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把《论语》当镜子

 茗泉亭 2021-02-27
说起四书五经,说起孔子,往往有种无力感,高高在上,圣人的境界,岂是凡人能够窥其门的,况且彼乃封建残余,何足挂齿?故打开《论语》早被先入之见压的心头憋闷,不能自已:既高且大,高大上,不觉生畏惧之心,从此敬而远之,再不敢踏足半步。然而有一天有人突然对我说:你为什么非要按夫子的话学做圣人呢?夫子之境界岂是你能达到的?你把他当做一面镜子,时常照照自己,看见自己的丑陋,稍微改正以下,不也挺好?我听了顿时如释重负,从此和“镜子”渐渐有了亲近之心。
如将学生时代读《论语》的片段不算的话,我读论语时日不多,从一二年参加工作到现在才六年多时间,中间时断时续,到现在严格来说一遍也没看完,可是有时候读了感觉《论语》真是太丰富了,孔子真是把人生说尽了,有些话自己读不懂,有些就感触很深,随时札记,也不论先后,姑且随想随记,今天奉上,以供互相砥砺,共同学习:
1.首先想起一句话:“子曰:晏平仲善于人交,久而敬之。”
人与人之间,经常是开始接触,彼此多有忌惮,多是客气。及其相处已久,知了底细,不免轻慢,说话没了底线,伤人而不自知,互相抱怨,诋毁,直至头破血流,变成敌人。总之一个“狎”字,其害不浅。夫子又说“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诚哉是言。与朋友交,心存敬畏,不要图口舌之快,不然只会自取其辱,人必自辱,然后人辱之。
3.子曰:吾十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世间人多是心无所依者,一辈子忙忙碌碌无处安心。“此处心安即吾乡”,何其难?加之现在这个时代,价值观变化,人人为钱,得不到就是苦,夜不能寐,辗转反侧,我也一样。没有坚定的信念,不能立心。今天甲说此,觉的对,;明天乙说彼,亦觉对。没有自己。这一辈子应该干什么,不清楚。不清楚,就浑浑噩噩,人生漫长,只有堕落。喝酒,赌博,打发光阴。夫子三十而立,我近三十,不知所以立。岂不荒唐?
何为圣人?圣人是平常人!以前听到此话,不懂,觉得深奥。现在明白,圣人确是常人,只是圣人的心坚定,活的明白,看的通透。圣人对世界,对世人充满感情,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圣人不是真的就不食烟火,而是心安,无恐惧,无忧虑,心不动,有浩然之气,孟子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圣人浑身充满正能量,以正能量影响他人,使人人心安,有正知正见,这就是圣人。反观自身,时常满满的负能量。与人交谈,时时抱怨,愤世嫉俗,抱怨领导,抱怨制度,全不想自身问题。说话颠三倒四,逻辑错误,没有立场,左右摇摆,思路不清。此大病矣!
4.夫子说“无祝陀之佞,而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自觉读了几本书,接触了传统文化,就觉的别人都是凡夫、俗人!傲气十足。熟不知这就是“所知障”,不足观之!真正的有学问的人,“大隐隐于市”,市井有高人,能处理好人际关系就是高人,人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子夏说“事父母能竭其力,致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为学,必谓之学亦矣。”这样的人就是有学问的人!修行在日常,并不是深山里住上几年,就是修行。做事圆融,通达,近人情,就是有道之人。
5.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好逞口舌之快。《弟子规》说,学了知识就要力行,“不力行,张浮华,成何人?”光学了点知识,学了点皮毛,就花言巧语,以供谈话之资,人前炫耀,善于清谈,有何益?别人故意怂恿几句,就觉得自己真的能说,巧言善辩,不知觉中得罪于人而不自知,或自知而不知悔改,此大病矣。
嬉笑调侃,容易变得油滑,对任何事物都失去严肃,、庄严,使自己轻浮不堪,时间久了渐成习惯,积习难改,终会误事,自取其辱。人所有的被践踏,都是自己不检点造成。所以,该调侃的调侃,该严肃的严肃,不要一天到晚打嘴仗。不要争论,在嘴上论高低,要善于妥协,承认别人有道理,没那么难。
7.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子曰:吾常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因此想:如果好学如好色的话,人人可成为大家。我应该像好色一样去学习。色本来指一切美好的事物,包括美貌,包括自己的外在,仪表。我们不能只注重自己的仪表,注重外在的东西,应该同时注重内在的修养,要像好色一样去学习,要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精神”。我们都太功利了,干什么事都想立竿见影,马上见效,我们其实没有人家西方学者的那种钻研精神,你想人家能用几十年的事情搞清楚幼儿的心理发育机制,为研究胚胎学去一辈子观察水藻,所以他们在各个领域都领先我们。西方注重过程,而我们只看结果,因为我们经常说的话是“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所以我们基础教育饱受诟病,华为这样的企业才会被美国戏耍。我们一天把大好时光玩上手机了,除此就是胡思乱想,这正是:思而不学则殆!很危险!而大多数的人和我一样整日奔波,期望有闲暇时光。然而真有时间,即与人闲聊,不务正事。这又有什么好处?无益,不如学也。而且应当“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8.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有很多人“苗而不秀”,有好多人“秀而不实”。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
离四十五十不远,看来注定“斯亦不足畏也”了。
9.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人最难得是低头,这就是我执,破除我执,才有交流;认同别人,才有共识。不觉想起某天向一同事说,有一朋友原先在骨科,现在被排挤到了急诊,大有抱不平之意。同事马上说是这个人不成,业务不行。我听了不自在,就竭力争辩,争论不已。回来一想,觉得不应该。巧言令色,不是好人。我好争辩,总是不能改,经常与人争论,且赢少输多。别人故意说几句就竭力争辩。事情没搞清楚就先争辩。有何意义,胜了又有啥?而我又好命令、指使人。当老师习惯于指使学生,认死理。延伸到生活中,与人打交道不自觉地态度上就这样,。今天去加气站,问工作人员最多能冲多少钱,问了两遍那人没抬头,没回答,我就很生气。回来一想,当时语气,心态,与老师面对学生一模一样。人常说老师吝啬,认死理。这就是不把学生当平等的人对待,分别心太重在作怪啊。
10.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小时候看武侠电视剧,不明白为何一个人练成了武功,要满世界的找对手比武,不是杀人,就是被杀。最近突然明白,这叫验证。何为验证?学了东西去试一试,到底有没有像人家说的那样神奇,到底到了那种境界?不然没法精进。这和“学而时习之”一个道理。一个人读书久了,会越来越喜静不喜闹,什么事也懒得干,只想一个人呆着,动手能力就变差,只喜玄谈,而遇事手忙脚乱,于事无益,自以为是,刚愎自用,惹人发笑。正所谓“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是也!所以要“学而时习之”!
《论语》是常读常新,越读感触越深,一次和一次不一样,多一遍多一种感想,在不同的人生阶段读感觉也不一样,他就像一个百岁老人,把一生的为人处世,一生的沧桑坎坷告诉了我们,我们的种种错误都可以在《论语》这面镜子里显现,我们以此做镜子,可以正衣冠,可以稍微使自己像个人。我想这就是经典的力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