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子明:我们为什么要续修家族合谱?

 日月存心 2021-02-28

我们为什么要续修家族合谱

朱子明

      我们家族自明永乐二年从山东滕县迁徙至河北滦州榛子镇,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六百多年其文化底蕴积淀很深,家族名人代代辈出,文武齐全。在明,清,民国,乃至现代出现各方面人材,对河北,天津,北京包括东北三省,都有影响力、最知名的代表人物是榛子镇通公支十二世朱宝树,十三世朱赫南,十五世朱继经;达公支十三世朱元善,十五世朱繡,朱蘭,丰台镇西村的二十二世朱智昌,三神庄派北京清华大学建筑系二十世朱琨。以及在抗日战场作过贡献的黄埔军校四期生通公支十六世朱奉山,十三期生朱悟隅,还有实业家十六世朱春祺,达公支十九世朱尚奇等等,是这些人的事迹书写了灿烂的家族历史文化。让我们通达朱氏在河北乃至国内朱氏占有一席之地!
      我们通达朱氏家族代代都有续修家谱传统,有榛子镇派九世瑚公的乾隆三十二年版本,衍公的乾隆三十五年版本,十世鑑堂公的道光二十七年版本,民国二年十五世朱继经版本,达公八门城派嘉庆十一年宗礼公版本,三神庄派十二世朱国宾乾隆四十五年版本,朱志超民国二十二年版本是家族合谱,是这些家族精英代表,传承了家族文化。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家族历史文化遗产,让我们有归属感,自豪感,可以说我是河北滦州榛子镇通达朱氏!
      然而自民国时期以后,特别是抗战时期,建国后六十年代自然灾害时期家族各支各地迁徙无常,散居各地甚多,子孙支派是否一支无从考证,更有甚者在文革时期谱牒大多被毁,相距百里不知是否为一支。不知先祖是谁,家风,家训,家规失传。所以续修谱牒成了当务之急,历史上有三次修谱的最佳时机,第一次是民国时期,朱继经,朱志超顺应历史潮流,续修家族谱牒,为我们做出了榜样,为家族做出了贡献;第二次是六十年代,那时候是困难时期,也没有这个能力考虑这件事情;第三次是九十年代,国家正是改革开放,正通人和,社会稳定,家族合睦,朱悟隅把握好这个时机,续修榛子镇支谱。
      这三次续修家谱机会达公这一支由于历史原因都错过了,现在的各方面因素都比以前好多了,更便于续修谱牒,况且达公这一支近八十几年没有续谱,各支各派也急待做这件事情,应该抢救家族文化,不然六百多年的家族文化就要在我们手中失传,我们真是上愧对列祖列宗,下对不起子孙后代,我们的后代将来也不知道我是谁,我来自那里!
      我们要顺应历史最佳时机,有所担当,要有奉献精神,不负众望,以先人为楷模,早日给谱牒完成。为家族和睦,社会稳定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在各各行各业做出应有的贡献,给后代留下丰富的家族文化遗产!
作者系河北滦州榛子镇通达朱氏达公十九世裔孙朱子明,撰写于2021.2.27。

看此文用

  · 

秒,转发只需1秒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