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官疾病』处方:鹅口疮处方集

 zd山笑 2021-02-28
是由白色念球菌(真菌)感染引起的口腔疾病。以新生儿最为多见,婴幼儿也可发生。轻症:小儿口腔内、舌上黏膜有斑点状白屑,外似乳块,不易擦去。一般不伴有其他症状。重症:舌上、口腔内黏膜满布白屑,同时可伴有烦躁不安、哭闹、拒食、流涎,甚者有低热。
1.白鹅)   鹅1只或数只(以白鹅为佳)。
制法;先用食物(加小鱼类等)进行佯装喂食(实际并不给它吃),以促使鹅的唾液分泌,然后立即将鹅逮住,倒置(头低尾高),掰开鹅口,其鹅涎即从口中流出,用洁净碗装。 
用法;使用时,用一片洁净鹅毛(翅膀毛)或鸡毛,蘸鹅涎涂于患儿口腔内的发病部位。
功效;据报道,用本方治疗鹅口疮,疗效极佳。一般涂1次即愈。
2.银花)   黄连、银花、生甘草各5克。水煎,去渣取汁,待温,随时拭口。 
3. 细辛)   细辛3克。研细末,用温开水调为糊状,置肚脐内(以平肚脐为度),然后外盖纱布,胶布固定,2日后去掉。  一般用1次可愈,若不愈可再用1次。 
4.附子)   吴茱萸10克,附子10克。共研细末,用米醋调成稀糊状,分摊于2块塑料薄膜上,每日晚上敷两脚心(涌泉穴),外盖纱布,胶布固定,次晨去掉,连用2晚。 
据报道,用本方治疗鹅口疮170例,有效率达98%。另据报道,单用吴茱萸粉和米醋调敷两脚心,连用3晚,治疗本病30例,也取得较好效果。
5. 莲肉)   党参3—6克,莲肉10粒,冰糖30克。莲肉用热水泡发后,与党参、冰糖一起,加水适量,置锅内隔水蒸熟, 分2—3次服食,每日1剂,连服3—6剂。
6生石膏)   生石膏50克,豆腐200克。加水共煮2小时以上,然后放白糖适量,煮沸后,饮汤, 
用法;分3次服,每日1剂。
7. 芝麻油) 芝麻油十数滴。冲化于10毫升的淡盐温开水中,每次取2—4滴入口中,每日10余次。
8.金针菜)   黄花菜(金针菜)50克,蜂蜜50克。先用黄花菜煎汤半怀,再加蜂蜜调匀,分3次服 每日1剂,连服4—6剂。
中药偏方;
1.西瓜皮100克,煎水,每日2~3次,连服4~5日。
2.黄花菜50克,煎汤250毫升,加入蜂蜜50克调匀,频服,1天服完,连服4~6天。
3.玫瑰花、白扁豆各10克,生姜2片,每天1剂,水煎,不拘时,代茶饮连服至愈。
二、外 治
(一)西药
   喂奶后,将10%的紫药水滴在小儿的舌下,利用其舌的活动使药水涂到整个口腔黏膜,每日2~3次。
(二)中药
1.明矾10克,研细末,用鸡蛋清调成糊状敷脐、足心(涌泉穴),每日1~2次。
2.向日葵茎髓适量,烧炭研末,用芝麻油调匀,搽患处,每日2~3次,连用3~5日。
3.黄柏15~20克,醋可浸没即可,浸7天后,用醋涂患处,每日数次,连涂4~5天。此药醋最好在婴儿快要出生前家中备好。
4.红糖适量,研细末,每次涂患处少许,每天数次,至愈。
5.柿霜适量,每次涂少许于患处,每天数次,至病愈。
6.鲜桑皮内白汁,取出来搽患处,或掐断嫩桑芽取汁涂患处。
[方一] 
番茄数个。将番茄洗净,用沸水浸泡,剥皮去籽,用洁净纱布绞挤汁液。将番茄汁含口内, 
尽量多含些时间,1日数次。 
本方适用于脾胃积热型口疮。 
[方二] 
西瓜1个,白糖少许。将西瓜肉去籽,切成条,曝晒至半干,加白糖拌匀腌渍,再曝晒至 
于,再加白糖少许即可。 
本方常食可治口疮,以及目赤、热病消渴等症。 
[方三] 
葫芦瓜500克,冰糖若干。将葫芦瓜洗净连皮切块,加水适量煲汤,用冰糖调味,饮汤,瓜 
可吃可不吃。 
本方对脾胃之热所引起的口疮有效。 
[方四]生地15克,生石膏、粳米各30克。将生石膏煎煮1小时去渣取汁,与生地、粳米煮粥, 
日1次。 
本方适用于口舌溃烂、口中热臭。 
[方五] 
淡竹叶6克,灯心1.5克,人乳汁(或牛乳)100毫升。先煎竹叶、灯心,取汁10毫升,点入乳 
汁中和匀。每日数次,不拘多少。 
本方适用于小儿鹅口疮、口舌生疮、小便赤湿、小儿夜啼等症。 
[方六] 
鲜荷叶1块,鲜冬瓜500克,食盐少许。 
将荷叶、冬瓜加水煲汤,食盐调味,饮汤食冬瓜。 
本方除治小儿口疮外,亦适用于暑天口渴心烦,肺热咳嗽,痰黄稠,小便短赤。 
[方七] 
生地、大青叶各6克,生石膏、花粉各9克,粳米30克,白糖适量。将前4味煎汤,去渣后入 
粳米、白糖煮粥,日1剂,连续服食3-4剂。 
本方适用于虚火上炎所致的小儿疮疹性口腔炎。 
[方八] 
红柿不拘多少,糯米50克,蜂蜜少许。将红柿下筛取汁,和糯米煮粥,调和蜂蜜,做餐食。 
本方适用于热病口烦渴,于咳咯血,口疮舌烂。 
[方九] 
灶心土、竹叶等量。将灶心土煎水澄清,清液煎竹叶,取汁,代茶饮。 
本方适用于心脾阴液不足,虚火妄动上炎口舌的口腔溃烂。 
[方十] 
银耳10-12克,冰糖适量。将银耳洗净后放碗内,加冷开水浸,以浸过银耳为度,泡浸1小 
时左右待银耳发胀后拣去杂物,再加冷开水及冰糖适量,放蒸锅内蒸熟,一顿或分顿食用。 
食银耳饮汁,每日1次。 
本方对虚热型口疮尤宜,经常食用对体质虚弱者有滋补作用
口疮的自治疗法 
1.成药自疗法 

(1)维生素C片,每次2片,每日3次。 
(2)六神丸,每次10粒,每日3次。 
(3)杞菊地黄丸,每次9粒,每日3次。用于慢性溃疡反复发作者。 
(4)知柏地黄丸,每次9克,每日3次,用于慢性溃疡反复发作者。 
(5)维生素E,每次20毫克,每日3次。 
2.验方自疗法 
(1)金银花10克、生甘草3克、开水冲泡代茶饮。 
(2)决明子10克、知母10克、开水冲泡代茶饮。 
(3)野蔷薇根30克、生甘草5克、煎汤代茶饮,每日1剂。 
(4)麦冬15克、生地20克、石斛30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3次服,每日1剂,连 
服4剂。 
(5)炮姜9克、木鳖子3个、吴茱萸9克。将上药共研为细末,用水调匀,贴脐上,以纸 
盖之。口疮又名口疳,是指口腔粘膜上生黄白色如豆大的溃点,有虚实之分。 
(6)干姜(炒黑)9克、黄连15克。上2味为细末,将末搽患处,涎出即愈。本方主治 
口舌生疮,不能饮食者,神效。 
3.饮食自疗法 
(1)莲子30克、白萝卜250克,共煮服,每日2次,喝汤食莲。 
(2)莲子芯3克、开水冲泡代茶饮,每日1剂。 
(3)绿豆60克、生地30克、水煮后去生地,食豆饮汤,每日1剂。 
4.外治自疗法 
(1)青黛散、锡类散、珠黄散、冰硼散、四药任取一种敷患处,每日4-5次。 
(2)明矾5克加水至100毫升,含漱1-2分钟。 
(3)坚持用浓茶漱口,能促口腔溃疡面的愈合。<口疮> 
小儿口疮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 

【辨证】心脾积热。 
【治法】清泄心脾积热。 
【方名】清热泄脾散。 
【组成】黄连6克,山栀9克,黄芩6克,石膏12克,生地12克,茯苓10克,灯芯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中医儿科学》。 
中药处方(二) 
【辨证】脾胃积热。 
【治法】清热解毒,通腑泻火。 
【方名】凉膈散。 
【组成】黄芩6克,连翘6克,栀子6克,大黄6克,芒硝(冲服)3克,竹叶10克,薄荷3克, 
白蜜10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口疮>
鹅口疮
处方1:百草霜、青黛、橄榄炭各等量,共研细末,外撒患处。每日3次。主治小儿鹅口疮。
处方2:焦内金9克,冰片3克,共研细末。在小儿睡熟时,将药撒入口内。每日2次。每次用1粒红小豆大小量。主治鹅口疮。
处方3:樱桃去核取原汁3-5毫升,置杯内隔水炖,凉后分1-2次灌服。每日1-2次。连用3-5天。主治鹅口疮。
处方4:细辛5-10克,研末,醋调为糊,外敷于脐,固定。每天换药一次,连用3-5天。小儿口腔溃疡可愈。
处方5:吴茱萸9克,研细末,醋调敷于足心(男左女右)。布包扎,勿脱掉。日换药3次。主治小儿口疮。
处方6:脱脂棉消毒麻油浸后蘸食盐,擦涂患部,每日数次,以不损坏口腔为度。主治小儿鹅口疮。
 1.红糖治鹅口疮 
[配 方] 红糖适量。 
[制用法] 以手指蘸糖,轻轻涂搽口腔患处数次。 
2.黄连银花治鹅口疮 
[配 方] 黄连3克,银花6克。 
[制用法] 水煎3次,取液50毫升,加奶次20-30毫升。 
3.威灵仙汤治鹅口疮 
[配 方] 威灵仙8克。 
[制用法] 水煎服及含嗽,日3-4次。 
注:如果婴儿不能嗽口,,可用布蘸药洗涤口腔。
4.黄连薄荷治鹅口疮 
[配 方] 黄连、薄荷、甘草各1.5克,五倍子4.5克。 
[制用法] 浓煎取汁50毫升,频涂口腔并服之。 
5.板蓝根薄荷治鹅口疮 
[配 方] 板蓝根20克,薄荷5克。 
[制用法] 煎汁,取一半擦洗患处,日5—6次,另一半分2—3 次内服。 
6.板蓝根治鹅口疮 
[配 方] 板蓝根10克。 
[制用法] 上药水煎成液。 
[功 效] 反复涂擦患处,1日5—6次,并可内服。1~5天即可愈。

(三)药物调养法

在补充维生素B、C的基础上,可同时选用下列药方予以调治。

(1)黄连1.5克,黄芩3克,山栀5克,生石膏5克,生地5克,茯苓5克,银花5克,生大黄3克,灯芯5克,水煎2次,少量多次内服。

(2)生地3克,白蒺藜2克,钩藤2克,木通4克,竹叶3克,蝉蜕1克,水煎内服。不大便者加生大黄(后下)2克。

(3)黄柏15~20克,醋少许。将黄柏浸入醋中,1周后取醋液涂患处。每日数次,连用4~5日。

(4)板蓝根10克,水煎后反复涂擦口腔,每日~6次,对心胃积热型较好。

(5)银花、菊花各15克,甘草防风各6克,水煎后漱口,婴儿可用干净的纱布蘸药汁涂擦。

(6)乌梅9克,煅炭呈黑褐色;加枯矾末9克,儿茶9克,硼砂1.5克,冰片1.5克,制成药粉,散疮上。

(7)五倍子12克,冰片3克,研末吹口中,每日2次。

(8)野蔷薇花露,涂拭患处,每日数次。

(9)生香附、生半夏等量,研末,加鸡蛋清做成饼,贴敷足心。

(10)喂奶后,以10%紫药水滴婴儿舌下,利用舌头的活动使药水涂到整个口腔粘膜,每日~3次。因药水较苦,宜食后1小时左右涂抹较好,以免影响小儿食欲或引起呕吐

  1。心脾积热
  证候表现 口腔舌面满布白屑,周围焮红较重,面赤唇红,烦躁不宁,吮乳啼哭,或伴发热,口干或渴,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厚腻(拭去舌上白屑后),指纹紫滞,脉滑数。
  辨证要点 本证热毒炽盛,热势较高,面赤唇红,口腔白屑堆积,周围掀红较重为其特征。偏于心热者,烦躁多啼,小便短赤.偏于脾热者,口臭涎多,大便秘结。
  治法主方 清泄心脾积热.清热泻脾散加减。
  方药运用 常用药:黄芩、黄连、生地、生石膏、栀子、灯心草、茯苓。便秘加大黄(后下)、玄明粉(兑入);夹湿热加藿香、佩兰;发热加薄荷、蝉蜕。
  本证轻症,热毒不重,可用验方银连汤(银花、灯心草各5g,黄芩3g,川连、薄荷各1g,枳壳2g)治疗。热盛,口臭涎多.大便干结者,可选用凉膈散清胃散加减治疗。对于心热偏重,湿热上蒸者可用加味导赤散加黄连、滑石治疗。对因湿热郁阻所致鹅口疮发热,用三仁汤加青蒿、黄芩治疗.现代实验研究还证实黄连等中药单味药具有抗霉菌作用,可在辨证的前提下选择配用。本证均需同时加用外治疗法,先用黄连、甘草(各等量)煎汤拭口,再用冰硼散涂搽患处
  2。虚火上浮
  证候表现 口腔白屑散在,周围锨红不重、形体怯弱,面白颧红,口干不渴,或低热盗汗,或大便溏薄,舌质嫩红少苔,指纹淡,脉细数无力。
  辨证要点 病程较长,体质弱,口腔白屑稀散,周围红晕不重,伴有阴虚内热、虚火上浮之象。
  治法主方 滋阴降火。知柏地黄汤加减.
  方药运用 常用药:生地、熟地、山茱萸、山药、茯苓、丹皮、泽泻、知母、黄柏、桔梗、怀牛膝。肾阴亏虚,水不制火,虚火上浮加肉桂末(冲服)纳气、引火归原;久病偏阴虚加沙参、麦冬、玉竹、天花粉。、
  虚火上浮型鹅口疮也可用甘草干姜汤加黄连、肉桂治疗;虚火鹅口疮偏脾阳虚者用理中汤参苓白术散加减,温补脾肾之阳,摄其浮游之火;若脾虚水湿不运,浊气上熏,宜健脾益气,和胃化湿,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本证亦可外涂冰硼散,还可用吴茱萸末、醋调敷两足心,引火归原,每日换药l一2次。
  [其它疗法)

  一、中药成药
  1.导赤丹 用于湿热上熏证。
  2.五福化毒丹 用于热毒壅盛证。
  3.知柏地黄丸 用于虚火上浮证.
  二、单方验方
  1.板蓝根7。5g,薄荷2g,生栀子3g,黄柏4.5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于心脾积热证。 
  2.生大黄6g,黄连1g屯开水浸泡取汁,口服,每日1剂。用于心脾积热证。
  三、药物外治
  选用以下方药,可先用药液含漱或擦洗,再用散剂涂患处。
  1。黄连、黄芩、黄柏各9g,研细粉。加开水300ml浸泡2小时,加入红糖lOOg。每次用lOml含漱,每日3—5次。
  2。板蓝根lOg,煎汁。反复涂擦患处,每日5—6次.
  3.银花、川黄连、生甘草各3—5g,煎汤。每日拭口3—5次.
  4.冰硼散、青黛混匀,涂患处,每日3次。用于实火证.
  5.青连散 青黛15g,黄连9g,朱砂4。5g,共研细末。清洁口腔后涂于患处,每日3—4次。用于心脾积热证。
  6.口疮散 梅片18g,枯矾9g,青黛15g,玄明粉30g,共研细末.清洗患处后以药粉少许撒布于患处,每日3次。用于湿热证。
  7.地龙白糖浸液 活地龙10-15条,用清水洗后置于杯中,不要弄断,撒上白糖50g,用镊子轻轻搅拌,使其与白糖溶化在一起呈黄色粘液。将此液涂于创面上,3-5分钟后用盐水棉球擦掉,每日3—4次。用于各种证型。
  8.桂附散 肉桂、附子各等量,共研细末,另加面粉适量,以高梁酒调成饼状,外敷足心,每曰更换1-2次。用于虚火证。 
  9.吴萸膏 吴茱萸lOg,研为细末。以陈醋适量调成糊状,敷于两足涌泉穴,每日换药1次。引热下行,用于虚火证。 
  四、食疗方药
  l。苦瓜汁方 苦瓜汁50ml,冰糖适量。将苦瓜洗净去籽,捣绒,用干净纱布包裹采汁,入冰糖适量即成。不拘时服。用于实火证。 
  2.蒲公英绿豆粥 蒲公英lOg,绿豆30g,冰糖适量。先将蒲公英水煎取汁,绿豆煮为糜粥,调入药汁、冰糖即成。每日3次,剂量随婴幼儿食量而定.用于实火证。
  3。生地肉桂乳 生地6g,肉桂工g,乳汁lOOml。前两味水煎3次,取汁50ral,加入乳汁中和匀。每次30--~50mI,每日3次。用于虚火证 
  4.旱莲草粥 旱莲草:lOg,粳米15g。上两味共煮粥,每日l料,不拘时服.用于虚火证。 

  七、西医疗法
  1。积极治疗原发病,长期应用抗生素或肾上腺皮质激素者,应尽可能暂停。注意营养,适量补充维生素B。和℃。全身襄飒者,应积极给予支持疗法,如输血,血浆等。
   2。局部用2%一4%碳酸氢钠液清洗,一涂擦新配制的制霉菌素混悬液*(制霉菌素50万U加入10ml冷开水、清鱼肝油或液体石蜡中),每日:4--6次。或用1%-2%甲紫溶液涂患处,每日3次. 
  近年报道用酮康唑0.2g研成粉,加蜂蜜5ml调匀,涂口腔,每日4次.,治疗鹅口疮。
   也有用克霉唑甘油局部涂敷者. 
  程海山---野蔷薇(鲜品100g或干品20g)煎水频服,治疗ll例均获痊愈。金绍文--黄连、黄芩、丹皮、赤芍、银花、连翘、蔷薇花办、麦芽、生甘草组方煎服,外以蔷薇花办煎水拭口,再以锡类散擦患处治疗鹅口疮.赵晓志---口服654—2片剂,每日1。25—2.5mg/kg bw,分2—3次服。治疗27例,与口服克霉唑对照,在退热、促进病损消退、粘膜恢复正常、减轻中毒症状及涂片培养阴性方面均优于克霉唑组,且无明显副作用。
  赵孟华--玄锡糊剂(玄明粉10g,锡类散5支,Vit B。50mg,研细末,混合,用生蜂蜜50g调匀)涂抹患处,每天2—3次,3天为1个疗程。治疗30例,全部有效,优于涂抹甲紫对照组,差异显著。
  徐明--0.5寸毫针点刺承浆穴,劳宫穴(双),每口1次,配合内服中药,治疗鹅口疮60例,多在3天治愈。韩国红--针刺神门、涌泉治疗鹅口疮,涌泉点刺后用12g吴茱萸研末醋调糊状外敷,治疗32例均取效。林长喜---巴豆仁lg,西瓜子0.5g,共研碎出油,加少许香油调匀,揉成团状贴敷印堂穴。每日1次,每次15秒钟,连用2次白屑即可消退.报道治疗190例,总有效率为97.9%。

硼砂粉治鹅口疮

[方剂硼砂、玄明粉各15,朱砂1.8,冰片1.6

[制用法将上药共研成细末,每次在哺乳半小时后,疮面大者涂涂药0.5-1,小者0.3。每日3-4次。
[验证治疗鹅口疮患儿25例,在用药2-5次后,均获治愈。
 

小儿鹅口疮验方

1.取黄芩、黄连、山栀、生石膏各10克,将上药共日1次,5天为1个疗程。本方具有清热解毒泻火功效。一般1~2疗程即可痊愈。

  2.取活地龙(蚯蚓)1O~15条,白糖50克。用白糖捣拌至地龙融化呈黄色黏液(先将蚯蚂129S干净去肚内泥土,剪小段状),装瓶备用。漱口后,用棉签蘸取药液适量涂布疮面,3~5分钟后用盐水棉球拭去。每日3~4次。本方具有清热平肝、解毒作用。一般3~5天后症状全部消失。

小儿鹅口疮

【冰硼蜜剂】(北京儿童医院方) 

        【主治】小二鹅口疮。

        【配方】冰片1.8;克硼砂1.8克;朱砂1.5克;玄明粉1.5克。

        【制法】上药共为细面,徐徐兑入蜂蜜适量,调成湖状。

        【功效】清热解毒效炎。

        【用法】先洗净口腔,然后用棉棒蘸药涂之。每日3~4次,甚者5~6次。

川黄粉治小儿鹅口疮

[方剂川黄连、黄芩、川黄柏各30 ,地偷、青黛、孩儿茶各25,五倍子、冰片各15,枯矾10研为极细末,装瓶内备用。用时,取药末少许含于口中,每日3次。

[验证治疗小儿鹅口疮65例,均获痊愈。

制霉菌素片对付鹅口疮

一个医生告诉张女士,把制霉菌素片压碎碾成粉末,用 
药用棉棒沾药粉涂抹患处,一个患处只能用一个棉棒,棉棒不能反复使用,否则就会交叉感染,孩子的病情也会久治不愈。 
  张女士按此方法给孩子涂抹了几次,果然十分有效,两天后病情就有所好转。母乳喂养的孩子,也要在妈妈的乳头上涂抹制霉菌素片药粉。如果是奶粉喂养的孩子,要把奶嘴和奶瓶用开水煮,彻底消毒。

婴幼儿鹅口疮---朱仁康

 
蓖麻散

配方:蓖麻子、吴茱萸各30g、大黄、制南星各6g 

制法:共研细粉,过筛后待用。

主治:婴幼儿鹅口疮

用法:将药散少许用鸡蛋清高成糊状,每晚临睡前贴于涌泉穴外,再用胶布固定,每二天早晨拿掉。上药1料分5次贴完,每5次为一疗程。

小儿鹅口散

配方:冰片20g、麝香0.1g、硼砂50g 石膏30g

制法:共研细末,过120目筛,装瓶备用。

主治:小儿口腔念珠菌病。

用法:选用生理盐水棉球擦洗患处,再外用本散与制霉菌素粉(50万单位1片,10片研粉),交替使用,每日2-4次,可咽下,无毒副作用。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与继承》 

老中医坐堂绝招---鹅口疮

生石膏(先煎)30克,黄连3克,山栀子10克,生地10克,黄芩10克,赤茯苓10克,灯心草5克。

    *尿短黄,加车前子(包)6克,木通6克;
    *心火重者,加莲子心4克,竹叶10克;
    上药加水煎煮2次,药液混合均匀,分2次服用,每日1剂。
    用于鹅口疮。

    处方二
    生地10克,熟地10克,山药10克,山萸肉10克,茯苓10克,丹皮10克,泽泻10克,薄荷(后下)2克。
    *大便溏,加白术10克,白扁豆20克;
    *便干,加瓜蒌仁9克;
    *偏血虚,加当归10克,制首乌10克,白芍10克。
    上药先用水浸泡半小时,加水煎煮2次,药液混合均匀,分2次服用,每日1剂。
    用于鹅口疮日久不愈者。

    有哪些单验方?
    1.吴茱萸10克,研为细末,用米醋调敷双足涌泉穴,每日换药1次。
    2.米粽箬100克,甘草10克,冰片2克,共为细末,吹或涂于患处。
    3.马鞭草30克,加水浓煎,去渣取液,分3次服,3天为1个疗程。
    4.青黛、五倍子、柿霜末各6克,冰片2克,共研细末,装瓶备用。以棉签蘸香油少许,再蘸药末涂口腔患部,每日2-3次。

鹅口疮方---关幼波

【方名】鹅口散
【处方】生蒲黄、西黄、煅石膏、冰片。
【用法】上药研末成粉剂,每瓶内装3g。使用时最好先用生理盐水清洗患处,然后用消毒棉棒沾药涂敷患处,日3-4次。为使药物接触患处时间更长些,在涂药1小时内暂不喂奶。
【适症】新生儿鹅口疮,症见口中粘膜发炎、生腐屑、疼痛、不能吮乳而影响健康生长等。

小儿鹅口疮妙方(方3首)

1清热泻脾散

【来源】清·吴谦《医宗金鉴》

【歌诀】清热泻脾用黄连,栀子石膏生地黄,

黄芩茯苓灯芯草,清热泻火热毒消。

【组成】栀子9克,生石膏15克,黄连3克,生地9克,黄芩9克,茯苓9克,灯芯3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每次3~6克,水煎服。也可用饮片作汤剂水煎服,各药用量按常规剂量酌定。

【功效】清热泻火,凉血解毒。

【方解】方用栀子、石膏、黄连、黄芩清热泻火;佐以茯苓健脾渗湿;灯芯清心安神;生地凉血清热。合而用之,共奏清热泻火解毒之功。

【主治】小儿鹅口,症见满口生白屑、舌红苔白腻、脉细数者。可用于小儿鹅口疮、口腔疱疹、口腔溃疡等病症。

【加减】若见胃纳不香,加薏苡仁、麦芽、莱菔子;大便秘结,加大黄。

【附记】本方虽为小儿而设,但也可治心脾蕴热的病症。

2青梅散

【来源】张奇文《幼科条辨》(蒯仰山家传方)

【歌诀】青梅散中生石膏,青黛黄连人中白,

乳没硼砂上冰片,清热活血敛疮肌。

【组成】生石膏,硼砂各25克,人中白、青黛、黄连、没药、乳香各1克,冰片03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每取少许搽口中,日数次。

【功效】清热泻火,活血敛疮。

【方解】方用生石膏、青黛、黄连清热泻火;没药、乳香活血散瘀;人中白、冰片、硼砂解毒敛疮生肌。合而用之,共奏清热泻火,活血敛疮之功。

【主治】小儿鹅口疮以及口腔溃疡等病症。

3甘露饮

【来源】张奇文《幼科条辨》(李乐园方)

【歌诀】甘露饮中天麦冬,芩翘生地茵陈斛,

枳实山栀淡竹叶,灯心甘草莲子芯。

【组成】生地15克,天麦冬、茵陈、石斛各9克,酒黄芩、连翘各6克,枳实、炒山栀、竹叶各5克,莲子心、甘草各3克,灯心1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3次。

【功效】清热解毒,养阴生津。

【方解】方用生地、天麦冬、石斛养阴生津,凉血解毒;配以酒芩、连翘、山栀、竹叶、灯心清心脾之火;茵陈清湿热;枳实畅气机;莲子心清心安神;甘草解毒,并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养阴生津之功。

【主治】口腔舌上白屑散布,兼见形神怯弱、五心烦热、口干不渴、舌质红。

【加减】一般可加桂心少许,以引火归原。

口腔粘膜白色念珠球菌

西医治疗主要采用制霉菌素口服或口腔粘膜涂布,内服克霉唑、小苏打或盐酸洗必泰液含漱,转移因子注射等方法。

1.黄柏肉桂散

[主治]功能清热解毒,温中散寒。主治念珠菌性口腔炎。

[处方]黄柏15克、青黛9克、肉桂3克、龙脑香0.5克,共研细末。内服、外搽或灌肠。

[加减]根据寒热证象调整黄柏、肉桂比例,寒重则重用肉桂,热重则重用黄柏;证见心脾积热者,加重黄柏至30克;证

见脾虚温盛者,加苍术、白术、砂仁、茯苓、苡仁、扁豆;证见脾肾阳虚者,加附片、人参、干姜、吴茱萸。

[疗效]治疗13例,平均4.7天后白色绒膜退尽,泄泻止。

[来源]江西省永修县人民医院中医科赵纪生。

[备注]方取肉桂温中散寒,黄柏清热解毒,寒热兼顾,内外同治,对本病有良好疗效。本方名由编者所拟。

2.蔷薇芩连汤

[主治]功能清热解毒,健脾消导。主治雪口。

[组成]川连1.5克、黄芩6克、蔷薇瓣9克、丹皮9克、赤芍9克、银花9克、连翘9克、麦芽9克、生甘草9克,水煎服。

[加减]大便干结者加生军3-6克;使溏次数多者加木香1.5克、山楂炭9克;兼有外感者加薄荷1.5克、连须葱白头3个。

[疗效]本方经临床运用疗效显著。重复使用亦得到肯定疗效。

[来源]江苏省苏州市中医医院金绍文。

[备注]本方为金氏之验方。若配以蔷薇瓣煎汤拭口,则疗效更好。本方名由编者所拟

3.白糖地龙液

[主治]功能清热平肝,止喘通络。主治小儿鹅口疮,痄腮等。

[组成]活地龙(蚯蚓)10-15条、白糖50克,捣拌至地龙融化呈黄色粘液,装瓶备用。漱口后,棉签蘸取药液涂布鹅口疮疮

面,3-5分钟后用盐水棉球拭去。每日3-4次。

[疗效]治疗20例,3-5天后症状全部消失。

[来源]武警部队安徽省总队医院何国兴。

[备注]地龙,又名蚯蚓,味咸性寒,入肝、脾、肺三经。自古用于清热平肝,止喘通络。近代研究表明其含蚯蚓解热碱

和蚯蚓毒素对慢性气管炎、流行性腮腺炎、丹毒等有良好疗效。小儿鹅口疮是白色念珠菌病的一种,病儿常伴发热烦躁,地

龙能清热通络,故有疗效。此外,地龙是否还有抑制白色念珠菌生长的作用,有待研究探讨。本方名由编者所拟

4.橄榄百草霜

[主治]功能清热解毒,止血收敛。主治婴幼儿鹅口疮。

[组成]百草霜、青黛、橄榄炭各等分,研细末。撒患处,每日3-4次。

[疗效]一般用药后3天,患者啼哭难哺、低热烦燥等症状则除,5天内口腔粘膜症状全部消失。本方经临床多年运用,均

有效。[来源]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卢其成。

老中医坐堂绝招---口腔粘膜白斑

粘膜白斑是一种发生于口腔粘膜的角化过度的白色斑片,为癌前期病变。以口腔粘膜发生大小、形状不同的表浅白斑,粗糙、增厚、变硬为特征。本病由局部的长期不良刺激引起,如口腔的烟、酒、病牙或残牙根刺激等。此外,还可能与内分泌紊乱、雌激素水平降低、维生素及营养缺乏等有关。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以男性多见。

    有哪些症状?
    本病以乳白色角化斑块,明显高出粘膜面,界限清楚,表现粗糙,可见皲裂或溃疡,无痛或伴有疼痛为特点。其临床表现主要有以下4型:
    1.斑块状:口腔粘膜上出现白或灰白色的均质型较硬的斑块,轻度隆起或高低不平。
    2.皱褶状:口底舌腹比较多见。损害呈白色纸状,粗糙感明显,柔软,无硬结,无压痛,初起无明显症状。
    3.疣状:多见于牙龈,呈白色的粟粒状、米粒状或较大的多个乳头状突起。触诊无硬结,容易发生皲裂与溃疡。
    4.颗粒状:口角区颊粘膜多见,呈白色粟粒状或针头状颗粒,散在分布于较周围正常粘膜稍见低凹的“红色粘膜上”。整块损害常呈三角形,质地柔软而稍有疼痛,也可发生糜烂。

    如何治疗?
    生地30克,玄参1O克,麦冬10克,知母10克,黄柏10克,白花蛇舌草30克,山豆根10克,天花粉10克,生石膏30克,生薏苡仁30克,生甘草6克。
    *夜眠不宁,加夜交藤30克,酸枣仁10克;
    *肥厚变硬,加夏枯草30克,莪术10克,牡蛎(先煎)30克;
    *顽固不愈,加穿山甲片15克,土鳖虫10克;
    *局部皲裂,加鸡血藤15克,女贞子10克;
    *纳呆,苔腻,加苍术12克,姜半夏10克,陈皮10克;
    *小便黄赤,加土茯苓30克,车前草30克;
    *大便干结,加枳实10克,生大黄(后下)6克。
    上药加水煎煮2次,药液混合均匀,分2次服用,每日1剂。

    有哪些单验方?
    1.石楠叶、仙灵脾、蛇床子各15克,同研细末,口服,每次1克,每日3次。
    2.苦参、黄柏、蛇床子、白鲜皮、蝉蜕、露蜂房、花椒、荆芥各10克,煎洗。

    特别提示
    1.去除局部刺激因素,注意口腔清洁卫生,少食过热饮料及刺激性食物,禁烟酒。
    2.局部避免用腐蚀性药物。
    3.定期复查,防止癌变。
    4.避免不良精神刺激,保持心情舒畅。

老中医坐堂绝招---鹅口疮

鹅口疮又称口腔白色念珠菌病,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的口腔粘膜炎症,常累及口腔的唇、舌、齿龈及颊粘膜。多见于新生儿、营养不良儿、慢性腹泻的婴幼儿。新生儿可由产妇阴道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婴幼儿多由于食具消毒不严,乳母奶头污染,或喂养者手指不洁等途径传播感染而得病。此外,口腔卫生不良,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营养不良和其他慢性疾病等,都是引发本病的重要原因。

    有哪些症状?
    临床主要特征是见有覆盖在口腔粘膜上的白色点状或小片状膜样物,颇似奶块,但不如奶块易拭去,重拭之可有溢血。以颊粘膜多见,舌面、牙龈、上腭等部均可受累。轻者无全身疗状,重者可出现烦躁不安、拒食、体重不增。

    如何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及涂片或培养检查见菌丝、孢子可诊断为本病。

    如何治疗?
    生石膏(先煎)30克,黄连3克,山栀10克,生地10克,黄芩10克,赤茯苓10克,灯心草5克。
    *尿短黄,加车前子6克,木通6克。
    *心火重者,加莲子心4克。
    上药加水煎煮2次,药液混合均匀,分2次服用,每日1剂。

    有哪些单验方?
    1.灯心草15克,茯苓15克,山药15克,每日1剂,水煎,代茶频饮。
    2.巴豆仁1克,西瓜子仁0.5克,共研细碎出油,加少许香油调匀,揉成团状贴于印堂穴,20分钟取下,每日敷1次,连用2次,重症口疮可连用3次。
    3.蓖麻仁30克,吴茱萸30克,大黄60克,制南星60克,共研成细末,用蛋清捌成糊状,每晚临睡前贴于两涌泉穴,用胶布固定,每天早上取去,上药1料共分5次贴完,5次为1个疗程。
    4.栀子3克,黄芩1.5克,黄连1.5克,生地6克,赤茯苓6克,石膏6克,灯心草0.6克,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老中医奶奶的故事

海南博友小花留言说:“求求奶奶了,我的儿子出生有七个月了,现在突然口腔里的舌头上,长满了白色的一层,现在只哭闹,不愿意吃奶,这是什么病啊?如何治疗?我很害怕。”

    奶奶说,这是小儿鹅口疮。提起小儿鹅口疮,就不能不说一说,这个病给小儿带来的痛苦。此病一般发生在半岁左右的小儿中,发病时,经常哭闹,但却不愿意吃奶,舌头面上长满了一层白屑,嘴唇边布满了白色糜点,发展速度较快。

    治疗小儿鹅口疮一般用儿茶粉末,用消毒棉签蘸适量儿茶粉,涂抺患处,每日涂2到3次,呑下也无碍。此方治疗效果好,记录治疗397例,全部治愈。一般涂一到二天就会痊愈。儿茶粉各药房有售。

    还有一个简便方,用起来更安全好使。就是到当地药店购买制南星、制半夏、生地、黄连、地龙各5克,共打成细粉,每晚睡前取此药粉适量,用鸡蛋清或是蜡调成糊状,外敷小儿双脚心的涌泉穴,外用油纸覆盖,纱布缠好。敷两到三个晚上,定能好。

念珠菌病

1.清热解毒汤

[主治]功能清热凉血利湿。主治皮肤念珠菌病。

[组成]生地10克、黄芩10克、生山栀10克、连翅10克、竹叶10克、一枝黄花15克、银花6克、车前子10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

[疗效]临床应用多年,有较好疗效。

[来源]上海中医学院顾伯华。

[备注]顾氏之方,方中诸药均属清热、凉血、利湿之药。本方名和剂量由编者所拟

2.复方苦参方

[主治]功能清热燥湿,杀虫止痒。主治念珠菌性阴道炎。

[组成](1)羊蹄30克、蒲公英15克、生黄精15克、生黄柏9克、苦参12克、赤芍9克、花椒6克、皂矾3克,上药加水2000毫升,煮沸后再煎15-20分钟,留汁去渣、乘热薰洗lO-15分钟。待药温热时,引药入阴道口,将分泌物洗去。每日1剂,外洗1-2次。(2)黄柏9克、青黛3克、蛤粉6克、白芷6克、雄黄6克、枯矾5克、冰片适量,上药共研细末,贮瓶备用。用(1)方外洗后再用(2)方外吹。

[疗效]治疗102例念珠菌性阴道炎,痊愈67例(65.7%),显效18例(17.7%),好转8例(7.8%),无效9例(8.8%)。总有效率91.2%。

[来源]江苏省南京市中医院熊庆和。

[备注]实验证明方中羊蹄、苦参、雄黄、白芷等水浸剂与醇溶液均对多种致病性真菌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佐以具有止痒、收敛、清热功效之青黛、皂矾、花椒等药,使其疗效更为显著

3.五冰方

[主治]功能燥湿,收敛。主治念珠菌口炎。

[组成]五倍子20克、冰片3克,共研细末,贮瓶备用。每日2次,将上药吹于患处。

[疗效]治疗20例,一般2天即愈。

[来源]河北省南和县薛维根。

[备注]五倍子所含鞣酸对蛋白质有沉淀作用,当皮肤、粘膜之溃疡接触鞣酸后,可使组织蛋白凝固,形成被膜,而产生收敛作用,并对体内外细菌和某些真菌具有明显抑菌、杀菌作用

4.藿葫矮方

[主治]功能清热利湿,消滞杀虫,主治念珠菌性阴道炎。

[组成]藿香60克、葫芦茶20克、矮地茶20克,上药切碎混合,水煎3次,将全部药液浓缩至浸膏状,置于60-70摄氏度烤箱内烘干,研细,过100-200目细筛,然后将深褐色细粉干燥贮存备用。治疗方法:(1)胶囊剂型法。每囊装药0.5克,每次1粒,分中午、睡前两次置入阴道,保持卧位2小时,15天为1疗程。(2)有尾棉球蘸药置入法。药量每日0.5克,用水调成糊状,睡前将药棉球置入阴道,次日清晨起床前取出,未婚妇女可用注射器经胶管将药物注入阴道(0.5克药溶于2毫升蒸馏水中)。每日1次,15天为1疗程。

[疗效]治疗30例,痊愈23例,好转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6.6%。

[来源]广州第一军医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皮肤科。

[备注]藿香有抗真菌作用,实验证明,8-15%藿香煎剂对许兰氏毛癣菌等多种致病性真菌有抑制作用,而其3%乙醚浸出液与1%醇浸出液抑菌作用较煎剂更佳;葫芦茶具有清热、利湿、消滞、杀虫作用,与藿香相配更具功效

5.化雪丹方

[主治]功能燥湿止痒。主治念珠菌性口炎。

[组成]桃油30克、五倍子30克、枯矾3克、冰片10克,上药共研细末备用。

[疗效]治疗23例,其中2天内治愈15例,3天内治愈7例,5天内治愈1例。

[来源]四川省汉源县中坝合作医疗站。

[备注]本方具有抑菌、收敛、止痒作用,对念珠菌性口炎具有良好效果。可先用2%碳酸氢钠溶液洗涤患者口腔,再撒适量本方于患处,一般3次可愈

6.银芩栀方

[主治]功能清热凉血。主治新生儿念珠菌口炎。

[组成]川连1.5克、条芩3克、山栀5克、生石膏5克、生地5克、茯苓5克、银花5克、生军3克、灯芯5克,水煎服。

[加减]心烦、夜卧不安加蝉蜕3克、双钩5克;大便稀、次数多,去生军,加炒麦芽。

[疗效]治疗21例,均于1周内痊愈。

[来源]湖南中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钟秀华。

[备注]本方主要为清热、凉血之药,新生儿念珠菌性口炎,除内服本方外,并可应用银花5克、川连5克、生甘草5克煎汤拭口或吹冰硼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