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入选澄城乡土教材的《澄城大市场的记忆》

 箫谷尘埃 2021-02-28

1986年,我还在农庄小学读三年级。十月的一天早上,天特别冷,尽管穿着薄棉袄,但双脚还是忍不住要跺一跺。好不容易熬到课间十分钟,就拼命和同学们“顶拐子”(澄城方言,意指弯曲着腿相互撞击),以便能活动筋骨、产生热量。但像我这样的自卑者,就一个人静静走到教室角落,用脚不时踢着墙壁,我习惯称之为“自卑者特有的取暖方式”。虽然我如此自卑者,但还有一位比我更甚。

他静静地坐在和我不远的座位上,交叉的两手藏在棉袄的袖筒,两眼不时往外躺着泪水,双颊顿时皴成了槐树皮,而他,还是男生。

上课铃响过后,老师刚走进教室站定,同学们未等起立喊“老师好”,他便老大一声“哇”。顿时,整个校园静的只有他的哭声,而且这哭声似乎传出校门,农庄满山沟都是。

老师见状,象征性地批评说:“能有多冻啊?别哭了,再撑一会!”这一嚷,他哭的更厉害了,似乎老师没有个“解冻办法”,他就要一哭到底。老师见此无用,便挑了句明话:“别哭了好吧?!最近县上正过九月十三会,正好今年还修了大市场,一会下课后给同学们放一天假,大家就可以去县上跟会去了。不过,——每个人回来都要写一篇参观大市场的作文。”刚哭的家伙就跟吃了“定心丸”似的,立马止哭。可是,我跟许多同学一样,高兴的同时,却装了一份写作文的沉甸。

大市场当时什么概念,我们并不知晓,但每年九月十三会的习俗却家喻户晓。九月十三会,也叫物资交流大会,那时上冬早,农村人基本都把地里的作物拾掇干净了。等过九月十三会的时候,都拿到城里来卖,或用自行车“捎”,或用骡子车“带”,条件好的,会用手扶或四轮拖拉机“装”。当然,车上更容易挤满同村临村的“关系户”,说说笑笑、吵吵闹闹坐一车上城,车极少见空。进城后分手前,车主坐客彼此相互约定出城时间地点,然后各自忙事。

九月十三会,不仅促使了当地群众做农副产品买卖,还吸引了许许多多外地人来澄城做各种各样的挣钱生意。有摆鞋帽摊的,有买衣服的,有买日杂百货的,有杂耍镶牙的,尤其那些电影院里的影讯,临搭帐篷里的各种表演讯、美食讯,更能留住我们这些“乡下娃”的脚步,发馋的眼光遍布其中。平时看不到的可以一饱眼福,平时吃不上的可以一过嘴瘾,大市场就在我们还完全处在“乡下娃”的状态中,应运而生,脱颖而出。

大市场东西南北入口,分别建造着四个古色古香的门楼,最西边的是正门,上面赫然写着“澄城大市场”,1990年北京举办亚运会,就在西门那儿举行过火炬传递仪式,其盛况周边县市无可比拟。大市场中央建有类似北京天坛的主建筑,倘若等到秋高气爽,万里无云,拍张照片难辨雌雄。由此连接西北、东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的二层营业商铺,可谓“精妙设计”,充分将商业、游乐、生活紧紧相连,使大市场不仅是一个集贸市场,也是一个休闲娱乐的生活市场,为其竖起大拇指的,不仅仅有我们当地人,更有无数外地人。可笑的是,在跟完当天九月十三会回到学校后,一对兄妹俩竟在作文时,把“农贸市场(大市场)”误听误写成了“狼猫市场”,从而成为大市场建好后我们的“谈资”。

就在那时,大市场走进了我和澄城许多人的生活。如今,27年过去了,我才查证到,大市场占地面积为65亩,基本称得上当时西北地区县级最大的集贸市场,是澄城一张对外交流的“名片”,方圆百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其繁华程度可想而知。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伴随了我们即将30年,完全可以长成一个大青年的大市场就要拆除改造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栋栋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大市场在退出历史舞台的刹那,记忆就像被敲碎的墙,透过千疮百孔的光阴,我看到了自己和许多人真实的过去,也看到了懵懵懂懂的未来,但这个未来非常陌生。陌生的背后藏着一笔账,那就是我们在得到现代生活的同时,失去了什么?

由此,我想起27年前那天早上被冻男同学的哭声,想起我因老师布置的大市场作文时产生的犹犹豫豫,以及我这位自卑者的自卑。 

(此文入选澄城乡土教材)

怀念老爷公家的冬至羊肉饺子|张涛

老李的养生庄稼|张涛

澡堂里的经济学|张

文学的路,犹如当年在雪夜回乡|张涛

人生起红楼,遇见延续遇见|张涛

不是所有的地方都叫罕井尧东|张涛

与拆迁户交流:小家与大家,日子都是一样过的!|张涛

从书海起航,于彼岸落脚|张涛

冬日罕井尧东|张涛

12月,绝望的最后,即是希望的复始|张涛

无知致死金丝熊|张涛

从孩子上台参赛看中国教育的未来|张涛

渭水晨光|张涛

不甘平庸正改变着我们生命本来的味道|张涛

致中年:委琐一顶帽,邋遢一双鞋|张涛

如水流淌的日子|张涛

小民吃了个肉夹馍|张涛

假行僧也是这个世界不可多得的温暖与良善|张涛

山里的萝卜:掀起石头,仰望蓝天|张涛

十月一,又送寒|张涛

24、250和39|张涛

今日霜降,一室芬芳|张涛

写在NBA前夕:圆明园烧掉了什么|张涛

生活边走边唱,边爱边狂|张涛

点燃中年人的烟支|张涛

莫雷是生意精,却是政治虫|张涛

快要被遗忘的混子阿Q|张涛

有一种重阳,叫我家百合今日开|张涛

秦岭山中板房子街小憩|张涛

穷哥们|张涛

我们的青春在相遇时绽放|张涛

为母亲庆生|张涛

时光让我苟活在故乡的彼岸|张涛

篮球世界杯杂碎汤|张涛

水尽:舌尖上的童年|张涛

中秋我值班|张涛

写在教师节上:今天种下的因,便是明天的果|张涛

葡萄熟了|张涛

亲吻篮球世界杯:10号的光阴|张涛

我开始变得矫情|张涛

留夏,留夏,外婆一把泪花|张涛

关山牧场的夜|张涛

眼前虽有苟且,但远方也未必有诗和远方和田野|张涛

安享雨后|张涛

所有人类的美好会星空一样永恒|张涛

此心安处仅非吾,莫问故乡在何方|张涛

除了人,我别无身份;除了美,我一无所知|张涛

寻荷,不为刻意|张涛

阳光玫瑰,途光如名|张涛

差点被错过了的布王的向日葵地|张涛

祈福长宁:欢喜来的有因,悲伤来的无果|张涛

“绝望中”的“一线生机”|张涛

安然在自己的世界里瞭望|张涛

让我们荡起双桨|张涛

永远的五月|张涛

母亲节的特别礼物:火箭成就了勇士之勇,却解不了合同之毒|张涛

洋槐花香,一季念想|张涛

生如夏花|张涛

五月,生命中的那些嫩芽|张涛

“今天是我最后一次回家!”|张涛

母亲,您在哪里?|张涛

资深拆迁杨氏|张涛

写在世界读书日:老家的路要走很久|张涛

谷雨润,万物从此平和|张涛

连线“基层减负年”:如今干部不好当|张涛

写在巴黎圣母院大火日:快乐勇往直前|张涛

除去荒芜,生命还有绿洲|张涛

父老乡亲们需要这样的“王天生”|张涛

黎庶志:民忍者|张涛

小崔不在的日子里|张涛

庆生的蒸蛋|张涛

“实在抱歉”的新搓澡工同乡|张涛

一身冷汗萌生在阳春三月|张涛

       界世的你

我从未走远

            xiaoguchenai 

      摄影|文学|思想|旅行|篮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