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典】从《论语》首句看:圣人心,凡人意

 金明书院 2022-07-20 发布于河南

一、序言

阳春白雪和者寡,下里巴人爱扎堆。是为曲高和寡,惟日月独有,多繁星密布。夫子拜访老子,回来后慨叹老子其人神龙见首不见尾。古人看夫子,越近之者越明,今人对夫子所说过的话,往往也就是想当然尔,对经典的理解更是面目全非,夫子重生都会气得死去活来。

再加上历朝历代的统治需求,文臣的阿谀曲解,便是有了今天很多固定的解释。然而一篇文章,一部书籍,对于首句的理解如果没有偏差,那对于整个理解都会是水到渠成的。如果,开头出现了错误,就是一步错步步错。

二、今天首句的解释

《论语》首句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今天,很官方的解释是:孔老夫子说,学习后并经常的去复习它是很快乐的事。这种想当然的望文生义,是误人子弟的。可,多少年了,还都是这样解释,学校老师也总会这样教,因为教参就是这样解释,老师们也不会去另加多想。有学历有地位是很重要,没文化也确实很可怕。就是这样的解释,让很多人,就绝了做圣人的心念。

学习,本身决定是一件吃苦的事情,大多人并不会真的会以苦为乐。一般学习学完就算了,没有看到高考过后的大学生疯得都能把书死得粉碎吗,不是为了那个考试,鬼才会去一遍遍的复习呢。可上面的解释,却是圣人说在学习后还要一遍遍的复习,这还不把人逼死,怎么可能是快乐的事情啊?在学生心里,圣人就不是正常人,或者根本就是个傻家伙,谁还愿意去做圣人啊,估计想搧脸的心都会有了,千万别说什么接近。

可是,圣人又怎么会是傻人呢,只是后来了太多的傻子,缺心眼的说了很多的痴言傻语,还找来更多的傻子,聚成了一群的神经蛋罢了。

傻子们,要么是因为智力不够,还或者就是被人下了绊子,绕晕了。

夏虫不可以言冰,境界不在,就难体会原意。

要体会原意,必要原文字,必要此心此境。

三、用正体字解释

原文字是正体字,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繁体字,还叫老年字。当今,我们普及的是简体字。钱玄同在“五四”运动时期,发表了一系列文章,他指出“数千年来,汉字的字体是时时刻刻在那儿被减省的。从殷周之古篆变到宋元之简体,时时刻刻向着简易的方面进行。”胡适、蔡元培、周作人、林语堂等都是汉字简化的支持者。再后来,为方便文盲的学习,也是扫盲的需要,政府也就开始最广审定。投机取巧之心人皆有之,所以民众也都趋之若就。其实,这并不是文化的一次进步,反而是一种倒退,是愚昧欺压了智慧。

中华文字蕴含天机,当年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因为一旦有了文字,神鬼将不能遁其行,天机将不能隐其身,天地万象,自然规律,人都能通过文字揭示和传承。所以汉字的每一个字都内涵惊人!因为他包含了:象、数、理。

《论语》首句正字体为,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子”,就是孔子,是圣人。“子” 的本义是襁褓中的生命,他的引申义是生命、希望、未来,并且是一定能够实现的希望,具有强大生命力,能够长成参天大树,将来要肩负家族重任的生命。孩子,从受孕开始,亥者虚岁,出生为子,自己的成长真正开始。另一个意思是种子,虽小但是包涵着强大的生命力,无限的生机,只要给以条件就能够撑起一片蓝天。因此 “子” 是殊胜的称谓。孔子是圣人,圣人的意思是:通达天地之正理,教化世间万民。因此,圣人的话最接近事物的客观真相,客观规律。也因此可以推断,不客观的违背事实真相的违背人性的话,一定不是圣人的意思!

事实上,学习并经常的去复习是很痛苦!傻子们的解释不符合事实规律,所以解释不合圣人言的标准,所以“学习完还在一遍遍的复习是一件快乐的事”的解释完全就是曲解。

人都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如果不是为了应付考试,哪个鬼儿子才愿意没事老是去复习复习的。谁从复习中得到快乐了?没有。反而逃课去打游戏,看言情片,谈恋爱,胡吃海喝,踢球却是让人乐此不疲。为什么呢? 因为他符合人性,符合天性就是规律。学习并经常的去复习它很快乐,这样解释本身就是反人性的。 因为实践中他根本不快乐。那么人性是什么?食色性也, 免于恐惧,运动,占有,触摸,好奇, 怕孤独,征服,被尊重,寻找尽头等。

“學”本意是小孩两只手拿小棍棒在玩耍的意思。简单说就是小孩在模仿大人的生产活动,表面意思就是“模仿”。

有小孩的人都知道,襁褓中的小孩已经会用手抓握东西了,但是他主要的认识世界是靠嘴。蹒跚走路后,他就会走遍他能够触及到的空间。独立行走时,他就会模仿大人的一切活动。有朋友玩耍时,他就会模仿大人的工作,他的吃饱肚子后的一切行为都是来自于他的天性——“好奇”,这是人的一个本性。等到小孩慢慢长大成人成年,这个天性要一直伴随人的一生! 这里就引申出了一个教育的原则:教育在于引起好奇,在于激发兴趣,在于点燃激情。如果明白了这一点,你就是一个好的老师!那么“學” 对于人来说就是一个追求快乐的过程,教学就是在孩子心中种下一个快乐的种子的过程!

那么 “學” 为什么会快乐呢?

一是有参照。比如:天天看见大人在做饭,她们为什么做饭呢?做饭一定是很好玩的事情。于是,只要大人一做饭,孩子就忍不住往上靠,比大人还忙。脑残的教育就是呵斥,打骂,直接把孩子学习做饭,体验人生的天性给扼杀了。孩子就会恐惧做饭,再也不敢做饭,更不会帮你刷碗扫除,孩子也失去了一个良好的习惯,生存的技能。贤惠的妈妈会帮助孩子,原谅孩子,赞美孩子,孩子会再接再厉,不断创造奇迹,造就一个良好的习惯,多了一个生存的技能。

二是有快乐。人类的另一个快乐源泉是触摸,因为人类的手是非常敏感的,在使用工具的过程中,在手眼身心脑的协调中,在精神与物质的交流中,人类会非常快乐。这里面有占有,有征服,有触摸,有好奇,有交流,有灵感,远孤独。并且人在不断的实践中,不断的超越者自我,会有成就感,被尊重感,怎能不快乐呢?这是从过程中讲。

三是精神上能升华。其实,“學”是从外到内的一个过程,孔子在弹奏《文王操》的古琴曲时,从不熟练到熟练,从熟练到娴熟,从指法的准确力度的大小分毫不差,到曲子表达的思想内涵,再到作者的胸怀志向,最后文王的形象赫然立于眼前,这种境界不断升华的过程,就是快乐对人弹琴这件事奖赏的过程,也是精神升华的一个过程。人类主动做的任何事都是这样。这又引出了教育的另一个原则:“强迫是教育的大害。”你如果想让孩子学习差,你就强迫他学习,用不了多久,他的成绩就会一落千丈,智商会直线下滑。

因此,“學”就是人对未知世界的感悟与践行!当然不都是快乐,还有挫折,不适应,不协调,失败。但是在人类的意识中,这种正负感觉的强烈对比,却正是生命难以割舍的希望与创造力的源泉。

""是表示递进关系的连词。

" "是时间的意思,是太阳在大地上留下的影子。

大家知道,过去白天记录时间是靠日晷,时间就是太阳在大地上的影子。時 有太阳(现象) 大地(空间) 刻度(时间)组成,有三层含义:1、空间上准时出现;2、时间上分毫不差;3、现象上周而复始。所以 “時” 在这里的意思就是:时间、空间、重复。这也是学习记忆的一个超级密码之所在:定时(固定学习时间形成习惯),定点(固定学习地点形成气场),定心(专心致志恒久不变无事不办)。

”是小鸟在早晨振翅飞翔,锻炼自己的翅膀,引申为练习、训练、实践。

古人观察到,鸟类几乎每天清晨都会在树枝上欢欣跳跃,锻炼自己的嗓子,练习自己的飞行技巧。因此“習”绝不是复习,而是实践、练习、锻炼的意思。在学校时,老师表演篮球“三大步上篮”,或者在操场看到高年级同学潇洒的身姿,就老是想要弄个球玩一玩,直到把它玩熟,玩出成就感来。还有, 比如听到一首心仪的歌,没事都想哼哼,一唱就忘记了时间,越唱越高兴,因为不断的接近着完美,不断的接近着歌曲自身的标准,不断的改正着自身的缺点,不断的得到潜意识的奖赏,咋能不高兴呢?这就能够理解,孩子们总是在玩儿,总是想要去玩儿,总是给你谈条件去玩儿,而从不想去做作业。因为他要快乐!而玩儿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學”,那才是他真正的人生,他将来在社会上能力的体现,而所谓的学习成绩却不见得!教育的又一原则:教育在于打开思维,在于展现自我,在于张扬神性,在于突出特长!

谁如果能够把孩子教育的个性鲜明,特长突出,果敢担当,没有框框,谁就是真正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念否 。是否意。本意:小鸟向天飞翔,反而落不到了地上,比喻对这件事的否定。

因此“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这句话,最接近圣人的意境是:对新鲜或未知事物进行感悟和践行,得出了暂时的看法和认知后,不断的在特定的时间空间 环境中去重复的实践,以验证这种看法和认知,得出新的更接近客观真相的结论,虽然否定了过去的看法,但是其中的快乐无以言表。当然圣人的意思,意会之美大总会难以言表,说出来就离道远了。

四、用境界和人之常情释义

”,不是只指学习,而是代表学问。学习,只在于知识的层面;而学问则是智慧的层面。学习是事情,学问是事业。有人因学习得好,可以得到高学历,但就不一定有学问,学问的事情是不问出身,更不在学历和地位。乡村叟妪,路人黄稚只言片语的智慧,或是通情达理的言行,都会有学问的出现。庙堂高处,象牙殿堂,也还是有粗鄙的露头。学问,是知识、技术、能力、智慧、谋略、心态、道德的协调统一,是学问的入耳入眼入脑入心深入骨髓。总之,学问是一种收获,有沉甸甸的成就感的存在。

”,转连词,进而的意思。而且,且有阳性,进取的含义。有了学问,就要去做事情,不能学而无用,所以紧接下来就是要“习”。先说怎么样“习”。

”,表示的是一种持久、不间断、不变易、有恒心,也就是时时、处处、事事都能做到矢志不渝。如此精神百倍的去“习”,效果自会是不言而喻的好。

”,就是做、实践、反刍、反思等意思。如果说学问是真理,那么实践就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问是阴,那么实践就是阳,孤阴不生孤阳不长,二者是应该紧密结合的。

”,就是指学习这件事。

不亦说乎”,这里关键的字是“说”,有很多解释“说”是“悦”的通假字,如果是的话,意思就是这是件很快乐的事。那么首句的意思就是:有了一定的学问,并能在现实生活中加以运用,获得了一定的成就感,内心很是舒服。关键点在于,一定得有成就感的获得,否则也就根本无法得到内心的欢愉。学习总如: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磨砺和苦寒,是锋香的基础,猎杀和赏香才是归宿。这也就自然而然的引出了下一句知音得遇的快乐。

不过,原文是“说”就是说了,没有必要通什么假。还是用“说”才好。“说”就是讲出来,这才更加符合圣人境圣人心。圣人总是虚怀若谷的,又怎么会动不动对别人大加教育呢,圣人不会看不起任何人,圣人不会自以为圣人才是圣人。圣人是思考者,圣人总不愿私藏什么至宝,比老师不隐藏本事还要甚,他们有了大道的感悟,也总想如天地一样展示给别人,也就是今天所谓的较为粗俗的分享。

所以,首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采用以下解释似更契于圣人意。夫子告诉我们:学问一事,在于积极主动的实践参悟,一旦有了悟处,就非常的想找人说说。难道不是吗?生活中的高兴事伤心事都想找人聊聊,何况是发现的人生密码呢。为了工资的说,除了累就是泪,可就是有激情四射讲课的老师,有精神百倍的讲师的滔滔不绝,就是因为他们想要说说。夫子是圣人,更是有常人之情,哪有那么复杂。

五、后记

对于经典的解读,总不可能完全符合圣人本意。所以,任何解释都只是一家之言,只有那些符合大道规律,能使人更加文明进步的解释才具有时代的进步意义,才算是对于个人或是民族社会的圣器明智。

来皆是客    欢迎再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