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铁丨宝玉出家当和尚了吗?

 金秋文学 2021-02-28

宝玉出家当和尚了吗?

作者:李铁

在后人的想象中,贾宝玉后来的结局是落魄当了和尚,还说他“雪夜围破毡”。人们认为,他向往爱情,跟不少女孩子不清不楚,所以是个“情僧”,这就是曹雪芹给自己著作冠名《情僧录》的原因。也正是因为如此,从未有人对这个书名深究过。其实,曹雪芹根本没有写过宝玉出家当和尚的情节,他只是以“情僧”自喻罢了。

乾隆时代,最有名的“情僧”是六世达赖仓央嘉措,他号称“世间最美的情郎”,一生非常传奇。仓央嘉措本是农奴之子,却成为雪域之王、宗教领袖,留下了大量情诗。但他只是个傀儡,经常浪迹街头巷尾,还没来得及享受人生,就被扼杀在押解途中,24岁就死了,非常令人惋惜!

达赖是格鲁派的最高掌教人,传到五世时,黄教格鲁派因感受到红教的威胁,就请信奉黄教的蒙古人帮忙,打败了红教头目,并取得对西藏的主导权。

然而请神容易送神难,蒙古人来了以后就不走了,于是,他们和蒙古人发生了激烈的矛盾。五世达赖圆寂时,西藏摄政王是桑结嘉措,他感到蒙古人拉藏汗时刻威胁着自己的权力,便秘不发丧,对外宣称五世达赖闭关修炼,不见人,以便继续利用达赖的影响力。

这一瞒,就是15年。在此期间,他派人暗中寻访转世灵童,从西藏南部的一个小山村挑选出了仓央嘉措。就这样,仓央嘉措就成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后来成了六世达赖喇嘛。不过在这段时间,仓央嘉措只是内部确认的六世达赖。当时的康熙皇帝根本不知道,以为五世达赖还活着。

后来,康熙偶然得知消息,非常生气。不过为了顾全大局,他并没有加罪于西藏摄政王,而是承认了仓央嘉措的地位。1697年(康熙三十六年),仓央嘉措正式坐床,康熙皇帝还赐予了大礼。但仓央嘉措知道,自己只是个傀儡,没有任何实权,也不太适应清规戒律,于是放浪形骸。据说到了晚上,他常以贵族公子的身份,流连于拉萨街头的酒家、民居。有时身穿便装,头蓄长发,歌舞游宴,夜宿于布达拉宫外的女子之家。

拉藏汗和西蒙古准噶尔部对格鲁派的做法非常不满,都想扶持自己能控制的人当达赖。他们分别上奏康熙,说仓央嘉措行为不端,不守清规戒律,有伤风化,是个“假达赖”,并说他是个“情种”。

矛盾激化了,西藏摄政王决定先下手为强,秘密派人在拉藏汗的饭中下毒,不想被发现。拉藏汗大怒,立刻调集大军击溃藏军,杀死桑结嘉措,并致书清廷,说仓央嘉措沉溺酒色,不理政务,不是真正的达赖,应予贬废。

仓央嘉措因没了摄政王的庇护,被押解去北京问罪。在押解途中,路过青海湖时莫名其妙死了。

清朝官方说,仓央嘉措在行至青海道附近时得病圆寂,按照对乱臣贼子的处置办法,将他抛尸荒野。当时西藏方面也宣称,他在青海湖附近圆寂。不过,有不少人怀疑他遭到了谋杀,是康熙皇帝、拉藏汗和西藏摄政王之间相互斗争的牺牲品。

虽然仓央嘉措冤死,但他不仅没有被遗忘,反而博得人们无尽的同情和怜惜,甚至不愿承认他已经死去。有人说他失踪了,逃到了内蒙古的阿拉善,又变成了活佛,活了60多岁。也有人说他去了五台山,隐姓埋名,秘传佛法……这和西施、杨贵妃身后的故事非常相似!

由于拉藏汗和西蒙古准噶尔部都说他不守清规戒律,此后数百年间,他在内陆就成了最著名的“情僧”,名气也越来越大。人们假借他的名字,创造了大量动人的民歌、诗文。

在乾隆时代,仓央嘉措的故事和诗文广为传颂,特别是他对爱情奋不顾身的做法感动了很多人,人们无不对这个“情僧”寄予深切的同情。曹雪芹于是也以“情僧”自喻,“为闺阁昭传”。

其实,仓央嘉措只是个不太普通的和尚,无论“情僧”还是乱臣贼子,都是后人根据自己爱憎强加的,那些情诗和故事并不一定属于他。这有点像尝百草的神农氏,那些草药不一定都是他最先尝试,但他是氏族长,就全都假托他的名字了。 

文/李铁

编辑/王孝付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作者李铁,1993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专业硕士毕业,在甘肃新华社分社担任10年一线记者,熟悉西北5省特别是甘肃一草一木,冒着生命危险去过甘肃很多偏远地方,2002年到北京工作至今。

《金秋文学》™ 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