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二起跑线 |1988年:这个小姐姐驾驶“克塞号”再次出发

 新用户0197U6Ep 2021-02-26

1994年,我作为高中生,正是看央视中学生栏目《第二起跑线》的年龄。当时,那个扎着马尾辫的圆脸小姐姐主持人让我印象很深刻。但我无论如何不会想到,其实早在1989年,我就是她的小观众了。那还得回到小学五年级看《恐龙特急克塞号》的美好岁月。

关于贺斌姐是如何进入山西台引进的《恐龙特急克塞号》译制组的详细经历,这里先卖个关子。等到我们的《恐龙特急克塞号中国首播三十年》面市时,大家就会知道了。但有件事,用一句话就可以说清楚,通过克塞号,贺斌姐开始与电视业结缘。从此开始了她人生的“第二起跑线”。

下面,大家可以先通过第比利斯的地下印刷所所发掘的珍贵影像,来看看贺斌姐在刚刚配完《克塞号》不久,成为山西电视台少儿节目主持人的青春风采,哈哈。

提起贺斌,很多70后、80后都会清楚地回忆起她主持的中学生节目《第二起跑线》;而近几年的新晋父母,可能更熟悉她的育儿节目《周末七巧板》和《七巧板》。如今,她出镜的频率虽然有所降低,但她仍然忙碌在央视总部大楼里,台前幕后,只为了自己喜爱的这份事业。


从文艺骨干到电视主持


  贺斌出生在山西太原的一个医生之家,哥哥和弟弟也都从事了技术类工作,可她却从小能歌善舞、喜欢表演,凭着热情和灵气成为学校里的文艺骨干:小学时代曾通过层层选拔,进入太原市当时唯一与表演、主持相关的专业社团——太原市少年宫故事班;进入中学后,她成为学校广播站的广播员,文艺演出、运动会等校园活动,就是她小试牛刀的场所。中学时的贺斌还参加了太原市青年演讲大赛,在众多比她年长的“青年”中脱颖而出,获得全市一等奖。贺斌说,她儿时的梦想是当演员。为此,她报考了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轻松闯过几关,但止步于最终一场面试。最终,她进入山西大学攻读经济管理专业。


(中学时期演讲)

  表演虽然未能如愿成为贺斌所学的专业,却依然是她最大的兴趣所在。大学期间,她热衷于各种文艺活动,不仅参与业余话剧团的各类演出,还参演了山西电视台拍摄的电视剧《西盟雄风录》和太原电视台拍摄的电视剧《枪口》等。



(参演电视剧《西盟雄风录》)

  而在1988年,她又向着梦想走近了一步。当时,尚未大学毕业的贺斌被邀请到山西电视台,参与译制片《恐龙特急克塞号》的配音工作。相信这部剧是很多80后极为深刻的童年回忆,而其中几乎所有儿童角色的配音,都是由贺斌完成的。


(贺斌为《恐龙特急克塞号》配音)

  一天,贺斌的配音工作被山西电视台的一位导演打断。导演说,山西电视台少儿节目《花儿朵朵》正在寻找一位主持人,问她是否感兴趣。当时,《花儿朵朵》还是一档无固定时间播出的少儿节目,由山西电视台的新闻主播兼任主持人,栏目亟需寻找到一位专职少儿节目主持人。就这样,身着黑毛衣、素颜、对电视节目毫无概念的贺斌通过了试镜,成为《花儿朵朵》的主持人。

  1989年,山西电视台面向全省公开招聘主持人。在最终招录的10人中,贺斌是唯一一个以少儿节目主持人身份进入电视台工作的。除《花儿朵朵》之外,她还兼任专题服务类直播栏目《电视桥》的主持人。“这档节目在当时特别火爆,就像今天的《快乐大本营》一样。它不仅在观众中受欢迎,还由于全直播的形式,吸引很多兄弟台的同仁参观学习。”贺斌介绍说。


(主持《花儿朵朵》)

  不过,她的电视生涯从一开始就没有止步于主持工作。初入电视台,贺斌便被要求以“采编播”一体进行职业训练。虽然不是科班出身,但她从编导的工作学起,凭着努力与热爱,很快就适应了多面性的电视工作。从工作第二年起,由贺斌策划、制作、主持的节目在山西电视台频频获得一等奖,更是获得了“山西省优秀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荣誉。就这样,她的面孔很快就家喻户晓。


(山西台工作照)



从台前到幕后


  1991年,贺斌制作的一期《花儿朵朵》被选中参加“CCTV首届优秀电视节目展播”,并获得专题类一等奖和最佳主持人奖。也就是从这一年起,贺斌开始了在山西电视台和央视两台工作的忙碌生活,在央视的少儿节目《和爸爸妈妈一起看》中担任主持人。

  1993年,中央电视台面向全国地方电视台招考10名主持人,贺斌参加了这一考试并成功进入前十名。1994年6月,她正式调入央视工作。同年,央视首档中学生栏目《第二起跑线》开播,贺斌成为栏目的专职主持人。“《第二起跑线》是我主持生涯中很值得书写的一笔。”贺斌说,“我调入《第二起跑线》后,参与了节目的筹备与组建,并和编导一起研讨方案,策划节目形式和内容。这样,我参与了节目创意到最终主持的全过程,使主持更加贴合节目内容。这个节目当时很受欢迎,我们几乎跑遍了全国各地。特别有意思的是,有很多在节目中接触过的中学生,后来都报考了电视相关专业,还有几个成为了今天央视少儿频道的同事。”


(《第二起跑线》第一期)


(贺斌录制《第二起跑线》)

  1994年至2001年,《第二起跑线》一直是贺斌的主要阵地,在此期间,她获得第三届“金话筒”银奖和第十一届全国“播音主持作品奖”二等奖;同时,她也完成了在北京广播学院新闻学研究生班的学习。2002年,贺斌的生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她的女儿出生了。当她重新回到工作岗位后,她决心开始把工作重心向幕后的节目策划、创作上转移。因此,她接手了当时CCTV-10的青年节目《周末异想天开》,担任制片人兼主持人。这是一个展示青年人发明创造、奇思妙想的栏目,贺斌策划了多个系列,如面向大学生征集魔术的《我爱魔术》系列,形式独特、有趣,节目收视率一度飙升至CCTV-10的第一名。


(录制《周末异想天开》)

  2004年,贺斌开始担任少儿频道《周末七巧板》的制片人。“身为母亲,我越来越感到参与孩子互动、增进亲子关系的重要性。所以在这个定位于科学育儿的栏目中,我制作了多个系列,帮助电视机前的年轻父母科学养育。”在一两年间,贺斌敏锐地捕捉到目标观众的痛点,策划、主持了《周末七巧板》“解读孩子敏感期”、“儿童好习惯培养”等系列节目,反响十分热烈,被不少家长视为育儿教材,收视率也居于领先地位。


(录制《周末七巧板》)

  2005年,贺斌成为《七巧板》制片人,开始掌舵这个在游戏过程中认知、启智的学龄前栏目。如今,她已经在这个岗位上忙碌了十年。在此期间,《在月亮上讲故事》、《亲子总动员》、《健康宝宝大比拼》、《快乐宝贝爱唱歌》等多个系列节目受到大观众、小观众的欢迎。虽然有时仍会参与主持,但贺斌已将更多的精力都放在了节目创作环节,挖空心思想为观众带去有益的内容。


(录制《七巧板》)



不变的是热爱



  回首进入电视行业的二十多年,贺斌多次提到“热爱”一词。她说,不同的人生阶段,她的工作重点有所变化,但不变的是对电视事业的热爱。

  她坦言,生活中的她是大大咧咧的性格,与人相处真诚友善,但一旦进入工作状态,就会显现出完美主义倾向:“工作中,我对自己是有要求的,很多事情喜欢亲力亲为,一旦达不到预期就难免有些急躁。但我总觉得,我是在央视的平台上工作,又从事了自己所钟爱的事业,我没有理由不认真做好每一件事。”

  贺斌常对女儿谈及自己工作中的幸福感:很幸运,从事了自己喜爱的工作。从业二十多年,至今仍然兴致勃勃,创作灵感不断迸发,并仍有热情把它呈现在电视屏幕上。她希望自己在工作之年不留遗憾,把自己的能力全部发挥出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