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泪痕春雨漫评明朝历史(三十三)陷入绝境中的燕王

 正哥与泪痕春雨 2021-02-27



公元1398年5月,朱元璋死。

同年11月,小皇帝就让工部侍郎张昺,担任北平布政使;同时又让河南指挥佥事谢贵,担任北平都指挥使。

布政使、都指挥使,都是非同小可的官员;布政使相当于北平最高军政长官;都指挥使相当于北平军区司令。

这两个职务,都是直接对皇帝负责的;换而言之,他们的升降沉浮只取决于皇帝的态度,所以他们根本不需要看燕王的脸色行事。

朱允炆这样做的意思很简单,那就是把北平的最高行政长官、军事长官都换成自己人。

看到新的行政长官、军事长官上任,朱棣想和他们套近乎,这两个人的态度都非常简单,那就是燕王您客气了,您是王爷,我们只是下人,我们怎么敢和您交朋友呢?

他们的态度非常客气,但是意思非常清楚,那就是与燕王始终保持着足够的距离。

1339年1月。

朱棣让燕王府长史葛诚进京汇报工作。

燕王府长史,绝对非是小可的职务。大约相当于燕王府的总管吧。

葛诚进京后,面对小皇帝的威逼利诱,很快选择了背叛燕王。随后他回到北平,就开始为小皇帝效力了。

葛诚在燕王府内,又策反了燕王府指挥史卢振。

1399年3月,朱允炆又让陈瑛担任北平按察史。

按察使也是非常小可的官员,因为这是地方最高监察长官。

朱允炆这样做的意思,依然非常简单,那就是把北平高级官员全换成自己人。

陈瑛并不是一个安份守己的人。

所以,当燕王和他套近乎的时候,他竟然接受了。

结果呢,陈瑛的副手,很快就把这件事,向中央政府汇报了。

小皇帝一听,自己亲自任命的北平地区高级官员,还敢与燕王套近乎,直接就派人把陈瑛召回京城,并且贬到广西了。

面对这种事实,小皇帝到底是什么意图,大家自然就更清楚了。这显然是想把坐镇北平军区的燕王,彻底架空了。

还是在1339年3月,朱允炆让都督宋忠坐镇开平(也就是现在的唐山地区,从前齐王坐镇的地方)。

说到都督宋忠,我们有必要介绍都督宋忠是什么级别的官员。

大明帝国有前、后、左、中、右五大集团军。朱棣坐镇的北平军区,只是后集团军下设的一个军区。

集团军最高主管,就是都督。都督是正一品。

都督宋忠利用坐镇开平的机会,顺路把燕王府的护卫军,都调归了自己管理。面对这种调令,燕王自然不敢拒绝。

第一、宋忠是集团军司令,而燕王只是军区的政治委员;第二、宋忠有皇帝的圣旨支持。

在这种背景下,宋忠从燕王府征调兵马,燕王就敢拒绝,这就是要公开造反了。

从现在开始,燕王府留下的军队,就只有八百人了。

此时的燕王,实在如同一个被拔去爪牙、并且关在笼子里的猛兽。

他所在的北平地区,高级军政长官全换成了小皇帝的亲信;而且都是一副与他划清界限的样子。

燕王府的军队都被抽调走了,燕王府只剩下八百将士。

同年5月,朱元璋去世一周年。

朱棣就让自己三个儿子,一块进京给朱元璋拜祭。

朱棣想表达的意思非常简单,总而言之,我真的没有任何谋反的意图,请皇帝相信我!

为了让你相信我,我把三个儿子,全部送到中央政府;如果我有异动,你可以把他们都杀了。

看到朱棣这样玩,有人跟朱棣说,您让世子过去,就足以表达自己的诚意了。

三个儿子都送过去,您就会完全丧失回旋余地。因为小皇帝把他们都扣押了,您再想反抗,那损失可就太大了。

但是,朱棣依然这样做了。

朱棣这样做,到底是缓兵之计,还是向小皇帝表示彻底臣服。

我们无从知道了!

因为两个月后,朱棣就起兵造反了,关键是还造反成功了。

但是,如果不知道后来的历史。

看到朱棣此时的表现,谁也会觉得,他实在已陷入了绝境,而且可怜极了。

燕王朱棣竟然让三个儿子,一块进京给朱元璋过一周年。

面对此情此景,小皇帝手下,马上分为两种意见。

一种意见非常简单,那就是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因为在这种关键时候,燕王竟然把三个儿子,都送到我们手里!

要知道,朱棣一共就三个儿子。

长子朱高炽当时22岁;次子朱高煦当时20岁;三子朱高燧当时17岁。

朱棣只有三个儿子,而且三个儿子的年龄都这样大了。从大概率上,他应该不会再有儿子。

如果这三个儿子,真被小皇帝扣为人质,朱棣造反时,顾虑肯定会很多的。

另一种意见也非常简单,那就是这样解决燕王,会让我们陷入不义之中的,因为这种事传出去,谁也会觉得燕王毫无谋反之意,否则,他怎么会把三个儿子都交到我们手中?

如果我们这样灭了燕王,天下人会怎么看我们?

过去的几个月时间里,面对小皇帝的步步进逼,周王、齐王、代王、岷王都是毫无反抗的任由小皇帝处置;然后,小皇帝兵不血刃的,就把四大藩王拘捕进京,关进了高级监狱。

至于那个湘王,面对小皇帝的步步进逼,更是选择了全家自杀。

藩王这种装死狗的表现,本身就让小皇帝极为被动,因为说好削亦反,不削亦反,早削早反,晚削晚反,表现在什么地方呢?

现在,燕王面对小皇帝的步步进逼,也是一直逆来顺受;现在,燕王面对小皇帝的步步进逼,竟然把三个儿子都送到了中央政府。

在这种背景下,如果小皇帝借机扣留燕王的儿子,并趁势击败燕王;你说其它藩王会怎么看呢?天下人会怎么看呢?

燕王此时,恐怕就是在绝境中狂赌。

此前,湘王领着全家自杀,恐怕就是用全家人的生命,向小皇帝作着绝望的反击。换而言之,我可是让你活活逼死的!我会用我全家的死,让你饱受舆论的谴责。

现在,燕王把三个儿子交给小皇帝,简单的看,也是在玩类似的手段。

因为小皇帝借机扣留燕王的儿子,趁势解决了燕王。会让自己在舆论中陷入绝对的被动之中。在这种背景下,他即使解决了燕王,恐怕也会翻船的。

因为,现在就算解决了燕王,也只是解决了六个藩王。还有10多个藩王,等着小皇帝去解决。

而且,九大塞王,现在只是解决了代王、燕王两个,还有七塞王等着小皇帝解决。

因为后来是燕王领衔打败了小皇帝,关键是,其它藩王都是用磨洋工、出工不出力的方式支持燕王;所以我们难免会感觉,小皇帝把燕王解决了,就万事大吉了。

其实呢,如果燕王被清理出局,尤其是小皇帝用扣留燕王三子的方式,把燕王清理出局。自然会有其它藩王领衔反击小皇帝的。

而且在这种背景下反击小皇帝,理由相信更充足。

总而言之,小皇帝一再说,藩王如何不忠,如何危险。

问题是,小皇帝说要削藩,周、齐、代、岷四大藩王,毫无反抗的让他拘捕。小皇帝想削藩,湘王吓得全家被杀;小皇帝削藩,燕王被他吓得任由摆布,还主动把三个儿子全送到中央政府当人质,小皇帝依然不放过他。

在这种背景下,某个强势藩王再领衔反击时,大家觉得理由够不够充分?

这一切,是可以预见的。

所以,小皇帝终于没敢趁机扣押燕王的三个儿子。

小皇帝没有这样做,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他感觉,燕王已被拔去了爪牙,而且关在了笼子里。

根本不需要用这种授人口实的方式解决他。

但是,小皇帝没有想到,燕王就在这种绝境中,突然开始反击了。

欢迎大家关注下一节 燕王绝境反击  斩首行动开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