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楼】孙廷铨山雨楼:官居一品,勤录乡闻(下)

 真友书屋 2021-02-28

孙廷铨在家乡期间,完成了几部重要的著述。从顺治十八年开始,孙廷铨的舅舅张联翼与其同门好友赵进美在陆续编纂《颜神镇志》,康熙五年,孙廷铨与张联翼对《颜神镇志》做了最终修订,并由孙廷铨为此书作序。

对于研究史书的著作,孙廷铨写过一部《汉史亿》,他在该书的自序中称:“余病发连年无以消夏,间取前数子之书,时复纵观,觉与书生时另一意。况三十年来固尝存历废兴,从事中外,久留郎署,出入台阁,以今况古流连三复,即与初作吏时另有一意也。于是披读所到意偶有触,辄书数语用备遗忘。既集录之为二卷,曰《汉史亿》,言亿之而已。”

山雨楼

孙廷铨说他因病在老家修养,夏天炎热时,翻阅《史记》《汉书》《后汉书》等重要著作,在读书过程中,他对一些史实有了新的看法。更何况,他出外任职三十年,因为在内阁工作,这跟他刚出外做地方官时的一些看法有了变化,他将一些感触记在了所读之书中,之后辑录出来,成《汉史亿》一书。

康熙十一年,孙廷铨将自己所写的一些文章辑为《沚亭文集》两卷,此文集中收录他为官时所上的一些奏疏,另外还有他所作的序言、游记等等。他还有《沚亭诗集》一卷,余外,他还写过《琴谱指法省文》一卷,此书分为通名、右手发声诸法、左手取音诸法、左右通用及指法备考五部分。他在每一部分都予以详细注解。比如他在右手发声诸法中举出了多个例子,其中两个是:

刀——劈也,大指甲向身扣弦掌爪间有破竹分张之势故曰劈

车——连也,食指急历两弦中指勾一弦急作三声如一声

讲解

可见,刀字乃是劈字的一部分,车为连字的一部分,此乃减笔法,同时他注出每一法作何解。

孙廷铨著述中,最为后世所重者,乃是《颜山杂记》,对于其成书过程,孙廷铨在该书的自序中称:

甲辰冬,余病罢官,兀兀归卧,以山居少累迟之。月岁,目渐能视,腕渐能书,属长夏无事,兼所居近山,松下多风,亦不甚暑,聊疏乡里间事以遣怀。或一日、间日、三数日辄得一条,手自录之,数月遂成卷帙,因题曰《颜山杂记》。

楼前简易棚

孙廷铨说他因病返乡后在家住了一段,身体渐渐得以康复,视力好了起来,腕力也能写字了。在长夏之时,他所居之地因为有松风,故其居所不太热,于是他就将一些乡间的见闻记录了下来。

如前所言,因为博山琉璃很有名气,故当地人均将《颜山杂记》中记载的琉璃工艺视之为中国第一部琉璃工艺学著作。他在文中写道:

凡制琉璃,必先以琉璃为管焉,必有铁杖、剪刀焉,非是弗工。石之在冶,涣然流离,犹金之在镕。引而出之者,杖之力也。受之者,管也,授之以隙纳气而中空,使口得为功,管之力也。乍出于火,涣然流离,就管矣,未就口也,急则流,缓则凝,旋而转之,授以风轮,使不流不凝,手之力也。施气焉,壮则裂,弱则偏,调其气而消息之,气行而喉舌皆不知,则大不裂,小不偏,口之力也。吹圆球者抗之,吹胆饼者坠之,一俯一仰,满气为圆,微气为长,身如朽株,首如鼗鼓,项之力也。引之使长,裁之使短,抝之使屈,突之使高,抑之使凹,剪刀之力也。

拜台

如此详细描绘制作过程,并且能总结得这么到位,说明孙廷铨确实仔细观察过精美的琉璃料器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制作料器的燃料有可能是煤炭,所以《颜山杂记》中也记载了淄博地区采煤业的情况,他在文中还谈到了煤炭的特征:“炭,山灰也。义从土,然土得水而泥,此不泥;宜从石,然石引火而不燃,此则燃;宜从薪木,然木遇金而柔,此不柔。故一物而数德具焉者,炭为多。”

孙廷铨以他特有的观察力,以及广博的知识,来说明煤既不同于土,也不同于石,更不同于木,它具此三物的各个特征于一体。他在文中还谈到上山探看煤矿要懂得辨死活,对于如何找到矿脉,他在文中描绘说:“凡脉炭者视其山石,数石则行,青石砂石则否,察其土有黑苗,测其石之层数,避其沁水之潦,因上以知下,因近以知远,往而获之为良工。”

书楼窗

除了自然事物的记载,孙廷铨在《颜山杂记》中也会记录一些人文故事:“己卯年,西门屠者刘刲羊,方缚治置机上,衔刀在口,其乳羔在后,伏地哀鸣,甚切!屠者不顾,既而捉刀回指之曰:‘莫叫,莫叫,杀他了,次将及汝。’方奋刀欲下,未及措手,忽仆地而死。”

这段记述虽然知,却完整地讲述了一个故事,西门屠户刘时在杀羊时因为太过冷酷,以至于扑地而死。

看来即使是屠户,也不能如此冷酷无情。他在此书中还记载了当地出现了虎与野猪的事情,在详细描绘此两物祸害庄稼之事后,他又写了段评语:“齐故无虎也,初,余生长孝乡山中,四十余年逮所闻,又何啻百年,乡之人曾无过而谈虎。齐地果无虎也,齐有虎其自今以始也。抑闻之昔者孔子尝过泰山之侧而叹苛政焉,则是齐故有虎也。”

侧观

孙廷铨在感慨苛政猛于虎,他深知百姓生活之不易,为此希望相关部门不要有那么多的苛捐杂税。

关于孙廷铨藏书之事,未见史料详载,但从他的著述中可以看到,他批注了不少书,也转引了不少史料,可见他藏书数量应该不少。他的堂号除了金豆山房外,还有沚园和山雨楼。对于他的读书情况,王渔洋在《孙文定公传》中说:“所居在山中,却扫谢宾客,晏坐著书。平生精琴理,得意在弦指之外。”

2020年12月14日,由刘玉林先生带路,李洪武先生开车,我们前往博山区去探访孙廷铨故居,此前刘玉林已经与博山区委宣传部的魏先生取得了联系,小魏说他在博山大街入口等候。前行之路看到了聊斋故里标牌,刘先生酷爱《聊斋》,他的行文风格也受《聊斋》影响:简洁而有内涵。故看到此标牌时,我明显地看到他兴奋的眼神。

施工器械

从地理环境看,博山处在一片山的谷地内,在的印象中,博山陶瓷颇具名气,几十年前就成为重要的出口产品,尤其独特的牛骨瓷,手感温润如玉,但近些年却未曾听闻到博山陶瓷的消息。刘玉林向我讲解着起伏变化的原因,同时也提及了博山琉璃的现况,他说当地有多位名匠评上了工艺美术大师。为此,齐鲁书社很想组织一部与之相关的著述,可惜当地没有像孙延寿那样组织成炉行醮会,因此,把每位大师的独特工艺汇集起来并不容易。

书房

其实前来博山之前,我有个小心思:既然博山琉璃这么有名气,应该在当地定制一些琉璃小件作为伴手礼,然听闻到刘玉林的讲述后,我觉得买一批来送人有些送不起,只好打消了这个念头。

展室

天气忽晴忽阴,有一度还下起了雪,山区寒风呼啸,雪下面还有一层薄冰,在这样的路面行车最令人胆颤,好在李洪武技术娴熟开车沉稳,终于顺利地开到了薄山大街口上。

远远地看到了薄山大街的牌坊,牌坊之下站着两个人,刘玉林拨通电话,其中一人接起了电话,看来那人就是小魏,于是我们在这里下车。没想到路口风大,地面的冰有如镜面般光滑,刘先生小心地扶着我走到近前。

处在东北角

小魏介绍说,另一人乃是博山区宣传部翟阳明副部长。根据我们提前约好的时间,他们一直在这里等候,只是未曾想因地面湿滑,我们晚到了。下车时感觉这里的温度很低,让两位先生在寒风中等候,搞的我和刘玉林既感动又不好意思。

寒喧过后,二人带我们去探看孙廷铨故居,但是这条大街已经改成了步行街,只能让李洪武另寻停车之处。我们步行走入街中,在路上翟部长介绍着这里的变化,他说博山大街原本是一条古街,这里赶上集市时十分热闹,前些年拆迁时没有考虑到这一层,近年来有所恢复,但未能达到鼎盛时的热闹。我看到街的两边满是摊位,既卖活禽也卖生活用具,这种场景让人有莫名的亲切感。

开门

在街市中穿行了二百余米,于街面上看到了孙廷铨故居。故居大门的左侧有简介牌,上面谈到孙廷铨返回家乡后笔耕不缀, 写了大量著作,并特意点明《颜 山杂记》中的《琉璃》一篇,简介上称“是我国乃至世界最早出现的系统记叙琉璃生产工艺技术的重要文献”,并且说他的身份在高官、诗人、文学家之外,因为此文“又有科学家之称”。

书画作品

翟部长说旧居的修复还未完毕,故未对外开放,但他已经联系了相关部门,打电话后里面打开了门,而后出来一位女士,她请众人入内参观。

步入院中,一路看下去,大约有三进院落,但整体规模不大,就其占地面积而言,即使在清代的北京,也属寻常富户。孙廷铨当年官居一品,其如此清廉,真令人感佩。简介中也提到此旧居修建于他在京为相期间,然规模仅与地方官员一般,朴实无华。

告示

穿行到第三进院落时,看到矗立在东北角的山雨楼,此乃孙廷铨的藏书楼,楼高四层,除前檐外笔直向上。以如此方式建造的藏书楼,在他处未见。此时天气放晴,阳光照在楼体上,显得更加巍峨。

如来佛乘直升飞机

有意思的是,山雨楼前有一个简易棚,棚内以一口破缸做香炉,前方摆放着祭拜用的软垫。看门的女士解释说,有不少人来此烧香祭奠。我问何以要拜藏书楼,那位女士没接我的话茬,不知有怎样的隐情。然拜台的侧旁雪地上显现出一些方块,女士解释说,这里可通往地下室。为何有这样的结构,她也说不清。

出来看到了文保牌

我本想上楼看看里面的情形,但女士解释说,里面的楼梯没有修好,无法登楼,并且里面堆满了杂物。闻其言,不好冒然进入,只能围着这座书楼东拍西拍。从外观可以看到,该楼的下方用石条建造,上方则是青砖。从风化程度看,书楼做了必要的修补,但整体上还是旧物。

门口的院墙

门楼

而后我们去参观这里的殿室,其中一间大房子内挂满了字画,从一代帝师等题字中可看出,这是为孙廷铨所题。旁边一个介绍牌上写着“纪念一代帝师孙廷铨阁老诞辰四百零三周年”,这不是个整年份,说明当地人每年都会在孙廷铨诞生日举办纪念活动。

回返

五香花生

这间展室内还挂着一个大横幅,令我摸不着头脑,上书“庆祝通天颜圣(文姜)如来佛祖乘直升飞机落座石马凤凰山廿五周年”。我向那位女士请教如来佛为什么要坐直升飞机,她说这是一场重大的落座活动,看来如来佛也在与时俱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