录下来。

每一次有明显的情绪变化都这样记录下来,久而久之,你会对引起自己情绪变化的事情形成预知。

当你知道什么类型的事情会让自己感受不舒服后,当下一次再遇到类似的事情后,引起的情绪波动就不会太强烈,在这个过程中,也可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内心。

致父母,凡事别装太满

文章开篇,那位10岁孩子对妈妈说的话,就是“瓶子理论”。

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个瓶子,你可以决定往瓶子里装什么东西,以及决定装多少。但就是不要装太满了。

致每一位父母,凡事别装太满!

不管父母是对孩子发泄情绪,还是对孩子隐藏情绪,孩子都能感受到你的情绪波动,从而吸收来自父母的负能量。

弗洛伊德认为,童年时候的经验会建构孩子的情感人格,这个时候建立的情感人格,将影响人的一生。

对于父母而言,了解自己的情绪,学会情绪管理,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对于瓶子理论的解决方法,其实还有另外一个答案。

一个孩子问妈妈,“为什么只能大人们对孩子发脾气,而不能孩子对大人发脾气呢?”

妈妈说,“因为妈妈在单位工作不开心,所以看到你不听话就更不开心了啊......”

孩子说:“那么,你就准备两个瓶子好了,,一个装工作的,一个装我的,这样就能装很多不开心,你也不会太生气了......”

有孩子,是一件多么值得感恩的事,是他们让作为父母的我们重新省思自己的人生,也能让我们有改变的勇气!


作者简介:胖李一一,富书专栏作者,爸妈精读系头条号签约作者,富书投稿变现营学员,不做光想青年的80后,喜欢分享成长干活的女胖子,本文首发爸妈精读(ID:bmnfrc),转载请加微信fushulf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