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北第一跨!西北地区跨径最大、技术含量最高、结构最复杂的桥梁

 中国基建 2021-02-26

禹门口,为黄河晋陕峡谷南段出口,这里“两岸峭壁夹峙,形如门阙,水势汹汹,声震山野”。相传,这里是禹凿龙门的地方,神话说鲤鱼从这里跳过,就变成龙在空中飞舞。

2020年9月18日,历经4年奋战,中交一公局集团西北公司承建的108国道禹门口黄河大桥正式通车,成为缓解黄河两岸交通拥堵、晋陕之间新的交通大动脉,项目团队被评为陕西省“工人先锋号”。

禹门口黄河大桥为三跨双塔双索面斜拉桥,主跨565米,是西北地区同类型桥梁中跨径最大、技术含量最高、结构最复杂的桥梁,被誉为“西北第一跨”。1100多个日夜里,时任项目经理的梁建军带领团队迎风斗浪,在滔滔黄河峡谷演绎出中交人践行“交通强国”的荡气回肠。

  

  

【越是困难越要“亮剑”冲锋】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每年冬春季节,黄河进入凌汛期,水位变化频繁、河床冲刷严重,给桥梁基础施工带来极大影响。2016年10月,大桥主墩桩基施工进入关键阶段。梁建军心里清楚,必须要抓住冰凌来临前的1个月黄金时间,完成60根水中桩基施工。

任务艰难。他果断行动:“项目全员进入大干状态,一刻不能慢!”很快,材料、旋挖钻等大型设备陆续进场,各级压实责任、倒排工期,在3500平米的作业平台上,开启了全天候作业。在梁建军的组织下,所有人都铆着一股劲,拿出了“不获全胜不收兵”的气势。

高强度压力下,有的施工班组出现疲惫状态。“大家咬咬牙决战1个月,才能回去过个踏实年!”梁建军理解班组人员的情绪,一边耐心做思想工作,一边安排管理人员做好保障,用诚意和行动化解了怨气。30天里,项目团队和施工班组团结一致,一鼓作气,顺利完成了攻坚任务。

事实证明,这1个月的冲刺,很关键。

2017年夏天,黄河上出现罕见的“揭河底”现象,河水卷着泥沙冲刷而下。得益于之前的开足马力,大桥基础施工已经顺利告捷,在“大浪淘沙”中经受住了考验。

龙门一阵风,年初到年终。黄河峡谷自然环境的另一重考验,则是全年200多天都吹着6级以上大风。强风推着施工人员往前走,桥上作业极为不便,安全管理要求更高,施工难度系数骤增。

施工前期的两年时间里,项目部对现场风速进行了连续监测,实际风速超过设计强度近30米/秒。“数据出人意料。”梁建军说。为找到最佳应对方案,他多次奔赴高校,联合开展课题研究破解难题。经过反复进行实体模型风洞试验,精准把握大桥的抗风性,最后,梁建军在大桥边跨三分之一处搭建临时墩,解决了风的难题,桥梁结构安全得到了保障。

【用“绣花针”功夫做细活】

禹门口黄河大桥有着显著的“三跨”特点,不仅跨晋陕两省、跨黄河,还跨越两条并肩而行的铁路曲线,需要进行转体施工。

“难就难在转体桥设计为非对称结构,轴心两端重量不平衡。”梁建军说。要想转得准,得先转得稳。实现1.2万吨的T构“完美转身”,必须先破解不平衡的问题,“配重试块加多少、往哪个位置加,都需要反复进行试验论证。”

厂家对比、专题研讨、三维模拟分析……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梁建军都参与和过问。

大桥正式转体施工,铁路部门仅留出1小时的有效天窗时间,任何一个环节出错,就得重新协调。为此,梁建军提前1周带着团队着手准备,10个小组分工配合,进行了数次演练和试转,预判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确保转体精确,万无一失。

2018年11月29日,正式转体当天,项目团队最终用时50分钟,顺利完成了转体施工。

历经重重考验,西北公司108国道禹门口黄河大桥项目团队更是今非昔比。“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必须保持用‘绣花针’做细活的精益精神。”梁建军说,大桥最后的合龙至关重要,全桥钢构件共使用52万套高强螺栓进行连接,误差超过2毫米,螺栓就无法和孔径完美契合。

一丝一厘,关系着工程的成败,更关系着百姓的期盼。梁建军的家乡就在黄河另一边的山西,他对这座大桥的建设倾注了特殊的情感和责任。

在他的主导下,项目部临时划拨两个小组,开启了48小时双线作战。一组人员驻扎桥上,实测实量,定时报送角度、温度、梁长、塔偏等数据。另一组则对数据进行汇总,找出梁长随温度变化的规律,比对气象资料,确定主梁最佳姿态,为高精度合龙提供依据。

为了第一时间进行合龙段钢梁的配切加工,梁建军特意将测量截止时间选在晚上。桥上桥下都是不眠之夜,会议室里斗志高昂。经过一夜鏖战,项目团队赶在厂家上班之前得出了数据,为最终合龙开了个好头。

如今,建成通车的大桥跨越天堑,架起晋陕两省交互的纽带,往返黄河两岸可节省近30分钟的时间。看着眼前的路,回望过往4年的艰苦奋战,梁建军万千感慨,却只有一个字:“值!”

“曾经的那些困难和考验,都是未来前进的宝贵财富。”梁建军说,“只有把手里的活干扎实,把工程干漂亮,才能在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的蓝图里画好属于自己的那一笔。”(郭亚维  杨丁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