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端的是一只泥饭碗还是金饭碗

 齐鲁海风 2021-02-25

你端的是一只泥饭碗还是金饭碗

作者:徐俊霞

1、

我和表哥同一年考入大学,他学的是财会专业,我学的是新闻专业。大学毕业后,表哥到县城一家银行的储蓄网点工作,我一时找不到对口的单位,只能在家待业。

在亲戚朋友的眼里,表哥无疑端上了金饭碗,我却连个泥饭碗也找不到。

市电视台招聘主持人,我赶紧准备材料坐班车赶过去应聘,笔试、面试顺利通过,在最后一次复试中我被筛了下来。对口单位不好进,总不能一直在家啃老,我打定主意去省城找活干。

漂在省城的头半年时间里,我像一只青蛙一样在各家公司之间跳来跳去,做过不下十份工作:文案、策划、广告业务、市场调查员……薪水维持不了日常开销,晚上下了班,我就去西餐厅做服务生,去酒吧推销酒水。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进入到一家中央级报社省记者站的广告部工作,这家报社刚刚启动广告业务这块,一切还不健全,市场空白也是商机。

我成天踩一辆脚踏车在马路上扫街,搜罗户外广告和新开业门店,然后整理信息登门洽谈业务。摸索了一段时间,我发现我的专业在做客户的过程中发挥了优势,得以学以致用,给客户提供排版、设计、文案、策划一条龙服务都游刃有余。

这份工作太辛苦不说,还要仰人鼻息看人脸色。不管刮风下雨,客户一个电话过来,我都得出门,客户三教九流,什么人都有,有的鸡蛋里挑骨头,有的拿鼻孔看人,遇到赖账的客户,更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为了迅速打开局面,建立自己的人脉关系,我坚持了下来,这世上没有人吃不了的苦,受不了的罪。

一年后,我发现发行和广告依然是报社的主打业务,采访和编辑只占很小的份额,报社还不给员工缴纳社保。

“良禽择木而栖”,恰好省城一家报纸扩版,报社老总诚邀我加盟,我跳槽了,成了事业单位的一名职员。

老总为人不错,在工作中不断地提携我,三年的时间,我在记者部、编辑部、专题部等各个部门历练成长,从一个懵懵懂懂的职场菜鸟蜕变成为一名独挡一面的得力干将。

相比而言,事业单位的福利待遇还不错,作为传媒人,不管走到哪儿还是备受尊重的。在亲友的眼里,我此刻端的这只饭碗还算体面,虽然怎么也比不上表哥的金饭碗风光。

2、

我天生是个不安分的人,工作时间久了,我发现自己有些浮躁,忙得时候像打了鸡血,闲得时候空虚无聊。这种一眼望到头的日子还有什么奔头?在众人的反对声中,我砸碎了这只饭碗,到一所大学脱产进修了一年外语。

这期间,一家猎头公司找到我,搭起了我和一家国有企业的桥梁,学习结束后我到这家公司接管了企划部,企划部先前有过两任主管,弄得一团糟,设备陈旧老化,职员浑水摸鱼。面对百废待兴的局面,我用了半年的时间一一理顺。

老总又划分了几个小部门到企划部,这几个部门的职员要么是老油条,要么是新手,我本着以身作则,团结元老,培养新人的原则,力促各个部门的工作步入正轨,

当我在公司站稳脚跟,升到营销总监的时候,意外地得知表哥下岗的消息。原来当初家里不惜重金把表哥安插进金融系统,不过是个临时工,后来有两次转正的机会,都因为他没有会计师资格证而失之交臂。

这些年他在银行一直是个编外人员,今年金融系统改革,决策层大换血,新官上任三把火,向社会公共招考有识之士,身无所长的表哥被辞退了。

不管你端的是一只什么饭碗,都要增加自身的含金量,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有本事、有能耐的人会把一只不起眼的泥饭碗打磨成一个人见人抢,身价倍增的金饭碗。

其实真正的金饭碗是一辈子走到哪儿都能吃上饭,只想在一个单位吃一辈子饭,待到生老病死只能是泥饭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