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末中国首富黄奕住到底有多少钱?(2)

 我的家乡桃花驿 2021-02-27

清末中国首富黄奕住到底有多少钱?

​鼓浪嶼黃家花園

定居鼓浪屿,建了黄家花园

“一战”后,荷兰政府加深了对印尼人民及广大华侨的剥削掠夺,1917年9月,荷印殖民政府制定恶法,规定从1914年起获利3000盾以上者,必须缴纳30%的“战时所得税”。

地方政府曾动员黄奕住加入荷兰国籍,从而可减免交纳“战税”,日本驻三宝垄领事也乘隙拉拢、分化华商,企图邀黄奕住加入日本国籍,从而可得到他们的“保 护”。但具有强烈民族自尊心的黄奕住轻蔑地拒绝了。荷印当局的恶劣行径,使黄奕住进一步认识到,由于中国政府的孱弱,无法保护华侨的合法权益,广大华侨华 商始终处于寄人篱下的艰难境地。他感到荷印政府税率苛刻,将来辛苦经营所赚来的钱也是为他人做嫁衣裳,徒劳无功,于是决心业成返国。

当时有朋友曾劝他说:“中原多变乱,不如这里闲乐。你本钱雄厚,哪里不是好地方?在这里养老,不也是很好吗?”黄奕住坚定地说:“我身为中国人,怎么能忍辱受人盘剥,寄人篱下,隶人国籍呢?天下事主要是靠人为。”

1919年4月29日,黄奕住回到厦门。考虑到厦门离家乡南安很近,地处东南沿海并且是著名的侨乡,他便决定在租界区鼓浪屿定居。他在8个月内做了4件大事:把母亲接到鼓浪屿;为母亲做寿,光宗耀祖;建设新宅,即日后的“黄家花园”;商务调查,确定新的经营计划。

1919年6月,黄奕住为母亲庆祝74岁生日,来贺寿的人超过500人。他搭了两个戏台,在住宅(中德记楼)旁放1个大木桶,里面装有红色的银圆,施舍 穷人,规定每人只能拿1个,贪心者想多拿,因手上已沾有红色,不可再拿。当时,贺寿的、看寿星的、看戏的、为了拿银圆的人,络绎不绝地从厦门渡海到鼓浪 屿,把中德记楼挤得人山人海,盛况空前。

这样一来,老百姓都知道,富有的黄奕住已经回国了。厦门人说:“过去说一个人富,总爱说是百万富翁,黄奕住不是百万,而是千万、万万!”不久,在厦门和闽南地区逐渐地流传着一句口头禅:“若要富,要学黄奕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