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为什么收藏陈曼生紫砂壶?本文揭示陈曼生紫砂壶的真实价值

 博搜艺术 2021-02-25

  曼生壶的诞生既是陈曼生的爱好也是时代风俗的印证。明中期,饮茶习俗发生改变,紫泥砂壶开始兴起,曼生作为文人墨客中的一员,对于品茗雅兴也是极为热衷的。而且其书画篆刻大家的身份更是使其爱上了紫砂制壶的爱好。案牍之上,灵感挥洒,与好友知己同篆,邀同僚客人绘铭,故有此一说“创意造型,范为茶具,艺林争宝之;得其一枚,珍逾拱壁,至今称为‘曼生壶’。”

  

  陈曼生是个很有趣的历史人物,他本名陈鸿寿,曼生是他的号。陈曼生多才多艺,只是由于他在紫砂壶上的历史贡献特别大,以至于掩盖了他在诗文、书画、金石、篆刻上的成就,长期以来不被人注意,或者被人低估。

  “曼生制铭多能切茗兼切壶形,尤为独到”上述“曼生壶”铭文从内容来看,不仅切壶切茗,而且切情切景;煎煮白石茶时,看到“绿云”流起,触景生情,不禁想到那位“有录哪知味”的桐君。并决定邀请他前来一起饮品。于是写景抒情,提于壶上,此等壶茗,实乃是情景交融之作,谈来使人浮想联翩。

  

  曼生壶”真正让陈曼生扬名后世,尤以“曼生十八式”之说名闻天下。然而,各种资料显示,曼生壶远不止十八式。“经过我们认真地研究,曼生十八式这个概念基本是不成立的,只是中国人喜欢‘十八’这个数字。他的壶远远不止十八式,甚至远远超过有的研究所说的三十式,大概有六十多个品种。”赵炎说。陈曼生尝言:“凡诗文书画,不必十分到家,而时见天趣。”文人推崇的“天趣、自然”成为陈曼生审美及艺术创作秉承的原则,质朴自然、温润敦厚、情意真切,为其艺术宗旨。他把这一艺术主张付诸紫砂艺术,为紫砂壶创新带来了勃勃生机。

  有一位古人论做壶他不会,论做官也只是做到了七品县官。但他设计紫砂壶,交与紫砂艺人制作,把绘画的空灵,书法的飘洒、金石的质朴,有机地融进了紫砂壶艺。使紫砂艺术进入了历史上的又一昌盛期,开创了文人壶的新纪元,他的名字足以永载史册。他就是“西泠八家”之一,名噪一时的钱塘才子陈曼生。

  

  曼生尝言:“凡诗文书画,不必十分到家,乃见天趣”,一语全概,这种思想正是他艺术特点的根源所在。所以清方朔在《枕经堂题跋》上会埋怨曼生“心摹手追,几乎得其神骏,惜少完白山人之千钧腕力耳。”只是倘若曼生运起千钧之力,还是那个天资高爽,意趣纵生的曼生吗?《像传合集》上称曼生性格为“豪宕自喜”,我们看曼生对于千年积淀的文化艺术法则的确有着一种超乎寻常的了不经意,、他可以抛开别人引以为豪的功底之说,随意挥洒,自然天成。豪迈喜性成全了他“不为蹊径所缚”,放下一切,只是要把形做得好玩,作得有意味,那才能表现陈曼生的“趣”。

  曼生壶的精神所系,自然是存在于壶铭,曼生壶铭均是经过精心构思,蕴涵了幽幽雅趣,文切意远,格调之高不是一般铭文所能比拟的。曼生壶最 大的特色是它通常具备有切茶、壶水、切壶、切壶形四个特点。如“青山个个伸头看,看我庵中吃苦茶”是切茶。“方山子、玉川子、君子之交淡如此”、“止流水以怡心”是切水;“试阳羡茶,煮合江水,坡仙之徒,皆大欢喜”是切茶又切水,“提壶相呼,松风竹炉”是切壶。“笠荫喝,茶去渴,饮之甘泉”,是切壶形又切茶,这些壶铭不唯切茶切壶,亦含有深邃的哲理,有的具有格方性质,给人启迪,陶冶性灵,读来优美隽永,意境万千,紫砂壶的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均得到升华,总之将紫砂壶艺术化、文学化是陈曼让对紫砂发展史所做的最 大贡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