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缅怀:李先念始终力挺“330”,要让葛洲坝工程“吃饱喝足”

 孬张 2021-02-27

葛洲坝坝顶:李先念题词

而今人们都知道:1970年12月30日,代号为“330”的葛洲坝工程开工。后因准备工作很不充分,施工盲目性大,且无经过反复论证的完整设计方案,水利专家对设计方案分歧甚大,周恩来总理于1972年责令停工“修改设计”。近两年修改设计完成,审查通过后主体工程复工。

任职20多年副总理的李先态

此前,我们只知周总理病中连续三次听取葛洲坝工程,林一山忍辱负重牢记总理嘱托主持葛洲坝技术委员会10年,却不清楚副总理李先念自始至终都非常关注和支持葛洲坝工程建设。孬张撰写《葛洲坝工程史话》,对葛洲坝工程深入了解后,心目中的“李先念与葛洲坝”形象鲜活了一一

葛洲坝工程模型

 早在1971年4月28日,国务院业务组听取葛洲坝枢纽布置方案汇报后,李先念、李德生、华国锋三位副总理均发表意见。李先念是新中国湖北省首任“父母官”,有20多年的治水经验,特别注重长江航运。他说:“发电、航运必须兼顾。发电比较固定了,航运要发展。不能按目前长航进川量和地方一百三十万吨作为考虑运量的根据”。他不同意“在保证发电的前提下,争取把航运搞好一些”的说法,严肃指出:“长江可不能搞断了,搞断了千万人要骂娘的。大家考虑一下,客观一点,只能说服不能压服。我参与丹江口工程,我讲,要修丹江水库,必须修船闸,不通航就不要修。”他还说:“宁肯少发十万千瓦电,也要保证通航。航运解决不了,不能补救,不能搞飞船”。

现实里的葛洲坝一期工程(二江泄水闸与二江电厂)

李先念积极提倡在设计方案问题上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讲究科学:“不要有成见,科学嘛,不是成见来解决问题,实事求是,认识不一,辩论一下有好处。”

本次会后,参加葛洲坝设计方案讨论的有关部门负责人和水电专家们,集中20多天时间,对设计方案提出意见;同时派人到工地发动群众,结合模型试验,反复讨论。基本统一认识后,形成了一份《关于葛洲坝枢纽布置修改方案的报告》。

早期三江工程开挖

6月20日,李先念对该报告作了三点批示:“一、同意德生同志对救船、救木、救鱼的意见;二、根据总理指示,报告暂不批,但工地可依此方案进行工作;三、把报告印发毛泽东主席、军委办事组和业务组同志”。

6月23日,周恩来总理主持会议,和业务组成员及有关部委负责人一起讨论修改方案报告,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在此期间,李先念对解决葛洲坝施工所需设备、工程施工、设备研制等问题都作了批示,让有关部门负责妥善办理。

此次会后,根据国务院的指示,武汉军区、湖北省革委会和国务院六部委召开了有340多人参加的初步设计现场审查会议,并将审查情况向国务院写了报告。李先念十分关注这次会议,每期简报都仔细阅读。看了会议报告后,立即让工作人员送给国家计委、国务院办公室和国家科委,让他们研究会议提出的问题。

一期三江冲沙闸、船闸施工

1972年,国务院对葛洲坝枢纽工程再次重新审查。4月19日,李先念主持会议,和国务院业务组成员及六部委的负责人一起听取张体学汇报葛洲坝情况。他特别强调必须确保工程质量,不要再重犯错误。而后,国务院又派出由建委、交通部、一机部、农林部、水电部等有关负责人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和湖北省一起研究葛洲坝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当年11月,周恩来总理三次主持会议,和李先念等业务组成员一起研究葛洲坝工程问题。根据实际情况,断然决定停工整顿,组织科学技术委员会,重新修改设计。

李先念说:“葛洲坝问题,总理已于二十一日开会决定工程暂时停止,待设计基本定下来后再开始。这样大的且无经验的工程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是不行的。”

而后,国务院向毛泽东、中共中央写了《关于当前葛洲坝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采取措施的报告》。《报告》称:“十一月初,我们请张体学、林一山和工地的部分同志再次来京,在总理主持下,听了汇报,进行了研究。大家一致认为,葛洲坝工程的最大错误,是性子急了,没有搞好科研、设计,就仓促上马,盲目施工。同时工程质量粗糙,有的必须炸掉重建,造成了很大浪费。这种情况不能再继续下去了,应当把工程暂停下来,集中力量,抓紧进行科研和设计工作,认真总结经验,整顿施工队伍,做好下一步施工准备。”

“长江王”林一山(右)在葛洲坝工地

为了加强对技术工作的领导,国务院决定由林一山、马耀骥、王英先、沈鸿、张体学、袁宝华、钱正英、谢北一、廉荣禄等9人,组成葛洲坝工程技术委员会,林一山任主任,负责工程的科研、设计工作。同时,将上述9人《关于修改葛洲坝工程设计问题的报告》也一并送毛泽东、中共中央。经毛泽东、中共中央同意,葛洲坝工程暂时停工。这一重要决定,对以后葛洲坝工程建设起了关键性作用。直到1974年10月,修改设计方案审定后,经周恩来批准,才开始复工。

李先念(右)与水电部副部长陈赓仪考察三江船闸

粉碎“四人帮”后,国家编制1977年计划时,因财政困难,无法满足葛洲坝工程的资金和钢材需要。副总理李先念得知这一情况后,提出葛洲坝应列为全国重点工程,要保证工程所需的“三材(钢材、木材、水泥)”,“要让葛洲坝工程‘吃饱喝足’。”水电部经同国家计委、建委召开19个部委领导同志专题研究后,报请国务院批准,落实了葛洲坝所需用的建设资金及钢材、木材、水泥等。

1978年1月,李先念在副总理谷牧、湖北省委书记陈丕显等人的陪同下,冒着寒风视察葛洲坝工地,强调要防止追求进度而忽视质量,他说:“每走一步都要兢兢业业,科学是不能开玩笑的。”但是,“文革”余毒尚在,落实李先念的批示并不容易。对此,水电部长钱正英感受颇深,她回忆说:
  李先念同志考察后,我再度赶赴工地,检查贯彻落实李副总理批示是时好时坏,热一阵冷一阵,这方面的问题解决了,那方面问题又冒出来了。总之,质量工作改进不大。这些情况,引起了先念同志的高度重视,认为不下猛药,不能治顽症,不出猛掌,头脑不会清醒。于是,他在当年七月八日至二十九日的三十多天中,连续给我作了三次重要批示,等于下了三道黄牌警告,都是围绕着葛洲坝工程的质量问题,严厉认真,紧追不舍。

葛洲坝泄洪

他对一位化名为曾光同志的来信批示说:“一定要强调质量第一,因为这是关系到千万代的事,千万不能马虎。如果质量发生问题就是犯罪。”

不久,先念同志又在一份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上作了长篇批示,尤其是针对工地领导同志因为工程快而骄傲自满,听不得设计人员和施工技术人员批评工程质量的问题写道:“事情往往不以某些人的意志为转移,总有一天人家要讲话就是了,不讲则已,一讲可能有的人就下不了台,可能要受到严厉的批评甚至可能有发展到绳之以党纪国法,话可能说重了,到时勿谓言之不预也。”

同日,陈云副委员长也对这份动态清样作了重要批示,并致信李先念同志:“关于葛洲坝工程质量问题需要注意啊!这样事不能有一点含糊才行。怕你忙而漏阅,特专转上”。先念同志随即批转于我,要我们“立即检查,并写出报告”。根据陈云和先念的批示,水电部即派出以副部长陈赓仪为首的检查组,去葛洲坝工地进行检查整顿,发动群众开展质量月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1981年:李先念考察葛洲坝

先念同志得知后十分高兴,于10月20日致信中共葛洲坝工程党委并全体职工:“葛洲坝这样大的工程,在我国水电建设史上还是第一个,必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质量第一。这是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历史重任,实在令人高兴。工程质量,务必做到一丝不苟,持之以恒,千万不能反反复复,好一阵坏一阵。因为这是百年大计,千年大计,马虎不得,如稍有疏忽,后患无穷。”

钱正英感慨地说:先念同志要求我们一定要像大庆那样,做到“三老四严”,使工程质量精益求精,使建设队伍更加强硬。建设这样一支队伍,必须要求政治思想工作强,科学技术高,管理工作严。水电工程部门一定要为建设这样一支队伍而努力奋斗。葛洲坝工程局党委和全体员工认真贯彻李先念的批示,狠抓质量,持之以恒,为日后大江工程获国家优质奖奠定了基础。

   事实上,无论是开工、停工,还是恢复施工,葛洲坝工程建设一直受到李先念的积极支持和关注。他不仅多次指示、批示,要求确保工程建设质量,还亲到工地现场视察,听取汇报,具体指导,对工程的调整、优质建成寄予厚望。

1981年夏,主持国务院日常工作的领导人,得知葛洲坝一号机组和船闸试验运行中出现某些问题,便在一次会议上横加批评和指责。这股风吹下去,“一号机要被‘枪毙’,船闸已淤死”的传言满天飞,葛洲坝工程建设能否继续下去都成了问题。国务院派人下去,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研究,才发现问题不大,不难解决。

1981年10月,李先念再次亲临去葛洲坝工地,认真考察了关键部位工程运行情况,特别是一号机组和泄洪闸的情况。

李先念考察葛洲坝电厂,感受机组运行状态

那天上午八时四十分,李先念登上交通一号轮进入三江二号船闸水域。当展现在眼前的宏伟的二、三江建筑群体耸立在碧波荡漾的江面时,李先念心情舒畅,感慨万千。当他得知17万千瓦和12.5万千瓦机组没有出多大毛病时,幽默地笑了笑:“没有犯罪(指机组)嘛,只是害了点病”。当他得知27孔泄洪水闸经受住7.2万立方米/秒洪峰流量考验时,笑对陪同的工程局领导说:“那时我也是骂你们骂得很厉害啊”!面对滔滔江水和宏伟工程,李先念满怀深情地说,“看了舍不得走啊”!“这个工程算是社会主义工程吧!” 
  尽管葛洲坝的建设成绩显著,但“冷风”还是不断地吹。李先念说:“我受的委屈也很多啊!还不好讲。前些时候有人说我总不倒,又说葛洲坝不该修。这也是问题,那也是问题,要算账,要追究责任。在会上有几个人叫得凶得很呢!那么大的气。我也发了火,我站起来讲,葛洲坝是总理定的,我是支持的,总理死了,我就是罪魁祸首,你们要怎样!叫了一阵子算了,也就不作声了,就那么回事!”

李先念晚年回忆那段岁月,仍耿耿于怀,他说:“我到葛洲坝去了三次,有一回硬要把我拖去,我又发烧,又拉肚,是硬撑着去的,去了是支持搞上去。办个事难呢!不干的总比干的高明。”

宏伟葛洲坝

光阴荏苒,宏伟的葛洲坝工程已然50岁,耸立坝头的“万里长江第一坝”题词,铭记着李先念对此项国家重大工程的关爱与强有力支持。

岁月有情,庞大的葛洲坝机组群已发电40年了,李先念当年笃信“只是害了点病”的1、2号机组,已安全稳定运行步入“不惑之年”。

逝者已矣,葛洲坝枢纽建设与安全运行的实践,是建设者和管理者对先贤们的最好缅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