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平遥(惠济桥)

 木香草堂 2021-02-27

【惠济桥】

--- 行人历历长虹外,短笛萧萧暮雨来 ---

    虽然“桥”这个东西在晋国很弱,倒也不是不值得一提,除了太原晋祠的鱼沼飞梁(宋)、晋城“两景桥”(金)、原平的普济桥(金)、襄垣的永惠桥(明)、汾城的洪济风雨桥(明),以及上篇提到的临汾的翠微风雨桥(清)外,晋中也有一座桥,她就是惠济桥。惠济桥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平遥古城东北角约一里的惠济河上,是一座九墩联孔的石拱桥。尽管距离举世闻名的平遥古城墙直线距离只有不到三百米,但是她似乎并没有沾到这座“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的什么“光”:既没什么保护,也没有什么名声。既没人知道,也没人去看,对于文物来说倒不是什么坏事,关键问题是,惠济桥仍在辛勤地“工作”着。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wbr>平遥(惠济桥)【“省保”标志碑】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wbr>平遥(惠济桥)【惠济桥全景(东侧)】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wbr>平遥(惠济桥)【从桥洞内即可望见平遥城墙的东北角楼】

    虽然早已是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了,但是惠济桥上每天仍有数以百计的小型车辆来回过往。桥这个类型的古建筑属于强压力设施,她和房子不一样:保护房子最好的办法就是有人居住,但是保护桥的最好办法不是继续压迫她。惠济桥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进行过一次比较大的保护,就是更换了石刻望柱和栏板,对桥体和桥面也进行了一些整修,但是转眼20多年又过去了。

    令人高兴的是,至少去年的时候,古桥所在位置的上下河道,都被进行了一些清理和治理,桥洞内的生活垃圾已经清理,尽管河岸上依然是垃圾遍地。虽然生活生产污水仍在源源不断地排放,但是这点污水对古桥基本没什么影响。现在古桥所在的位置基本是河床平整,芳草萋萋,爱好者可以轻松地下到桥洞内观赏了。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wbr>平遥(惠济桥)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wbr>平遥(惠济桥)【惠济桥细部】

    惠济桥始建于清康熙十(公元1671)年春,历时十年,是当时“官民合作”的一项大型“民生工程”,起初是本地人刘泽民、薛进忠、闫贺泰、刘孚帮、安尔帮、刘泽长等人发起倡议,并集资捐款建造,但是这次只修建了五孔,后来由于河水冲击,桥略有毁损,这个时候平遥的前后两任知县接力与民为善,拔钱拔粮,并发动绅士再捐款,重新修桥,始成今天的惠济桥。桥最后建成后,还用余款在桥东北修建了一座庵堂,并请傅山先生题写了碑碣,国朝初始,庵毁碑失,幸有碑文传世。

    惠济桥由本地产的砂石砌造而成,南北向跨越惠济河。现桥全长约80米,桥宽约7米,桥身呈弧形,中间一孔最高,弧矢距河床表面高约6米。桥身两侧各立高约1米的石质望柱40根,望柱间装砌单钩阑石质栏板,都是国朝更换的,这些原装构件大部分已经腐朽不能用,有一截较好的原装勾阑保存在平遥县博物馆(清虚观)中。(下图)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wbr>平遥(惠济桥)【惠济桥原装望柱和栏板】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wbr>平遥(惠济桥)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wbr>平遥(惠济桥)【惠济桥的拱券】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wbr>平遥(惠济桥)

【部分桥基】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wbr>平遥(惠济桥)【拱券上的标识】

    惠济桥的九联孔拱券水窗形制基本相同:除桥基外,在河床表面用方形、矩形等条石砌出桥墩十层,高约2米,厚约2米余。桥墩之上是由数量不等(大约30道)的砂石组合横拱砌券而成,拱券外侧装砌弧形石数量不等(约12 -15块),弧形石上下两端大部分标识有施工记号“上”“下”“北”“左”等字样(上图)。在中间五孔的桥拱顶部正中装有石雕跁厦(传说中“龙生九子”之一),首东尾西而形态各异。拱矢上均不缴背,直接安装桥面石板和两侧的螭子石,螭子石稍微突出桥身些许。整个石拱桥上的大小券石均雕琢精细,装砌整齐,外观悦目。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wbr>平遥(惠济桥)【桥墩】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wbr>平遥(惠济桥)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wbr>平遥(惠济桥)【惠济桥的装饰】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wbr>平遥(惠济桥)【这个三角形“突出部”是干什么用的?】

    另外,我还要提出个问题,在惠济桥桥身北端右侧的第一、二、三座桥墩上的相邻两座桥拱的中间部分,用相同的石条砌出一个等边三角形突出部(上图),而其他桥墩的左右两侧都没有,这个是干什么用的呢?

    有传说云:惠济桥是一座有上下两层桥洞的“奇桥”,我在现场没有看出来。不过资料上确实有记载:现存桥身是在旧桥的桥墩(桥基)上建造的。也就是说,在这座康熙年建造的惠济桥之前,这里原本就有座桥存在,只是被洪水冲毁了。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wbr>平遥(惠济桥)

【桥面】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wbr>平遥(惠济桥)【平遥惠济河】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wbr>平遥(惠济桥)

                                  【惠济桥】
    不管怎么说,整整三百四十年来,惠济桥以其高大稳健的身躯,数次战胜特大洪水而幸存下来了,成为晋国,特别是晋中的一处珍贵的文化遗产。惠济桥以其巨大的体型和精湛的建造技艺,以及三百多年风雨和人祸的锤炼,不仅是晋国,也是全国最重要的古代桥梁建筑。清代文人陆豹雯有一首诗盛赞该桥曰:

《河桥野望》

山明水秀绝纤埃,四顾云天画作堆。

殿阁玲珑空翠接,凫鸥出没软沙开。

行人历历长虹外,短笛萧萧暮雨来。

珍重万行宫柳路,待成阴后好登台。

    如今,诗中描述的美景已经随着人们不断徒生的贪欲而不复存在,随着城市的毫无节制的盲目扩张,惠济桥已经没入甚嚣尘上的脏乱俗市,污水垃圾遍地横流。这些不可移动文物的历史价值和观赏价值,是与自身所处的自然环境息息相关的一体,一旦外部环境被无情改变,即便她还在原地,也和移建到死气沉沉的博物馆里没什么两样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